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13篇)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3 17:27:19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时间:2023-10-03 17:27:19     小编:GZ才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

2、引导学生研究性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抽查三位同学,朗诵分别以《华老栓一家》《夏瑜的故事》《康大叔其人》为题改写的故事。

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明确:华老栓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形象。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本质,又有着在长期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愚昧、落后、麻木的一面。用人血馒头治病,本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迷信传说,然而他却信以为真,为了买到它来为儿子小栓治痨病,他便不顾深秋黎明后的寒冷,走在黑沉沉的街口“倒觉爽快”,少年似的“跨步格外高远”。当他交出了辛苦积蓄起来的几个钱,在恐惧和屈辱里得到人血馒头往家走时,竟然激动得“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由此可见,华老栓的愚昧无知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

作品中的夏瑜未露一面,作者全从侧面措笔。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具有革命热忱和顽强斗志,即使被投入监狱,也丝毫没有丧失信心,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甚至就义前还要“劝牢头造反”。当阿义打了他,他反而说阿义“可怜”,对其愚昧深表哀痛。最后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者在对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反动统治表示强烈抗议及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示赞扬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悲啊!

作品中的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进茶馆时,他是突然“闯”进来的,而且进门便“嚷”,显得粗野无礼,目中无人;他的穿着打扮,是披着布衫,“散”着纽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流氓相十足;讲到小栓的病,他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丝毫不顾及别人对“痨病”的忌讳,丑恶卑劣,毫无人性。

三、研究性阅读

研究课题:关于小说《药》的主题

研究方法:1、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2、在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

切入角度:1、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2、从分析小说的双线结构入手。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研究形式:分小组讨论并形成观点,然后自由发言。

研究成果:

学生甲:小说主题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华老栓和华大妈都将整个的心放在小栓的身上,放在小栓的病上。不惜“一包洋钱”买来“人血馒头”,并神秘地烧制,这足见出老栓夫妇爱儿子的心专到怎样程度。革命者的血也只是为群众增加了微乎其微的“福利”,他们是寂寞的,难以得到愚昧群众的理解和同情。

学生乙:小说的主题在于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小说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不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只有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丙: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

学生丁: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学生戊:鲁迅对友人说过:“《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为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还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此小说的主题可表述为: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

学生己:小说《药》直接表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主旨。这从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可以看出。小说取自生活的素材主要是:仙台学医时看到的关于许多中国人在“鉴赏”日本军人杀害同胞的幻灯片;秋瑾被杀;关于人血馒头治痨病的传统迷信。鲁迅把三者糅合在一起加以艺术概括,设计了一个“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狂人日记》)的故事。这故事本身就表现了国民的冷漠冷酷和愚昧麻木。因为作品述及的革命者是辛亥革命家,势必要以辛亥革命作为大背景。而且小说的结构,以华老栓买革命者的血为主线,并正面描写刑场上麻木不仁的人们“鉴赏”屠杀革命者的场面,无疑是为了突出主题。由此可以说,《药》从“死者的悲凉和生者的麻木”中表现人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冷酷,表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宗旨:革命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甲生说的“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到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乙生的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丙生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丁生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戊生的说法相对客观而全面。学生己的观点很有新意,且言之有理,应当鼓励。

四、学生思考并讨论

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作用如下:第一,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第二,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第三,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小说的语言、行动及环境描写,体味其妙处。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一、复习导入:

是呀,江姐是位英雄,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妻子,有着我们一样的情感,可是为了革命的胜利,她要强忍住多少悲痛呀,“这算不得什么”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隐藏着多少英雄悲伤的故事。

二、学习第二件事

江姐入狱后,她又有哪些坚强的表现呢?快速默读课文的二三部分,找出一句与板书相似的`话。

指名答,板书这算不了什么这指什么?板书毒刑拷打

这真的又算不了什么吗?请同学们轻声地读7—18小节,遇到你感到特别揪心、特别有感受的句子,做上记号,用心地多读几次,想办法把它读好。

交流反馈,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请你读读,谈体会。

估计

1、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江姐会怎样地回答呢?请你修改提示语,选择一种,读出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2、竹签子一根一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地钉在同志们的心里。

3、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4、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指导朗读,把你的情感融进这些句子,你感到自己心痛了,就能读好了。

同学们,俗话说十指连心呀,这是多么残忍的酷刑啊,敌人为了获取机密,对牢房里的同志进行非人的折磨,让我们登陆重庆渣滓洞的网页,看看刑讯室的情景,{登陆网页浏览,师作简单介绍}同学们,我们看到的是吊人木架、老虎凳、电椅子、煤火炉、粗绳子、手铐脚镣、竹钎子等等。这些都是原物,由于事隔50多年,黑不溜秋、锈迹斑斑。可看上去是多么恶毒和张狂。当年的革命者就是戴着这样的手铐被推进这个屋里,几个五大三粗、凶神恶煞的特务不停地变换着刑具,把他们折磨得死去活来。据说,一个多月来,江姐在狱中经受了七次酷刑,每次都被折磨地昏过去,可是她都凭着坚强的意志,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硬是挺过来了。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感受肯定不同,齐读这几句话。

还有哪些句子你很有感受?请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句子: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因为忍痛,咬紧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

你有过疼痛的体验吗?把自己的体验融进去读,指导朗读,体会江姐的坚强。

三、学习第三部分深受鼓舞

自由读信的内容,选取几句话,想办法把它读好,想办法打动所有同学的心。

重点指导:当我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被半夜的敲梆声。

这是难友们对江姐说的话,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少年,你能模仿着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指名说,是呀,我们可以忘记很多人很多事,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共和国的英雄,把这份深切的怀念,诚挚的情感用你的读表现出来吧,指名读,配乐齐读。(红梅赞)

四、写诗颂英雄

我想写一首诗,来赞美英雄,这首诗我已经完成了开头,就是板书,痛失丈夫算不得什么严刑拷问算不了什么请你们小组合作,帮老师完成这首诗。

小组活动,交流。

五、总结

在共和国的解放战争中,象江姐这样的烈士不计其数,让我们登陆中华魂的网站,(打开网站)去认识更多的英雄吧。

自选作业

1、摘记课文中感人的句段,做一篇读书笔记。

2、准备一个英烈故事,在班队上交流

3、看一部英雄的故事片,写一篇观后感。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1、指导书写4个生字:“现、期、轮、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4、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第2、4自然段。

2、难点:理解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

三、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谈话导入。

2、自由朗读课文。

3、梳理。

(1)哪些动物参加竞选?最后谁当选了?(发言。贴图。)

(2)狮子为什么要选猴子当大王?

(二)、重点学习第2段(品读词句)

1、品读重点句子。(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和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1)比较,理解:“神气极了”

(2)观察插图,说话。(形象感知猫头鹰“神气极了”的样子。)

(3)朗读、体验、表演。

2、品读“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1)创设情境,再现“议论纷纷”。

(2)启发想象,角色体验,理解“叫苦连天”。

3、小结。

(三)、学习第4段。(以读代讲)

1、出示重点词、句。(激动)朗读。

2、启发想象,体验动物们的苦处。

(四)、学习第4段。(表情朗读)

1、看画面,师范读。

2、创设情境,引读。

3、学生练读。

4、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五)、学习第5段。(以读代讲)

(六)、指导写字(现、期、轮、路)

1、观察、发现。

2、重点指导“撇”在4个字中的写法。

3、师范写,生练写。

1、展示、欣赏、评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附: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狮子图

猫头鹰图袋鼠图

(神气极了)(激动)

小猴子图

(只说了一句话)

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实录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小学二年级学生

40分钟

新课(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课

复习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波、浪、灯、作、字、苹、丽、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音乐、生字卡片、秋景图画

轻音乐缓缓响起,柔美,动听,拂去了学生们在课间的心浮气躁,使学生的思绪跟着音乐飞扬。

师:同学们喜欢这音乐吗?

生:齐声回答。

生:喜欢!

生:想!

师:(操作课件展示图画)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同学们都看到什么了?

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映入眼帘,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生:“苹果”“麦浪”“田野”“人字型的大雁”“落叶”……

师:我们的同学看得真认真啊!秋天的景色美不美啊?

生:雀跃回答。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很美。同学们想读一读吗?(生答)请翻开课本第1课《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

1、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分组读)

3、复习生字。举生字卡片让学生整体认读,再指名,把卡片给学生,上黑板组词并标拼音,评讲,提醒学生注意翘舌音“燃”、后鼻音“灯”“浪”以及“笼”在与“灯”组成词时原来的二声调要读轻声。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最好。

(学生练读)

2、检查、欣赏、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句,操作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和图画,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并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提示学生朗读时用喜悦、兴奋的心情向同学们传递这个秋天的信息。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范读、齐读、分组读。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是个什么句子?应该怎样读。范读、齐读。

3、师生配合读。同学们说得真好,读得真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1、真是好美的季节,这么美的'季节,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学生雀跃回答:想去秋游…想去摘果子…想去爬山…想拾几片落叶做书签……

2、做游戏――看图背句子。

这么美的景色不仅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现在我们来试一试,比一比。老师手中有许多幅秋天的图画,老师举起手中的图画,哪个小朋友能最快地准确地背出与课文相应的句子,老师就把手中的图画送给他!

学生踊跃举手,争先恐后……

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们的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有了收获,尝到了甜美的“果实”。

1、回家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秋天的画,在活动课办小画展。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保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小虾)

师: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小虾长什么样?

生:它吃什么?

生:它生活在哪里?

……

师: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溢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俺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俺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俺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俺知道了小虾的格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俺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想。

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的一段,最能吸引俺。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又后退,直到学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它们东西很小心,样子很可爱。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师:小虾吃东西这么小心翼翼,连续做好几个动作才干吃到食物,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吗?用圆点标出来。

生: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

师: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中,就可以看出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虾吃食物时动作的词语呢,再来找找。

生:碰、后退、捧、游来游去。

师:小作者这样写就更能突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也能表示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师:小虾吃食物时是这么的有趣,你能试着读读吗?(生读并评议)

生:扮演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小虾,可爱的小虾,能试着用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句话吗?先和同桌说说。

生:俺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动身。

师:说得真不错,吃饱了的小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略。

师:是呀,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吃饱了又是另一个情形,所以小作者说“小虾真有趣。”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虾脾气不好。

师: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俺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你能读读这吗?

生:读这一段。

师: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格斗。

生:略

生:俺“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俺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保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喜欢小虾吗?喜欢它什么呢?

生:略。

师: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略

师: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俺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保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 ,写一篇日记。

课后反思: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同学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同学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俺的东西,即同学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同学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不论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维护好同学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干真正成为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同学才干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干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学习重点:

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学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节课我们将研读闰土的语言,从中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二、研读课文第616小节,体味人物个性特点。

(一)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616小节,读后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的少年闰土。

告诉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填,也可自己推想着填,可以填一个方面,当然更欢迎填几个方面。不要忙于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教师巡回察看)

2、学生反馈所填的内容,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读读相应的段落。

3、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像把在雪地里捕鸟写成雪地捕鸟这样的形式,写在自己的书上,看谁写得正确。

4、指名学生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二)重点研读看瓜刺猹,体味人物个性特点。

1、这些非常有意思的事儿,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像这样没有经历过,没听过的事就叫?(希奇事)

2、那么,这些希奇事儿如果让你和闰土去干的话,你最想去干哪一件呢?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猜,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看瓜刺猹部分。

a、你瞧(出示课件),我把看瓜刺猹的对话都已经打在了屏幕上,你们可以对照自己的课文划一划,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可以多读几次。

出示句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c、学生交流,感受其中的有意思。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4、通过动作和神态的补充进一步指导对话朗读。

那我又是怎么样听的呢?

愿意像闰土和我一样说一说吗?带上动作,带上表情把看瓜刺猹的对话练一练,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位勇敢的少年。

生同桌练对话。

指名学生读分角色读

5、多么迷人的夜色,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飞到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那看瓜刺猹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

出示第一段生齐读

7、通过读课文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部分感受人物特点。

生反馈

你们读出了很多,那在这段话里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9、对比体会,理解句子。

那么什么是四角的天空呢?我们一起看吧,(出示课件)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会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想象)

我多么羡慕闰土呀,难道一个少爷还不如一个农村少年吗?想想看他哪儿不如闰土呢?

面对这样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这样勇敢的闰土,面对这样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啊,闰土四角的天空。

(三)小练笔

闰土这位新朋友,他的心中有着生接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师指板书。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久久挥之不去,所以当闰土离开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可以读读最后一段,也可以看看这幅图,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他们离别时会说的话,写好了可以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反馈

机动:

三、推荐读物

闰土是文学大师鲁迅笔下的一位人物,本文也只是《故乡》一书中的一小部分,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读读鲁迅写的《故乡》,相信你们会对文中的我和闰土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比较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当然了,在这位大师的笔下还有许许多多形象鲜明的人物,这儿老师再向大家推荐几本鲁迅的书,(课件)同学们课后去看一看,相信你们会从中学到更多。

机动:三、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三十年过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是什么情景呢?请大家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阅读资料,静下心好好地读一读,也可以看大屏幕。

四、前后照应,理解课题。

学了《少年闰土》一文,又读了刚才写中年闰土的这篇文章,你再读课题,会怎么去读呢?说说理由。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

)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文的生字、词语。

2、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体会我与闰土间真诚的友谊。

3、品评、理解、积累课文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农村的美好,培养向往农村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上课以前,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且查找有关作者、贝壳、跳鱼等与学生有些距离的又和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

二、自读质疑,寻求探究切入点

1、教师谈话、感情朗诵第一自然段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第一自然段画面,之后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留给鲁迅先生深刻印象的还有那些画面?

指名交流留给我深刻印象的画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问题整合到4件稀奇事,让学生板书这4件事。

三、合作探究性学习,突破课文的重点

1、选取4件事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选择你们认为最可行的方法(读、说、演、画)来学习,体会闰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等一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课上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这件事你最感兴趣?

主要回归:

你们小组能把这件事情的有趣表达出来吗?

主要着眼点:

闰土是怎样的'人?

四、课中感悟,探究课文的难点

2、小组合作,读课文,比较闰土与我身份、生活环境、经历、体验等的不同,再一次感受闰土其人。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朗读理解句子。

五、品评作品文字,提高欣赏能力

1、引入:

2、品读第一自然段,谈体会。

六、总结延伸,实现语文课的拓展性

推荐学生去读小说《故乡》:

三十年后的闰土又是怎样一个人?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真正实现主题的延伸。)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精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

2、潜心阅读借箭经过部分,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从重点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联系上下文读书方法,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人物身上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巧安排”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概括“神机妙算”

1、导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众多三国人物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今天,我们就借《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继续研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请一个同学简要地讲讲《草船借箭》故事。

3、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哪个词高度进行例如概括?(板书:神机妙算)

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二、自读感悟——体会“神机妙算”

(一)潜心默读课文借箭经过的语段,体会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圈画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引导交流

1、理解“神机妙算”之“通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可以看出他通晓天气。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实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经预测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必有大雾。

(3)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早在立军令状的时候他就已经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机,真是神机妙算。

(4)用一个词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通天文

(5)学法总结:把三句话联系起来,抓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我们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理解“神机妙算”之“巧安排”

(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默读语句,分析思考从具体做法中如何体现神机妙算。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前后不同做法的用意。

(3)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巧安排

3、理解“神机妙算”之“知人心”

(1)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引导对比:鲁肃已经惊慌失措,诸葛亮怎么还笑得出来?

结合课前《三国》的阅读说说对曹操的了解——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感情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的笑。

(2)这次他算准了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3)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诸葛了解曹操,料事如神。

(4)诸葛亮了解的仅仅是曹操吗?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还因为他了解谁?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他了解周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周瑜的意图;他了解鲁肃,所以请鲁肃帮忙去“借箭”。

(5)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知人心

(三)总结:因为诸葛亮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所以借箭成功。而周瑜究竟哪比不上诸葛亮则不言自明了:计谋不如,心胸不如。诸葛亮的顾全大局,这一点周瑜更比不上。

(四)拓展延伸——丰富“神机妙算”

1、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神机妙算的故事?

2、《三国演义》真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去读的好书啊,课下让我们再次走进名著,认真去感受、品味更多的人物形象吧。

板书设计

通天文

机曹操

草船借箭知人心周瑜

妙鲁肃

巧安排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虾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从哪儿读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呢?说一说,再指导读。

(3) 抓“总是”体会小虾一贯的警觉和非常小心;

3、小虾吃东西是有这么多动作,小作者又是怎样按照顺序写出来的呢?

读读课文,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谁愿意再来读读?

生谈对比读的感受。

4、那吃饱了的小虾,他们又在干什么?(指名读)

小结:小虾你们吃东西的时候小心翼翼,吃饱后又这样悠闲自得,真有趣啊!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全班齐读。通过读,你仿佛看到了小虾是什么样子的呢?

(2)抓“蹦”。置换对比读,(游、走、跳)体会小虾生气时的可爱;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小虾生气时吹胡子瞪眼的可爱模样!

(4)平时老师生气时,你有什么感觉?(害怕、不喜欢)

那为什么小虾生气时你却觉得有趣?(生谈理由)

三、拓展练笔:

3、交流展示(根据时间进行修改)。

4、小结,点题,下课。(围绕单元主题“可爱的小生灵”展开。)

下课!

板书设计:

非常小心          表达有序写清楚

脾气不好           用词准确写形象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一

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的转折点,是各种能力飞速发展的“腾越期”。尤其是语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也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请学生分别说说两次比试绝招的过程中,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时,请学生用上“尴尬”和“羡慕”两个词语,把比绝招的内容串联起来,既精简了语言,又抓住了重点。又如:小柱子回家以后,在与奶奶的对话中又大受启发,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我就把6个自然段的内容精简成几句话的填空,让学生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大意。

略读课文,更多的应是让学生自由去读,自由去学,自主体会。但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扶的多、牵的多,放的太少。我们今天的课堂,不应该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并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并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二

高海迪

教学理念

《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古典名著课文,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引人人胜和语言的简洁传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先让学生从整体人手,感知故事情节。接着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地体会周瑜的心理变化,并始终保持故事情节发展的悬念感,造成一种“一探究竟”的阅读期待。然后,以一个“笑”字串联前后,深入体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后,引入原文中诸葛亮的一句话,细细品味“神机妙算”的内涵。

教学目标

1.抓住周瑜的心理变化,了解故事情节。品味人物语言,能准确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深刻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紧扣“妒忌”导入,整体感知情节

1.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之所以会发生,全因为一个词语:妒忌。

2.激发疑问:这个故事由周瑜的妒忌开始,又由周瑜的什么而结束呢?在开始和结束之间,周瑜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变化的词语。

3.学生浏览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变化的词语。

相机板书:妒忌――高兴――疑惑――长叹

二、围绕“高兴”,了解故事起因

1.师:周瑜为何会这么高兴?请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师生情境对话,体会周瑜心理。

出示:“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正襟危坐,口蜜腹剑。)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迫不及待。说是商议其实是不容商量。)

“十天造得好吗?”

(意思是最多十天)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暗暗高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假意生气,实则心里乐开了花。)

3.师:联系第3自然段,具体完整地练说周瑜高兴的'原因。

三、围绕疑惑,体会“自信”

1.师:就这样,周瑜沾沾自喜地打发鲁肃去打听消息,故事继续向前发展。(指名分角色读第4、5自然段)

2.指导读好鲁肃的语言: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体会鲁肃的“想不通”和“责怪”的语气)

3.指导读好周瑜的语言: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体会周瑜疑惑中的“自信”)

四、围绕长叹,体会“笑”意

2.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后,组织交流。

(周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诸葛亮用鲁肃私自准备的二十条草船,借着大雾和黑夜,向曹操借到了十多万支箭。)

4.引导学生比较诸葛亮与鲁肃的不同表现,着重体会“笑”的含义。

(1)联系上文,指导朗读人物语言,体会忠厚老实的鲁肃善意的笑。

(2)联系上文,指导朗读人物语言,体会心胸狭窄的周瑜自信的笑,体会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从容镇定。

(3)联系下文,指导朗读人物语言,体会生性多疑的曹操嘲讽的笑,体会曹操的气急败坏。

(4)引导发现诸葛亮的唯一一次“笑”,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简洁传神。

5.师(总结):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原来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难怪周瑜最后会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相机在长叹后板书:神机妙算)

五、整体回顾,体会“神机妙算”

2.师:你觉得诸葛亮的成功还体现在哪方面?(引导总结:知人心。)

3.总结板书:通天文、识地利、知人心。

4.师:带着理解我们一起再来分角色读课文。

5.师:(总结全文):《三国演义》有诗云: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草船借箭》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但周瑜与诸葛亮的斗法还没有结束。周瑜在《三国演义》中临死前说:既生瑜,何生亮。因此,大家都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老师期待着同学们能打开这部经典名著,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桥头中心小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