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生态文明的心得(大全15篇)

生态文明的心得(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5 14:47:06
生态文明的心得(大全15篇)
时间:2023-10-05 14:47:06     小编:雨中梧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和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爆发,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以“观察生态文明,体验自然之美”的活动,这使我对生态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领悟到了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对“看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文明使我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活动中,我们一行人参观了一片绿色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植被繁茂,鸟语花香,给人一种宁静、舒心的感觉。而且,这个自然保护区只允许进行生态观察,不允许损坏和破坏。通过参观,我深刻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构建生态文明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坚持的方向。

其次,生态文明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设。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比如,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利用、生态农业等。这些模式都是为了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要实现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和适度消费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障人民的福祉。

再次,生态文明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次活动中,我见识了很多热爱自然、关注环保的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种植花草树木,参加志愿活动,推广环保知识等,传递着生态文明的理念。这让我深深地觉得,生态文明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价值观念。只有真正具备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最后,生态文明是一种全球性的责任。当我参观完那片繁茂的自然保护区之后,我不禁思考起全球生态问题。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地球家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消除发展差距,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共同承担地球的责任,这些都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的行动中来,共同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二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生态文明建设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优秀5篇】,供你选择借鉴。

我们周围是否有许多垃圾呢?我们是否发现垃圾就在我们的周围呢?

因为人们多加开垦荒地、砍木盖房……正是因为人类这样不停得开垦荒地、砍木盖房。就因为这样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每天早上来到教室里,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下椅子去开窗户,让空气流通;拿起扫把扫扫地,把垃圾扫掉,让教室成为一个干净的小世界。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一件小事做起,我们的地球将是多么美丽、干净的。

现在人类应该行动起来,做好低碳生活的计划。不开空调、少看电视、出门乘公交啊等等。放假期间,应该去外郊游,郊游要搭公交车。不要骑电车,电车消耗电;也不要开汽车,汽车污染气大。

如果要出门购物,带上购物袋。不要带塑料袋,塑料袋是生态文明的祸害。虽然塑料袋不大,但是害处却是它的几倍,以后要少用塑料袋,用购物袋才环保。这仅仅是小事,但它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塑料袋是白色的,它的污染主要于它的白。“白色污染”主要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个负面。

生态文明,只有几个人做那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坚持一天不破坏,那我们的家园也能够多一天“微笑”!要让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需要大家一起为地球“洗澡”!

生态文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建设生态文明,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次飞跃是2015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制订新的行动计划”三大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温家宝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愿和决心,全面阐述了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0__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五要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六要研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

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部署,体现了我党的生谋远虑、高瞻远瞩,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下。结合我局实际,体会如下: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

二是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没有未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推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据党的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体系为指引,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继续实施政府节能补贴工程,大力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费资源现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破坏环境的单位或行为人严惩不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继续实施,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否延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的问题。我也是其中一员,最近通过参观学习和自身的观察,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在这过程中,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逐渐浮现出来。

首先,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环境。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它。在参观学习中,我看到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这些地方被保护得如此完善,让人感到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悬崖峭壁上翻飞的白鹭,绿意盎然的森林中跳跃的小鹿,这些都是生态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保护自然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其次,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的剥夺和破坏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疯狂的开发建设,导致了水源枯竭、土地退化等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在参观学习中,我看到了一些生态村庄和农场,这些地方注重生态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摒弃那种长期以来“征服自然”的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生态文明需要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中的浪费和不良习惯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参观学习中,我了解到一些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注意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都是很好的做法,通过个人的努力,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另外,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能仅靠少数人的努力,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参观学习中我看到了一些政府部门加大环保力度的案例,通过政策与法律的支持,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例如,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支持环保公益组织等。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总之,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更是一种行动力量。通过参观学习和自身的思考,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我将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同努力,为我们美丽的地球做出贡献。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四

建设生态文明,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次飞跃是2015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制订新的行动计划”三大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温家宝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愿和决心,全面阐述了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0__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五要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六要研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5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五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我选择了阅读相关书籍,并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些书籍的心得体会。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首先,这些书籍普遍对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界定。它们强调了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了生态文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识到只有坚持生态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二、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

这些书籍中也提供了很多关于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的启示。它们强调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中一些书籍提到了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的关键因素,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方式的转型、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明白了要实现生态文明,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努力寻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三、生态文明的实践案例

在这些书籍中,我看到了许多有关生态文明实践案例的介绍。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推进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某地区实现了能源利用的革命性转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某企业通过生产方式的改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些案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生态文明一定能够实现。

四、生态文明的全球合作

另外,这些书籍还强调了生态文明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来实现。目前,地球正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这些问题超越了国界,需要人类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体会到了全球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迫切性。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生态文明的建设。

五、生态文明与个人责任

最后,这些书籍还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都应该对地球的未来负责。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深深体会到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环境,以行动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这些关于生态文明的书籍,我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明白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的实践案例以及生态文明需要全球合作来推进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为未来的地球留下美好的绿色环境。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要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主动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在“三农”发展进和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和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随着我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要求,为深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忘初心,就要首先用“同理心”走好家乡振新发展的“路”。从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来看,没有我们家乡这一个地方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立足于我们家乡的实际情况,组好规划,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立志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不忘初心,还要打造家乡人才的“向心力”。着力农村创业创新,走人才强农之路,例如政府出台各类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回流,鼓励和支持本地人才回乡就业和创业,为家乡建设出力。也可以采取技能培训为主的专业化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小组,带动老百姓,主要是家乡中的中青年,利用所学技能,深挖发展潜力,全民都是“人才”。

不忘初心,以“树立良好家风”为引领,用“责任心”塑清廉家乡。把廉政文化中“家风”建设作为宣传的主要部分,积极培育和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廉洁文明家风”签名承诺、“廉洁文明家风”家访等系列活动,推进文明廉洁家乡,走提升美丽家乡发展内涵之路。

不忘初心,以“赤诚之心”坚守绿水青山,不为盲目发展断未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守住了我们的金山银山。以前的发展多多少少都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转变发展思路,利用自然风光,打造旅游业等等,不能为了发展提前消耗家乡的“青山绿水”,让绿色成为美丽家乡的保护衣。

不忘初心,牢记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从多个“心”出发,为建设美丽家乡“添砖加瓦”,让家乡更加美好,未来的蓝天越来越辽阔。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七

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4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八

随着全球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热爱生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战略实践,并通过这一过程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用五段式文章的形式,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段:对生态文明战略的认识和理解

生态文明战略是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在实践中,我发现生态文明战略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推动绿色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积极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第二段:个人对生态文明战略的参与和贡献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始终坚持践行生态文明战略。首先,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次,我鼓励身边的人节约用水、用电,并推广绿色出行的理念,通过这些小事情来传递生态文明的理念。此外,我也参与了社区的植树活动和环保讲座等,通过行动和宣传来推动生态文明的实践。

第三段:生态文明战略带来的个人收益

通过参与和实践生态文明战略,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不能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践行生态文明战略,我逐渐形成了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养成了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不仅为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自己带来了健康和福祉。

第四段:生态文明战略的困难和挑战

虽然生态文明战略的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生态文明的推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但现实中仍有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较低,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由于生态文明战略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推行,很难立竿见影地看到实效,这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和灰心。但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退缩,而应坚持不懈地推行生态文明战略,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第五段:展望未来,共创美好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战略是对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的一次宏大的调整和重塑,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生态文明战略。无论是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开始,还是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能为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九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我的观察和思考中,我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首先,生态文明强调循环发展。在传统经济模式中,资源被大量浪费,环境被严重破坏。而通过生态文明的理念,我们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应该以循环利用为目标。曾经作为垃圾处理场的土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可以变成生态公园;废弃物可以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减少二次污染。生态文明的循环经济理念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性。

其次,生态文明注重生态保护。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而传统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生态文明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比如,水资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许多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倡合理用水,减少浪费;同时,对水源地进行保护,不污染水源,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够更加美好。

再次,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指的是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更加清洁、环保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而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如煤炭、石油等,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在生态文明中,我们要鼓励和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最后,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人们常常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而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它对我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通过循环发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文明会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并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十

因为人们多加开垦荒地、砍木盖房……正是因为人类这样不停得开垦荒地、砍木盖房。就因为这样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每天早上来到教室里,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下椅子去开窗户,让空气流通;拿起扫把扫扫地,把垃圾扫掉,让教室成为一个干净的小世界。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一件小事做起,我们的地球将是多么美丽、干净的。

现在人类应该行动起来,做好低碳生活的计划。不开空调、少看电视、出门乘公交啊等等。放假期间,应该去外郊游,郊游要搭公交车。不要骑电车,电车消耗电;也不要开汽车,汽车污染气大。

如果要出门购物,带上购物袋。不要带塑料袋,塑料袋是生态文明的祸害。虽然塑料袋不大,但是害处却是它的几倍,以后要少用塑料袋,用购物袋才环保。这仅仅是小事,但它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塑料袋是白色的,它的污染主要于它的白。“白色污染”主要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个负面。

生态文明,只有几个人做那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坚持一天不破坏,那我们的家园也能够多一天“微笑”!要让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需要大家一起为地球“洗澡”!

生态文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2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十一

近年来,生态文明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政府层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使得生态文明战略得到了大力推动和实施。经过我个人多年的参与和感悟,我深深认识到生态文明战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战略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文明战略是破解环境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的破坏、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等问题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生态文明战略的出台,强调了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使得我国不断探索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新模式,为改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其次,生态文明战略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过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以高耗能、高排放为特点,不仅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则要求我们改变发展方式,通过创新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这种经济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排放,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再次,生态文明战略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战略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才能让人们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这是生态文明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后,生态文明战略是国际合作中的重大责任。生态环境的问题不仅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各国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为构建美丽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为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同时,生态文明战略还需要我们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只有坚决贯彻生态文明战略,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十二

当代表们听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共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响起了人民大会堂内雷鸣般的掌声。

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而在20xx年的党xx大报告中也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现在在再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议题,并将此列入了重要议题中,可见中央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

我们可以看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环境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xx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xx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xx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党的报告提出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即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而在自然环境保护之后,建设生态文明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态产品。在党的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的。在党的xx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十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乃至整个人类摆脱环境危机、破解发展的不可持续困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的建设并列,以“五位一体”总布局凸显五个领域的建设不可人为分割、需要协同推进和谐发展。十八大报告还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建设“美丽中国”,不是消极地回归鸡犬相闻的浪漫田园,而是要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以积极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从环保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向环保与发展经济并行;从主要通过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向综合性地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办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环境。如果这些转变不能够到位,如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落实不到位,那么,“五位一体”的布局就会落空,“美丽中国”的愿景也会落空。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为重要的制度体系位置,必须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当前尤其需要重视和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指挥棒”作用,激发各级政府部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其次,要加快建立可操作性的政府环境审计准则体系,重点突出对政府执政行为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要求进行责任审计。再次,要积极推行完善环境补偿机制,重点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环境补偿机制。

第二,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再好的法律、再严的政策都会落空。首先,要理顺环保管理体制。针对环保监管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需要推行环保系统垂直管理,将管事与管人统一起来,推动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监管统一的环保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使环保部门的监管“一竿子插到底”,增强环保监管的权威性实效性。其次,要建立区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污染无地界,这就决定环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单打独斗”,必须联手行动。应该尽快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河流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既强化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又必须区域联动、整体配合,共同提升环境质量。再次,要加强环保监管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健全业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第三,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机制,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推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整体合力的结果。首先,要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治理教育,把生态环境治理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增强生态环境治理忧患意识。其次,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生态环境权益。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行环境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民通过环境信访、行政调解、寻求司法救济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再次,要倡导绿色消费,构筑低碳生活。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只有当每位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保护生态环境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十四

近年来,生态文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生态文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如何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的申论心得体会。

第一段: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类自身的利益和需求成为主导。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生态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包括资源枯竭、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而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只有重视和关注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主动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和资源等。这些有意识的行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助力生态文明的建设。

第三段: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和支持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例如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此外,我们也应该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行动。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只有通过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制定更健康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路径。

第四段: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法规,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同时,我们也需注重环境保护项目的策划和管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只有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段: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合作来共同应对。国际合作可以通过经验交流、技术转让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结: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心得篇十五

让地球变得更美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说的,我们想让她美丽的长发——树木变得茂盛,让她清澈的眸子——湖泊河流川流不息地流淌,让她漂亮的装饰物——用溪流做的腰带、用百花做的耳环熠熠生辉……我们都希望地球这样美丽。可是,我们实际为地球做了些什么呢?水龙头哗哗流着水,自己却不肯多检查一眼它是否关严;电灯开了,只是想:没事,算不了多少钱。但是这样做,就是在毁坏我们的地球家园啊!

大自然的资源本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但他们真的经不住我们如此的折磨!他们早就被他们调皮任性的孩子——人类折磨的千疮百孔。小了说,浪费水资源,滥用纸张——森林用树木给我们的东西;大了说,过度砍伐,挖沙淘金,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现在,自然资源正在不断耗尽!试想一下,当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的眼泪,当人们双手捧着黄灿灿的金子,双眼中会是灰暗!他们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家园!再没有鸟在歌唱,花在望着鲜艳的阳光微笑,这是何等凄凉!

为了地球,请保护我们的环境!不要让山清水秀,百鸟争鸣成为“过去的事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