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研究篇一
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教学研究中深刻领会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二段: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教育,其教学既涉及到学生语文修养的培养,也是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还能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段:教学研究的实践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例如,我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和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段:教学研究的展望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第五段:总结
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语文教师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和贴心的教育服务。
语文教学研究篇二
文|吴华(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材到底什么样?对“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的多元解读究竟带来了什么?多媒体、慕课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12月21日闭幕。两天的论坛期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等著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于漪等不约而同地对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时髦”现象开炮。
时髦一:鼓吹民国教材
孙绍振: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
谈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民国教材热”,今年78岁的孙绍振颇不以为然。“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民国的语文课本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
“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当时学的很多东西也还记得。”孙绍振回忆说,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时,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
孙绍振还即兴背诵了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有些还夹带着方言,让人读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美化民国时期的课文是胡扯,毕竟当时很多批判的文章今天还在呢!”
至于近来流传甚广的《开明国语读本》,孙绍振则表示,这并不是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读本”,也就是课外读物。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
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接受一些无端的指责。
“还有一些学者和书商,一边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
时髦二:传统故事重新解读 孙绍振、于漪:这是脱离文本的过度解构
“孔融让梨是否剥夺了其他兄弟谦让的机会?”“愚公移山是否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下不少传统故事都被重新“多元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孙绍振表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但在孙绍振看来,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如果说这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老师们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是否也应该对这种„批判性思维‟进行一下„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
于漪也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这种多元解读是用解构主义的办法把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进行了脱离文本的误读,语文课堂如果一味照搬,就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表现。
时髦三:多媒体、慕课等高科技
温儒敏: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阅读兴趣 陈平原:慕课是“不因材而施教”
现在不论什么学科,也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对此,温儒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温儒敏表示,他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没有黑板,就用先进的多媒体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点一下就都出来了。比如讲曹操的《观沧海》,什么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老师讲到那里,在屏幕上点一下,就都出来了。
“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温儒敏甚至表示,在语文课上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还是不要太时髦了。”
陈平原则对近年来大热的“慕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慕课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传播到每个一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因材而施教。”他认为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趋势是小班化,十几个人。我必须看着学生的眼睛才能讲的好课。”
陈平原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至少语文教育是这样。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
“你可以培土、浇水、施肥,但要种子自己长出来。如果给个配方就能做出来,那就不是语文教育。”
(来源:上海教育-第一教育)延伸阅读: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典型,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也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12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直言,这些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12月20日的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认为,盘结在语文教育身上的外界干扰实在太多,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不作澄清,任其混淆视听,必然会对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危害。
民国老课文没你想得这么美
孙绍振几年前编撰过语文教材,谈及这段经历,他直言:“不只是痛苦,真是痛得„皮开肉绽‟”。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撰还是课堂教学本身,“谁都能对语文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在中学的各学科中,或许没有哪一门学科承受的非议比语文学科更多。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针对有学者认为的“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一说,78岁的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时接触的正是“民国老课本”,有一本教材的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孙绍振至今还能背上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文章遣词造句中时而有语病,时而夹着方言。
美国学生“多元思维”值得中国孩子学习?
除了教材,语文课堂受到的外界侵扰也不少。到上海赴会前,孙绍振刚读了一位学者写的文章,大意是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被搬到美国课堂后,美国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孔融让梨”故事做了更加多元的解读。美国学生的活跃不难想象。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孔融的父亲很有问题:“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也有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孔融:“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还有学生对分梨的行为产生不解:“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在文章的写作者看来,美国孩子对一则文本有多元的解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胜出中国孩子很多。
“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孙绍振认为,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
“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因此,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一位出席这次论坛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皇帝的新装”、还是“愚公移山”等故事,在如今的中小学语文课上,很多老师确实都会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名,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畅谈对故事中各色人物的看法。以愚公移山为例,如今的中国课堂里,也能听到“愚公把山移掉,这种做法是不环保的”、“愚公的行为很愚蠢,他可以自己搬走”等言论。乍眼看去,中国的孩子也和美国孩子一样很善于发散性思考,但这位老师同样表示:“离开文本的随兴解读,本不该是语文课教学的要义。”
语文教学被太多貌似“正确”的意见纠缠
“对于语文教学的很多意见听上去很正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默凡也讲述了一条让他“印象深刻”的见解:包括名家学者在内,很多人主张,语文学习关键在阅读。比如,“学生语文学不好,关键是读书太少”、“学生如果爱读书,书读得多,语文素养自然上去了”。
徐默凡说,假如这些听上去很对的意见被架之于一位钢琴教师头上,相信众人就不会皆以为然。“如果一位钢琴老师告诉学生,我的课只是培养兴趣的,提高钢琴水平更多是课外要欣赏钢琴名曲,这样你的钢琴水平自然提高,考级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解雇这位钢琴教师。”
以此为例,徐默凡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直接的教学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语文技能。但在现行的教学环境中,语文课堂被各种貌似正确的声音、意见所包围,一些显而易见的教学误区却没有机会得到澄清。
(来源:文汇报-文汇教育)
语文教学研究篇三
语文课程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科目,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参与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能力。
首先,课程设计是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我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我经常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背诵和模仿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会使用多种途径,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
其次,教学方法是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关键。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倾向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和发现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学习。我经常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学生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学生参与是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讲解诗歌鉴赏时,我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在批评文学作品时,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背诵和抄写。这样的学生参与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评价体系是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过去的教育评价偏重于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在我的课堂实践中,我尽量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报告和实践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写作评价中,我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深度、组织结构和文章表达,而不仅仅是纠正语法错误。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最后,教师专业能力是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我会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育研究和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会得到提升,我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通过关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我相信我们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研究篇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用现代大教育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语文学科的全部教育因素,语文学科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_______________.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的设置始于__________________年。
3.在语文能力要素中,听话能力一般可分解为:(1)辨音识义能力;(2)记忆整合能力;(3)_____________ 能力;(4)评判话语能力。
4.累计认识____________个现代常用汉字,被明确规定为7-9年级汉字教学的目标。5.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选的《_______________》,开我国古代文选型语文教材之先河。6.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有:凭借功能、_______________功能、教育功能和 功能。7.辩论是训练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辩论要努力做到“四善”:进则善攻、退则善守、__________________、终则善结。
8.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六字”基本要求是精要、好懂、_________________.9.修改文章的要求是:(1)深化主题;(2)取舍材料;(3)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4)推敲文字。10.在美的形态中,_________________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11.语文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填补空白、纠正通说、补充______________、参与争鸣等几类。 12.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友谊情怀的教育等五个方面。
13.中国科举文科笔试的主要五种题型是帖经、墨义、_________________、论和诗赋14.语文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观,提高文 化________________和审美情趣。
* 1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_______________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6.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 性。
* 17.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中捕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文课程丰富的______________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39.简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及相互关系。
* 40.从功能和价值来看,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41.简述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005.0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1 分)
a.认知的“梯子” b.想象的“窗子” c.创造的“起子 ” d.知识的“筐子”
a.阅读感知能力 b.阅读理解能力 c.阅读评价能力 d.阅读创造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005.04 22.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教界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名称由“国文”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_______________国教育家的这句名言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5.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___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26.“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语感的表现是能力。 27.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应用于教学设计,出现了程序教学设计。
28.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_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
29.课程标准倡导写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0.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耐心专注地倾听,二是自信负责地表达,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交流。
31.教学风格是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升华。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37.简述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38.简述写作教学新理念。39.简述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的构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40.论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41.论述从“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内涵和学科性质上发生的变化。42.简述在实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发生的变化。
200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5.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6.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
2005.04 8.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b.论述类文本教学c.文学类文本教学d.科幻类文本教学
1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a.寓言b.童话c.神话d.史诗 20.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经典为主要教材,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 23.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于____________年,以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为标志。24.“因文而异”的程序教学把国文教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模范文”,第二类是_“______________”,第三类是“自修文”。
25.20世纪60年代初,在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明确提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简称为语文“_______________”。
26.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_______________和选择性。
27.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运用。
2005.04 28.“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_______________先生曾这样概括汉字的美。29.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四个要素。29.教学环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关系,是“链”与“__________”的关系。
30.语文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如遴选和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组合和变通能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3.三百千34.语文教学过程 35.教学情境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导”和“喻”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所倡导的教法之一,请作简要阐释。 36.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包含的几方面任务。37.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38.简述诗歌教学的意义。
39.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 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42.阐述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语文教学研究总分题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专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
a.10学分
b.12学分
c.18学分
d.24学分
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a.感受——理解——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b.获得精神自由——感受——理解——表达
c.感受——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达
d.理解——感受——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
a.郁达夫
b.余秋雨
c.汪曾祺
d.朱自清
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
a.首尾呼应
b.过渡自然
c.剪裁合理
d.跌宕起伏 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
a.细腻型
b.朴实型
c.严谨型
d.旷达型 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
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
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
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7.不属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一项是()
a.积累·整合b.表达·交流
c.感受·鉴赏
d.思考·领悟
2005.04 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a.应用文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
a.寓言
b.童话
c.神话
d.史诗 10.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何以知之
c.自古及今,未知尝闻
()
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12.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
a.韩愈
b.欧阳修
c.朱熹
d.柳宗元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a.1903年
b.1912年
c.1923年
d.1929年
14.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5.在语文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
a.洪宗礼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张孝纯 16.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
c.汉字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17.行为动词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是()
a.辨认、列举、描述
b.回忆、举例、归纳
c.识别、判断、区别
d.复述、描述、评价 18.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a.讲授法与讨论法
b.讲授法与谈话法
c.讨论法与问答法
d.问答法与探究法 19.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a.按文体组元
b.按知识点组元
c.按能力点组元
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20.20世纪初期,我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a.实用性
b.工具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21.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人是()
a.泰勒
b.布鲁纳
c.多尔
d.杜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根据语言学习和综合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掌握新语言的过程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
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美育中的精灵”。
24.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主要因信息加工方式_______________、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多种类型。
25.语文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___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动态性等方面。26.教师的德行由教师善、教师公正、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构成。27.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学习方法。28.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______________先生的文章《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由此引发建国后语文教学的第二次大讨论。
29.20世纪80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在我国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2.语文课程标准 33.涵泳法
34.教师专业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由哪几方面构成?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阅读以下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问学生: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你最欣赏谁?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最欣赏白骨精,她聪明多变,挺有本事,不怕失败。”老师称赞这位学生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精神。
[案例二] 《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赞扬了啄木鸟的治病救人,批评了大树的讳痰忌医。可是教学中一位小朋友却提出:“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几次,大树病重了会接受治疗的。”老师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因势利导:“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第三次去为大树啄虫的情节,因为太长了,课文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答题要点:
(1)这位老师处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失偏颇。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提倡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这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追求。但是不能忽略文本的教育意义。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杀人吃人,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决不是孝道。人文学科应当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个性化的理解与认同,但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要意和“向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多元理解而不离文本,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不能为尊重而尊重,为鼓励而鼓励。(2)如果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肯定这位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做法;接着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就这个新生成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互相观点的交流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采取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善恶与是非,从而达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和提升。
有创新思维对于孩子是可贵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最基本的是非道德观基础上。现代孩子身上某些畸形的“标新立异”大多是社会污染的产物,对此,文化工作者应该予以反省。对于文化产品,经济效益、轰动效应都应该排在社会效益之后。为了孩子,他们应该尽快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005.04 效果好。显然这样处理会更符合儿童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是老师的美丽编造,但不仅无伤大雅,而且融合了拓展课文、强化主旨和读写一体的多种功能,当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让学生舒展灵性,畅所欲言。
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人们都想避开而又常常难以避免的。其实,“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从错误中获得启示,往往可以变失败为成功。
42.结合上述案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阐述你对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理解。
2013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一、选择题
1.所谓“古文教育”(前语文教育)是指()a古代的语文教育 b奴隶社会的语文教育 c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 d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前期的语文教育 2.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评价是()
a定位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表观性评价 3.“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上述目标分别指向()
a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b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价值观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4..鲁迅曾经说:“人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
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相似联想 d相关联想 5.以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弱化()
a学生单一评价 b学生相互评价 c教师相互评价 d教师单一评价6.以下不属于论证方法的是()a驳论 b演绎 c类比 d归纳 7.以下阅读方式中,“有利,有感情”的阅读方式是()a泛读 b默读 c略读 d朗读 8.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设计不应该是()
a认知的梯子 b想象的窗子 c创造的起子 d知识的筐子
9.应倡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11.作品的文体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奇妙的克隆》 b《中国的石拱桥》 c《苏州园林》 d《济南的冬天》
2005.04 ()
c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 20.语文作为工具,其中一个显著标志是()
a熏陶渐染 b科学训练 c整体感情 d个性解读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31.言文教育 32.语感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37.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学研究篇五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期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超多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本年度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去年x月我担任x级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年x月至今担任本级x、x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语文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应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职责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应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杂志进行语文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超多有关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语文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语文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潜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语文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快,理解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知识。
我第一年带高三毕业班,我深感职责之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期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高三语文语文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杨远大老、王喜刚、曹秋菊等具有丰富高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透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语文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名次一般持续在年级前三四名。接手这两个外语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三、班主任工作: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我所带的x级x班是我踏上语文教师岗位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兢兢业业,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和学生上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超多业余时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反对学生做的,我也坚决不做。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令行止禁,班级风气正,同学关系融洽。由于我处理班级事务坚持“对事不对人”,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学生和我关系十分融洽,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超多成绩。不谦虚的说x级x班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学期学习成绩第一,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校篮球赛第一,校辩论赛冠军,校日常工作评比第二,卫生流动红旗数次等等荣誉称号。随着升入高三,我把班级工作的重心转到学习上来。如果说高一高二我是在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给他们打好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那麽此刻高三我的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学生各方面潜力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使他们专注于他们的学业完成和实现他们自己的大学梦。我期望从我带的班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合格品”,都是有用之才。
四、学校各项活动状况:用心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婚假七天外从未请假一天,也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立刻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语文教学研究篇六
资料仅供参考
.0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用现代大教育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语文学科的全部教育因素,语文学科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_______________.2.在中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的设置始于__________________年。
9.修改文章的要求是:(1)深化主题;(2)取舍材料;(3)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4)推敲文字。
10.在美的形态中,_________________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11.语文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填补空白、纠正通说、补充______________、参与争鸣等几类。 12.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友谊情怀的教育等五个方面。
13.中国科举文科笔试的主要五种题型是帖经、墨义、_________________、论和诗赋14.语文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观,提高文 化________________和审美情趣。
* 1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_______________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6.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 性。
* 17.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中捕捉
资料仅供参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文课程丰富的______________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1 分)
资料仅供参考
达到不需要教”)a.叶圣陶 b.吕叔湘 c.张志公 d.陶行知
资料仅供参考
读
11.最早实行选课制的国家是()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资料仅供参考
17.“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一写作目标,主要针正确文体是
a.认知的“梯子” b.想象的“窗子” c.创造的“起子 ” d.知识的“筐子”
a.阅读感知能力 b.阅读理解能力 c.阅读评价能力 d.阅读创造能力
资料仅供参考
种阅读方式是(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a.朗读 b.略读 c.默读 d.浏览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22.据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教界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名称由“国文”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_______________国教育家的这句名言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5.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___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26.“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语感的表现是能力。
资料仅供参考
教学设计,出现了程序教学设计。
标
准
倡
导
写
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0.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耐心专注地倾听,二是自信负责地表示,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交流。 31.教学风格是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升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32.言文教育33.多媒体技术34.教师德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37.简述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
38.简述写作教学新理念。39.简述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的构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资料仅供参考
40.论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41.论述从“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内涵和学科性质上发生的变化。42.简述在实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发生的变化。
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a.19 b.19 c.1923年d.1929年
3.建国后,中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资料仅供参考
a.辨认、列举、描述b.回忆、举例、归纳c.识别、判断、区别d.复述、描述、评价
7.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a.实验法与讨论法b.讲授法与谈话法 c.练习法与回答法d.发现法与探究法
8.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a.按文体组元b.按知识点组元c.按能力点组元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9.20世纪初期,中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资料仅供参考
与教学的原理》的学者是 a.泰勒b.布鲁纳c.多尔d.杜威
c.感悟—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示d.理解—感悟—表示—获得精神自由
资料仅供参考
风格属于()a.细腻型b.朴实型c.严谨型d.旷达型
b.论述类文本教学c.文学类文本教学d.科幻类文本教学
资料仅供参考
话c.神话d.史诗
20.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经典为主要教材,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
23.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于____________年,以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为标志。24.“因文而异”的程序教学把国文教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模范文”,第二类是_“______________”,第三类是“自修文”。
25.20世纪60年代初,在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明确提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简称为语文“_______________”。
资料仅供参考
26.中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_______________和选择性。
27.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运用。
28.“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_______________先生曾这样概括汉字的美。29.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四个要素。29.教学环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关系,是“链”与“__________”的关系。
30.语文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如遴选和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组合和变通能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3.三百千34.语文教学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的教法之一,请作简要阐释。
36.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包含的几方面任务。37.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38.简述诗歌教学的意义。
39.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
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6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
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
42.阐述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
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语文教学研究总分题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专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
a.10学分
b.12学分
c.18学分
d.24学分
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a.感受——理解——表示——获得精神自由
b.获得精神自由——感受——理解——表示
c.感受——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示
d.理解——感受——表示——获得精神自由 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
a.郁达夫
b.余秋雨
c.汪曾祺
d.朱自清
资料仅供参考
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
a.首尾呼应
b.过渡自然
c.剪裁合理
d.跌宕起伏
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
a.细腻型
b.朴实型
c.严谨型
d.旷达型
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
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
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
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7.不属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一项是()
a.积累·整合b.表示·交流
c.感受·鉴赏
d.思考·领悟
资料仅供参考
8.“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a.应用文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
a.寓言
b.童话
c.神话
d.史诗 10.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何以知之
c.自古及今,未知尝闻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的一种语言表示技能是
()
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12.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
a.韩愈
b.欧阳修
c.朱熹
d.柳宗元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
资料仅供参考
产生于()
a.19
b.19
c.1923年
d.1929年
14.建国后中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5.在语文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
a.洪宗礼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张孝纯
16.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
c.汉字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17.行为动词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是()
a.辨认、列举、描述
b.回忆、举例、归纳
c.识别、判断、区别
d.复述、描述、评价
资料仅供参考
18.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a.讲授法与讨论法
b.讲授法与谈话法
c.讨论法与问答法
d.问答法与探究法 19.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a.按文体组元
b.按知识点组元
c.按能力点组元
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20.20世纪初期,中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a.实用性
b.工具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21.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人是()
a.泰勒
b.布鲁纳
c.多尔
d.杜威
育
资料仅供参考的“制高点”和“落脚点”,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美育中的精灵”。
24.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主要因信息加工方式_______________、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多种类型。
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在中国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0.语文新课程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资料仅供参考
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9.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由哪几方面构成?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阅读以下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资料仅供参考
友站起来说:“我最欣赏白骨精,她聪明多变,挺有本事,不怕失败。”老师称赞这位学生看法与众不同,有创新精神。
[案例二] 《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赞扬了啄木鸟的治病救人,批评了大树的讳痰忌医。可是教学中一位小朋友却提出:“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几次,大树病重了会接受治疗的。”老师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因势利导:“这故事原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第三次去为大树啄虫的情节,因为太长了,课文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答题要点:
资料仅供参考
在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追求。可是不能忽略文本的教育意义。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杀人吃人,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决不是孝道。人文学科应当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个性化的理解与认同,可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要意和“向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多元理解而不离文本,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不能为尊重而尊重,为鼓励而鼓励。(2)如果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肯定这位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的做法;接着能够组织全班学生就这个新生成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互相观点的交流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老师能够采取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善恶与是非,从而达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和提升。
社会责任感。
效果好。显然这样处理会更符合儿童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是老师的美丽编造,但不但无伤大雅,而且融合了拓展课文、强化主旨和读写一体的多种功能,当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她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她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让学生舒展灵性,畅所欲言。
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人们都想避开而又常常难以避免的。其实,“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从错误中获得启示,往往能够变失败为成功。
资料仅供参考
42.结合上述案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阐述你对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理解。
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一、选择题
资料仅供参考
5.以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弱化
10.要求不动唇、不指读、而且要控制“舌动”
资料仅供参考
以达到快速搜寻有关信息的目的,这一训练要求主要指向
资料仅供参考
韩愈 c王安石 d唐彪
c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
资料仅供参考
33.简述当代语文教育三次全国性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主题
34.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35.简述教学设计过
资料仅供参考
程的基本要素
37.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学研究篇七
第一段:引言(100字)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下面将就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第二段: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200字)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需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动态发展。例如,在小学阶段,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在中学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三段: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400字)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使学习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此外,我们还可以融入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等元素,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曾经运用文本分析与讨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深入思考,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在讨论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运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另外,我们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通过导读、提问和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段:学生评价与反馈的研究(300字)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并针对性地给予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和反馈,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注重肯定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与反馈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第五段:成果展示与评估的研究(200字)
成果展示和评估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反映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可以通过作业、考试、项目展示和口头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和个别差异,给予学生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估,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
总结(100字)
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学生评价与反馈的实践以及成果展示与评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教学研究篇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应是它的施教者——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观念要更新。我校作为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内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经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着较新的教学理念,愿意尝试,敢于创新。新的学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学思想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众多来自各所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来将他们统一到一起,开始谱写崭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学校没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没有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的制约,更适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基础,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顾先生还为我们诠释了“贴近生活”的内涵:“第一,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第二,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第三,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三点,正告诉了我们“生活化语文教学”具体的做法。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 (德)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 这些理论也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语文课堂短时、高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责任人:洪越)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以教给方法为主,将多出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迷信教师,也不迷信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探讨,学会与他人交流信息。能深入教材,又能走出教材。
2、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责任人:吴萍)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3、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责任人:毛文生)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本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按现有的规模,先以7——9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最终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1——6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洪 越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分工:
1、卜延中 负责课题的创意和指导
2、洪 亮 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3、洪 越 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课题方案的制定,并负责子课题一“语文课堂短时、高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4、吴 萍 负责子课题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
5、毛文生 负责子课题三“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
a、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各子课题的负责人。
b、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c、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d、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e、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第一阶段:(20××年9月——20××年6月)
课内:仔细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初中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三年的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做好与小学的衔接,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
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
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
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和一定的理论建设。
课外: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制定自己的阅读、写作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参与一、两项课外团体活动,并在语文的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a、 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b、 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c、 学生写自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下的收获和体会;
d、 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e、 请市、区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语文教学研究篇九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结构分量最重、变化最多的核心部分。教师常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作为语文学习好坏的一个标准。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先要培养自己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提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对学校语文教育中的侧重点进行了重新分配,将重点放在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上。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
对所接触的文字进行阅读处理,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回应,理解其中的意思并做出表达,这就是阅读的作用。在生活中有很多阅读渠道,如看报纸、看书籍或者与他人签订协议。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阅读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去解决。初中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初中语文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作为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只是简单识字,并没有过多的阅读教学,因此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再加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在学习上相差太多,学生一时之间产生厌学情绪也是常见现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由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要尊重学习规律,把握阅读教学原则,坚持紧扣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1)有效预习。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那么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个步骤很难有学生会一直坚持,而且由于没有具体内容,学生不知道怎么进行预习。同时,如果学生不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就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的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读后感,或让学生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帮助的书籍。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文字处理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设置情境。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厌倦情绪。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阅读模式,然后再加以引导。要消除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出现的这种情绪,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通过立体式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情境表演,让学生分饰成各种角色,对阅读内容进行场景演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而学生遇到语文阅读过程中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也可以用场景表达方式再转化为口语的形式。教师还应通过不断交流,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合作竞争。目前的学校教育提倡教师跟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只是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没有去开展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这也使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为了保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跟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想要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研究篇十
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十分重视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认为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采用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利用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第三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会组织一些写作训练,例如写作比赛、作文分享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我也会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难题。通过这些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第四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代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我会讲解一些有趣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分享,引导学生参与文学活动等。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给予他们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利。通过这些措施,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他们开始主动阅读各类书籍,并积极参与到有关阅读的讨论和活动中。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学生的语文水平将会得到全面提升,他们会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
总结:
我所总结的这些教学研究心得体会,对于今后的语文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学生。希望我所分享的心得能够给其他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为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确保学生素养提高的关键点,而生成性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则是探索路上的尝试。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对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提高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所谓生成性教学指的是一种开放性、自主性的教学过程,而作为教师在生成性教学活动当中,需要依据已经设定好的叫教学设计作为基础,以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从而引导学生在叫傲雪活动当中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一、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特征
和传统性的教学课堂相比较有很大的区别,其分别的由教师的生成性和学生都生成性组成,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彻底打破了围绕着脚好似、教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及重构,具体的来说其主要具有下面几点特征:
第一,互动性: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去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及业务水平,去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自由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学更为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生成性教学具有互动功能,那么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创造性: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到了高中语文教学则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因为每个学生的体验差异就会导致教学具有不可预见性,那么教师原本在备课阶段的预设就被打破,由学生在身而创造的生成性学习则在课堂中不断的出现,故高中语文课堂就更具有了创造性。
第三,发展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学习状态都应该是流动的,而学生的不断完善自然就需要教学的生成,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就从单一性的`知识讲授变成了帮助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现状分析
1.教育管理部门对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忽视导致其发展滞后
当前教师们对生成性教育的了解程度并不够,而教育管理部门更是将教学成绩当成是对教师教学水平衡量的标准。另外在生成性相应理论的培训方面各个高中学校做的也是很不到位的,教师不管是在业务学习方面还是在培训方面往往被忽视,学校重视的是在短时间内去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对于过程究竟如何实际上并不关心。再有当前针对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自然也就无法将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2.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生成性学习空间被挪用
从当前高中语文实际教学来看基本上是高考考什么课堂上就教什么,教学似乎只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语文教学便成为了毫无生机的一门考试。所以这样的教育目的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生成性意义,教学及学习都是以做题和拿高分为基础进行的。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材也存在名存实亡的现象,对教材当中的内容任意性的删减,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和语文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及交谈,语文教学甚至成为了高考习题的模拟。
3.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驾驭能力较弱
当前在教师教学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却未深入改革的实质,这就使得教改流于形式,生成性教学作为重点的教改内容,教师一般都只对学生提出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自由生成,最后教学却被学生带入到了不相干的内容方面。教师在课堂注重学生主体的发挥并没错,但是却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及立场忽视掉。而这种生成性教学只是低层次的一种方法,并未真正的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三、提高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去更新教学观念,另外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尽量的去实现教师资源与学生的有机统一,作为教师来说要做到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对教学当中的点滴细心留意,那么生产性教学则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
1.通过情境创设来提高生成性教学效果
当所创设的情景合适了学生自然就会变成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去通过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来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首先可以通过导入来去进行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问题及图片等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为生成性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及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应该做到对学生心理状况认识之后在融入到学习当中,尽量的涉及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生成性学习的教学导入方式。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形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边城》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当中搭配上《等等等等》这一音乐,那么音乐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满着悲伤和人性美的故事当中更好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生发出自己对课程的看法的认识。
2.通过阶梯式设疑来提高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应该有所变化的,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梯度,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就应该在思想上做出转变,只有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求知的状态之下,才能够让教学更具生命力及创造性。那么在梯度设置当中第一梯度应该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来进行设疑,第二梯度则是应该高中语文可疑处来进行设疑,第三梯度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设疑,通过这三个梯度的设疑就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始终的处于求知状态。
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二
接触蔡伟先生的《新语文教学研究》一书,实属偶然,《新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史素青)。那是三月末的一天,全国首届“新语文”尖峰论坛在金华召开,本人因是特级教师肖培东的工作室成员之一,故而有幸得以参加,更因此而有幸地得到了蔡伟先生的馈赠。回到温州之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有关语文教学的理论专著。此专著除去绪论“新语文教学宣言”,共有十二章内容,分别是“语文教师:让新课程走进新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控制”“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协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小学生阅读状态及应对策略”“阅读教学形态与创造性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艺术方法”“作文教学流行观念批判与人本化作文观的建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艺术”“现代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及“现代作文评改的理论与实践”。
看着这十二章的小标题,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感知此专著的重要内容之所在,即它已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提升到了创新层面来进行研究与实践。在接触这本教学专著之前,我也偶尔接触过一些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的书籍和观点,但或许是教学水平尚未到一定的高度吧,我对于那些大家理论只能了解个皮毛,并未使自己真正地从中受益。但从教十年后的今天,我突然意识到要想让自已在语文教学上有更长足的进步,有着更好的发展,我必须要知晓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让它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最终让自己在自己的实践中再提升出属于自己的理论。基于此,我在读此专著时,特别在意蔡先生理论及其实践的效果。蔡伟先生结合目前中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创新层面上提出了对策,并在结合新课标的前提下,分析当代中学生阅读的不良行为,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提出矫正原则及矫正方法,并最终在阐释阅读教学不同形态概念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新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宽容心态对待“多元解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运用创造性策略,此外,蔡伟先生还积极探索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如将“表演法”“声教法”“故事法”“留空法”“读注法”等一些新颖的概念与阅读教学结合,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无疑有着极为具体的指导作用和参照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为会某些课堂表现欠佳而烦恼,虽然也为之不断地在反思,但收效甚微。然而,读罢此书,我却在刹那间茅塞顿开:传统阅读教学之所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负担沉重,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单一,没有顾及到沉重的内在需要,让抽象讲解替代了课堂的一切活动 。而教师缺乏艺术的`手段,课堂里缺乏艺术的氛围,在压抑封闭的环境里,沉重是很难读好书的。在蔡先生所介绍的一些教学方法里,我最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声教法”,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再提高那么一点儿,我还专门报了温大的继续教育跟蔡蓉老师学习《诵读艺术》这门课程。虽然蔡先生说“‘声教’是笔者生造的一个概念”,但我认为它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声教”主要包括读、诵、吟、唱、背五项内容,它们的共同特征便是出声的阅读,对象一般为教学文本,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声教法”也并不适合任何一篇课文,但它特别适用于古诗文教学。我们知道,古代诗词非常讲究音韵,特别是唐宋以来的诗词,大都有一套严密的韵律体系在制约,那些作品不但整齐,而且讲究平仄对仗,易读易记,琅琅上口。而苏教版必修四里选了大量的古诗词,曾经我也会借助多媒体资料播放名家的朗诵,但事实表明,任何一位名家的朗诵都比不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表演,因为这样更具感染力,也更能带动学生的情绪表达。
“声教法”常用的方法有读、诵、背,但不管是哪种方法的运用,我们都还可以根据所教诗词的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作背景,以造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本人在教《琵琶行》时参照蔡先生所说,配上了张晓峰所作的同名琵琶小协奏曲,就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当然,“声教”还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教师范诵,师生对诵,齐吟,轮诵,分角色吟诵,背诵擂台等等,其目的就是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声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创新的系列研究之余,蔡先生还就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样给了我很实在的指导和帮助。
曾记得一位教师说过:为写作而写作是可悲的,为高考而写作是痛苦的,只有为生命而写作才是真实的。反观我自己的作文教学,我很汗颜,因为在有意无意间,我总是忽略了学生的“为生命而写作”。蔡先生在书中指出生活化是作文教学高效之途。但“作文教学生活化并不是将生活与作文教学简单相加,也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时候首先需要遵循五大原则”,即设计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以及活动性原则。此外,还要做到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和教学评价生活化。王蒙说过,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一旦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真情实感,才能见山而情寄于山,遇水而情融于水,才能以悲天悯人的姿态,给予这个世界应有的人文关怀。不能否认,蔡伟先生的研究让我从教十年之后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新语文教学研究》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千字的感悟和反思,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今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再提升,我相信,有这本书的理论作为指导,我的实践肯定会有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