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实用8篇)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8 00:02:03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实用8篇)
时间:2023-10-08 00:02:03     小编:笔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表演或

讲述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说话,训练语言;通过比较、朗读、表演、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演好或讲好这个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甚至批判的勇气;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现代消费和投资观念;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他们每人一袋麦子,收到这么好的礼物,他们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想知道他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吗?那就让我们来认真地学习课文,找出答案。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 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

(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

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小猪的句子,指名回答。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4)、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5)、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6)、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呢?(哈哈大笑)

(7)、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

指导朗读: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4、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

汇报:

(1)、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

(2)、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3)、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

(4)、 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5)、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

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

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我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

5、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6、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对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应给予表扬、肯定)

三、拓展讨论

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四、总结

五、作业设计

1、计划:过年了,爸爸妈妈给了你一百元压岁钱,想一想,你怎样使用比较合

理呢?用笔写下你的计划吧!

2、想象:小猪、小牛和小猴长大以后会做什么工作?做得怎么样?

3、续编故事:土地爷爷还会把麦子送给谁?它会怎么处理呢?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早上第四节课,我有幸聆听了甘庄小学李智丽老师执教的《 三袋麦子》一课,本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不同的评价,这个故事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探究能力,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我认为李老师的这堂课上得成功而有特色。他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以读为本,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只有播种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我们不难发现,李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课上,她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李老师始终面带笑容,语言亲切和蔼,富有感染力,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主要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学流程美,个性美

李老师教学程序紧凑,过渡自然,注重在读中演,演中评,评中悟,环环相扣,将语言文字的训练悄然融于情趣化的表演中。特别是李老师在教学三种动物的对话时,品读一次对话,李老师就让学生根据句意作出相应的动作;在演课本剧时,李老师不仅仅限于文本的对话,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李老师引得巧,导得准,学生也演得非常形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理解了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创设情境

首先,李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回顾,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了课堂。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接着,李老师又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同时,李老师还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相应的幻灯片,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此时小动物们的幸福与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李老师正是因为深刻领悟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才会把这堂课上得如此有声有色。

三、注重以生为本,品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李老师在本课的执教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1、展读理解。

在本堂课中,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环节,很有创意。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朗读的内容。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铺平道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小动物们各自的心情,感悟它们的性格特点。如:“哈哈大笑”、“憨厚可爱”、“勤俭节约”等词语。李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提醒学生要注意读好这些词,注意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从而,巧妙地将朗读的方法教给了学生。然后,通过表演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师生起到了互动的作用,也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开了一盏绿灯。使教学环节更加扎实有效,切实体现了学生由朗读到感悟的学习理念。李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到达了品读感悟的台阶。

四、注重评价方式开放化,多元化

李老师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对学习活动进行激励和评价。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平等性,师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但始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我想,这应该是李老师教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五、注重悟读延伸

李老师趁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延伸,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如:李老师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是这样质疑的“假如土地爷爷把这袋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你会怎么做?”看到这样的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纵横发展,同学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自然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尽情畅游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全面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我认为李老师的这堂闪现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就如:李老师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过程中,达到了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自主中思考,在参与中发展。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说明再成功的课也会有所不足。在此,我将自己几点主观而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供李老师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特请李老师多多包涵:

1、在这堂课中,李老师扶得太多,放得太少。比如:在讲读“一年过去了,土地爷爷又去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这部分时,李老师是带着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讲解。我认为只需讲解第一部分,后面两部分可让学生自学。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更好的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理念。

2、学完课文时,李老师问:“你们喜欢小猪、小牛,还是小猴?为什么?”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小猴”,并说明了原因。接着李老师又用课件出示了相关的练习题,及时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遗憾的是李老师最后两个空的答案是唯一的。这样,就间接地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的机会,致使本课的思想教育渗透不够到位。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三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人物特点分角色朗读。

2、理解课文内涵,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每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每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各抒己见。

教学方法

朗读法、感悟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还记得上节课听过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吗?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设疑导入新课

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找出文中每个小动物对一袋麦子的看法,用“——”划出。

我会这样说:(      )看到的是(    )。

(2)用“~~~~”划出每个小动物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

我会这样说:(     )计划(     )。

2、采访交流,检查学习成果。

3、齐读2——4自然段,回顾前半部分内容。

四、小组合作学习(5——9)自然段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过去了,现在我们随着土地爷爷再去看看小猪、小牛和小猴吧!

1、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默读课文(5——9)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用“——”划出。对于这三种结果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反应?请用“~~~~”划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请在书上简单批注)

(2)你觉得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做简单批注)

(3)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做简单批注)

2、小组汇报展示合作成果。

五、总结全文:

孩子们,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有远见)谁吃得最痛快?(会享受)谁每天都能吃到?(有计划)

六、拓展延伸

瞧!老师这里也有三袋麦子,如果送给你一袋,你计划怎样处理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各抒己见。)

七、阅读链接:

1、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两篇童话故事:《鱼鹰、鳄鱼和猎人的故事》、《勤奋与懒惰》。

2、集体交流阅读体会和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把《三袋麦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续写故事。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词语:

(1)出示:

烙饼麦子憨厚麦囤虫蛀

(2)指名读

2、听写生字词

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节俭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

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指名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学生作业

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迫()麦()防()

泊()表()访()

仍()俭()保()

扔()脸()宝()

2、照样子写词。

黄灿灿()()()

舔了舔()()()

3、写近义词。

节俭()回味()开心()

防止()拜访()感谢()

4、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物()的麦子

()的食品()的麦种

()的样子()的麦粒

5、把成语补充完整。

硕()仅()叶()归()

()不()待各()各()

回家作业

1、抄写词语。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存--节俭

小猴--全种下了地--聪明能干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表演或讲述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说话,训练语言;通过比较、朗读、表演、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演好或讲好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甚至批判的勇气;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现代消费和投资观念;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他们每人一袋麦子,收到这么好的礼物,他们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想知道他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吗?那就让我们来认真地学习课文,找出答案。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n”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

(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

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小猪的句子,指名回答。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4)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5)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6)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呢?(哈哈大笑)

(7)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

指导朗读: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4、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

汇报:

(1)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

(2)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3)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

(4)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5)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

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

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我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

5、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6、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对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应给予表扬、肯定)

三、拓展讨论

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四、总结

五、作业设计

1、计划:过年了,爸爸妈妈给了你一百元压岁钱,想一想,你怎样使用比较合理呢?用笔写下你的计划吧!

2、想象:小猪、小牛和小猴长大以后会做什么工作?做得怎么样?

3、续编故事:土地爷爷还会把麦子送给谁?它会怎么处理呢?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人想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中,本人首先通过看图让学生说出课文第一段的意思,接着把本教材分成三大板块进行教学,第一块是2——4,先请学生通过读,找出写三个动物看到的麦子,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三个词,随后精读课文,抓重点句子、词语,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感情朗读。这一部分的教学化了较多的时间,第二板块是6——9自然段。先请学生读一读,画出各个动物说的.话,想一想读出了怎样的三个小动物。交流时也抓住了三个动物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动物的不同特点。第三板块是把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自编小故事,以一袋麦子为题目,给每一个小动物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后让学生为自己写一个小故事。

本节课,本人尽最大努力想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可由于本人上课前对教材钻研还不够深刻,采用的方法还不够灵活,时间的安排还不够恰当,因此,童话故事的趣味少了点儿。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理念:

简洁高效、有情有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三袋麦子》,教师指导学生写“麦”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区别“防”和“访”的读音。

3、检查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整体感知

默读思考,这个故事围绕“三袋麦子”,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课文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

三、精读课文

过渡: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收到麦子后,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1、指导分角色读课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读第2自然段,随即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贪吃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流下来了,开心地喊道,他会怎么喊呢?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请你再来读。注意他的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说明他非常开心,再读。是啊,语言有温度,标点也含情。这两个感叹号说明了小猪太高兴、太开心了!我们一起读。请这位同学继续读。理解“迫不及待”,大家想一想,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想到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和烙饼,他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这些食品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地不能再等待了)这就是文中的.“迫不及待”。请你再读,读出小猪的迫不及待。

小猪收到麦子后,是怎么做的?(板书:磨成面粉)

小牛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第3自然段,随即指导心想时说的话,他是在心里想,不是再说,老师范读,学生练读,原生读。随即理解防止,体会小牛非常珍惜、爱惜这袋麦子,读好最后一句话。

小牛是怎么做的?(板书:保存起来)

小猴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己读,看能不能读懂?小猴是怎么做的?(板书:全种下了地)

指名读第6自然段。老师解说,找一生表演,小猪说话和他的动作,大家觉着小猪怎么样?理解“憨厚可爱”。(板书:吃到最好吃的东西)

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又看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7自然段,师指导: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麦子从去年到现在吃完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理解“至今”,从中可以看出小牛真是太珍惜这袋麦子了。请你再读。(板书:仍有半袋)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他又看到什么情景呢?

指名读,指导读好土地爷爷的话,复习注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来朗读的方法。(板书:麦囤堆得满满的)

(2)分角色读课文

4人一小组,分角色读课文。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土地爷爷的话,其余3生分别读小猪、小牛和小候说的、想的话。要读谁,像谁。如果哪个同学读得不好,其他同学都帮帮他。老师看看哪组同学练得最好,一会找哪组同学读。

检查一小组。

自己先想一想,用“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我最赞成-------的。因为--------所以我最赞成他。如果是我,我会----------------”句式说一说。说完后,再说给你的同桌听。集体展示交流。

四、指导写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我们还要写得好,下面我们写一写本课的生字。

出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份保防访仍

示范:老师写防、访两字,边写边说明应注意左窄右宽,左紧右松。(老师讲淸、让学生看淸)学生书空。

描红:学生描红出示方法:描一描

临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示方法:写一写

点评:拿一个同学的,指导大家跟原来字比一比、然后改一改。出示方法:比一比、改一改

按照“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比一比——改一改”的写法,自己练习写其他几个字。

五、布置作业

课下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篇八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三方面入手:

一、在说、想中内化课文的语言

小*、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后,小*作者着重写了他的语言,而小牛作者则写了他的想法,小猴则短短地写了他的动作,于是我在课堂中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饱满的麦粒,会说些什么?小猴看了麦粒,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们对这几种动物很熟悉,能够揣摩出他们的所说所想,有的同学说:“小*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东西吃了。”“呵!呵!土地爷爷真好,能给我送来这等好东西,欢迎土地爷爷天天到我家来做客。”而小牛拿到麦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边看边说:“瞧!这黄灿灿的麦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天天吃会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学说:“小猴一拿到那袋麦子,打开一看:‘要是我把这袋麦子种下地,明年一定能收获更多的麦子。’于是他来到田间,把麦子种下了地。”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小动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爷爷

土地爷爷是一个贯穿课文线索的一个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爷爷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话来描写土地爷爷。如看着小*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呢?他又会说些什么?同学们自然会想起《西游记》中的*八戒,纷纷责备小*“真是改不了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学同意小*的做法:“小*,好样的,想吃就吃个够。”看到小牛处理麦子的做法,老人点点头。我也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土地爷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小牛,你既勤劳又节俭,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有同学说:“小牛,你太节俭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难受呀!”当看到小猴处理麦子的方法,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此时你从土地爷爷的神态语言中看出土地爷爷心理会想些什么?有的同学说:“真不愧为猴头,最聪明、最能干!”经学生这么一说,课文中寥寥数语的土地爷爷形象也活灵活现了,而且一树盛开万种花,学生的答案也各种各样。

三、在续编故事中创新学生的思想

课文结尾,我深情地告诉学生:“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综合各种动物的优点处理自己的一口袋麦子,还有的同学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些想法让老师感动,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一口袋麦子拿回家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种,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