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1、年初,列入产业项目11个,共252.8万元,其中科技6个34万元,扶贫2个55万元,农业3个163.8万元。
2、制订并印发了《xx区20xx年扶贫产业实施方案》、《xx区脱贫攻坚产业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试行)》,整合资金150万元用于光坡鸡、五黑鸡、鹅、水产养殖等养殖业,红衣花生、红香薯等种植产业、新成立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扶持。
3、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年初确定光坡鸡、五黑鸡、水产养殖等为养殖特色产业;红衣花生、红香薯种植等为种植特色产业;岗松、红米、蔬菜、芋蒙、牛大力、火龙果等种植,鸭、鹅、猪、牛、蜂等养殖,捕鱼、捕虾、捕蟹、扒螺等浅海耕作为辅助的产业发展项目,纳入镇(街)发展总体规划。10月份后根据自治区特色产业发展的69个目录,又重新调整了产业发展的规划,确定虾蚝、螺 (文蛤)、特色品种(光坡鸡、五黑鸡、雁鹅)、杂粮杂豆(红薯)、大豆花生(花生)等5个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岗松等2个自选产业(“5+2”产业)。村级“3+1”产业基本覆盖有劳动力在家的贫困户。
4、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对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劳动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在预算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良种良法、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5、积极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重点打造了大东沙生态旅游示范带和大龙口、榄埠、红沙万等10个宜居乡村建设,打造集滨海生态特色和现代高端休闲为一体的城效旅游示范带和宜居村屯,发挥精品和宜居的幅射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6、全区370多户贫困户养殖光坡鸡、五黑鸡、雁鹅近6.5万羽。
7、雁鹅养殖是我区贫困村栏冲村引进的一个新项目。该项目采取“公司十基地十贫困户”的模式,首批4500多羽雁鹅十月初出售。
8、全区水产养殖80000余亩,其中海上养殖26255亩,滩涂养殖31335亩,陆基养殖21410亩。贫困户通过自筹资金,有90户贫困户实施水产养殖493余亩。
9、全区今年种植花生近12000多亩,其中贫困户420多户种植近20xx亩。栏冲满丰专业合作社对栏冲村34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红薯苗一点红、小甜薯两个品种。白沙村三角井150亩红米已收获完毕。
10、98户贫困户种植或入股宝兴工艺发展岗松工艺产业。蔬菜、牛大力、火龙果、芋蒙等种植和管护得到进一步托展和加强。
11、一个公司和一个家庭农场土地流转450亩。
12、电商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企沙、光坡、王府街道三个乡镇级,贫困村山新、栏冲和面上村红沙、北港等村级电商服务点已建成,并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13、全部完成三个贫困村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整合,村级经济发展得到提升。山新、栏冲、白沙等三个贫困村在原有村集体收入渠道的情况下都有新的项目,20xx年,全区三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达2万元,其中企沙镇山新村收入2.3万元,栏冲村收入2.182万元,白沙村收入2.24万元;此外,三个贫困村各注入50万元资金入股xx区城投公司参与开发。
14、开展旅游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市旅发委和市人社局有关工作部署,为切实推进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制定了《20xx年xx区“春风行动”之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工作方案》,并于2月10日上午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光坡镇举办开展“春风行动”之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本次扶贫专场招聘会共有22家企业参加招聘会(xx区酒店宾馆、旅行社、旅游车船企业等7家,其他企业15家),提供近300个工作岗位,有近30人与旅游企业达成初步的就业意向。招聘会岗位涉及旅行社计调、越南语翻译、导游领队、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市场营销、前台接待、收银员、保安、保洁员等多个岗位。11月18日-19日在桃花湾广场举办防城港秋冬旅游扶贫招聘活动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信息,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
15、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7期,415人参加了培训。
20xx年,全区扶贫特色产覆盖率为93%(其中企沙镇91.16%,光坡镇90.8%,王府街道93.04%,沙潭江街道97.1%)。
三个贫困村的产业覆盖率分别为:企沙镇山新村为92.4%,光坡镇栏冲村为94.8%,王府街道白沙村为78.43%。
三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分别是:山新村2.3万元、栏冲村2.18万元、白沙村2.28万元。
2、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召开联席会议,并征求各镇(街)、村的意见,制定《xx区脱贫攻坚产业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试行)》、《xx区脱贫攻坚特色种养业培育实施方案》和明确扶贫产业项目等相关措施,派出8名科技特派员到各镇(街)、村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3、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扶贫+”模式。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多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一是组织防城港市郑氏养殖有限公司、防城港市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在各自的产业基地设置工作岗位,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二是由企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科学种养技术、岗松编织工艺技术等。
4、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村民合作社和各种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指导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村民及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白沙村组建了力星和创富种养2个专业合作社、山新村组建了新富养殖专业合作社、栏冲村组建了海源水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区共建立种养专业合作社94家,新增10家,家庭农场54家,新增11家。三个贫困村的村民合作社的设立工作已于10月份全部完成了选举、公示、登记、备案、刻制印章、银行开户等工作,每村50万元的村级集体发展基金转入合作社账户,10月27日三个贫困的村民合作社与区城投公司旗下的捷骏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其他业务工作。
5、大力开展土地流转、村级集体资产整合、电商平台建设。
6、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产业发展专责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专责组根据工作任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碰头会,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以xx区光坡镇原种光坡鸡产业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家禽养殖产业,使地方特色品种(光坡鸡)的养殖成为xx区发展“5+2”产业的主打产业之一。xx区通过光坡镇原种光坡鸡产业示范区带动辐射,极发展家禽养殖,目前,引进养殖企业5家,成立养殖合作社5家,养殖家庭农场2家,全区全年养殖达到30多万羽,其中376户贫困户养殖具有地方特色的光坡鸡和五黑鸡近5.5万羽,贫困户养殖家禽产业基本全覆盖。
2、以xx区光坡镇满湖金色果蔬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水果蔬菜种植产业,通过种植光坡红香薯等作物成为xx区发展“5﹢2”产业的主要产业之一。xx区地处市政府所在地,发展城郊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创建xx区光坡镇满湖金色果蔬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区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建设果蔬基地8个,种植面积达1450亩,有31户群众通过基地建设务工脱贫,有12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有420多户贫困户种植红衣花生、红香薯近20xx亩。
3、以防城港xx区临海松涛岗松产业示范区为示范的岗松种植加工产业。我区于20xx年8月开始启动岗松种植加工扶贫产业。三年来,通过龙头企业防城港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带动了栏冲、光坡、红沙等3个村16个生产组200多户群众种植岗松3000多亩,其中98户为贫困户,发展农村岗松加工点60多个,有45户贫困户与公司合作入股分红,一共带动166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7000元。
4、以簕山古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休闲旅游产业。我区在去年创建簕山古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又创建了xx区光坡镇港湾龙口休闲农业示范区和光坡镇小八黑休闲农业示范区两个休闲示范区,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建立一批农家乐、停车场、公厕以及旅店等设施。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加强示范带动,有计划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
5、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区情实际,采取“公司+合作社+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共同合作开发产业扶贫项目(大型汽车修理厂),以固定投资收益及入股分红合作的方式增加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20xx年达到5万元以上。
“公司+合作社+实体经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我区今年积极筹措了150万元,拨付每个贫困村50万元作为发展集体经济资金,并制订了《xx区大型汽车修理厂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目前xx区政府已审定通过该方案,正进入前期工作实施阶段。按照方案,三个贫困村集体(村民合作社)以150万元入股到与xx区城投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350万元,xx区城投公司出资200万元占股57.14%,三个村集体出资150万元占股42.86%(各占14.29%);现阶段主要建设经营项目就是位于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的大型汽车修理厂。项目占地50亩,计划总投资470万元左右,主要收益为停车泊位收益、商铺出租收益及车辆维修收益,测算年收益(净利润)为140.58万元。各贫困村集体所得分红,必须提留50%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其余的50%作为村集体办公和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投入。
“公司+合作社+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增收、就业渠道。新公司同时采取业绩奖励机制,提取盈利的10%作为业绩资金,引导三个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如成功引进客户且完成业绩订单的,新公司登记在册,当年年底根据盈利情况、各村集体(村民合作社)总业绩进行分红和分享业绩奖金,再由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奖励引进客户并完成业绩订单的农户个人或团体。根据目前的规模,新公司管理人员及职工共为13人,通过培训后将优先接收贫困人口中适合人员就业;下一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需用工将持续通过优先培训贫困人口解决。
一是扶贫产业规模小,分散不集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不大。
我区今年重点扶持的五黑鸡、光坡鸡、雁鹅、红香薯、红衣花生等特色产业规模小、分散,与自治区刚出台的产业规模标准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按照自治区刚出台的《全区有扶贫务县(市、区)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桂扶产业发[20xx]27号,我区能达到规模产业标准的只有海水养殖产业的两个产业。一个是虾蚝养殖,规模达3万亩以上,一个是文蛤养殖,规模达6000亩以上,其他产业如光坡鸡、五黑鸡养殖规模要年出栏60万羽以上、雁鹅养殖规模年出栏量要达到10万羽以上、红香薯和红衣花生种植规模要分别达到1万亩以上才能符合扶贫产业标准。因此,尽管我区扶贫产业覆盖率达达到60%的指标要求,但现有的产业还是未能达到规模产业的要求。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进缓慢,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我区三个脱贫村每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及产业发展资金17万元早已划拨到村,三个脱贫村与区城投公司签订的大型汽修产项目合作协议,项目进展也很缓慢,没能按照预定目标完工。其他非贫困村由于没有安排村级集体发展资金,集体经济收入甚少,个别村没有达到年收5000元的目标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加大力度采取措施,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整合资源优势,调整产业规模格局。
根据自治区《全区有扶贫任务县(市、区)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的通知》(桂扶产业发[20xx]27)号文精神,我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根据产业优势,强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拓展产业模式,形成扶贫产业5+2格局:5就是发展虾蚝(南美白对虾、大蚝)养殖、螺(文蛤)养殖、杂粮杂豆(红薯)、地方特色品种(光坡鸡、五黑鸡、雁鹅)养殖和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这5个规模特色产业,助推农民增收。2就是发展果蔬(特色水果、红衣花生、时令蔬菜)种植、岗松种植这2个规模较小但颇具特色的产业。
(一)以防城港红树林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海水养殖产业,使发展虾蚝、螺养殖成为xx区发展“5+2”产业的主导地位。xx区海域面积248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43公里,三面环海,港湾众多,海水洁净,非常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区海水养殖面积80000多亩、养殖户5368户,其中蚝排养殖462户11300 多亩、对虾养殖1863户20000 多亩、文蛤养殖976户11800 多亩、鱼类养殖163户2400多亩、其他养殖556户34200 多亩。带动150多户贫困户增收。
(二)以xx区光坡镇原种光坡鸡产业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家禽养殖产业,使地方特色品种(光坡鸡)的养殖成为xx区发展“5+2”产业的主打产业之一。xx区通过光坡镇原种光坡鸡产业示范区带动辐射,极发展家禽畜,全区全年养殖达到30多万羽,有劳动能力且在家的贫困户养殖家禽产业基本全覆盖。
(三)以xx区光坡镇满湖金色果蔬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水果蔬菜种植产业,通过种植光坡红香薯等作物成为xx区发展“5+2”产业的主要产业之一。xx区地处市政府所在地,发展城郊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创建xx区光坡镇满湖金色果蔬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区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建设果蔬基地8个,种植面积达1450亩,有31户群众通过基地建设务工脱贫,有12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有420多户贫困户种植红衣花生、红香薯近20xx亩。
(四)以防城港xx区临海松涛岗松产业示范区为示范的岗松种植加工产业。我区于20xx年8月开始启动岗松种植加工扶贫产业。通过龙头企业防城港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带动栏冲、光坡、红沙等3个村16个生产组230多户群众种植岗松3000多亩,其中109户为贫困户,发展农村岗松加工点200多个,有45户贫困户与公司合作入股分红,一共带动166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7000元。
(五)以簕山古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区为示范带动的休闲旅游产业。我区在去年创建簕山古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又创建了xx区光坡镇港湾龙口休闲农业示范区和光坡镇小八黑休闲农业示范区两个休闲示范区,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建立一批农家乐、停车场、公厕以及旅店等设施。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加强示范带动,有计划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统筹资金,转变产业奖补模式,助推产业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扶贫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促进扶贫产业实现特色化、多元化、组织化、股权化、规模化、市场化,制定先实施后奖补,多产多补产业奖补政策的,充分结合群众生产习惯,不断提高贫困户生产积极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对重点产业的引导和补助,加大奖补力度,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林产品和海产品,充分发挥农业、渔业核心示范区效应,辐射带动脱贫出列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推进“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一镇一业”“一镇多品”特色产业格局,打造xx区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年内初步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发挥品牌效应,带动xx区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二是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区情实际,采取“公司+合作社+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共同合作开发产业扶贫项目(大型汽车修理厂),以固定投资收益及入股分红合作的方式增加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20xx年达到5万元以上。
(一)是根据区情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企沙镇的山新村、光坡镇的栏冲村、王府街道的白沙村是我区的三个贫困村。贫困村底子薄,发展集体经济的可利用资源缺乏。如何发展好贫困村集体经济,一直以来是xx区重点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xx区工业发展态势更加向好,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的进驻企业日益增多,大型物流车辆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园区内提供大型物流车辆检测、维修、保养及停放等配套服务的企业少,导致很多物流车辆得不到及时维修、保养及妥善临时停放,物流车辆乱停于周边公路,既影响园区环境,也形成交通安全隐患。在园区内建设大型汽车修理厂解决物流车辆的维修、保养及停放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优化园区环境的必要举措。同时,发展大型汽车修理厂可以作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的路子,也在xx区上下形成共识。
(二)是“公司+合作社+实体经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我区今年积极筹措了150万元,拨付每个贫困村50万元作为发展集体经济资金,并制订了《xx区大型汽车修理厂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目前xx区政府已审定通过该方案,正进入前期工作实施阶段。按照方案,三个贫困村集体(村民合作社)以150万元入股到与xx区城投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350万元,xx区城投公司出资200万元占股57.14%,三个村集体出资150万元占股42.86%(各占14.29%);现阶段主要建设经营项目就是位于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的大型汽车修理厂。项目占地50亩,计划总投资470万元左右,主要收益为停车泊位收益、商铺出租收益及车辆维修收益,测算年收益(净利润)为140.58万元。公司每年根据盈利情况分红,各贫困村集体所得分红,必须提留50%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其余的50%作为村集体办公和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投入。
(三)是“公司+合作社+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增收、就业渠道。新公司同时采取业绩奖励机制,提取盈利的10%作为业绩资金,引导三个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如成功引进客户且完成业绩订单的,新公司登记在册,当年年底根据盈利情况、各村集体(村民合作社)总业绩进行分红和分享业绩奖金,再由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奖励引进客户并完成业绩订单的农户个人或团体。根据目前的规模,新公司管理人员及职工共为13人,通过培训后将优先接收贫困人口中适合人员就业。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产业扶贫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以省、市、县产业扶贫督导考核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增加收入为重点,结合“百日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举一反三,狠抓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我镇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增强所有经营主体的带动脱贫能力,总结提炼产业扶贫特色亮点,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全镇对产业脱贫户的帮扶措施进行一次“回头看”,施策不准的及时调整到位;对发展产业能力不足,不能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及时引导通过加入经营主体等方式实现产业发展;督促完善村、户产业脱贫帮扶台账及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三是根据全县产业脱贫“110”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百日大行动的总体部署,按照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总体要求,镇上及时与10名技术包村干部(贫困村各1名,非贫困村共2名)进行了对接,干部及时到村到户,对贫困户产业培训需求进行了摸底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以贫困户为单元,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坚持贫困户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争取对270户产业脱贫户,开展全方位、多轮次的技术服务,确保每个脱贫户掌握1门生产技能,每个脱贫村培养1名技术能手,增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县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并上报州经信委。截止目前已组织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庄园农业文化有限公司、县永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县东藏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合作社、县粮油收储公司完成8期14人次培训工作,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通过工业产业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增收。20xx年以来已协调解决贫困人口临时就业518人次,长期就业19人,实现增收2228002元。其中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20xx年4—7月解决乡一村、二村,乡村、乡四村、一村、乡四村等临时就业283人次,实现增收1089190元;县永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1—7月解决乡二村、乡三村贫困人口长期就业3人,实现增收49000元;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1—7月解决乡村、乡村贫困人口长期就业4人,实现增收84000元;县庄园农业文化有限公司20xx年1—7月解决乡三村贫困人口临时就业51人次,长期就业5人,实现增收137000元;县生原食品加工厂20xx年1—7月解决乡、乡贫困人口长期就业6人,临时就业8人次,实现增收142200元;县乡光伏电站20xx年1—7月解决乡村贫困人口长期就业1人,临时就业176人次,实现增收726612元。
三是通过工业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增值。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在乡二村修建光伏电站,乡二村通过租赁草场约700亩(以实际占地面积为准)给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实现每年20万左右的财产性收入,目前已签订协议。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度“双联”和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阆委办发〔2015〕12号)和《xxx阆中市委办公室、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双联”、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和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阆委办发〔2015〕25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负责思依镇大益湾村和河楼乡牛鼻梁村的驻村帮扶工作。现对我局2015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
全市“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部署之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莫邦国任组长,副局长徐大钊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大益湾驻村帮扶工作组和牛鼻梁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向2个村派出了“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上在过去的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局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对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人数,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名单进行了公示。
(二)摸清现状,制定扶贫规划
莫局长和徐局长多次深入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了解实际情况,与乡党委政府交换意见,共同规划精准扶贫项目,与村党员干部、群众座谈,把实施林业项目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统一。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阆中市林业局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大益湾村工作计划》和《河楼乡牛鼻梁村2015—2017年帮扶规划》。
(三)抓党建、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四)印发便民服务卡,为百姓解忧分难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五
一是扶贫产业规模小,分散不集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不大。
我区今年重点扶持的五黑鸡、光坡鸡、雁鹅、红香薯、红衣花生等特色产业规模小、分散,与自治区刚出台的产业规模标准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按照自治区刚出台的《全区有扶贫务县(市、区)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桂扶产业发[2020]27号,我区能达到规模产业标准的只有海水养殖产业的两个产业。一个是虾蚝养殖,规模达3万亩以上,一个是文蛤养殖,规模达6000亩以上,其他产业如光坡鸡、五黑鸡养殖规模要年出栏60万羽以上、雁鹅养殖规模年出栏量要达到10万羽以上、红香薯和红衣花生种植规模要分别达到1万亩以上才能符合扶贫产业标准。因此,尽管我区扶贫产业覆盖率达达到60%的指标要求,但现有的产业还是未能达到规模产业的要求。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进缓慢,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我区三个脱贫村每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及产业发展资金17万元早已划拨到村,三个脱贫村与区城投公司签订的大型汽修产项目合作协议,项目进展也很缓慢,没能按照预定目标完工。其他非贫困村由于没有安排村级集体发展资金,集体经济收入甚少,个别村没有达到年收5000元的目标要求。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六
2016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1。检查指导县市区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载体。从2016年1月中旬开始,我局牵头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兽医、林业等部门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确定特色果蔬、中药材、富硒稻、茶叶、桑蚕、生猪、肉鸡、肉鸭、油茶等为主导产业,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对接会,23家企业积极响应,计划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大行动,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加工得好、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益、企业能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针对2016年全市计划脱贫摘帽115个贫困村1062个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4349户58072人、水田16。30万亩、旱坡地8。07万亩、山林地47。49万亩的特点,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反复调查研究和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贵港市2016年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讨论稿)》,并转发县市区征求意见。3月2日,我局印发实施《贵港市农业产业脱贫2016春季大行动工作方案》(贵农业通〔2016〕13号),派出组织5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取得实效。
3。组织种苗繁育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准备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局组织市蚕种场、桂平市汇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围绕百香果产业扶贫进行繁育种苗达120万株以上。同时,1月31日、3月4日先后两次到挂点联系乡镇平南县大坡镇召开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座谈会,指导帮助贫困村落实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已落实种植水果1200多亩、富硒优质稻1500多亩。3月9日,组织大坡镇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担村、百香果加工企业和港南区高庆村参观学习,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和坚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4。指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订单扶贫”模式。组织金沙果蔬专业合作社、深禾丰公司利用自己的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和入股等,多形式增加贫困户入收。3月8日,我局在港北区庆丰镇深禾丰公司蔬菜基地召开全市蔬菜产业扶贫暨春季大行动推进会,推广种植高产高效蔬菜,着力解决2016年计划脱困群众收入问题。
5。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为指导后盾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局组织人员编写《产业扶贫手册》,重点介绍我市扶贫主导产业、增收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注册登记和产业扶贫政策等。推介一批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区八塘镇高庆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和流转无劳动力(或外出务工)家庭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蔬菜生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七
1、年初,列入产业项目11个,共252.8万元,其中科技6个34万元,扶贫2个55万元,农业3个163.8万元。
2、制订并印发了《xx区2020年扶贫产业实施方案》、《xx区脱贫攻坚产业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试行)》,整合资金150万元用于光坡鸡、五黑鸡、鹅、水产养殖等养殖业,红衣花生、红香薯等种植产业、新成立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扶持。
3、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年初确定光坡鸡、五黑鸡、水产养殖等为养殖特色产业;红衣花生、红香薯种植等为种植特色产业;岗松、红米、蔬菜、芋蒙、牛大力、火龙果等种植,鸭、鹅、猪、牛、蜂等养殖,捕鱼、捕虾、捕蟹、扒螺等浅海耕作为辅助的产业发展项目,纳入镇(街)发展总体规划。10月份后根据自治区特色产业发展的69个目录,又重新调整了产业发展的规划,确定虾蚝、螺(文蛤)、特色品种(光坡鸡、五黑鸡、雁鹅)、杂粮杂豆(红薯)、大豆花生(花生)等5个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岗松等2个自选产业(“5+2”产业)。村级“3+1”产业基本覆盖有劳动力在家的贫困户。
4、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对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劳动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在预算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良种良法、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5、积极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重点打造了大东沙生态旅游示范带和大龙口、榄埠、红沙万等10个宜居乡村建设,打造集滨海生态特色和现代高端休闲为一体的城效旅游示范带和宜居村屯,发挥精品和宜居的幅射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6、全区370多户贫困户养殖光坡鸡、五黑鸡、雁鹅近6.5万羽。
7、雁鹅养殖是我区贫困村栏冲村引进的一个新项目。该项目采取“公司十基地十贫困户”的模式,首批4500多羽雁鹅十月初出售。
8、全区水产养殖80000余亩,其中海上养殖26255亩,滩涂养殖31335亩,陆基养殖21410亩。贫困户通过自筹资金,有90户贫困户实施水产养殖493余亩。
9、全区今年种植花生近12000多亩,其中贫困户420多户种植近2000亩。栏冲满丰专业合作社对栏冲村34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红薯苗一点红、小甜薯两个品种。白沙村三角井150亩红米已收获完毕。
10、98户贫困户种植或入股宝兴工艺发展岗松工艺产业。蔬菜、牛大力、火龙果、芋蒙等种植和管护得到进一步托展和加强。
11、一个公司和一个家庭农场土地流转450亩。
12、电商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企沙、光坡、王府街道三个乡镇级,贫困村山新、栏冲和面上村红沙、北港等村级电商服务点已建成,并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13、全部完成三个贫困村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整合,村级经济发展得到提升。山新、栏冲、白沙等三个贫困村在原有村集体收入渠道的情况下都有新的项目,2020年,全区三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达2万元,其中企沙镇山新村收入2.3万元,栏冲村收入2.182万元,白沙村收入2.24万元;此外,三个贫困村各注入50万元资金入股xx区城投公司参与开发。
14、开展旅游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市旅发委和市人社局有关工作部署,为切实推进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制定了《2020年xx区“春风行动”之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工作方案》,并于2月10日上午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光坡镇举办开展“春风行动”之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本次扶贫专场招聘会共有22家企业参加招聘会(xx区酒店宾馆、旅行社、旅游车船企业等7家,其他企业15家),提供近300个工作岗位,有近30人与旅游企业达成初步的就业意向。招聘会岗位涉及旅行社计调、越南语翻译、导游领队、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市场营销、前台接待、收银员、保安、保洁员等多个岗位。11月18日-19日在桃花湾广场举办防城港秋冬旅游扶贫招聘活动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信息,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
15、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7期,415人参加了培训。
2020年,全区扶贫特色产覆盖率为93%(其中企沙镇91.16%,光坡镇90.8%,王府街道93.04%,沙潭江街道97.1%)。
三个贫困村的产业覆盖率分别为:企沙镇山新村为92.4%,光坡镇栏冲村为94.8%,王府街道白沙村为78.43%。
三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分别是:山新村2.3万元、栏冲村2.18万元、白沙村2.28万元。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八
(一)深入开展扶贫资产排查。根据市扶贫开发领导组《关于切实加强扶贫资产项目管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统筹谋划好2022年扶贫项目的意见》(合扶组〔2022〕3号)文件要求,县扶贫办、县财政局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对历年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底数进行进一步摸排核实,已将2022年实施的扶贫项目形成资产登记入账,纳入扶贫资产系统管理。据统计,我县2022-2022年已纳入资产管理资产数额亿元,包括经营性资产3亿元,公益性资产亿元,到户类资产亿元,实现扶贫资产资金项目底数清、账目明、绩效可跟踪。
(二)完善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确定资产权属和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年分级分类、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县、镇、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建立扶贫资产四项清单,即项目清单、资金清单、管理清单、效益清单,按季度对资产实情进行核查调整,做到账实一致、家底清晰、责任明确、收益直观。
(三)强化扶贫资产监督管护。严格执行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按照资产分类,逐个扶贫资产落实主管部门、镇、村“条线”负责人,明确管护责任,对资产运营管护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及时排查消除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减值、灭值风险,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严格落实民主决策程序及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产确权、处置等要履行“四议两公开”制度,镇村及县直主管部门对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及时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我县积极探索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出台了《关于创新实施扶贫资金资产收益的指导意见(试行)》、《县扶贫资金项目及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完善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和带贫减贫长效机制,坚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等方式,实现有条件受益,切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集体收益重点用于资产运营管护、双基建设、产业发展等,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用。
二、统筹谋划好2022年项目
(一)着力完善新时期项目库。为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以产业发展项目为重点完善县级项目库,指导镇、村充分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着重围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扶贫车间等方面积极谋划产业扶贫项目,采取跨村联建、飞地入园入区等方式,突出标准化厂房、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二产、三产类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形成物化资产,促进一产结构调整、二产转型升级、三产服务增值。目前全县2022年项目库共纳入扶贫项目129个,总资金亿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66个,总资金亿元,占比;基础设施类项目59个,总资金亿元;其他项目4个,总资金亿元。
(二)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截止目前,我县已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9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350万元,市级资金11349万元,批复项目66个,资金匹配及时率100%。根据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要求,以扶持产业、推动结构调整、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特色农业产业园、冷链仓储、扶贫商超等产业扶贫项目7个,安排资金1632万元;以补齐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为着力点,落实基础设施扶贫项目59个,匹配资金11067万元。同时,已遴选18个产业园和资产收益项目申报市级第二批专项资金。
(三)全项目链跟踪督导。充分发挥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协调小组作用,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县发改、住建等成员单位抽调行业专家联合会审,对项目用地、建设规划、实施风险、收益回报等方面充分评价论证,实行竞争性立项批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专人专班,跟踪项目招投标、备工备料、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审计决算、运维管护,确保项目实施得了、绩效发挥得好。
三、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一)积极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我县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正在拟定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实施方案,将结合农村低保调整工作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四类人员”进行全面的摸排认定。对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对返贫致贫风险点早发现、早帮扶,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实行分类分层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大力发展产业就业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做好兜底保障,及时纳入现有社保体系。
(二)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第一时间要求县直各相关部门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抓紧对我县现有帮扶政策进行研究论证,优化调整。政策出台后,将及时抓好兑现落实,普惠性政策严格按标准执行到位;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按省市部署向农村低收入人口倾斜;对变动的政策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三)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体制机制衔接。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出台“一线为民服务”方案,继续实施“县干包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现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衔接。继续落实驻村帮扶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村进行了摸排。着力做好重点工作衔接。做好“产业帮扶”衔接,打造现代农业“510升级版+”,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规模集约、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做优做强稻渔综合种养、绿色蔬果、特色经果、优质粮、名优茶、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做好“就业帮扶”衔接,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认定和援助,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已开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信息月监测工作,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就业帮扶,截止目前已有30057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做好“社会帮扶”衔接,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实施我县社会扶贫“三大工程”。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现场观摩会为契机,全面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项部署,切实做好做实扶贫资产资金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九
农牧业局派出三支驻村工作队,牢记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脚下沾满三个村委会大地的泥土,以饱满的热情,扑下身子与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走到田间地头,教农民防虫治病知识,从一件小事做起,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农民需要农用物资帮助,农牧业局及时为包扶的三个村小夭子村、小梁子村、西三道沟村115户贫困户每户解决化肥2袋、喷雾器一台,接下来农牧业局三支工作队帮助三个村委会建设集体经济,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领头带动吸收贫困户打工、入股分红,促进贫困户致富增收,深入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农牧业局三支驻村工作队为创新扶贫方式,拓展扶贫举措,以提高农民勤劳致富的激情,扶贫必先扶志的主导思想。邀请专家教授,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美丽察尔湖为农牧业局所包扶三个村50多名贫困户代表开展了“第一期精准扶贫专题技能培训班”,这次培训提升了贫困人口劳动就业技能、勤劳致富的思想。4月20日农业局驻村干部制定了《内蒙古xx县店子镇西湾村冷水鱼养殖扶贫项目初步方案》计划在西湾村发展冷水鱼虹鳟的养殖,以扩大贫困户收益。2020年9月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一期工程规划实施并排6个标准水泥鱼池,每个水泥池60平方米,总共建设面积360平方米,预计9月20日完工,9月25日准备引进虹鳟鱼和史氏鲟鱼进行试验示范。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篇十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xxx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20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20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
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xxx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20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20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
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
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20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
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