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聂海胜事迹感悟(优秀8篇)

聂海胜事迹感悟(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30 12:12:04
聂海胜事迹感悟(优秀8篇)
时间:2023-09-30 12:12:04     小编:紫衣梦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一

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二

又一个8年过去了,已是57岁老将的聂海胜担任神州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成为继景海鹏后,我国第二位三探苍穹的宇航员,他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这位出生于荆楚大地的航天老将,正续写着我国载人航天的新传奇。

老将出征

“海胜可能又要飞了!”

端午节前夕,在聂海胜老家杨垱镇凡庄村,几位村民坐在一起闲聊着。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在即,网上一直有消息称,聂海胜将又一次执行“飞天”任务。虽然最后确定的名单尚未公布,但家乡父老期待着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小学同学,同一年的。”村民张女士说,自己已到了带孙子的年纪,聂海胜却还能凭借优秀的身体条件和出色的能力征战太空,实在太了不起。

一听说宇航员将在太空待上一段时间,张女士有些不解:“他们在上面待那么多天,吃什么呢?”

张女士娘家离凡庄村不远,她小时候也认识聂海胜,“他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很好。”

在提到聂海胜时,乡亲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海胜。

聂海胜家的老宅在村里一个叫聂庄的自然村落。1964年,聂海胜就出生于这里,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那时,他的家庭非常贫困,经常吃不饱饭,但父母总会想尽办法让他读书。

聂金山家在聂海胜家老宅对门,他比聂海胜大5岁,是隔代的堂兄弟。聂金山说,海胜小时候话不多,但特别勤劳,会跟他一起推着车去运牛草。海胜的身体条件也很好,游泳特别厉害,大家都游不过他。

聂海胜16岁时,父亲病逝,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还是坚持完成学业,于第二年考入枣阳一中。枣阳一中是当地的重点高中,当年全镇只有他和另一同学被录取。

1983年聂海胜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他报了名,结果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当年6月,聂海胜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他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三

在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聂海胜出生在湖北一个小村庄里。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平日里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饼子配咸菜、大酱。

只不过家里再穷,聂海胜的父母都没有放弃供他读书。

哪怕是四处借钱,也要保证他有书读。

因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也正因如此,聂海胜学习非常努力,他不想辜负父母对他的用心。

然而在他读初中时,父亲意外因病去世,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父母拼全力也要供他读书这一点,从小给聂海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决心再难也要把书读下去,最后他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能将书读下去,每到假期,他都会自己打工赚钱。

都说老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聂海胜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招飞,他抱着试试的心态 ,顺利通过考核,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他的航天员之路。

在学习期间,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

1998 年,经过层层筛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05年随神舟六号执行飞行任务,13 年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本次神舟十二号,是他第三次飞天。

尽管年龄越来越大,但是他的能力以及专业性都没有丝毫的降低。

而他之所以能保持这般的状态,与他从小打下的拼搏精神有很大关系。

那一颗年轻拼搏的心,便是他勇往无前的动力。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四

杨垱镇是聂海胜的家乡,在这里,有以聂海胜命名的“海胜希望小学”“海胜中学”。在其母校枣阳市一中,也设立有“聂海胜班”。

“聂海胜首次飞天后,枣阳开始掀起航天热。”枣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望少辉介绍,近年来,每逢神舟飞船上天或返回舱着陆,当地都会组织开展观看电视直播,借机普及航天知识,赓续飞天梦想。

“弘扬航天精神,点燃科学梦想”“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当日,记者走进海胜希望小学,校园到处悬挂着航天日宣传条幅。操场上,学生们正有序排队,体验科普器材。进入教学大楼,各个教室门前都张贴着聂海胜将军求学之路的小故事,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级都以航天员命名。在该校多媒体教室,不仅能观看航天员飞天的电视画面,还能亲手做各种科普小试验。

在离海胜希望小学约5公里之隔的海胜中学,50名学生正身着航天表演服,手举小红旗,齐声高唱《少年队队歌》。

观看神舟飞船发射现场直播、聆听航空科普知识讲座、参观航空模型……连日来,枣阳市科技馆航空航天科技成果展厅显得格外热闹。除各学校集体组织参观外,不少家长也自发带着孩子前来体验航空器材,了解航空航天知识。

2007年,枣阳市在科技馆建设了“航空航天科技成果展厅”,大部分展品由聂海胜捐赠,现已成为枣阳科普教育的一张名片。

枣阳市教育局局长曹可成介绍,作为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故乡,近年来,该市努力把弘扬航天精神与加强青少年“四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埋下航天梦、强国梦的种子。

如今,走在枣阳的街头巷尾,无论是中小学生亦或是普通民众,只要提到神舟飞船,大家都知道聂海胜、杨利伟等航天员的名字。市民张明泉说,他经常把聂海胜励志报国的事迹讲给儿子听,鼓励他努力学习,长大后像海胜将军那样翱翔太空。

“聂海胜三探苍穹后,枣阳更是掀起了弘扬伟大航天精神,凝聚发展强大动力的热潮。”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表示,当前,全市上下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作风之变促进发展跨越,奋力推动全国百强争先进位。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五

神六发射成功,从湖北小山村走出去的航天员聂海胜成为我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最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这位中国“飞人”背后的故事。

爱踢足球和钓鱼

本报讯实习生廖琴、记者谢宝武报道:昨日,聂海胜最亲密战友喻尊平向记者讲述了聂海胜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

喻尊平告诉记者,他转业前与聂海胜同在空军驻赣某部,当时是聂海胜的教导员,两人朝夕相处了三年多。在喻尊平的印象中,聂海胜随和、稳重、谦虚。“记得有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聂海胜用肉眼就看到42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让战友们惊叹不已。”聂海胜平常爱好踢足球,因电视里的一些足球比赛时间一般很晚,有时看不到比赛,聂海胜和战友们便会“磨”喻尊平,希望通融一下让他们看足球比赛。此外,聂海胜还很喜欢钓鱼。

母亲激励踏上航天路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军歌。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母亲一再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

聂海胜被送到长春航校后,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从零出发刻苦备战

据了解,航天员大队共有14名航天员,但随神六飞船飞天的只有两个名额。按照作业要求,这两名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意味着聂海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起。

聂海胜说,今年以来,他们几乎没有双休日,一些航天员晚上还接着学习、补训。大家有一句口号:“不管谁上,我们都支持他!”作为神五首飞梯队成员,他一方面要自己抓紧训练,同时还要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其他航天员。针对飞船在太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还预想了70多种故障模式,训练和提高航天员应急处置能力。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六

太空,人类梦想的沃土。

载人航天,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14名中国航天员“为国出征叩苍穹”。

这些飞天之路的攀登者中,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航天员。

他3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3次入选备份航天员。2021年,57岁的他三度飞天,成为我国首位太空驻留突破100天的航天员。

他是聂海胜,一位从湖北枣阳农家走出“飞天英雄”。

7月27日,聂海胜被授予“八一勋章”。

在苦难中成长

“童年的艰苦经历和在艰苦环境里养成的性格,是我终身的财富,这笔财富是无价之宝。”

——聂海胜

自古英雄多磨难。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枣阳市杨垱镇凡庄村。

聂海胜出生时,父母已经生了5个女儿。

父亲聂云华是村里的生产队长,性格耿直、能吃苦。小时候,聂海胜帮家里放牛、插秧、捡麦子,样样都做、有模有样。

聂海胜8岁才上小学。在同学眼中,他学习刻苦、聪明随和。和同村的肖居成至今还记得,“海胜和大家相处融洽,总是笑呵呵。”

在老师和校领导的帮助下,聂海胜咬牙读到了初中。

初二的一天,母亲捎来的口信,说父亲胃疼得厉害,聂海胜撒腿就往家里跑。

等他到家时,父亲已撒手人寰,这让本就艰难的家境雪上加霜。

初三那年,聂海胜接连一个星期没上学,在家干农活。这可急坏了班主任赵心安和校长杜本武。一天晚上,他们冒雨来到聂海胜家中劝说。第二天,聂海胜回到了课桌前。

1981年,聂海胜以孙寨中学第一名被选拔到杨垱镇中学,并顺利考上枣阳一中。

放牛娃“冲上云霄”

“你定多高的目标,就可能会实现多高的目标。只要你的目标定得现实,目标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拼搏,你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你的目标靠近。”

——聂海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枣阳一中的宿舍还是“大通铺”。

“上下两层,人和人之间隔得近,呼吸声都听得到。”杨垱镇徐寨中学教师王志向,是聂海胜的高中同学。他回忆,一天半夜,上铺的木板“轰”的一声塌了下来,下铺一片狼藉。

“哎呀,下铺好像是海胜,赶紧看看!”一位同学喊道。

王志向爬起来一看,发现床铺是空的。原来,聂海胜还在教室学习。

肖居成说,学习之余,聂海胜还喜欢跑步打球,身体素质特别好。

从小,聂海胜就有个“飞行员梦”。上高中时,他还向同学透露过想考军校、参军。

1982年秋,空军某部到枣阳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成功入选,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学习。

去报到的火车上,部队给每人发了半斤糖果。聂海胜说:“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在飞行学院,聂海胜成为同批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34岁,从零起步

“如果你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你就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直在身后推动着自己。”

——聂海胜

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在这已飞了几个小时,全部是特技动作,荷载很大,相当于4、5个人压在身上,若不穿抗荷服,就会出现黑视……”

7月22日,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采访,王志向从文件袋里拿出珍藏已久的一封信。

参军第二年,聂海胜给高中好友王志向写来这封信。让王志向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海胜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1996年,我国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第一时间报名,并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体重超了,妻子为他制订饮食计划;英语不好,女儿给爸爸当“辅导员”。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经过层层选拔,34岁的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如果说飞行员是“千里挑一”,那么航天员无疑是“万里挑一”。

航天员的每一项训练,都是挑战自我极限。

为啃下40多万字的飞船飞行操作手册,他几乎没有出门逛过街,没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在模拟舱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反复读仪表、按旋钮、操作仪器;开着灯练熟了,他就把灯关了摸黑练,直到所有动作成为肌肉记忆。在常规训练之外,他总要加练两三个小时。

练跳伞,他8天完成了一个月的训练任务;

练失重,连国外的助理教练都难以耐受,他镇定自若……

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训练,聂海胜全部挺过来了。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聂海胜位列首飞梯队。

那一次,他拥抱着太空归来的杨利伟,激动得眼泛泪光。

他明白,自己的航天梦也不远了。

三驭神舟征太空

“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随时会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聂海胜

100米、50米、10米……2021年9月17日13时20分左右,返回舱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下降。

在湖北枣阳,看到哥哥聂海胜出舱后表情轻松、挥手致意,电视机前的聂新胜长出一口气。

“看到哥哥安全着陆,心才能放到肚子里。”7月22日,聂新胜对来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聂新胜比聂海胜小13岁。走进聂新胜家,客厅显眼处挂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

聂新胜说:“最紧张的,还是哥哥第一次飞天。”

在“神六”航天员选拔的关键阶段,母亲突发疾病,聂海胜心急如焚,组织特批他回老家探望。

聂新胜拉着哥哥的手说:“哥,你放心地回吧,家里有我在。你尽忠,我尽孝!”

那次选拔,聂海胜在单项考核中拿下难得一见的满分。最终,他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20小时,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近10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聂海胜终于圆梦太空。

2013年4月,聂海胜和张晓光、王亚平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乘组。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带领两位战友出征太空。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聂海胜三度飞天。

“成为航天员的20多年间,如何保持最佳状态?”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

聂海胜的回答坚定而执着:“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随时会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一心只为飞行,一生只为飞行。”聂海胜说,“我有幸执行了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成绩,每一次执行完任务,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让沉甸甸的成绩和荣誉停止自己的步伐,更不能因年龄的增长而放松了标准、放弃了追求,要把这些变成更大的动力和奋斗激情。”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七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队伍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虽然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间铭记取母亲的嘱托,抛开全部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之中,致使各项目标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上天飞翔不光简简单单说说而已

一次教官让他给我们讲一讲飞翔体会,一贯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翔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略,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翔线路、飞翔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机飞翔毕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果提早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翔部队。

聂海胜在很多人里面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回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杰出的体质和优异的飞翔才能,在参选的1506名优异飞翔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快乐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务。尔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回电话,后来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练习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总算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队伍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

自己的妈妈看着儿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泪

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自豪,你是家园的自豪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园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明祝福,白叟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以免影响海胜的工作。

”事实上,白叟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地争夺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所以,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园,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白叟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十分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十分友善,这是飞翔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可贵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掉爸爸长什么姿态了。她还说她十分敬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聂海胜事迹感悟篇八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垱镇一个小村庄里。入党志愿书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