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汇总8篇)

最新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3 14:38:09
最新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汇总8篇)
时间:2023-10-03 14:38:09     小编:LZ文人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为贯彻落实关于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重点围绕节水、供水、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科技创新,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为有序、高效开展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程目标

构建符合水安全战略的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环境,统筹节水、供水、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科技发展顶层设计与部署,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先进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一批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方案、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和创新品牌,促进科技与经济、管理、金融、就业等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对水安全保障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创新

护技术、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技术等方面科研攻关,强化集成与综合示范,优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支撑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污染修复、河口海湾水环境治理、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等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动相关技术产品产业化。

(二)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略,抓紧实施“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科技重点专项,研发和示范一批综合节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综合调度、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先进技术,加强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要区域集成应用,支撑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与利用效率,为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提供系统技术方案。支持废水深度治理和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新技术开发,推进新一代水处理技术示范应用。

(三)促进海水淡化科技成果转化

高盐废水脱盐等先进技术。对于成熟适用科技成果,优先纳入《海水淡化先进技术汇编》,加大海水淡化技术标准制修订和贯彻实施力度,支撑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结合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和改造,在西北、东部沿海等苦咸水地区,大力推广膜处理等技术。

(四)建设国家水安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优化水安全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布局,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技术、水环境监测装备、节水降耗水处理装备、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节能减排标准化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发挥好水安全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一批具有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服务优势、品牌优势的国家水安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优化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配置,促进科学研究、科技产业、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水安全产业创新发展。

(五)实施水安全创新品牌行

业、创新产品。首批评选10家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城市创新试点,30家水安全创新企业、30个水安全创新团队,100项水安全创新产品。在水安全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中,支持开展水安全创新品牌典型示范,鼓励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开展水安全创新品牌推广。支持水安全创新产品进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六)提升水安全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成立国家水安全创新行动专家委员会,邀请战略、技术、管理、企业、政策等方面专家参加,为任务落实和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继续推进国家环保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平台功能分类,服务环保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挥互联网优势,优化国家科技计划环保科技成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成果线上线下展示、电子商务、科技咨询、中介服务、管理服务等服务能力。推进环保装备标准化工厂建设,完善环保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符合国际规则的支持政策,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促进水安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持续支持召开“中国环保技术及产业发展推进会”,推进环保科技创新政策和措施落实,交流推广环保创新创业典型经验。研究水安全技术转化和交易的统计指标和方法,提升水安全科技创新监测评估能力。

研究水安全领域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人员分类考评制度,人尽其才。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水安全领域科研院所和高校中,推动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合理分配,提高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对于水安全领域相关科技重点专项,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并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七)扶持水安全领域创新创业

研究把握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新需求、新业态,深入拓展环保产业发展新空间,培育环保产业发展新动力。把支持环保创新创业作为《环境领域“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原则要求,在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重点专项中给予支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市场需求,大力扶持环境问题诊断与技术咨询服务等企业发展,支持“环境医院”、“环境绩效合同”等商业模式创新,集中问题诊断、技术方案、工艺设计、产品设备、工程建设、投融资服务等优势,为环境治理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全过程服务。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与配套条件,鼓励相关领域众创、众筹、众包、众扶,鼓励人才跨界流动,促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为推进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励优秀项目在环保科技产业基地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孵化。鼓励各地科技主管部门推荐项目参加环保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大赛或分赛事活动组织工作,为优秀项目提供创业基地、扶持政策等配套条件。

(八)促进环保科技金融融合

研究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资本杠杆作用。围绕国家水安全战略目标,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先行投入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研任务,探索支持水安全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参与,鼓励成立专业扶持基金,加强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电子企业发展基金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子基金,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保险、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金融资源重要作用,为水安全领域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税收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九)推进水安全国际科技合作

把水安全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水安全技术合作研究、人员交流。支持国际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或国际先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水安全先进技术“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我国环保技术装备国际市场竞争力。

深入实施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能源与水”科技合作、中美环境保护科技合作备忘录、中德清洁水行动计划、中新水处理产业合作、中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等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实施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履约科技行动,深入研究全球变化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影响,提出适应性措施与相关建议。认真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湿地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

三、组织机制(一)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科技部联合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建立协调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协调相关资源倾斜支持,统筹各项任务落实,监督检查实施绩效。充分发挥地方作用,鼓励各地方依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

(二)多元投入、全民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科技计划根据定位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社会资本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树立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提高全民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意识。举办环保产业科技成果会展,加强创新产品和文化宣传。

(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整合资源,发挥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骨干环保企业、环保产业科技园区、水安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作用,加强社会化服务和培训,推进工程实施。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二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

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

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

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

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

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

(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

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

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五)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1.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在生活补贴、工资待遇、住房支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推荐纳入省、市相关人才计划,在创新创业方面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推广“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工程师”“网络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扩大人才供给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人才合作,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研究完善人才交流支持政策,为引进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3.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加大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本土化、专业化技术人才。

(六)开展“双创双服”活动。

1.推进创新创业。打造“双创”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升级版,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双创双服”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省内外高水平“双创”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就业创业,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创客培训和科技企业帮扶等活动,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把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2.强化民生科技保障。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水平。充分利用蓝川科技环境精治可视物联网大数据中心,构建“一网、一图、一报告”治理格局,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形成“科技支撑、网格引领、全民参与”的大气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惠民项目,推广应用食品药品安全、疾病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技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推动科学普及。加强科普基地、科普大讲堂、科普长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条件。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校园科普和“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科普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七)强化政策落实落地。

1.推进重大科技政策落实。加强对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

2.制定区域性创新政策。根据全区创新发展需求,衔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性科技政策,打通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

3.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导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责任制,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更好享受优惠政策。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三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xx“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

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一)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

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

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三)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四)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六)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全生产岗位标兵竞赛活动。

以“消除隐患、确定安全、保障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

切实把“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考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的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

五、组织实施各单位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生产需要,若需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创新(改造),应遵循以下程序:1、本单位创新领导小组应先对该创新(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反复论证,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起草《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

《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应包括:技术改造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方案;技术改造内容;经济效益分析;需增材料及设备;实施进度;技术力量状况,技术改造分工等。

2、《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需报请公司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审批,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应对该项目技术方案、技术内容、需增材料及设备、验收标准、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充分论证,并签属意见。

3、由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根据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的签属意见,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进行全面最终审核签属意见,并备案。

4、如创新(改造)项目资金投入需十万元以上的,应报请公司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审批,该委员会应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回收期、回报章进行审查并签属意见。

5、在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质量监督监测委员会应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改造后达到预期效果。

6、技术创新(改造)完成后,应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按项目验收标准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审核,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权有。

7、技术创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六个月,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和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对该项目追踪考核鉴定,确定其科学性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公司经济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技术创新工和的评比、奖励。

六、申报条件1、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含部室、车间、班组)申报条件:(1)建立单位领导机构,有具体的创新目标和工作计划,加强决策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和基础工作;(2)在本行业新增产值中,技术进步所占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有明显提高;(3)经济效益好,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超额完成指标。

(4)有计划地组织本单位员工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有总结评比、表彰奖励。

(5)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法令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技术业务能力。

(6)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7)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争作贡献。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8)其它条件2、创新标兵或岗位能手申报条件:(1)发明一次以上国家专利;(2)实现一项同行业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3)改进一项同行业先进操作(工作)法;(4)提出并由所在单位采纳实施一项以上优秀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5)应用一次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6)创一项同行业新纪录;(7)自治区以上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五名获得者,林区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三名获得者,公司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第一名获得者;(8)其它条件。

3、重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申报条件: 各单位员工、攻关小组独立完成或与有关单位和人员合作完成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属下列之一者,均可参加重大效益(或社会效益)创新成果评选。

同时,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可推荐上报林区以上进行参评。

(1)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并在公司或林管局同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项目;(2)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科研难题的技术成果;(3)成功引进和消化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4)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品牌、树立新形象,开辟和占领市场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技术项目;(5)改造、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年创节约价值万元以上的技术项目;(6)其它条件。

七、评比考核、表彰奖励(一)评比考核 建立公司活动成果申报制度,并纳入林区活动成果申报制度范围内,即:各单位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成果确认后,向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申报,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后,将其中重大经济效益年创效益万元以上(含万元)的创新成果随时向林区职工“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同时由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及经济技术创新所增加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期界定,并严格按照公开、公正、严肃、严格的原则进行审核,并以此作为评比奖励的重要依据。

进行评比和考核要以经济技术成果和数据为依据,不搞照顾和平衡。

(二)表彰奖励表彰奖励采用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

以企业增效益、职工增收入、国家增财富,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

因此,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成果按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八、活动的具体要求:(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团结和组织公司员工投身西部大开发,推进公司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要求各单位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二)各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抓好典型。

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司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来看下下面的创新妇联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区妇女文明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按照区文明办《关于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妇联妇女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为原则,动员城乡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全民行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使妇女文明意识得到增强,文明素质有效提高,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良好、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新古冶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文支持。

二、重点活动

(一)召开“倡导低碳生活,实现科学建家”——家电节能产品下乡宣传推广现场会。

在3月份召开“倡导低碳生活,实现科学建家”——家电节能产品下乡宣传推广现场会。

会上,下发家电下乡农家女百事通宣传活动通知,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发放倡导低碳生活宣传单1000份,并开展节能产品现场奖赠,家电下乡产品、节能照绿产品宣传推广等活动。

(二)、组织开展“家庭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大赛”。

从3月份起开始发动,面向城乡居民、家庭开展“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活动,交流低碳生活创意,征集搭建居民“低碳”生活创新平台。

在6月份,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汇编成册。

(三)、组织开展“低碳生活家庭成果展览”。

组织各级妇联组织围绕“低碳生活全民行动”主题,以展示家庭低碳生活成果为重点,以宣传低碳生活技巧为核心,以增强全民低碳生活意识为目标,搭建城乡居民“低碳生活”家庭交流展示平台。

在9月份,举办全区“低碳生活成果展览”现场会。

(四)、组织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

以“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为依托,推动创建“低碳乡村”、“低碳社区”,组织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使低碳家生活的指标融入“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之中,凡是底前达到“低碳”创建标准的家庭,方可入选“科学发展示范家庭”。

年底评选表彰20户“低碳家庭”示范户。

(五)、举办妇女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7月份,聘请专业讲师深入各乡镇、街道举办9场妇女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面向城乡广大妇女讲授女性职场、家庭、社交等方面的礼仪知识,提高广大妇女的文明素养。

(六)开展科学建家大家谈活动。

8月份,全区科学建家试点村、社区举办一场科学建家大家谈活动。

组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科学生活常识,低碳节能小窍门等,在全区家庭中倡导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形成低碳生活共识。

三、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妇女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是科学建家活动的一个抓手,是建设文明古冶的重要基石,对进一步提高我区妇女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古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明确任务,落实人员,迅速展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要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工作精神,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加以推进。

特别是抢抓全区三年大变样和资源性城市转型的有利时机,用真抓实干的精神来感化和带动广大妇女迅速投身到活动中来。

2、培树典型,点面结合。

各级妇联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培树各类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推动工作全面展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的实际成果,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科学搭建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的活动平台。

3、发挥优势,协调配合。

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协调联动,突出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实施。

要将妇女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与科学发展示范家庭创建活动、低碳生活进家庭、家庭健康生活模式推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机制,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

一、创新是ff县妇联工作发展的基础

ff县有各族妇女7.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47.65%,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各种资源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九十年代同志代表党和政府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创新推动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和服务广大妇女,关键在于妇联的职能和工作能否得到她们的认同和共鸣,这是当前ff县妇联面临的重要课题。

只有把创新作为基础狠抓落实,妇联工作的触角才能渗透到各方面,妇联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新发展。

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与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密切相关,没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

试想,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妇联组织,如何能突破传统观念及滞后的行为方式束缚,又如何引领妇女事业和妇女运动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提升。

为此,笔者认为,要开创ff县妇女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妇联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打牢妇联工作基础。

一是要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

党情的深刻变化更进一步加深对ff县县情、妇情的再认识;把握机遇,以“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确定工作着力点,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实践中努力实践妇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妇女理论创新。

所谓理论创新,不是就理论谈理论,而是要注意其精坤实质,决不能照抄照搬、照本宣科。

更不能墨守成规,怕担风险,回避创新,对群众的创新之举说三道四,横加指责。

女性从属地位地是天经地义的 “男尊女卑论”的怪圈中走出来,树立男女平等和维权与发展辩证统一的新观念,促进ff妇联工作的新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难免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低制和反对,它要求人们应具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素质,要敢想、敢问、勇于为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木利益承担一切风险。

以求实的作风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各方配合、妇联协调、妇女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用新的工作机制和新的工作模式主动地适应新世纪ff妇联工作的需要。

二、创新是ff县妇联工作发展的恒久动力

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指出: “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只有重视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使妇女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妇女工作可持续发展?”。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开拓创新永无止境,要以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继续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

历史上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

创新,为妇联工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新认识社会与妇联的准确位置,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

提高妇联工作者创造性工作能力;改变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呆板、单一的百分考核制;建立妇联工作创新奖、特殊贡献等激励机制;树立突出特色抓精品的思想观念,为妇联干部提供一个自由驰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广阔空间,激发妇联工作者的创造灵感。

实践证明,妇联组织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是由一个妇联干部反映出来的,妇联组织的形象和威信也要靠每一位妇联干部去维护。

这就要求我们的妇联干部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理念,不盲动、不随从、不轻信、不满足现有的理论水平;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有强烈的求知,求成欲望;有敢于冒险、勇于进取、乐于奉献、争先创忧、勇当排头兵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驾驭工作全局,捕捉住机遇和巧妙地利用机遇,才能使机遇在创新过程中向最有效的成功方面转化,使ff妇女真正撑起全县半壁江山,为ff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以创新精神推动ff县妇联工作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ff县妇联起着宣传、教育、引导和组织全县各族妇女进一步争取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取决于敢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实际工作申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妇联工作健康发展。

(一)确定妇联工作新思路。

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工作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妇女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和《男女平等》基本权利能否实现的大局。

多年来,ff县妇联工作如同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制定的《ff县妇女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然而,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妇联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此,笔者认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妇联工作的规律,进一步理清工作脉络。

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会点定位;抓住巾帼建功、双学双比、五好文明家庭“三大载体”;确立围绕中心抓重点、突出特色抓精品、履行职能抓服务、强化协调抓发展、提高素质抓队伍的“五抓”工作思路,促进ff县妇联工作的新发展。

(二)突出妇联工作新特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妇联工作已经从一般维权转变到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

为此,ff县妇联工作也应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紧扣妇联工作主线,协助和推动县政府把妇女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突出重点和难点指标,狠抓薄弱环节,着力抓好精品工程。

目前,ff县妇联牵头实施的“母亲沼气”试点工程,就是党中央扶贫政策进村入户的具体体现,也是紧紧围绕ff“绿色经济强县”目标实施的一项有意义的工程,同时还是ff县妇女发展新规划重点、难点突破口。

“母亲沼气”试点工程集“小沼气、小猪厩、小厕所、文明卫生路”为一体,旨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妇女的作用,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妇女的生存条件,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增加了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优化了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成为突出时代特点、做好妇联工作的典范。

(三)探索妇联工作新方法。

创新是一项艰苦的社会实践活动。

妇联工作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催生创新的需求,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才能找到创新的工作方法;而创新成果能否成立,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再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探索妇联工作新方法的过程。

ff县妇联工作方法的创新,是全县各族妇女的愿望,也是党对妇联组织的要求,妇联工作方法的创新必须在各族各界妇女群众中得到认可;工作成果深受各族妇女的拥护才行。

因为某一工作方法的创新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更不是一厢情愿的凭空想象。

只有深入实际,了解各族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明白妇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中发现妇联工作新特点,探索妇联工作新规律,形成妇联工作新共识,找到妇联工作新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工作方法创新的来源,每一条创新的政策,每一项创新的举措,无不源于人民群众的首创。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改草开放的成功,不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为此,妇联工作也要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妇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妇联干部要适应形势新需要。

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指出:“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面对新世纪妇联工作的发展变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是创新ff县妇联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而妇联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抓学习。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全县各级妇联干部中形成刻苦学习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风气,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妇女运动发展史,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妇女工作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大化素质和适应信息化社会能力。

要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专题、保证组织落实,严格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确保妇联干部特别是新任职的干部能够接受必须的岗前、岗上培训,提高妇联干部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妇联工作的需要。

(五)以求实的作风狠抓妇联工作的落实。

转变职能是改进作风的关键环节,面对发展变化的工作形势、任务、对象和条件,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地研究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奏效。

妇联工作要真正做到讲科学、讲规范、讲效率。

作为县级妇联应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以服务妇女群众为中心,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抓源头参与、抓争取政策、抓总结经验上,为基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把开展工作的空间留给基层,放手让基层结合实际自主地开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基层妇联创新的积极性。

具体工作中,基层妇联应打破部门界限,从全县一盘棋的角度统筹工作,改变强调局部、缺乏全局的意识,改变备自为阵、苦乐不均的状况。

根据实际需要,抓住重点,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在服务工作方面,各级妇联都应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把妇女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工作的着眼点和重心放在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上,准确把握妇女发展国的重大问题,锲而不舍地推动解决。

从而,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符合基层实际。

这就必须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善于发现和及时总结基层的工作经验,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县委、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确定,全县妇联工作重点已明确,广大妇联干部和基层妇联要起表率作用,认真查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尽快抓出成效,自觉地接受领导机关、基层群众的监督。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就一定能够以好的作风抓好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做实做新妇联工作。

总之,创新是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是妇女事业发展的恒久动力。

新世纪ff妇联工作形势呼唤创新精神,只有发扬敢为人先,不怕风险的创新精神,才能将ff妇女事业发展推向新台阶,在ff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推动作用。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五

党建创新工作实施方案2 根据上级党组织文件精神,为全面落实党建创新工作的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按照部署,现制定党建工作创新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建工作创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级党组织的总体要求,以改进机关作风,努力提高机关效能为切入点,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证。

二、总体思路 党建工作创新活动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抓手,增强党建工作的新活力。

一是通过活动,实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二是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实现党建工作载体上的创新;三是通过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上的创新。

三、

创新目标 党建创新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单位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四、主要做法 1、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议事前提。

保证单位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发展目标和发展思想的统一,确保党组织决策充分体现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党组织要将上级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与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将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做到把党建工作与整体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实现党组织自身建设与单位业务工作的目标统一和协调发展。

3、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

层层签订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书,细化责任分工。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带头抓好单位党建工作,重大问题亲自过问,亲自指导;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精力到位;党组织其他成员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抓好党建工作;把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结合起来抓,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4、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今年重点是抓好规范化建设工作,为单位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5、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文件建设,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重点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6、认真落实党员发展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以开展活动为契机,表彰一批先进典型。

年底对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文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把执行制度情况作为班子绩效考评和评先的重要依据。

7、拓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功能。

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

切实做好下级单位的党建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和服务作用。

8、在各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充分利用会议、文件、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形成党务与政务、有机结合和互动。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单位党支部要认真学习上级党组织关于党建工作创新意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要在解放思想,强化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模版

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总结

党建十工作实施方案

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六

精细化充实完善集团公司党委“583”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内涵,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细化责任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落地落细、走深走实,推动进一步提质增效。全面强化述责述廉评议,持续拓宽覆盖面,压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两个责任”考核薪酬挂钩机制,确保责任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审计监督,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成果审计、内控自我评价、抢险救灾专项审计,持续推动审计全覆盖。

22.严格监督执纪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纪委和集团公司党委工作安排的落地见效强化政治监督,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抓好抓实“关键少数”,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探索建立“一把手”约谈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督促严格自律、履职尽责。坚持严的主基调,严肃查处整治职工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聚焦资金、资源集中关键领域和环节查办腐败案件,防范化解经营投资风险。全面检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靶向纠治“四风”新表现。

23.构建长效机制

深化以案促改。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强化以案示警,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完善谈话、函询等制度,发现违纪苗头及时谈心提醒和约谈函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深化内部巡察,进一步延伸巡察“触角”,聚焦作风建设、物资(项目)招采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开展专项督查,推进重点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七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会议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固本强基、依法管理、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积极探索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措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

(4月7日-4月8日)

召开动员大会。

组织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召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动员会,传达县委、县政府相关工作精神,并结合本局实际,进行全面安排和发动,迅速掀起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潮。

2.组织实施阶段。

(4月9日-6月30日)

按照具体工作要求,分工负责,发挥职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通过“事故隐患监控法”和“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抓好危险源点的排查、辨认、确认、分类与评估环节,规范制作并将“一法双卡”安全警示卡挂在危险源点,使安全保障的责任人一目了然。

抓好安全检查提示卡作用的环节,通过提示卡整改隐患,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落实的环节,做到班组日检、项目部旬检、管理单位月检的制度,大大提升对事故隐患的监控力度和监督标准,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抓安全,处处有监控,处处有警示,人人负责任。

3.巩固验收阶段。

(7月1日-10月30日)

各股室、各单位要积极探索总结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按照全局性、战略性、长效性、常态化的要求,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建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要在深入开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先进典型有代表性、推广学习有示范性为原则,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力争取得实效。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股室、各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管理的严峻性、复杂性、紧迫性,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放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来考虑,通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努力维护我局的社会稳定。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注重实效,突出创新。

社会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实效,重点在于创新。

务必在求实效和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措施,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迫切要求,对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好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 陇州市”建设主题,以维护稳定为主线,以强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为手段,以公正廉洁执法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调节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服务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管理效能,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镇各单位各村紧紧围绕打造“烤烟大镇、工业重镇、商贸新镇、经济强镇、和谐示范镇”的总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全方位、动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积极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我镇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具体目标:一是社会管理更加科学。

实现“由党政包办向齐抓共管、由单纯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施治”的根本转变。

二是社会治安更加良好。

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以上,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防控,来信来访发生率下降3%,非正常上访下降20%,全镇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治安事件,公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三是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公共服务全面优化,行政效率明显提升,安全事故大幅下降,民生难题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得到治理,干群关系高度和谐,公众满意度不低于95%。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

结合镇情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形势任务,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二是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

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服务为先、民生为重,关注民意、集中民智,回应民声、维护民利,努力实现由“任务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四是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思路务实、措施切实、工作扎实、绩效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四、主要内容

(一)着力构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作体系

保障群众基本利益、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

因此,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比重,着力扩大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覆盖范围,通过实施各项富民、惠民、安民工程,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一是着力保障基本需求。

将实施富民增收工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核心任务。

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贫困边缘人群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建立特殊人群社会救助帮扶机制,高度关注失地农民、伤残人员、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广泛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灾”六助活动。

二是着力满足发展需求。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实施卫生惠民工程,调整公共医疗资源布局。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

三是着力优化人居环境。

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集镇环境整治等作为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逐步完善集镇功能,不断提高承载能力,扎实推进“一化三治”(美化、治脏、治乱、治差)环境整治工程,切实优化人居环境。

(二)着力构建以提高效能为重点的服务型政府工作体系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的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注重发挥政府、单位、村公共服务的职能,做到公共服务“不缺位”。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中心。

认真做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用事业、扶贫、政府信息公开等公共服务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行政机关作为政府服务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服务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建立单位、村社会事务工作站,整合村级原有的各类办事服务机构,将村委会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劳动保障工作站、综治维稳工作站等机构整合为村社会事务工作站,实施“一站式”服务。

二是积极转变公共服务方式。

转变工作理念,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坚持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职能转变和“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三是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扎实做好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社会事务工作站工作,提供登记办证、就业介绍、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权益维护、计划生育等管理服务,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许和暂停服务预告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

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积极搭建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等三大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三)着力构建以村“两委”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系

加强村“两委”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研究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的途径和方式,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基层服务标准和监督评价体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

以强有力的基层服务管理平台,形成稳定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着力构建以分类管理为重点的“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积极作用。

以“无缝隙、全覆盖”为目标,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建立企业治安法人责任制和综治维稳联络员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对新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服务制度。

对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志愿服务组织和民间公益性组织,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着力构建以排查管控为重点的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按照“理念人性化、机制社会化和手段信息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不断创新服务与管理并重的人口动态管理新机制。

一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积极探索主动引导、主动提供服务、主动维护权益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成立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全程式”服务,设立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认真摸清流动人口、出租房主、用工单位和各类店铺情况,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和出租房屋信息,建立信息查询制度和出租房门牌管理制度,做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三统一”,形成“人、屋、业、证”四位共管新格局。

二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

以“出监(所)无缝对接、安置帮教无一遗漏、异地流动有效管控”为目标,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与家庭、组织相互衔接的责任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过渡性安置,认真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充分发挥教育转化的功能,切实做到管理有序、帮扶到位。

三是做好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控。

以“全员接收、分类管控、有效施教、解矫跟踪、全程监督”为目标,推行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社区干部逐人包保措施,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

思想上侧重“法与德”的引导,行为上强化日常监管,帮扶上注重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四是注重社会闲散青少年和其他一些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和心理疏导。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社会闲散青少年,由教育部门和家庭督促完成学业;已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青年,积极引导进入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对未成年的初犯、偶犯,注销违法犯罪记录,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

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通过家庭、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渠道解决治疗经费,集中收治到精神病院。

对吸毒人员,实行戒毒场所集中治疗与社区巩固治疗相结合,深化推进动态管控机制,加大排查受戒力度。

对已彻底转化的“法轮功”及邪教人员,落实解脱政策,对痴迷者要组织帮教力量进行攻坚。

对长期缠访闹访、有现实危害、有暴力恐怖倾向和对社会严重不满的高危人群,完善动态管控机制,实施分类分级管控。

(六)着力构建以多元排查调处为重点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

社会发展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必须根据新情况新变化,构建社会矛盾的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一方面,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使各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经得起实践检验、民心考量。

另一方面,以发展村级民主为重点,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企业公共事务公开,在村级推行“四权四制三公开”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权”是指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由党支部履行决策组织权、村民(代表)会议履行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履行决策实施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履行决策监督权。

“四制”是指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都按照决策启动、民主表决、组织实施、监督评议的运行机制进行。

“三公开”是指议事决策过程公开、事项办理结果公开、绩效评价情况公开。

积极创建和谐新村,在村级推行“议事会轮值主席制”,开展“村民论坛”、“村民听证”、“村民说事”等民主管理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按照抓源头治理的要求,重点构建三个层面排查体系:注重面上排查,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排查网络;注重点上排查,以辖区属地社会单元为着力点,开展定期式、集中式、滚动式、日常式相结合的大排查;注重专项排查,对一些反复性出现的问题,准确了解各种矛盾纠纷的特殊情形,始终掌握矛盾化解的主动权。

三是完善综合联动调解机制。

针对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的特点,深入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完善领导班子定期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制度,通过构建综合联动的机制来化解矛盾纠纷。

在组织架构上,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单位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调解格局,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从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转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化解转变,逐步形成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以矛盾纠纷大化解促进社会大和谐。

四是完善舆论宣传引导机制。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着力构建以打防结合为重点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

民安是民生之基,要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构筑从集镇一直延伸到各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全面推行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视网和卡点堵截网“五网”建设,构建点面结合、人防技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三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二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

按照“见微知著、抢得先机、争取主动、防止激化”的要求,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置得快。

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

三是加大治安乱点整治力度。

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村庄、重点场所、繁华地段和重要节假日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

四是夯实综治维稳基层基础。

全面加强镇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把镇村两级综治维稳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掌握基础信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

全面加强义务巡逻队、联户联防、治安中心户等联防机制建设,提高农村治安防控水平。

全面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保护和发挥好群防群治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建设上水平、队伍建设上层次、业务工作上档次。

五是巩固深化平安矿山建设。

强化平安创建,将“平安陇县”、“和谐示范镇”等活动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将各学校、企业单位、道路交通、各类场所、市场、建筑工地、金融网点、禁毒防邪等纳入创建范畴,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八)着力构建以预防控制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体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重点,强化监管“一条主线”,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两个体系”。

完善安全生产宣传、基层安全监管和重大隐患治理“三个网络”。

一是健全责任制度。

全面落实公安、交通、国土资源、建设、工商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企业业务指导部门的安全生产指导职责,落实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认真开展安全达标活动。

创新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整合农村客运资源,实施区域化运营管理,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群防群控体系,破解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以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村级“零火灾”创建活动,在派出所设立消防中队,推行农村房屋财产火灾保险。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

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督促企业改造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切实提高技术装备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注重过程监管。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及矿山安全、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水上运输、消防安全、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领域的监管,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是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

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九)着力构建以预警防范为重点的社会风险评估工作体系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能有效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努力实现由“保稳定”向“创稳定”的模式转变。

一是实行风险评估常态化。

严格规范风险评估程序,对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前,都要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研判,作出评估报告,制定工作方案,并把“风险评估”作为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的刚性程序和前提条件,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

建立健全党委会、班子联席会定期分析稳定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定期研判,努力将不稳定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实行风险评估大众化。

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措施,在政策制定中要广纳贤言,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公开听证等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把工作方案与社会承受力、群众满意度有机统一,使之更符合群众意愿。

(十)着力构建融合发展的厂村共建工作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各方支持”的要求,把村企合作、矿村共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新村庄”、“新社区”两新建设,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逐个突破、梯度推进。

建立健全镇、村、企业、群众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以“民生为本”的理念推动厂村和谐发展,以“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矿村共同发展,以“务实创新”的理念推动矿村科学发展,做到建设一个、见效一个,使共建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有新成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提高,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十一)着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建工作体系

夯实党组织基础,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和谐的强大推动力。

一是健全引领机制。

各党总支(支部)要牢固树立“总揽全局、引领发展、协调各方”的理念,各总支(支部)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管党的政治责任,增强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健全理论中心学习组制度,不断拓展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视野。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党建联系点建成示范点,积极培育树立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组和文明小集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形成以先进带后进、以局部带整体、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健全联动机制。

积极寻求党建工作规律,根据地区差异、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按照“突出重点、力创特色”的要求,分类别、分层次划分党建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各党总支(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形成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实现党建工作目标同向、合力推进。

三是健全落实机制。

从各总支(支部)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状况出发,科学制定党建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责任。

全面推行党总支(支部)书记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制度。

强化检查督促,严格考核奖惩,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关联、责任到位、目标到人的工作格局。

在全镇村组干部中全面实行“三定一考”(定岗位、定目标、定奖惩、严考核),切实加强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有效解决执行不力的问题,确保任务不择不扣地落实。

四是健全服务机制。

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按照“主一方公道、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标准建设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整合原有的财务公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

二要完善设施体系,打造服务群众的平台。

深入推进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确保活动场所有序、有效利用。

三要创新活动载体,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各党总支(支部)特别是单位党组织中以公开承诺为主线,突出抓好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活动,实施形象亮化工程;以群众评议为纽带,突出抓好“服务对象评、上下互动评、对照标准评”活动,实施党群共创工程;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突出抓好“提升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品牌、拓展服务内涵”,实施服务提升工程。

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落实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将下基层、办实事作为一种工作常态持之以恒,做到“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组、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六访六问(访贫困户,问生活所需;访致富能手,问致富经验;访孤寡老人,问衣食冷暖;访上访人员,问所愿所盼;访党员干部,问兴村良策;访代表委员,问强镇谋略)。

镇、村干部实行“挂村包组”,镇班子领导做到“ 三个一”,即:挂钩联系一个机关单位、一个企业、一个村党支部;村干部做到“四个一”,即:挂钩帮扶一个党支部、一个贫困户、一名贫困党员、一个计生户,切实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实施步骤

(一)研究部署阶段( 年 月 )。

学习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曹家湾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结合部门职责,做好任务分解。

(二)重点突破阶段( 年 月 - 月 )。

召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各村、单位按照工作部署,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动员、新村建设、平安创建和党建等领域的探索创新取得初步成效,培育一批先进典型。

(三)总结提升阶段( 年 月)。

按专题分别进行经验的提升和总结,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经验。

(四)全面推广阶段( 年 月)。

在全镇全面推广各类典型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是在深化认识、强化领导抓落实。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各村、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创新社会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本村、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部门负责人应担负起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在制订方案、强化责任上抓落实。

要紧密结合各村、单位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便于操作的工作方案。

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又要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长远规划。

三是在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上抓落实。

要注重培育和挖掘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点,逐步将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镇,延伸到各个角落。

要切实加强对村、单位特别是工作开展较差的村、单位的指导,努力推动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四是在完善机制、强化考核上抓落实。

要围绕工作重心,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目标要求。

镇党委、政府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多种督查手段,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五是在解决问题、体现成效上抓落实。

要紧紧抓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注重与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当前工作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良性互动,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篇八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岗位历练、在职自学等多种方式,推动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努力实现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能力作风明显增强、深入调查研究的能力作风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作风明显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的能力作风明显增强、联系服务职工的能力作风明显增强、工作落实执行的能力作风明显增强,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6.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把培养优良作风作为工作重点,着眼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把作风建设走深走细走实。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慢、假、懒、乱”,紧盯本领不足怕扛事、精神懈怠行动慢、欺上瞒下假落实、疲疲沓沓混日子、以权谋私乱作为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推进“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清正廉洁、团结和谐”良好干事创业氛围巩固深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聚焦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企业改革发展、文风会风、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反对新形势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解决工作不实问题和在职工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7.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标准,做好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工作,扩大考核评价范围,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以结果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大力选用政治坚定、实绩突出、职工公认的干部,优先使用在疫情防控、重大突发事件中担当作为、经受考验的干部,积极选拔基层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干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细化完善容错免责机制,推动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