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一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乐曲,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
生:阿炳
师: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阿炳。
学生介绍,教师评价和补充。(从交流中看出师生课前作了大量的收集工作)
生:齐声说:“想”。
师:(板书:“听”)我们就来聆听一下这部不朽的二胡名曲。你准备用什么听?
生:几位同学回答都是用“心”听。
师:同学们不仅用耳朵听,而且更用“心”来聆听这首二胡名曲。
教师播放《二泉映月》,学生静静聆听。
生: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在向人们诉说他一生的苦难。
师:你听到了阿炳的苦难。(板书:苦难)
生:我听到了阿炳一生的坎坷,还听到了凄凉和悲哀。
师:这位同学听到了阿炳一生的坎坷,还听到了凄凉和悲哀。(板书:凄凉)
生:我听到了阿炳和命运的抗争。
师:他不仅听到了阿炳人生的苦难和凄凉,还听到了阿炳和命运的抗争。(板书:抗争……)
生:我听到了阿炳对亲人的缅怀。
师:他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板书:怀念)
师:同学们,这样一首二胡名曲,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的时候,我们听到了(指着板书)苦难、听到了凄凉、听到了抗争、听到了怀念……阿炳这样一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不朽的“二泉映月”呢?把书本打开,自己认真地用心把课文读一读,开始。
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有时和学生耳语几句。(大约五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篇文章的词语特别多,我们先来看一看词语(多媒体出示),谁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词语如下: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生:横着读了一遍。
生:我准备竖着读。学生竖着读了一遍。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竖着读的话,第一排是描写月亮的(师点评:是写月亮的,月光的。),第二排是讲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师:是讲谁的?)
生:第二排是讲阿炳人生和感情的。
师:第二行是讲阿炳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的。第三行呢?
生:第三行是讲二泉映月的(学生停顿,教师做波浪动作启发:讲二泉映月的什么?)是讲二泉映月的旋律。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行词语)
师:让我们感到了月光的纯净,月光的柔美。第二行写阿炳生世的词语,你怎么读?
生:(有感情朗读)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二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块儿学习来一篇课文,题目是《二泉映月》,(板书齐读)关于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么?昨天见面的时候,大家知道的还不多,看看通过昨晚的预习,今天有没有进步?(自由谈)
不错,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脚下一道著名的风景。原名叫惠泉,后来唐代茶圣陆羽品尝了这里的泉水,觉得它甘甜清冽,称这里为天下第二泉,大诗人李绅称这里的泉水为“人间灵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经亲自品尝过这里的泉水,甚至把它作为贡品。
实际上,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完成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茫茫月夜月光如银)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淙淙流水蜿蜒而来)
咱们把这四句话变成八个词,谁再来读一读?边读边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茫茫月夜月光如银—————你读出了朦胧的美
淙淙流水蜿蜒而来—————你读出了灵动的美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你读出了宁静的美“泓”字可否改为“股”?联系静影沉璧。从“静影沉璧”你们联想到什么?再齐读。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读出了冷清的美
读书要字正腔圆,读词要做到声断而意不断。
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像什么?(一首诗一幅画)对,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咱们能不能把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连在一起读一遍?读——什么感觉?(美不胜收)
师:这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让人沉醉。但是,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三十五岁以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有什么?(一片黑暗)是啊!没有花,没有草,没有月,没有泉,没有一切景致。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孤独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们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两段的内容中能读出“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是什么吗?(指名读)
是啊,一样的中秋夜,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清泉,
不一样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边的人由师父换成了邻家少年,因为———师父已经去世了;
那年是来赏月,而今只能听听流水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告诉小阿炳,等你长大了,就一定会从中听到奇妙的声音。如今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声中想到了什么?他听到了什么?(出示文字一)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2、理解“坎坷”。 “坎坷”是这一课的生字。讲解生字。
3、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具体说说“坎坷”。你知道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
5、然而,又是什么让他倔强的呐喊呢?(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6、你读懂了阿炳的心吗?再读这段话。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放音乐二泉映月)
1、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优美凄凉愁苦高昂)
2、让我们再来通过文字走进二泉映月。乐曲分三部分,谁来读开始的部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这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3、男同学来读读高潮部分?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这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接下来,自然是尾声。请女同学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是啊!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听:(师范读)同学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心,贴近阿炳的心,一同走进《二泉映月》。齐读。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颤颤的手,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阿炳是用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出示文字三)
6、而这一切,阿炳只能向谁倾诉呢?(茫茫月夜)为什么?(现实无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这样一个知音广为人知,有这样一个故事传为佳话——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当他听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最后,让我们再来听一段珍贵的历史录音。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录音,是已故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用当时最好的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的。在阿炳演奏过的270多首曲目中,仅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为了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留给人世的最后声音。让我们一起在这首二泉映月中缅怀这位苦难一生,抗争一生的民间音乐家吧!
二泉映月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委婉连绵蜿蜒而来赞叹怀念思索
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抗争向往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爱
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三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
师:今天这节课,顾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泪流满面地说道:“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人心呢?请同学们现在就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会。
(播放:二泉映月)
师: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
师: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
(板书: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在心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深情的旋律中。欣赏这感人的旋律,我们得首先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图片)
师: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多么五彩缤纷,然而对他来说却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是雪上加霜的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出示:双目失明没爹没娘流落街头形同乞丐 生活穷困 疾病缠身卖艺为生
唯一的亲人——————师父离开了人世
师: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
师:就是这样一位尝尽人间酸辛的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呢?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听一听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你们仔细地看课文,跟着音乐,随着朗读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播放课文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我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师:我读得时候是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大?有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读书都用大嗓门?有时候读书不一定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不一定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表现内心思考的文章,要用气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感觉怎么样?有感觉吗?
师: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节读好,其它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就这一节,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的时候,你们发现他读的有什么毛病吗?(指名说一说)
师:对读书的学生说:第一次站起来读这么一个高难度的自然段,读不好,顾老师原谅你。同时也要敬佩你的勇气。好,坐下。大家想不想把这一节读好?要想读好,我送给大家几个字。(板书:用心灵诵读)知道,什么叫“用心灵诵读”吗?“用心灵诵读”咱们得首先学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交融”就是要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琢磨阿炳的内心想法。现在,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学生再次读第五节)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为什么?(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以“悲”为主题,在凄楚的叹息声中又让我们看到阿炳那颗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现在来,让我们听一听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是如何将阿炳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播放第五节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读,跟着它学,好吗?(好!)
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听完了,似乎我们的心情早已就沉浸在阿炳的心灵之中。你们谁来试着配乐读一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心与心的交融中,用心灵去诵读这一节吧!(学生一起配乐读)
(指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在诉说着阿炳的一番情怀,表达着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去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四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选材精当,资料紧扣文题。用阿炳十多年间两次在中秋夜去二泉的故事,贯穿并概括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叙述不枝不蔓,有详有略。对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透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学生对阿炳的生平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带给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拓展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根据教学资料,选取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构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一文透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多维交错,螺旋上升,多元品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思路。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此刻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必须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务必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透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透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描述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完美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4、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和“事物dd联想”等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1、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2、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3、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4、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过渡: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但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1、课件出示。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课件出示,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话想对阿炳说?
(设计意图:透过学生与阿炳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阿炳催人泪下的坎坷经历,为理解下文“深沉的叹息、悲哀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作铺垫。)
二、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过渡:命运让阿炳遭遇了这么多坎坷,历经了这么多磨难。所以当他再一次来到二泉时,听到的不仅仅是淙淙的流水声!
1、轻读第四自然段,阿炳还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大家都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闭上眼睛想一想,阿炳会怎样叹息,怎样哭泣,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潜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透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述琴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述琴声所包含的资料的句子。
2、交流1。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a.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的?(板书:委婉连绵)这时候的阿炳,透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b.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
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完美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c.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dd生生评议dd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3、交流2。课件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a.这时候的旋律是什么?(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抗争、向往)
b.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完美未来的无限向往。思考: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透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他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样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3)那阿炳在那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齐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4)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dd生生评议dd指名读,最后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4、交流3。课件出示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a.此时的乐曲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了人们什么?
c.指名朗读。
d.同学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e.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情绪。
f.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dd生生评议dd再读dd引读)课件出示
5、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7、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写在文章的身旁。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该部分教学,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四、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是否有向命运屈服阿?他还是要同这不公的命运抗争,也永久对理想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齐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2、《二泉映月》让我们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阿炳不屈的性格,让我们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播放视频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对《二泉映月》的评价。
4、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5、透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一首名曲
委婉连绵,热爱
阿炳,步步高昂,抗争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过程:
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阿炳)
3、那你们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呢?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想)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动人的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悲伤、孤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1、同学们,一首名曲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小黑板)认识吗,自己快速读一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月光照水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水波映月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静影沉璧 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谁有信心来读准它们?(指名一生读)强调:“宕”读dang第四声“恬”读tian第二声。
( 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行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5、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女生读)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男生读)谁能试着把《二泉映月》的旋律也读出美感来?(男女生齐读)
6、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相机理解:静影沉璧、恬静激荡)
7、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
三、读中感悟,体验阿炳苦难生活
1、“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
2、是的,黑暗,只有黑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看不见了。所以面对这如银的月光,似水的月光,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孤单、孤独、惋惜、悲伤……)
4、(投影出示:第四节)来,把你们感受到的都读出来。生齐读“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倔强的呐喊……”
5、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两句话,有一个词概括了阿炳一生的经历。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找到“坎坷”)你们太会学习了!
(师板书:坎坷)
6、一起读好这个词。(生:坎坷。)师:再读。(生:坎坷。)
7、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你们没有体验到阿炳的感触。来,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句来说一说。
8、小组讨论
9、交流:
双目失明
(1)、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2)、什么感受?(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一切事物)
(3)、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
卖艺度日。
(1)、你看到过卖艺的情景是怎样的?
(2)、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 )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 )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 )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画面,去想象体验一下。
(3)、哪一组的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1(孩子,这就是什么?坎坷。是。你已经用自己的心经历了一回阿炳的坎坷。)
11、指导朗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街头卖艺,却遭到路人的唾弃时,女同学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当他想起自己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却无人问津时,男同学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当他想起自己不分严寒酷暑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贫苦时,我们一起读“渐渐地,渐渐地……”
12、是的,我们听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为什么,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13、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4、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5、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16、然而,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 生:没有!
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师:今天这节课,顾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泪流满面地说道:“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人心呢?请同学们现在就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会。
(播放:二泉映月)
师: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师: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指名说)
(板书: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在心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深情的`旋律中。欣赏这感人的旋律,我们得首先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图片)
师: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多么五彩缤纷,然而对他来说却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是雪上加霜的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出示: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形同乞丐 生活穷困 疾病缠身卖艺为生
唯一的亲人------师父离开了人世
师: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师:就是这样一位尝尽人间酸辛的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呢?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听一听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你们仔细地看课文,跟着音乐,随着朗读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播放课文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我读得好吗?好在哪里?(指名说)
师:我读得时候是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大?有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读书都用大嗓门?有时候读书不一定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不一定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表现内心思考的文章,要用气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感觉怎么样?有感觉吗?
师:今天由于时间有限,顾老师就不让大家一节一节地读了。顾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读这篇课文中的一个自段然,猜猜看,我会让大家读哪个自然段?为什么?(指名说)
师: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节读好,其它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就这一节,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的时候,你们发现他读的有什么毛病吗?(指名说一说)
师:对读书的学生说:第一次站起来读这么一个高难度的自然段,读不好,顾老师原谅你。同时也要敬佩你的勇气。好,坐下。大家想不想把这一节读好?要想读好,我送给大家几个字。(板书:用心灵诵读)知道,什么叫“用心灵诵读”吗?(指名说)“用心灵诵读”咱们得首先学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交融”就是要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琢磨阿炳的内心想法。现在,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学生再次读第五节)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为什么?(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悲伤、痛苦、爱、信心......)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以“悲”为主题,在凄楚的叹息声中又让我们看到阿炳那颗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现在来,让我们听一听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是如何将阿炳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播放第五节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读,跟着它学,好吗?(好!)
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听完了,似乎我们的心情早已就沉浸在阿炳的心灵之中。你们谁来试着配乐读一读。(学生练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心与心的交融中,用心灵去诵读这一节吧!(学生一起配乐读)
师: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而如今音犹在而人已亡。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指名说)
(指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在诉说着阿炳的一番情怀,表达着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去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板书:
二泉映月
用心灵诵读
心与心的交融
一首曲子
一段经历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说明: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有志竞成”中的一篇文章。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刚直顽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教学过程:
一、重温“二泉映月”美景
1、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抔净土之中。然而,他钟爱一生的美景依旧。让我们再次来到无锡,来到无锡的惠山,伴着美好的月色共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出示课件:
茫茫月色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抽生朗读,其他同学欣赏。教师激励评价。
“一组灵动的文字,就是一幅曼妙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这组词语,用我们甜美的声音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学生齐声朗读。
二、倾听悲惨苦难人生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阿炳两次来到二泉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 、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4、过渡:在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备课时,我数了数这段话,一共41个字。——6000多个日子,41个文字!短短的41个文字背后,掩盖着多少辛酸苦辣啊!师生交流命运给予阿炳的重重打击。
(3)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备课时我几度落泪,为阿炳写了一首四字词语歌。课件出示一组成语,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衣衫褴褛 颠沛流离
小小人生 苦苦凄凄
(3)幻灯出示:“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独坐二泉池畔,想起十多年前与师父同游惠山,共赏二泉,而如今月仍旧,泉依流,亲人面,无处寻,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感慨万千:
(生读片段)
——独坐二泉池畔,想到自己双目失明,孑然一身,受人白眼,遭人欺凌,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泪雨滂沱:
(生读片段)
三、感受刚直顽强精神
1、过渡:走进阿炳的世界,我们看到了阿炳的生活。那里只有肆虐的苦难,悲剧的命运,但无锡的人们却说,阿炳并非乞丐。相信看了下面的资料,你会对阿炳有更全面的了解。
2、课件出示:阿炳资料的补充介绍。生读一读,谈一谈。
人称阿炳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刚直顽强)。
有一次,军阀汤恩伯要阿炳为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当场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3、再次回到二泉池畔的阿炳身边,他仅仅是为自己鸣不平吗?学生说一说。感受着生命的卑微,饱尝着人情的冷暖,依然“富贵不淫,贫*不移,威武不屈。”好一个刚直的阿炳!
5、(过渡)是啊,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多少爱,多少恨,多少悲在那个寂寥的中秋之夜铺天盖地席卷着阿炳,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四、品味不朽名曲意境
1、课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
2、师:课本中,有一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二泉映月》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找出课本中生动再现《二泉映月》乐曲夜阑人静,泉清月冷意境的句子。抽生读一读。
3、课件出示:
我来说琴曲:
在这段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中,我读到了蜚声世界乐坛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好美呀,这首乐曲的起始旋律 ;渐渐的,渐渐的,随着旋律的 ,乐曲进入了 ;千回百转之后,乐曲缓缓滑向尾声,变得 。
从琴曲读心曲:
琴声绵绵,声声穿透茫茫月色;思绪翩翩,往事历历涌上心间。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阿炳可能在想: 。
乐曲升腾跌宕,步入高潮,阿炳渴望用铮铮乐音表达: 。
琴声又见恬静舒缓,叫人意犹未尽。阿炳渴望用琴声告诉人们: 。
3、抽生读——引读——示范读——配乐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4、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个凄惨的人世并没有善待阿炳,夺他双亲,毁他双目,在身体上彻彻底底成为弱者(板书:弱者),但是,倔强的阿炳硬是在这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奏响了强者的宣言生命的歌(板书:强者),给后世留下了无价的艺术瑰宝,与“二泉映月”共活到了人们的心中。
五、汲取积极健康魂灵
1、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2、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李老师想告诉大家: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附板书:
二 泉 映 月
阿炳
弱者? 强者!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八
1、阅读课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到文章结尾这部分课文。
3、搜集有关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结合,加深对《二泉映月》诞生过程的理解。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到文章结尾这部分课文。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阿炳将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化在《二泉映月》那深情感人的旋律之中。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首名曲,先凭借乐曲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其次,创设情境,挖掘学生课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阿炳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然后当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后,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通过那深情的旋律,体会到阿炳心灵深处的情感。
课前搜集阿炳及《二泉映月》相关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关于阿炳你还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学生课前查阅了资料)
小结:《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本用心地去读。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尝试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找生读文,体会感受。
2)引导学生学习阿炳经历坎坷的语句。
3)默读课文,互学阿炳对音乐执著的爱的部分。
三、拓展阅读,感情升华。
师:你听着委婉连绵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师:阿炳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唯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
师:小泽征尔崇敬的是什么?跪的是什么精神?
师: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小泽征尔是跪着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领略?——用心地感受。
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四、结束语:
苦难往往给人带来的是悲伤、哭泣,而对一个勇于跟命运抗争的、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永远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五、拓展实践。
搜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举办一次故事会。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九
《二泉映月》的诞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描写瞎子阿炳悲惨的命运和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赞扬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超越苦难,战胜苦难,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验想象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思想感情。但由于学生离阿炳生活的年代已非常久远,他们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都不甚了解,因此,引导学生感悟阿炳的苦难人生及其在苦难面前坚强、乐观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选取
本课内容文辞美、音乐美、意境美,具有较强的可感性。但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普通的文字符号,教学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录像、图片、音乐等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感人词句。进行想象补白写话训练。
3、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获得最深的情感体验呢?我寻求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传统的语文文化精髓“以读悟情”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老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画面)师:淡淡的月光、婆娑的树影、清脆的蛙鸣、悦耳的鸟叫,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欢畅的夏日黄昏,这里就是位于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的“天下第二泉”,我国著名的民间乐师华彦钧,小名阿炳,他的童年就生活在这流水淙淙、秋虫唧唧的二泉边,自然界的声音给了阿炳无限的灵感,就在这美丽的二泉边,阿炳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也就是在这美丽的二泉边,因为这人,因为这景诞生了一首凄美哀婉的传世名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二泉映月》的诞生)
二、初读感知,走近阿炳。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述读书要求,我国宋朝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
2、你认为是什么使阿炳他能够创作出这首享誉世界的《二泉映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概括一下。(经历苦难,热爱音乐。)
三、精读感悟,走进阿炳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走进阿炳的音乐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阿炳经历了哪些生活上的苦难?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阿炳对音乐的喜爱,圈画出相关词句,做以批注。完成要求后可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经历苦难:
(学生回答预设概括:双目失明之苦街头卖艺之苦遭人欺凌之苦孤苦伶仃之苦病磨缠身之苦)
在学生汇报后,安排想象补白写话训练,加深对阿炳苦难的感悟。
我想,双目失明的阿炳所经历的苦难还有好多好多在书中不曾写到,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70多年前阿炳的那一段生活。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要如何面对?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渡过?老师这里有两个场景,请你任选一个,写写阿炳所遇到的苦难。
(课件播放《长悲情》,大屏幕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___________。学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2)热爱音乐
重点放在流水的淙淙、秋虫的唧唧的拟声词训练上;和练习二胡的吃苦感悟上
3、《二泉映月》诞生
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历经无数苦难的阿炳,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春天。怀着对音乐的痴迷与喜爱,再次勇敢而执着地在春宵月下的二泉边拉起了他的二胡:
阿炳的二胡声是如此的激越,如此的悲愤,如此的苍凉!
这就是“二泉映月”
师:同学们,此情,此景,我相信会有许多感触在你的内心深处淙淙的流动着,这哀婉、苍凉的乐曲,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人的苦难一生,这个人就是——(阿炳),这哀婉、苍凉的乐曲,又似乎在诉说一个人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个人就是——(阿炳)。(让我们用心的感悟这段文字,学生读)
惠山的泉,就是阿炳那失明的双眼流出的泪,二泉的月,就是阿炳生命中那一叶不沉的舟!(苦难与喜爱的磨励终于在他的十指间流荡出这首旷世名曲————二泉映月,学生再读)
四、总结全篇,升华主题。
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一个乞丐,一个瞎子,一个艺人,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又有谁在乎他的绝世才华?而就在今天,我们要对已故的阿炳说:阿炳!《二泉映月》的诞生,饱含着你一生的爱与恨,愤与忧。我们读懂了你的心,正因为你对音乐的热爱,你对命运的抗争,你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才创造了奇迹,才孕育出这享誉全世界的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
孩子们,苦难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悲痛、是哀伤、是哭泣,但对于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阿炳与其创作的《二泉映月》便是最好的证明,除《二泉映月》外,阿炳留下的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同学们,让我们记住阿炳,记住二泉映月,记住苦难并不可怕,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超越,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已的手中。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十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感受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哪怕对着泉水,哪怕对着月光,阿炳也要思考,阿炳也要追求,阿炳也要热爱!因而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的,是超越时空的,在孩子心灵深处悄然播下的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留驻在心灵间的力量。)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一)课前部分: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
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要求学生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君的资料,先分组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老师请代表上来交流。(板书,一阿炳与二胡)
3、欣赏《二泉映月》。
(1)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分析情绪。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词,感受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视谱。(视唱前三个乐句,全班分为7个组。)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教案《《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欣赏老师的口琴独奏《二泉映月》再一次感受情绪,并跟着视唱。然后放a段录音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5)运用古诗启发情感。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为主题旋律填词。用古诗的前四句来为第一乐句填词。
5、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最后大家起立,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汇报反馈。
思考:阿炳叹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诉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阿炳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经历。然而却并非有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成就这样的作品。你认为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还有什么原因?(对音乐的热爱,良好的天赋)
补充资料:阿炳五岁,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且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弹琵琶的指弓;夏夜,为了避免蚊咬,双脚浸在水里习拉二胡。他迎着晨风吹笛,用铁筷子敲打方砖,练习鼓点、板眼,还经常跟着父亲出外拜忏、诵经、奏乐,众多的道家音乐活动,使他的音乐技艺超群出众。
阿炳创作了很多曲子,据不完全记载,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录音的只有六首,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触景生情,即兴而成)
小结: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字中再次走进这个说来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民间艺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乐范读第五段,学生谈感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在朗读中理解:升腾跌宕
高昂?
势不可挡?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支撑
这些词汇,在理解中体会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伟大音乐家都是苦难的超越者,贝多芬是聋子,但耳聋后他创作了振聋发聩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在36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待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当是看其生命的长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难与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难来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五、拓展研读,提升认识。
(一)谈感受:
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二泉映月》还入选了世界十大名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有了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等西洋乐器改编曲。中国乐团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通常为首选曲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阿炳的人生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请记住这样几个名字——杨荫浏、张瑞、闵惠芬、宋飞……(他们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遗产,并能够发扬光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
(二)听歌曲《二泉吟》同时出示《二泉吟》的歌词
再次谈认识:《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附参考资料:(一)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他四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华彦钧死时也不过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岁。
(二)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
弯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芒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难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零丁,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节。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课时。
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一起读课题目。
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大家就不一定清楚,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就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交流)
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1.面对这如银的月光,这清澈的泉水,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什么?——一片黑暗!
是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还是一片——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永远都是一片——
2.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置身于黑暗世界中的阿炳,在那个中秋之夜,在那个二泉池畔,他在想些什么?他又在听些什么?默读课文,找出刻画阿炳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课文、写感受)
3.通过阅读感悟理解“坎坷”。
4.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听,看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变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生根据四个不同场景,想象阿炳的卖艺生涯,写下来)
6.一边是苦难、是屈辱、是悲惨,一边是热爱、是向往、是追求,这就是阿炳的一段坎坷人生!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自己被水果店的老板辱骂和毒打的那一幕——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别人吃着团圆饭,自己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那一刻——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
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十多年的悲惨,十多年的屈辱,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十多年的向往,十多年的追求,阿炳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读:
渐渐地,渐渐地——
(生读,满怀激情地读)
2.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信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
(播放《二泉映月》乐曲,生欣赏)
3.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感觉?
4.《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就写在我们的书上,快速看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段落找出来,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和情绪,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分别读开始、高潮部分)
5.回忆《二泉映月》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一种气势,一种力量,像巨浪一样在心中激荡,生再读高潮部分。
6.要把乐曲推向高潮,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小了一点,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气势,把乐曲推向高潮。
(生再读尾声部分)
2.尽管社会是如此黑暗,他是如此穷困,他还要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
3.我们听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是阿炳积淀已久的一片情怀啊。
4.让我们再次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生再读)
是的,一个瞎子,一个艺人,一个乞丐,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又在乎他的绝世才华,孤独的阿炳,只好把自己的琴声倾吐给这——二泉映月,他的人生,他的情怀,随着他的琴声融入了——二泉映月。
1.这真是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啊。
2.齐读最后一节。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说明: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有志竞成”中的一篇文章。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刚直顽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教学过程:
一、重温“二泉映月”美景
1、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抔净土之中。然而,他钟爱一生的美景依旧。让我们再次来到无锡,来到无锡的惠山,伴着美好的月色共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出示课件:
茫茫月色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抽生朗读,其他同学欣赏。教师激励评价。
“一组灵动的文字,就是一幅曼妙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这组词语,用我们甜美的声音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学生齐声朗读。
二、倾听悲惨苦难人生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阿炳两次来到二泉
第一次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4、过渡:在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备课时,我数了数这段话,一共41个字。——6000多个日子,41个文字!短短的41个文字背后,掩盖着多少辛酸苦辣啊!师生交流命运给予阿炳的重重打击。
(3)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备课时我几度落泪,为阿炳写了一首四字词语歌。课件出示一组成语,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双目失明
衣衫褴褛颠沛流离
小小人生苦苦凄凄
(3)幻灯出示:“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独坐二泉池畔,想起十多年前与师父同游惠山,共赏二泉,而如今月仍旧,泉依流,亲人面,无处寻,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感慨万千:
(生读片段)
——独坐二泉池畔,想到自己双目失明,孑然一身,受人白眼,遭人欺凌,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泪雨滂沱:
(生读片段)
三、感受刚直顽强精神
1、过渡:走进阿炳的世界,我们看到了阿炳的生活。那里只有肆虐的苦难,悲剧的命运,但无锡的人们却说,阿炳并非乞丐。相信看了下面的资料,你会对阿炳有更全面的了解。
2、课件出示:阿炳资料的补充介绍。生读一读,谈一谈。
人称阿炳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刚直顽强)。
有一次,军阀汤恩伯要阿炳为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当场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3、再次回到二泉池畔的阿炳身边,他仅仅是为自己鸣不平吗?学生说一说。感受着生命的卑微,饱尝着人情的冷暖,依然“富贵不淫,贫*不移,威武不屈。”好一个刚直的阿炳!
5、(过渡)是啊,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多少爱,多少恨,多少悲在那个寂寥的中秋之夜铺天盖地席卷着阿炳,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四、品味不朽名曲意境
1、课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
2、师:课本中,有一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二泉映月》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找出课本中生动再现《二泉映月》乐曲夜阑人静,泉清月冷意境的句子。抽生读一读。
3、课件出示:
我来说琴曲:
在这段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中,我读到了蜚声世界乐坛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好美呀,这首乐曲的起始旋律;渐渐的,渐渐的,随着旋律的,乐曲进入了;千回百转之后,乐曲缓缓滑向尾声,变得。
从琴曲读心曲:
琴声绵绵,声声穿透茫茫月色;思绪翩翩,往事历历涌上心间。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阿炳可能在想:。
乐曲升腾跌宕,步入高潮,阿炳渴望用铮铮乐音表达:。
琴声又见恬静舒缓,叫人意犹未尽。阿炳渴望用琴声告诉人们:。
3、抽生读——引读——示范读——配乐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4、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个凄惨的人世并没有善待阿炳,夺他双亲,毁他双目,在身体上彻彻底底成为弱者(板书:弱者),但是,倔强的阿炳硬是在这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奏响了强者的宣言生命的歌(板书:强者),给后世留下了无价的艺术瑰宝,与“二泉映月”共活到了人们的心中。
五、汲取积极健康魂灵
1、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2、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李老师想告诉大家: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附板书:
二泉映月
阿炳
弱者?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