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最新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4 16:16:05
最新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时间:2023-10-04 16:16:05     小编: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教过高三的老师都清楚,我们是左手《考试说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试模拟》,就这样教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敢妄言,更别说是懈怠了。笔者教过七届毕业班,似乎每年都是一个模式。记得曾经问过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更有甚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答“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学生会不会咱管不了,但考试的点我都讲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学校每天盯着你的情况下,老师无奈。语文课应该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的挤压下,变得刻板、教条而单一。

作为语文教师,有时连自己也茫然,为什么那些上课似乎是听讲的、跟着自己走的学生考试就没有进步,反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讲,或者干脆睡觉的学生成绩也一直很稳定,没有退步。不止一个学生找老师问语文应该如何学,学什么。不久前我在南开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有文学院的,有管理学院的,有化工学院的。我对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对高三语文的态度及印象”,“高三语文最大的收获是哪方面”。有95%对高三语文持否定意见或没有印象,有20%的学生说高三的最大收获是通过强化记忆背下来诗词,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甚至说“一碰到语文就头痛……”学生也茫然了,新课程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对直接高考的“高三学生”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昂然”。激情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内在的素质,而满怀激情地教学又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时期的教学更需要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此时的.学生已被理化生数累得喘不过气来,没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进教室,就会念答案记答案的语文教师,可想而知学生是什么样子。教师要有使学生调动心灵深处的激情,在课堂上,既能高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能低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能营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种悠闲安适的意境,回归大自然的向往;既要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宽大胸怀,更要有创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种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围,还要能表现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忧郁等等。高三教师如能这样的用激情去催发生命,感染自己,点燃学生,就会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为一池春水。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诗词鉴赏课上,对形象进行鉴赏时,先由同学们回忆高一时课内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老师激情的诵读,声调激昂,读出词人的感情,师生齐读,一遍又一遍最终寻到词人所刻画的形象及当时的感觉:同学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后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此时同学很有积极性,我以之作为引子,鉴赏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按着前面的步骤,激情品读-----回味和总结------感性认识------整体控制,最后,用恰当的文字把这首诗的鉴赏观点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忧国忧民、不忘收复失地,具有坚强斗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所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当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一样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仅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本事,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很多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本事。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构成健全人格。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本事。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所以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本事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本事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其次,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先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我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进取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过高三的老师都清楚,我们是左手《考试说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试模拟》,就这样教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敢妄言,更别说是懈怠了。笔者教过七届毕业班,似乎每年都是一个模式。记得曾经问过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更有甚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答“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学生会不会咱管不了,但考试的点我都讲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学校每天盯着你的情况下,老师无奈。语文课应该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的挤压下,变得刻板、教条而单一。

作为语文教师,有时连自己也茫然,为什么那些上课似乎是听讲的、跟着自己走的学生考试就没有进步,反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讲,或者干脆睡觉的学生成绩也一直很稳定,没有退步。不止一个学生找老师问语文应该如何学,学什么。不久前我在南开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有文学院的,有管理学院的,有化工学院的。我对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对高三语文的态度及印象”,“高三语文最大的收获是哪方面”。有95%对高三语文持否定意见或没有印象,有20%的学生说高三的最大收获是通过强化记忆背下来诗词,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甚至说“一碰到语文就头痛……”学生也茫然了,新课程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对直接高考的“高三学生”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昂然”。激情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内在的素质,而满怀激情地教学又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时期的教学更需要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此时的学生已被理化生数累得喘不过气来,没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进教室,就会念答案记答案的语文教师,可想而知学生是什么样子。教师要有使学生调动心灵深处的激情,在课堂上,既能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能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能营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闲安适的意境,回归大自然的向往;既要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宽大胸怀,更要有创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种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围,还要能表现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郁等等。高三教师如能这样的用激情去催发生命,感染自己,点燃学生,就会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为一池春水。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诗词鉴赏课上,对形象进行鉴赏时,先由同学们回忆高一时课内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老师激情的诵读,声调激昂,读出词人的感情,师生齐读,一遍又一遍最终寻到词人所刻画的形象及当时的感觉:同学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后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此时同学很有积极性,我以之作为引子,鉴赏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按着前面的步骤,激情品读-----回味和总结------感性认识------整体控制,最后,用恰当的文字把这首诗的鉴赏观点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忧国忧民、不忘收复失地,具有坚强斗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所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一年的高三复习有经验,也有教训,有痛苦,基本没有幸福,反思如下:

这一轮,因为不带班,教学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难是以前所没有体会过的。别说很少有人肯在语文科上格外下功夫,就是保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认真完成任务都是很困难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随弯就弯,因此这一届高三,觉得比以往都要累,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在课堂上要盯住纪律,每套卷子几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诵要到办公室过筛子。对于语文老师来讲,这是良心活,想要对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这样,到了后期也很难落实了,学生的确很疲劳了,课上睡觉很难控制,课下肯牺牲的大概也只有语文,又不让你批评,一句“我们自己会努力的”就噎的你无话可说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心口不一,老师就只有干着急的份,所以后期教学效果尤其不好。尽管我依然坚持每天考默写,每天批改,但学生对老师的安排几乎毫不配合,不背,错了的责令改完还是错的,让你有一种在荒野上呼喊,周围毫无回应之感,无比寂寞。

高三复习的确枯燥,所以我们还要尽量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讲鉴赏时,一定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讲古文一定要联系相关历史事件,调动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历史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这就涉及大量的查阅资料,看过的书记得不准便不好讲,学生知识不丰富,挑毛病是很擅长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们需要题的时候,复习题跟不上,只好自己组内研究订了一本二十套的综合题,之后,学校订的各种套题纷至沓来,加之,后期学校格外安排的模拟测试,都使我们的时间变的十分仓促,很多题目我们必须精选,老师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选出合适的给学生做,有时一天要完成好几套题,加上大量的阅卷工作,很多任务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时星期天没课,却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备课组内的工作都尽力而为,进度安排上,尽量合理,该准备的授课材料、习题、作文等都及时准备好,力争为其他老师做好服务工作。

可以说语文的这一次教改是失败的,也许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高考语文的考察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字音字形没有了,标点符号没有了,词语运用没有了,阅读客观题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艺理论方面的,现代文选考题传记的难度小于小说,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阅读仍是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议论文,我真不知道语文还有什么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题技能的训练。现代文相对不太重要,而且课本内的不会考,所以,我们一轮复习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两个月时间。然后即进入专项,成语病句,诗词鉴赏,文言文是大头儿,表达运用和现代文阅读挑一些讲,背诵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后是综合训练,其实专项时便带着综合,综合时,又要适当的加一点成语、病句、长短句等专项,直到最后,这几块内容学生才真正有了感觉。

这一轮在作文和背诵上我们是格外下了功夫的。力争在前两年形成一个系列,审题立意,结构,选材,语言……高三时就更细,开头结尾,分析论据的方法,原材料的运用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厌其精,但是,在考场上,学生时间紧张,做题慌乱,实际上很多方法都没了,大脑空白一片,基础好的自然还是好,基础不好的始终写不出精品,因此头两年的功夫恐怕还应该多下些比较好。但可以说学生还是形成了一定的作文框架,有了一点大模样,素材的积累方面比往届好一些,文章不那么杂乱和干瘪了,这就是收获吧。

背诵、默写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中诸多要背诵的篇幅,应对平时考试的需要,不能不背,但高考不考。当时有些没要求背的,如难度很大的《离骚》《逍遥游》之类的,高考又要考,再加上初中部分的50篇,负担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复习,学生记了高中的,忘了初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却始终觉得不透亮,真不知道这教改搞什么怪。

发了一些题,一些作文书,大部分是本人自费,但学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学生谈谈话,李健飞,赵雪岩,杨凯等关注指导稍多,但作用不大,他们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兴趣问题,思想问题,更重要的是时间问题,但这不是我能给他们的,有些老师太能占用时间了(其实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就可以节省出来,比如把作业打印出来,不要在黑板上抄写,有时学生还抄错,导致做半天做不出来,太耽误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没有必要整套卷都让学生做,第一天必须做出来,第二天不一定能讲,逼死学生啊)。其实更愿意被关注的倒是从来不被关注又渴望被关注的几个不声不响的小差生。

1、作文要坚持序列化训练,尽量细致些,并尽早下手。素材积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网络,复习题和解题方法等网上很全面,皆可据为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间里,学生有针对性阅读学习,不必都打印出来,省时省力。

3、成语病句等专项不能一气呵成,需要反复训练。

4、专项复习的参考材料中很多东西并不适用,如文言实词、现代文阅读等完全可以以题带练。

5、答题规范的指导要坚持始终,形成良好的得分意识。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1、学生字太烂,高一高二始终重视不够,高三已经没有时间练。

2、学生记叙文、散文不会写,议论文纵式结构不会写,高一高二没有适当练习,太过急功近利,虽然未必影响高考,但也很危险。

3、不知道学校最后半个月的考试安排,没有及早进入综合,造成收尾仓促,没有打出足够的提前量,只凭经验办事。

4、最大的失误是不该自作聪明地把重要内容放在最后,以为学生会重视,实际恰恰相反。比如背课文等,此时学生生病的生病,请假的请假,剩下的离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极差,好在这只是我个人的创新,没有波及全组。

6、金太阳专家的预测可信度不太高,信专家不如信自己,练题还要尽量全面,比如语文阅读客观题,专家不但没预测对,而且金太阳的练习题里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题目,该题目本身不难,只是学生没有准备,导致乱了阵脚。

1、现代文选择讲,古文重点讲。

2、专项训练在高一即插入,可以细致一些,每人负责一部分,形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顺序,为了高考,可再细致一些,形成体系。如果要真正兼顾写作个性的形成,则要鼓励学生写随笔。

4、背诵部分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布置,初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点句,别太担心与八校的比较。

1、建议学校以后不要再订语文金太原的专项题了,多年来,我们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语、病句和鉴赏(这些我们也可以自己找,他们的题质量实在并不高,不是太负责任),其他全是浪费。各地高考模拟题质量更好一些,东三省的,大庆的都不错。

2、建议八校安排授课内容要更合理,选修时讲的新闻、现代诗歌等高考又不考,为什么没有选先秦文学,不知是否八校一起商量的,还是某权威拍脑门定的。

3、建议校长以后讲话慎重,语文这科学和不学是不一样的,不要把特例当成规律,知识固然在于平时积累,但在知识普遍积累不足的情况下,高考语文考的更是答题的感觉和技巧,这种技巧是在大量训练中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大作家大学者做高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实我们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落实起来往往很难,但你要告诉他们不用学什么,学生接受起来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学和不学差五十分挺恐怖,难道语文学和不学差二十分就应该吗?对于还有一点灵性的学生来讲结果确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们的带动作用就不必说了吧,而且他们忽略的绝不止是课下,关键是他们同时忽略了正课和晚课。

面对变态的高考,推着石头上山是西西弗斯的命运,尽力而为,然后认了,我们还能怎样?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紧张忙碌的高三学年即将结束。总结高三一年来语文教学的`工作,可用“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教研讨论热烈有效,取得成绩水到渠成”来概括。以下是我个人反思:

从20xx年的9月份开始,20xx届的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年级组认真、有针对性地制定好学期、学年的复习计划。开学之初,备课组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共同研讨制定了这一学年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把一年的时间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从而在计划指导下扎扎实实从而在计划指导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复习,防止盲目低效。

年级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适度向高考考点迁移。一轮后开始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全面扫描知识点。二轮后第三轮则以试卷保温为主,将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

我们还把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验收标准。我们每进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个考点的复习,都首先经过全组人员的共同研讨,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处理都取得一致,然后才走进课堂,确保学生付出四十分钟的“生命”后能收获到一把钥匙甚至是一剂救命良药。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为此,我依据年级组的安排确立了高三学生复习原则与策略。

紧扣《考试说明》,充分领会《考试说明》。备课组对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作透彻的分析、领会、把握,可以从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做到复习点全面、不遗漏、不缺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很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利用网络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编成三份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他们校音正形释义,学生识记后受益匪浅。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此,针对二、三轮的试卷,首先做思想工作,让学生认真、真实地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语知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

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其次,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另外,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效益,是我们高三教学时的一个重要方针。我们做到“七个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测练题统一,作业统一,讲评统一。由于大家同心协力,资源共享,扬长避短,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方法、重难点、知识点等得到落实,教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六

在历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五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三、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七

高考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了,又迎来了一批新的高一学生,重新回到起跑线,开始了新一轮的长跑。回顾这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高三四位语文老师,只有一位是从高一年级带上来的,剩余三位全是中途接班。我所教的高三六班与高三八班,是理科重点班,其中高三八班又是学校特意在高三年下学期分出的提高班,而我是进入高三才带这提高班。今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摸索。本届学生又是经历课改的一代,小学课改,初中课改,高中又赶上新课改。面对压力与困难,我立足现有实际,“精研新版课标,细琢授课方法,倾情课堂教学,尽责课内课外”,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力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好。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首先,“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出的权威性规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的是让学生通过专门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运用母语将来好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每个学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其次,“新课标”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教育部新课标下发后,广大语文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展示课”上,执教老师弘扬了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通过播音乐、放图像、正反辩论、课本剧演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手段,把以前用语言很难讲明的意境通过动漫等形式展示出来,达到“教师一键波动,学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针对20xx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了09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xx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特别是重点关注5个新课改区(广东、山东、江苏、海南、宁夏)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精心选题。我们发现新课改地区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均有很大的变化:试卷分甲卷必考与乙卷选考两部分;考试内容增加了探究能力测试与选考试题,修辞部分由原来的8个增加为9个,语言表达部分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等等,可谓考点细实,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因此,要求复习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落实考点必须训练到位。

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对于备考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校领导起到了指引作用。我们拿到的一些资料与后来省里统一下发的大纲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我们走在了省里的前面。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今年黑龙江省面临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高考如何考,大家心里都没数。在考纲还没有下来之前,复习方向如何走,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我们语文组还是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力求自己把这几年的全国卷和海南、宁夏卷都做一遍,总结一些要点,给学生讲解。

在20xx年考试大纲指导下,我和其他三位语文老师一道,从贯通教材基本知识,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入手,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注重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当然也要关注新的动向,如有改动之处,当然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二)是着重强化知识点。

“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五个考点”,我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大纲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复习时我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下星期以默写形式检查,默写不出的,抄写三篇,再默写,直到默写出为止。这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默写过的一般能写出。

(三)是因材施教到个人。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选考题中的文字表述部分,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练习也好,作业也好,都以检查批改为主,重在检查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而且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是特别的头痛,这样师生都减轻负担。

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

(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

(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

(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四)是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二是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买《读者》《青年文摘》,统一订阅《语文周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

2、要求学生坚持抄范文,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5、坚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在老师跟前过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三是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四是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五是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六是阅读思考与解题技巧同等重要。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埋头做题,学而不思,前人早就概括过,一个字:惘。就是迷茫的意思,到底我为什么做题?做这个题有什么意义和收获?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更需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思考所读文章的内涵意义,思考阅读于自己而言有何收获,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这样的阅读与思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高考是一次检阅,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高考是一位老师,它引导着我们走向前景更好的教学之路。对于发展中的十三中学来说,她正在成长、壮大,并蓄积待发。精研细琢育桃李,倾情尽责引梅香,愿我们全体教师立足本职、精益进取,相信十三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八

按照学校要求,高三语文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稳扎稳打,对高考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即使没有涉及到的,只要和高考有关的,仍有复习的必要。备课要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补漏要勤,检测要有针对性。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做准备。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促归纳,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这样的东西才是他们自己的。第三阶段,模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坚决不再留任何尾巴,不把遗留的问题带到下一次的考试。

不论哪类班级,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语文学科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比较大,我只想说,走过高三,我无怨无悔。我只想把我的做法谈谈。

大部分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高考语文成绩完全靠运气,而且到高三,各学科大量的做题,势必给可怜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没时间做语文看语文的局面。语文教学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在课堂上要质量,要效率。努力为学生学语文、自己教语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关注语文弱科同学,给他们精神鼓励,让学生在自信的阳光下成长,学习。对各班成绩优秀但语文总拖后腿的学生,利用课余和周六时间帮他们扫除学习中的疑问,耐心的讲解以此打动他们,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收到良好效果。善于捕捉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某一闪光点,以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来考的,如,试题自身是给一篇科技短文选择题,实质是考查文章作者的思想倾向,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再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

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

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

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别注重积累的学科,很少有人能够不真抓实干就能取得成功。进入高三我布置了学生以下几项常规性工作:按照高考考纲,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九

由于文章确实在文字理解上有难度,为了便于课堂上的教学,我布置学生预习时画一副王勃情感变化的心电图。因为以前从没干过类似的事情,从课堂上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历程。当两条情感变化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一问是不是这样的情感,二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三问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举最初的情感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概括为“兴”,也有学生认为兴中有悲。这样的理解无疑是对的,但又无疑以前者为主。那它从何而来?学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两句话,“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兴尽悲来”,从文中筛选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一种阅读技巧,不过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应该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经过讨论,学生是能概括出这么几点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这样一来,王勃的“兴”就有了落脚点。

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

这样两节课下来,自己觉得上的较为轻松,也较为沉重。轻松的是纲举目张,一气呵成;沉重的是为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我安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十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依据教学理论的指导去寻找、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尽量做到:

(一)明确这一节课的实施原因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45分钟内要达到以上目的去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学习运用对话、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内容分成了三大段。课前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段情节。

(三)精心设置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 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上网搜寻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诗化”小说的理解,同时截取荷花淀视频,帮助学生融入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感官多重享受。

(四)多次修改、试讲,及时调整思路和设置的问题,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怎么导入,怎样引导,怎样深入等等,及时变更教学思路。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一

连续半年多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思考。下面我想谈谈我所思考的几点问题:

众所周知,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

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

这从我所带的两个班中部分同学身上得到了印证,具体姓名就不列举了。

语文基础知识在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分值很高,所以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低,教师学生在高三语文复习中都知道重视,但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在认识上出现了问题。

教师虽然重视字词句的讲解,但是学生抓得并不紧,认为基础知识很枯燥,并没有多大用处,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一部分,自己课后不去归纳总结,结果一到考场上,基础知识题的得分总是不如人意。

今年的江苏高考很多同学在分数下来后都说语文没考好,实际上就是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平时阅读面窄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平时语文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的积累,让学生重视语文阅读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能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去主动学习。而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应坚信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都有能力考出语文学科的好成绩,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传达这种信息,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肯定他(她)在语文学科的天赋、潜力,少些批评、斥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对语文的学习信心,激发其更好的学习表现。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语文教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整个人今后的发展。

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还是普通中学的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吗?如果我们在高中阶段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二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