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中的《黄果树瀑布》,
说教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重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背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刻画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魄力的雄伟,充实体现出了大天然的无穷生机盼望和对人的性情的熏陶。全文一共有8个天然段,我以为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第一段(第一天然段)是全文的总起,重要称赞了黄果树瀑布是大天然的一部巨大的佳构。第二段(第二天然段到第七天然段)详细写了在黄果树瀑布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而这段有可以分为两层:2到4节为一层,重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情形,第二层是5到7末节,重要写了在谷底的感觉。第三段(第八天然段)写了作者在这景区完全陶醉了。
本文的写作特色非常光显:一是接纳了移步换景的要领,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刻画;二是他生动形象的运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整个文章语句精致,满盈美感,可以说是如诗如画。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所具有的语文素养,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能够学会并运用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要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书写。
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在对课文的反复朗读中激发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平时接触的都是水乡特有的水的柔性美,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的另一种刚性的美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所以教学起来一定有一些困难,所以我必须做一些准备,如收集一些录音和图片资料,最好是能收集一些形象的录象资料,能够给学生一些只直观的感受,一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
教学本课时,我按照习惯打算以两课时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下面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首先,开门见山地以“`瀑布'你们知道吗?你们见过的最大的瀑布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黄果树瀑布》,让大家饱一下眼福”这样的方式来直接引入对文本的学习。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以及书后第三题以及补充教材上的部分题目。
接下去我就重点说说针对本课教材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可以在上一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讨论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黄果树瀑布的样子,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很自然地引入到本课的课堂教学中去。
二自读自悟
根据刚才学生交流的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引导学生们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表现黄果树瀑布壮美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培养独立阅读、独立体会、独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学习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
三精读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让学生理解“杰作”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
2、指导读第2到第4节
自由轻声读课文,请大家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语句,并做好记号,然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如“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象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步机上泻下来。”、“刚进入黄果树景区……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那哗哗的水声就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等等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上一些语句,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结合实际情况相机出示板书“声响——大,形态——宽”,再指名读读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读和结合相关资料来体会“银雨洒金街“的景象。
3,导读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黄果树瀑布落到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来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切身体会,分析一下地理位置,放一下录音,感受一下水声如同音乐。为下文的学习作好准备。
4、学习第六到第七节
学生自由读第六和第七节,找出自己不怎么能明白的语句,期待交换,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周围乐声奏鸣,人就象漂泊在一片声浪中,每个细胞中灌满了活力。”和“凝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天然无穷生机盼望”等语句。让学生谈明白并重复诵读,感觉大天然的勃勃生机盼望到达熏陶身心情操的目标。
5,学习第八节
自读后,先容徐霞客的平生,说“陶醉”的意思。然后让各人带着迷恋的感觉读一下课文第八节。
6、让学生挑选自己喜好的段落举行一下自由朗读,也可以读给同桌听,比比谁读得好。
四牢固升华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觉,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换一下,做一下小导游给各人先容一下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挑选自己的最喜好的部门先容,要想法激起别人想去嬉戏的兴趣。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二
《黄果树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
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
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
1、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一些资料,建立专题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
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4、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先板书瀑布两个字,从而唤醒学生以往对瀑布的印象,说古诗,说词语,既是拓展延伸又是新课的导入,温故而知新。再给学生一段瀑布的视频,从视觉上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并且完善课题。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并借用专题站给学生以初读的指导,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
2、借助于站中的学习宝典,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字词,对文章有初步的感受。
3、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解决教学目标的第三点。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你听到了什么?在哪里听到的?分别又是怎样的声音呢?
a 远处 b 近处 c谷底
(2)播放三处感受不一样的声音,加深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问听了这几段声音,你对文中哪些词语感受更深了?然后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选择地理解、体会、朗读。(这里充分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由声音的壮观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借助于图象以及品读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
(2)体会银雨撒金街的诗意美。
(3)指导朗读
(4)由形态的壮美,再次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1、默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课文为何要写徐霞客的塑像呢?借助站,查阅资料了解徐霞客。
2、他遥望瀑布,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理解衬托这一方法的使用。
4、再次沉醉于这大自然的杰作中吧,链接视频资料及黄果树的相关资料
5、说感悟(点击阅读拓展,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完成、交流)
6、总结:鼓励学生多游历名山大川,并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配上音乐、图片)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有声音的变化,瀑布形态的壮观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如果就这样讲一讲,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课文,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借用了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在读赏说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课文,又使学生开阔眼界。
黄果树瀑布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 形态 宽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三
1、教材简析
《黄果树听瀑》是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选读教材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积累四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玉溪、反馈认识生字、积累词语;通过感情朗读、文中语句的理解,借助课件了解瀑布的壮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生机。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本课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一)导入
开课伊始,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黄果树瀑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黄果树瀑布充满了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初读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解决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所以我先带领学生观瀑。由徐霞客的描述引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借助课件听瀑。听,瀑布声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涌上岸堤,庚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逼真的瀑布声让学生似乎亲耳聆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在这支奏响于天地之间的交响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响大的特点,心也追随着那由远及近的声音向黄果树瀑布奔去。再配上轻扬的音乐进行指读、赛读、齐读。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接触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想象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声响和录象,让他们深刻感觉到黄果树瀑布或如“微风拂过树梢”或如“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的声响和“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的形态。这样的声响,这样的形态,难怪书上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师领着学生聆听过瀑声,欣赏过瀑景之后便进入了作者所感部分的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感悟作者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学完这课,我给学生设计了课外实践作业:搜集瀑布图片,完成一份瀑布相册,与同学分享。
这些课外实践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四
(一)、说教材内容:《黄果树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
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
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一些资料,建立专题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4、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先板书瀑布两个字,从而唤醒学生以往对瀑布的印象,说古诗,说词语,既是拓展延伸又是新课的导入,温故而知新。再给学生一段瀑布的视频,从视觉上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并且完善课题。
2、借助于站中的“学习宝典”,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字词,对文章有初步的感受。
3、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解决教学目标的第三点。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你听到了什么?在哪里听到的?分别又是怎样的声音呢?
a远处b近处c谷底
(2)播放三处感受不一样的声音,加深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问听了这几段声音,你对文中哪些词语感受更深了?然后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选择地理解、体会、朗读。(这里充分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由声音的壮观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借助于图象以及品读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
(2)体会“银雨撒金街”的诗意美。
(3)指导朗读
(4)由形态的壮美,再次理解“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默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课文为何要写徐霞客的塑像呢?借助站,查阅资料了解徐霞客。
2、他遥望瀑布,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理解衬托这一方法的使用。
4、再次沉醉于这大自然的杰作中吧,链接视频资料及黄果树的相关资料
5、说感悟(点击阅读拓展,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完成、交流)
6、总结:鼓励学生多游历名山大川,并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配上音乐、图片)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有声音的变化,瀑布形态的壮观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如果就这样讲一讲,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课文,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借用了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在读赏说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课文,又使学生开阔眼界。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五
1、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音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及应用bbs发帖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平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3.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生机。
针对网络的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了《黄果树瀑布》专题页,包括课文朗读、聆瀑阁、赏瀑楼、置谷底、霞客介绍、名人赞瀑、名瀑集锦、交流室、字词练习、拓展延伸十个部分,里面安排了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本课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回顾旧知,语言激趣
为了了解学生在上节课中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开始新课学习之前,教师设计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的习题,学生完成之后将答案提交,他们的掌握情况教师就一清二楚了。这既是一个回顾旧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网上交流的过程,在学生应用bbs发帖子这个环节中起到了“热身”的作用。课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是新课学习的指挥棒,教师介绍“黄果树瀑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黄果树瀑布充满了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情景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所以我安排了聆瀑阁和赏瀑楼两个栏目帮助学生去感受瀑布声响和形态的特点。在这里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听,瀑布声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涌上岸堤,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逼真的瀑布声让学生似乎亲耳聆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在这支奏响于天地之间的交响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响大的特点,心也追随着那由远及近的声音向黄果树瀑布奔去。
看,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通过录象的播放,学生领略到了黄果树瀑布一泻而下的气势,准确地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为宽幅白练,利于他们了解黄果树瀑布形态宽的特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形象直观的图片,结合图文,学生联想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随风飘扬,最后轻盈洒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情景,教师紧扣学生的想象,抓住“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洒”四个词语进行朗读指导,再配上轻扬的音乐进行指读、赛读、齐读。朗读中,那阵阵银雨不仅洒落在黄果树小镇上,也洒落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洒”字一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水的不同动作,将课后第三题设计为课堂练习。答题、查看方式与选择字义一致。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接触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想象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声响和录象,让他们深刻感觉到黄果树瀑布或如“微风拂过树梢”或如“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的声响和“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的形态。这样的声响,这样的形态,难怪书上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情由境生,多种形式对黄果树瀑布的深情赞颂为本段学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选读探究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师领着学生聆听过瀑声,欣赏过瀑景之后便进入了谷底内容的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进入专题网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导航:
1、如果你坐在绿潭边,最想做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浏览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瀑布的图片,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们各自的美?
3、为什么作者会感到自己的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觉得自己的胸膛就像张开的山谷?
第五自然段,着重让学生结合图文,进入情境,感悟到潭水的清幽和水珠飞溅在脸上的清凉,让人感到这一切舒服极了。
第六、第七自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庐山瀑布的秀美和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进入情境,展开联想,仿佛自己端坐谷底,观赏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瀑布,聆听轰鸣如雷的瀑布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使学生体会到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觉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感悟到黄果树瀑布不愧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在交流第三个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要引导学生领悟游记的写作特点:要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读者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写作方法渗透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升华
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真的很美,使每个来到这里的游人身心都沉浸其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课文中用哪个词语表达出了这种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抓住“沉醉”一词,结合网页上的“霞客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就连游览过无数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都沉醉在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之中,感悟到黄果树的的确确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全文结束在学生沉醉般的朗读之中。
在“名人赞瀑”栏目中,学生欣赏到古今文人对瀑布的赞美,或诗歌或对联,结合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独特感受,让孩子们通过网络在“我要写一写”中发表自己的即兴对联或诗歌。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又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学完这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课外实践作业:一。浏览专题网页上的“名瀑集锦”栏目,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瀑布资料,和黄果树瀑布进行比较,各有何特色。二。搜集瀑布图片,完成一份瀑布相册,与同学分享。
这些课外实践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六)教学小结
《黄果树瀑布》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六
1、教材简析
《黄果树听瀑》是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选读教材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积累四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透过玉溪、反馈认识生字、积累词语;透过感情朗读、文中语句的理解,借助课件了解瀑布的壮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生机。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本课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一)导入
开课伊始,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黄果树瀑布不仅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黄果树瀑布充满了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资料的学习。
(二)初读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解决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资料。
(三)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用心的想象,从而主动用心、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所以我先带领学生观瀑。由徐霞客的描述引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然后,我引导学生透过充分的朗读、借助课件听瀑。听,瀑布声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涌上岸堤,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逼真的瀑布声让学生似乎亲耳聆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在这支奏响于天地之间的交响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响大的特点,心也追随着那由远及近的声音向黄果树瀑布奔去。再配上轻扬的音乐进行指读、赛读、齐读。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接触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想象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声响和录象,让他们深刻感觉到黄果树瀑布或如“微风拂过树梢”或如“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的声响和“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的形态。这样的声响,这样的形态,难怪书上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师领着学生聆听过瀑声,欣赏过瀑景之后便进入了作者所感部分的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让学生透过想象、朗读感悟作者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学完这课,我给学生设计了课外实践作业:搜集瀑布图片,完成一份瀑布相册,与同学分享。
这些课外实践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带给了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构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到达好处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构成与发展。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七
说设计理念:
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预定尝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聚焦感悟——深读情感体验——读得共生共鸣”为主要的设计思路。首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抓住“那一曲木笛声”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触摸词句的温度,倾听词句的声音,更是逐渐引导学生从读薄“笛声”到读厚“笛声”之中,真真切切的品味国耻国难的痛楚至极,真真切切的感受作者铭记耻辱,誓写国魂的满腔壮志!
说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读课文,限度的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此基础上,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学生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从“国耻”中印证“国魂”。
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聚焦笛声
1、示题,读题,了解“木笛”所谓何物?引出木笛背后的故事。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办法解决读文过程中的词语理解障碍。
3、通过交流朗读令自己特别感动的镜头,反馈学生初次读文效果,并随即正音帮助。
4、话语引领,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课文中直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笛声的相关话语。
(“笛声”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所在,是叩询文本的一把钥匙,也是课堂叙事的一条脉络。老师通过“课文中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这样一句亲切引领,恰如其分的对文本的切入作了回望与印证。)
二、读薄笛声倾听声音
1、引导学生从很长的一段话中,发现并提炼描写笛声的四组词语。
2、读读这四组词语,感受这词语背后仿佛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
3、引领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假如现在朱丹就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他的?
(读词需要语境。词语从文本中被挑拣出来,而非剥离出来。因此,这些词语的身上依然留存着母体的肤温与体香。由词散发开去,是倾听还是联想,都是对文本语境的回归与拥抱。)
三、追随笛声品味泪水
1、话语引导学生,随着笛声去寻找朱丹为何流泪的缘由?
2、扪心读读血红数字,品尝国耻国难的无比痛楚。
3、情景深情朗读考场上朱丹与大师的一段对话。
(追随笛声,发现朱丹为何流泪,课堂开始折向读厚。当学生的目光首先直面那一串殷红的数字,学生的心灵跟随笛声,一起残忍的面对那一份永远不该忘怀的耻辱;当学生的声音,字正腔圆的读响在朱丹与大师的对话中时,笛声又再次的在对读中堆积无言的国殇和无尽的创伤。对读,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由旁观者到当事人的角色置换,场景置换与心灵置换,同时也改变了学生亲近文本的方式。)
四、再奏木笛聆听心声
1、随着音乐,我们自然的将目光过渡到画面:来到石碑前的朱丹,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试想:站在这一片烛光前的朱丹,他此时此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同时顺利的引出故事中被特意隐去的结局。
(笛声还是这样的笛声,词语还是这样的词语。学生经由“读薄笛声”时的情境感知,进入“读厚笛声”时的意境领悟,进而迁升至“读出心声”时的心境体认。这一阅读境界的提升,亦是学生言语智慧,言语情怀和言语人格的重新确证和构建。课既至此,文本、师生、作者之间的心理交融,终得完美融合。)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案篇八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三年级s版语文教材第六课《看黄果树瀑布》的拓展阅读《我所喜爱的中国名胜》单元主题学习。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阅读过程。
学了《看黄果树瀑布》后,针对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中国名胜的研究专题,在“阅览与自习”课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与延伸。在阅读了大量中国名胜的资料基础上后,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的阅读过程。
由于这是一个单元主题学习,所以学习时间的安排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而不是一堂独立的课。它是关于一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所以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而课堂集中学习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交流讨论、评议等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广泛阅读有关中国风景名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能: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进一步学习应用bbs发帖子。
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阅读能力:
1、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名胜,并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来概括描述那里著名风景区的特点。
这个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三年级同学的概括能力。因为他们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时,要求用比较简单的话来概括,而不是大段的摘录别人的资料。
2、通过深入阅读、协作作业,学生能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能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找出最能体现研究专题的语句,制成读书卡片,再结合自己的语言,完成演示文稿。
这个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的能力的一种延伸,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这里得到运用巩固。
3、通过展示作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边听边记,边听边思的好习惯,以及比较有条理地、有重点地评价别人的作品。
整个单元主题学习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广泛阅读: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习客”网站的网络资源区找到自己喜爱的中国名胜的资料,认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看自己能找到几个喜欢的名胜古迹,并且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接着在“习客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胜介绍给大家,并且用自己的话介绍那里著名的风景区;对其他小组的帖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议,最后完成小组评价。
作为教师,看到并感觉到学生兴趣高涨,心中也充满了热情。当他们看到我在“习客讨论区”提出的两个问题时,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马上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回复了我,我在网上给了他们一份小小的礼物后,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更高了,这时候的阅读、思考、讨论再也不需要老师命令,而成了他们自己主动需要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不妨看看学习过程时拍摄的两张照片。
深入阅读:
学生讨论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按照自己研究的名胜古迹搜寻资料,认真阅读,找到能体现名胜特点的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把与研究专题有关的资料制作超文本的读书卡片;最后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卡片,评评议议,并且完成小组评价。
学生读书卡片样例: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协作作业:
通过深入阅读,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研究专题的资料。如何利用这些资料最好的展示自己的研究专题,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教师随时要帮助他们。但由于习客作业的形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因此,他们的兴趣非常高,遇到难题也努力去想方法解决。同样是写一段文章,但由于是演示文稿,他们便觉得津津有味,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这里有了自由发挥的天地。
展示反思:
同学兴奋地完成作业后,小组经过合理分工,把自己所研究的中国名胜通过不同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这个环节,是我这次上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把各自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使同学对祖国的名胜有更多的了解,激起他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力。提高他们大胆表演的兴趣。
2、通过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听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习惯。
3、通过讲讲为什么研究这个专题,研究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主要有三个教学环节:
1、提出要求:请学生带着三个学习要求去欣赏别组的作品展品
(1)看他们是否把名胜的特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
(2)看他们小组同学能否配合默契;
(3)看他们介绍景点时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3、反思过程:
同学回忆整个学习过程,从主题学习内容本身、小组学习的合作、个人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反思,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深化,而且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每个小组有一张小组评价表,小组同学针对自己在这个环节中的表现,自己打分,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学生确立了自己喜欢的研究专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而单元主题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弹性的、余暇的学习环境。教师由教坛的表演者退居为后台的导演者,承担着准备、设计、参与等的支援者,通过为学生创设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间接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多维一体的。
(二)教师辅导策略
1、信息资源的导航者
2、协作学习的协调者
3、专题学习的引导者
4、研讨交流的组织者
所谓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即每次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在网络资源区为学生下载与研究专题有关的一些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由于小组学习,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又成了协作学习的协调者;对三年级同学来说,专题确立后,找寻能表现主题的`资料有一定的难处,这时,教师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在交流阶段,教师更是起了很大的组织作用。
(三)阅读策略:寻读浏览语境策略关键词突破
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专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寻找与自己专题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找到资料后,网上图文并茂的资料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关键词句则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描绘出名胜的特点。
学生的“习客”主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过程,就是他们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同样也是信息的建设者,信息在学生使用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增值。“习客”主题学习网站整合了现实与虚拟的两个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四个功能区:
(一)“学习辅导区”——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加以辅导,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习客”主题学习网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根据语文阅读的规律,根据网络学习的特征,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步骤、有指导地出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二)“网络资源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互联网的资源是海量的,而且其高效的检索功能有利于进行主题学习。资源区尽可能提供基本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某一相关主题的资源,供学生主动探究。网络资源区还超链了许多搜索网站,供学生按深入研究的方向继续学习。
(三)“习客讨论区”——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习客讨论区”是专为学生主题学习而开设的bbs论坛,是学生发表见解和交流的窗口。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回复看到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完全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发现学生的精彩回答,及时把它们超链到主题学习的主页,或者在网上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以资鼓励。
(四)“作业展示区”——学生展示才华的园地
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大量阅读与作业紧密地挂起钩来。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在“习客”学习网站的展示区中展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一篇篇小论文,图文并茂、有观点、有论据,那一张张出自学生之手的幻灯片,键入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一个事实加以佐证,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