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精选10篇)

最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1 11:44:04
最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1 11:44:04     小编:翰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喜

邻替

野童

难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四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五

生:现在是茉莉花开的季节,我要带她来我们学校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

师:多细心的孩子呀!虽然,盲婆婆看不到茉莉花美丽的外形,但是茉莉花的香味也能让她陶醉。

生:昨天我妈妈发了一箱苹果,我要挑两个最大的送给婆婆。

师:多有孝心的孩子呀,把老师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牢牢记在心里了。

生:我要和我的奶奶每天抽空去和她聊天。

师:你真是个周到的孩子,有了你和你奶奶的陪伴婆婆一定不会在孤单了。

生:我妈妈会织毛衣的,我要让妈妈给婆婆织一件毛衣。

师:你们的那件毛衣,会让婆婆感受到你们对她的浓浓的爱。

……

师: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感受小作者对婆婆的关爱吧,一起做一个关爱别人的小朋友!

此时此刻,孩子们读得特别投入,从他们的表情中,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明白了他们真正理解这份爱了。我这样设计比教师直接总结的要好。在很多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适时指导一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内在含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一个接受过程,只能是事倍功半。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 练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师:再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里的“盲”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3、说说你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指名试说)

4、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孤单。她一个人住在……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很开心)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5、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指名答。

2、难怪她今天这么开心。(贴图片)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自然段。

3、出示句子: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和书上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6、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3、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掂记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读。指名说

2、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多么欢乐的童年啊!谁来读?

4、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贴出小卡片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读最后一段。

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

3、师: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朋友)他们为什么在笑。

4、齐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拓展

1、齐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说说你平时生活中的有关关心残疾人的见闻。

四、学习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九

师: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是一只怎样的蝈蝈?

生: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师:是啊,它唱得真好。

生:这是一只绿色的蝈蝈。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蝈蝈,这是一只可爱的蝈蝈。

生:我从“乐呵呵”“喜滋滋”可以看出来。

师:就请你“乐呵呵”地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如果你有一只这样可爱的蝈蝈,你舍得送给别人吗?

(生自由回答)

生:他很善良,很有爱心。……  ……

师:多好的小男孩,我们把第一小节再认真读读,读出小男孩那样乐呵呵、喜滋滋的感情来。

(指导朗读)

生:小男孩喜滋滋地给婆婆送蝈蝈时,会对婆婆说些什么呢?

(交流略,指导朗读略)

评议:《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这样几点:1、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2、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诵读诗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活泼明快的儿童诗,语言简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好这首诗,读出感情,并读出诗歌的韵味,却也并不容易。以第一小节的教学为例,说说我的看法。第一小节共两句话,“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王老师从“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这一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读这小节,再通过多媒体出示蝈蝈的图片和声音,让蝈蝈在学生留下“绿色、爱唱歌、美丽、可爱”的美好印象,让孩子对这篇文章,对第一小节产生阅读的期待和兴趣,接着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高兴心情,并由此引导学生读书,读出“乐呵呵”的感情,在这里,她还注意到指导学生读诗时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才能读出诗的韵味。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好书。在这堂课上,读书是读得很充分的,包括后面几个小节的处理也是这样,保证了读书的时间。另外“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和“小男孩会对盲婆婆说些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如果我来上这篇课文,讲第一小节,我有这样几个不同的想法:1、我将以“小男孩是怎样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深入读第一小节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体会“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把环节整合,可以显得清晰一些。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放在这里问,学生虽然可以说一些,但感受不会很深,应该放到第二小节学完之后再让学生交流,可能更适合。3、“乐呵呵”、“喜滋滋”是典型的“abb”型词语,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积累运用,并进行迁移练习,扎实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篇十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