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途、篷、蛮、叛”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课文故事。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木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材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组织交流一下。(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自己认真读课文。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
3、3、小组讲故事。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重点研读
细读第2~8自然段,知道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
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
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
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要有生存的勇气,积极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
五、推荐原作,拓展阅读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的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向来拥有众多可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原作读一读,情节将比克文协的更具体、更有意思。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险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情分析:
本诗一是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课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读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可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可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2、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唱歌《中国少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最爱写的字永远是方块字,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中国娃,让我们一起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中国少年!
三、激情导入新课。
是呀,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应该男儿当自强,让我们带着这份骄傲与自豪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板书)
四、作者简介
李少白,笔名少白,唐太宗第四十七世孙, 当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蝌蚪会唱歌》等。还写过不少歌词,其中作词《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
五、走进课文,赏析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
1、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请多读几遍,划出你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检测字词,扫清障碍
(二)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
(三)分小节交流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1小节
1、这一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事物呢?它们代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雪莲”代表纯洁、“乳燕”自由成长、“雏鹰”代表志向远大、“山丹丹”代表热烈、奔放)
2、透过这些词语,你分别可以联想到什么?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可以想到什么?(中华少年的化身)
(四)划分结构层次
(一)总起全诗:我们都是中华少年。(第1节)
(二)写祖国锦绣河山、悠久文化、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第2、3、4节)
(三)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第5节)
(四)写中华少年的誓言。(第6、7节)
(五)总结全诗。(第8节)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渡)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请带着你们不悔的誓言,为祖国母亲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
1、出示朗读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
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2、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七、激情小结,升华情感: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二、说思路
一上课,我就将“爱”大大地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看到这个爱字,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故事或者人物?”紧接着我又把“链”字板书在黑板上,问道:“由这两个字,你又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这条链子是用爱连接起来的。”教学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在激情对话中感悟爱,在觉悟阅读中提升爱,在倾情关注中寻觅爱,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法
学生活动中,我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感悟为主线,借助同伴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有效学习形式,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感受真情,体会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的道理。
四、说过程
(一)设境感知爱
(二)品读感悟爱
1、寻觅“爱”
2、传递“爱”
3、凸显“链”
(三)延续缔造爱
(四)名言延续爱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 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教学重点:借助书下注释,查找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教学难点: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
2.齐读课题。
3.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薛谭学习歌唱。)“讴”就是歌唱。
4.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 饯 衢 遏(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1 不好 师指导(你们也练习读一读这句)
生2 好 读得好不好
6.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读懂课文
(一)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怎样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看注释、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确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先在小组里合作着弄懂课文的意思。
(二)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
【一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于 向、跟 为什么不说“薛谭于秦青学讴”,
谓 “自己以为”是从哪些字来的?“自谓”,谓在这里就“以为”的意思。
满意了吗?
【二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于 “饯于郊忂”中的“于”与上句的“于”意思相同吗?与古诗中的意思一样吗?一词多义,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记到书上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怎么解释?这句话是形容什么?(声音极具震撼力)
【三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乃:于是、就的意思,看到“乃”字,你们能想起曾经学过的哪句诗?
意思一样吗?学知识能够由此及彼,这就叫融汇贯通, 记到书上
谢:道歉,谢罪。平时我们常说的谢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感谢)
【全文】齐读课文。
好,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原文已经译成了一篇现代文,数一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和你们查的一样吗?原文用了多少个字,我们看到现代文的特点是十分具体,你比较一下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言文简约而不简单,几千年来它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华!好,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美。
四、拓展延伸
1.想象。文言文虽然简练,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补白的空间。看到薛谭回来继续学习唱歌,秦青会说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试着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吗? 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真好!
2.第二段。其实,原文中下面还有一段话,想看看吗?老师来读,你们结合注释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大概是什么? (师读故事)
3.说大意。谁能说说这段话的大概意思。 基本意思说出来了,故事的确如此。
4. 成语。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其实我们现在用得很多成语就来自古人的文章,你都知道那些成语出自古人的文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刻舟求剑)那要是有人问你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薛谭学讴)(意思是形容歌声或者是音乐优美,耐人寻味。)真聪明,其实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也有一个成语,知道是哪一个吗?响遏行云 (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把这两个成语记在书上。
五、揭示道理、再读课文
短短五十一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2.练习读课文。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那该有多美,比如说,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或者你就是在温习功课准备上京赶考的书生。你将如何吟诵呢?练读。
3.指名读。谁先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4.齐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
己,你就是最棒的。
六、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读得这么好,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自己先练练。
2.指名背。谁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3.齐背。这么多都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背好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 《爱之链》是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帮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热情、体贴、细心) (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 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出示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
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拓展创新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理解本课生字,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
三、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并灵活应用。
2、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课件
一、导入新课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l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 _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_
打死他!”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求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动作再快点!”船长又叫道。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