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最新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17:33:03
最新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时间:2023-09-27 17:33:03     小编:影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去二三里篇一

一去二三里,不仅是一种旅行的路程,更是一段心灵的洗礼。在我不断行走的旅途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深深体会到了这句古诗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第一段:远行的好处

一去二三里,离开了繁华喧嚣的城市,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远离尘嚣的好处。在喧闹的城市中,我们总是被各种琐事困扰着,感受不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当我来到郊外的小山村,听着鸟儿的鸣叫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绵延的山峦,我的心也变得清净起来。这种远离喧嚣的环境,让我有机会思考生活的真谛,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的美好和自己的渺小。远行不仅仅是走过一段路程,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和升华。

第二段:感受生活的美好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句古诗中孟浩然描绘了田园生活的优美景象。在一去二三里的旅行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我在田园间行走时,眼前的美景让我心生欢喜。田间的绿色丰茂,野花的香气,清晨的露水,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农民勤劳的身影,他们的汗水,他们种植的粮食,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远离繁华都市,我领悟到了自然与人互相依存的关系,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第三段:反思自己的不足

一去二三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放慢脚步,我发现自己对生活中细小的美好往往视而不见,而为了追求物质的享乐而放弃了最简单的快乐。旅行中,我看到了一位老人正悠闲地享受着旁边的花香,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放松,他说:“人生短暂,要学会享受每一天。不要太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应该学会欣赏周围的美好。”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我反思起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远行的这段时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明白了物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平和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段:重拾对他人的关爱

在一去二三里的旅行中,我还体会到了对他人的关爱的重要性。旅途中遇到了一位失落的孩子,他迷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转身回到他身边,帮助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他感激地眼神中,我感到了自己对他人关爱的重要性。在喧闹的城市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人的关爱,过于关怀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当我们走出这个圈子,遇到真实的困难时,我们意识到了他人的关爱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多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并帮助他们渡过困难。

第五段:回家的感悟

一去二三里,最终还是要回到家。当我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家人的关爱,温暖的气氛,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在外面的旅途中,我明白了家的重要性。家不仅是一个归属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在漫漫旅途中依靠的力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论在外面的旅途如何艰辛,最终我们都应该回到家里,与家人分享自己所经历的各种风雨。

总结:

一去二三里,是爱情的追逐,是心灵的探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这段旅途中,我学会了欣赏生活的美好,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拾对他人的关爱,并体会到了家的重要性。这段旅途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美好的追求,不断成长和进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一去二三里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一般课文的常规,提出识字的一般要求。

2、认识12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并能将中国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区别开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流得地朗读课文,并感受童谣中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喜欢,下面老师画一幅画,同学们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抽生说)引出生说出四五家房子,并解释“烟村”,把两个生字贴在黑板上;说出六七座小亭了,引出亭台,贴在黑板上;还有各种花,贴上花。

二、读书

1、同学们,有一首小童谣描写了这幅画上的内容,猜猜这首歌谣藏在哪里?(生猜)

师:是呀,就在我们的课本上,同学们记住了,书是我们学习上最好的小帮手,里面还有好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爱看书的好学生。下面我们打开课本41页,请同学们看最上面的三个字“识字一”就是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认识字了。下面的“1、一去二三里”是课题,大声读课题,板书课题,讲解“一”的变调。

2、接下来,我闪要读书了,告诉老师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说)师:对,可以借助拼音帽子,也可在学校问老师同学,在家里问爸爸妈妈。请同学们把书端起来,用小手指指着自由读书。

3、好老师想看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抽生读书。

4、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想把小童谣写在黑板上,第一句是什么?(板书);第二三四句有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自已找出这些字贴在黑板上,以求巩固,并加深记忆。

5、是呀,同学们贴的字是挺难的,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字重新看一下。

7、你能像老师这样读书吗?(指导学生带有一定的语气读书)请跟老师读。

8、同学们读得太棒了,生字娃娃也跑出来了,你还认得他们吗?

a、一起读字;b、做游戏:姥姥,几点了?c、与孩子一起自编儿歌;d、数字娃娃想与生字娃娃交朋友,你能帮助他们吗?同时指导学生区别开阿拍伯数字与汉语数字。

9、读了生字,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书一定读得会更棒,好一起读书。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小童谣,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中国数字,课后自编一首小儿歌,也用上十个数字,下节课,我们开展一个诗歌大赛。

课例研究月教学活动总结与反思

文登第二实验小学 曲丽君

学校开展了“课例研究月活动”,我受益匪浅,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这样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下面就一年级识字课《一去二三里》谈谈我的感受与课堂教学反思。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我们老师心中都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也许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早已会读书了,不想学习了。怎么样才能让课堂即能让学生学习到一定深度的知识,又不能让孩子有轻学的感受,认为自己都会了,就不想学习了呢,在设计教学时,我主动向“让课堂活起来”的方向靠近。是呀,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

听了几位老师的授课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组织生动形象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做“拍手游戏”,“找找教室里的数字藏在哪儿”,“开火车识字”,“自编儿歌”,“给数字娃娃找朋友”……花样迭出。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语文性”。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给枯燥的识字学习赋予了生活的乐趣。学生学有乐趣,课堂有活力。

二、合理利用课堂资源。让孩子们找找教室里的数字藏在哪儿;两个人合作完成出牌巩固数字与汉字的区别;在学习生字之前,不忘了对学生进行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巩固与复习,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堑。

三、关注细节。学生的思想涣散时,用一个手势或一个大家统一的口号来提醒小朋友看黑板或认真听讲,并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在处理“一”的变调时,运用各种小同学喜欢的方式,面面俱到地进行讲解、介绍与应用。另外在小同学的上课常规上都做了必要的强调,注意孩子平日习惯的养成。

四、体现自主性。引导孩子去观察,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选择。如:十个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个,给他找个朋友?(组词);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在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等等。

后面想加上的一首小诗其实很好的,但由于没有时间加就去掉了,在其他班级有的老师在最后五分钟的时间加上了,但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同学认字能力有限,对于小诗中出现的生字不能马上去应付,需要用拼音拼读与想象的过程,非常慢;二是做为一年级刚接触小的课文,不必要推荐太多的内容给孩子们,一节课,只要孩子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有了一个学习的重要目标,并且能够轻松掌握就可以了,不必要过多要求孩子,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一点儿会一点儿,扎扎实实,脚踏实地。随着他们词汇量的增加,逐渐推荐一些小儿歌、精彩片断是有必要的。

因为导入这个环节的时间的延长,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并不能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开放课堂,尊重学习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多一些即兴的创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篇三

1、增进幼儿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古诗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等多种游戏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1——10的数字卡。

2、挂图:一去二三里

3、可敲击出柔和声音的筷子、积木。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1)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2)提问:你们听说过用数字做的'诗吗?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1)教师用缓慢的语速朗诵古诗一遍。

提问:你听到诗歌中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叫什么诗?

(2)师出示挂图,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1)古诗中有什么景物?

(2)借助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3)引发思考并回答: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4、教师引领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幼儿回答后,跟念古诗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2)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4)幼儿用筷子或积木敲击节拍,边念边为古诗伴奏。

6、活动延伸:

出示古诗字谱,引出下次活动的内容(认识古诗中的数字)。

一去二三里篇四

学生唱单韵母歌。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 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一去二三里篇五

1、学会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优美意境。

2、愿意用吟、唱以及打节奏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和表现古诗。

3、感受学习古诗所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课件ppt、节奏卡、数字卡片

一、数字游戏,激发兴趣。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数字宝宝,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好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认读)

2.玩数字游戏:看数字拍手、给数字排队等2.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宋朝,有个名叫邵雍的人,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小山村,看到了山村美丽的景色,而且和这些数字有关。让我们一起跟着邵雍去欣赏一下小山村的景色吧。(欣赏视频)

3.提问:在这段视频里,你看到了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随着视频的播放进行小结: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有山有水,走过去二三里路就到了。住着四五户人家,正是烧饭的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飘出了一缕缕炊烟。小山上有六七座美丽的亭台,很别致,再加上盛开的鲜花,小山村显得更加迷人了。

二、学习古诗1.初次欣赏古诗教师:邵雍看到这样的美景,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是“山村咏怀”,又叫“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古诗是怎样的。(放视频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山村的美,感受诗歌)。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2.再次欣赏古诗提问: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里面有一个小秘密?(里面有1-10的数字)

教师小结:诗人把数字巧妙地融入古诗,表现了山村美丽的景色,好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而且这首诗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一起来朗诵一遍。3.请个别幼儿朗诵一遍。4.配上节奏朗诵古诗。教师:小朋友想不想试试,边拍手边念这首古诗呢?教师示范边拍手边念古诗,幼儿朗读古诗。出示节奏卡,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集体按照节奏卡边朗诵古诗边打节奏。教师:小朋友表演得真不错,想不想换种表演方法呢?请幼儿两个人一组,x x节奏时两位小朋友相互击掌,x节奏时自己拍手。

三、学习演唱歌曲

1.教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试试把这首古诗编成歌曲,好吗?我们听过一首《柳树姑娘》的歌曲,今天老师把古诗唱进这首歌曲里,听听好听不?2.教师随《柳树姑娘》的伴奏带唱歌。提问:“好听吗?”“你听到老师唱了几段?“你听到老师唱这首古诗时和以前唱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时是念的,有时是唱的)教师:歌曲第二段是念的,叫说白,因为是很有节奏的,所以叫有节奏的说白。3.教师再次完整示范一次。4.集体学唱歌曲。5.请能力强的幼儿念说白,集体演唱。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打击小铃边念说白,随乐曲伴奏演唱歌曲。

一去二三里篇六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邵康节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v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v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v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v中赐谥康节。

一去二三里篇七

1.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王国的所有朋友。今天让我们带上这些拼音朋友离开拼音王国,朝生字王国的方向出发,去认识更过朋友,请各组坐上自己的火车,比比哪一辆火车开得快。

2.用开火车的形式复习全部的拼音。

1.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汉字王国的大门了,哇!这里真美丽。(出示本课挂图)

大家看到什么了?谁来当当导游,把这里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图后,说说景色)

2.这里还有一首童谣来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现在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一起去认识它。

a.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己试读童谣。

b.这首童谣的名字是什么?

c.请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d.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在拼音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的?

1. 我们一起去认识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重点引读四、十、三)

2.拿出你们的生字卡片,小组讨论一下要怎么分,为什么要这么分?

3.汉字朋友其大家去他们的家里做客,我们一起去吧。瞧!车来了,我们把汉字朋友送上车(出示画有汽车的图案,在上面打上方格,让学生根据童谣给生字安排位子。)

4.解释 “里”在童谣中的意思。

5.路上的景色很美,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6.终于到了汉字朋友的家了,但是他们在路上跟老师说,他们想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交朋友,所以他们要考考大家,大门有一个机关,只有通过才可以进去。(出示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

网友讨论:

我上这课时就试过,效果更好一点,而且学生更能方便记忆课文,以上只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发现,不知道对不对,请多多指教。

曲曲:同意焰火的意见,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愉快识字的,把识字和读韵文更好结合就更好了。

一去二三里篇八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去二三里篇九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读课文。

难点:把图中的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分辨“八”和“入”。

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请看课本上给我们带来的这幅美丽的图片。

2、根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幅相配的童谣“一去二三里“

板书课题,领读课题。(解释“里”)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可以同桌互相帮助)

2、再读课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分句读分句纠正:

(1)区分“四”、“十”的读音。

(2)找一找诗中其它的平翘舌音的字。

(3)读准“烟”、“亭”。

3、请学生读诗:谁把古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图文结合,诵读古诗

1、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还看到了什么;

(2)谁最喜欢远处景点,请你读。适时点评句中的停顿,并结合实例理解“里”。

(3)小朋友,再往远点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么?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听了你的诵读,我看到了美丽的亭台,鲜艳的花儿,真是美极了!”

(4)小山村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放眼看一看吧!(集体朗读古诗)

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认读生字,提出要求写的三个字。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1)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交流形近字的异同:“八”和“入”。

3、拓展延伸:找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一、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名称。

2、认识笔画“一”:介绍名称,范写并讲述书写要领导。学生书空,跟读并练写两三个。

3、指导写字: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从横的长短变化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两方面来说。)

(2)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3)示范写出“一、二”,边写边讲述要领。(让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练写一个,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让学生交流“三”怎么写。(引导学生说出“三”字的先后顺序,长短变化,描红、临写。)

二、复习背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自由读,要求试背课文。

3、借助图片背课文,

4、引导学生自由配上动作背课文。

三、扩展活动

1、 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2、我会用:

(1)老师出示卡片,会读的同学上台接过卡片带着大家读生字两遍,并读含有生字的诗句。

(2)图选字填空:出示四条鱼、六支笔、三本书、十朵花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指名先卡片填空。

板书设计:

1 地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篇十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习古诗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

一去二三里篇十一

1、我会认。

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隐去)。游戏说明: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2、我会记。

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b、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b、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能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上须注音)

一去二三里篇十二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一)第一课。本课是一首古代童谣,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会写生字“一”,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意境美。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读、范读、同伴互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入新课时,用数学上学的数字来引出本课要学的十个表示数目的汉字,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这十个汉字。

二、看图学童谣。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指导写字。

写好“一”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应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在学生描红和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四、识字(一)只是一个教学的载体,怎样来让学生通过载体的学习来引发学习的愿望呢?在课外延伸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的愿望与积极性。

一去二三里篇十三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习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