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汇总12篇)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10:28:03
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汇总12篇)
时间:2023-09-25 10:28:03     小编:翰墨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理想国读后感篇一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西方哲学,所以写一篇文章复述一下以强化认知。

《理想国》中的对话,表达了三个问题:

正义的本性和起源人之所以按规矩办事是为了获得好声誉人这样做是对的吗?

我们会因为什么动机来处理对这枚很牛的戒指。因为没人看见,所以可以不按道德行事来将这枚戒指占为己有;因为怕别人发现而名誉扫地,所以自认为道德的不占有这枚戒指。

格劳孔结论: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人会按照不正义不道德的方式行事。

因此,事物存在两个价值形式:

内在价值:本身具有价值工具价值:手段来达到目的:

因此正义与道德其实不具有内在价值,仅仅存在工具价值(获得声誉或者获得认同性),他们仅仅是看起来有内在价值。

同时另一个结论是:当事物只具有工具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后果知道动机。

吃药:吃能够导致病情好转,如果吃不吃都能好那可以不吃药,相反吃药加重一定不会吃药(工具价值)

视力:有了视力就可以避免撞东西,如果没视力也可以避免撞东西你还是会想要视力,因为还要用视力去达到其他结果,相反如果没视力才能避免撞东西根据之前说的,我并不能选择。因为我不知道那些其他结果和撞东西哪个更有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丹尼尔。巴特森的道德伪善性与英格兰咖啡自觉付费实验同样证明了,当有人监督时,你的道德和正义才会利于社会行为。也就是像工具价值这样判断动机,当不想名誉扫地时人们趋向于自觉道德与正义,当没有人与社会监督时,人们趋向于利己而忽视道德和正义。道德与正义仅仅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同的一个工具而已,仅仅具有工具价值。

理想国读后感篇二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也就是所谓的理想国。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1.哲学王"除非哲学家当上国家的国王,或者说目前统治我们这个国家的国王,王子们都具有哲学家的那种认真和严肃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结为一体,并坚决地请那些只安于两者之一的无为之辈统统靠边站,我想我们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书中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这就是哲学王的思想,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充满智慧的!

2.保卫者而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就是应该为国家或城邦尽职尽责,守卫国家。他们应当是勇敢的.。国家的保卫者"没有必要拥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因为他们的报酬来自国内的人民,他们的事物也是人民给的,他们不该有私人的花消,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真正地像个保护者的样子!"勇敢就是作为国家保卫者的品性,这样才能是作为保卫者的样子。

3.劳动者"国家兴旺是这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需要,没有国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我们群居在一起,帮来帮去,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满足各自的欲求。于是,当这些合伙人和帮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济的时候,他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样写到!在柏拉图认为,作为国家的劳动者,有自己的专长,要有固定从事的职业。他说:"牧人或织工也一样,各依其技艺吃饭,有技艺的人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艺,持续性地驾轻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专长,东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属于他的机会可能就会溜走。"作为一个劳动者,他应该也是节制的,节制与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属于统治者,勇敢属于保卫者,而节制却是"贯穿到全体公民,把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中是,也不论在智力上,人数上还是经济上最强的、最弱的和半强半弱的人都协调起来,形成完美的和谐"

柏拉图在书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如此种种的说法,柏拉图都通过苏格拉底一一的进行了反驳,他的反驳节节逼近,让人无以招架,而不得不承认他们所说的并不是正义。可是其实当我把一整本书看完,他也没有给出正义的全面的详细的答案,可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柏拉图的关于与国家有关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中,根据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来做好他相应的事情,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劳动者,保卫者,统治者三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同时,又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正义可以将拥有智慧的统治者,充满勇敢的保卫者和具有节制的劳动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国!圣人的思想总是常人难以参透的,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心中就有一个意念不停的泛起:萤虫能够理解太阳的不灭之光么?我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它就象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进而对它研究,但我的思想阶梯是不够的,所以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只言片语而感之。

理想国读后感篇三

在理想国里一直有个叫色拉叙的人是对不正义推崇的。可能我为了简述结论,所以写的只有那么简要。关于色这个的想法,bella当时的说法是此人很像尼采。说色这个人有最早的尼采的思想,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色拉叙提出的是不正义的人总是会获得较多的利益。苏格拉底反驳,有了著名的牧羊人例子,牧羊人如果只想着吃羊肉而不好好牧羊,那么其实不会是真正的获得利益,同理统治者亦是。然后色拉叙提出,比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遵守约定的正义之人所得到的利益并不如不遵守约定的利益正义者。

这段其实也是我很喜欢的,正义的人获得利益总是从不正义之人寻求,而不正义之人是去找任何人寻求利益。可以说,正义之人需胜过异类,而不正义之人需要胜过世界。因此,不正义之人需要的聪明和好,却比正义之人仍然要多很多。可是聪明又好得人,并不是总是渴求着超越他人,而是希望差不多即可,比如医生并不会要求自己在厨艺超过厨师,如果能和医生。而只有蠢人,才会想超越聪明人和蠢人,因为不自知。那么这样的结论就是,正义反而是有益的。

虽然不正义的城邦会一开始靠不正义来征服,但是最后却需要的是正义来维稳。同理盗贼团虽然会不正义的方式抢夺,但是他们在分配财务的时候却是最正义的,否则也无法维稳。因此不正义,与个人会使人结下仇怨,与团体,会彼此为敌。

苏格拉底是真心诚意的认为正义是比不正义本身要好的,然而一个格劳的人想反驳苏格拉底,色拉叙已经失败。他问苏格拉底是否承认,有一种善,只是要它本身,而不是要它的后果。比如快乐本身,我们要的就是快乐的`欢愉。而第二种善,是为了本身和后果,比如明白事理。但是仍然存在第三种善,那就是赚钱之类。虽然赚钱中会获得痛苦,比如有劳作的痛苦等等,可是我们并不是为了赚钱本身,而是为了报酬带来的利益。

于是格认为,正义是没有人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追求正义中获得的名和利,可是并不是想要获得正义本身,是尽量回避的。格对合同契约其实有其他的看法,他认为自古以来人们会遇到不正义之事后想要规避,遇到正义的甜头后想要继续,因此人们才想要签订合约,才需要守法。正义并不是最好,当然不是最坏,正义是折中的,。因为它本身不为善,而只是防止做恶,但其实这个条约本身是对不作恶的人的束缚,因为真正会作恶的人不会和任何人签订条约。做正义的事情的人只是因为被限制所以不去做罢了。如果没有条约,任何人都会做不正义之事,为了从正义之人拿取更多利益。

之后格一直不断重复不正义的必要,最后苏格拉底觉得没有必要争执个人的正义,转而争执城邦的正义,想以大见小。我每次读的时候都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从正义可以了解到最初的三权分治思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理想国读后感篇四

《理想国》,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著作。它是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这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作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理想国读后感篇五

前段时间,我在咪咕阅读上看了《理想国》。首先,这本书给出了以下示例:狗看到不认识的人时会变得很讨厌,即使这个人过去没有虐待过它;相反,当它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即使他从来没有好好对待过它,它也会欢迎他。由此可见,爱学问和爱智慧是一回事,于是他们就开始讨论教育问题。

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知道,这是任何事业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任何年轻和温柔的人来说。”一般来说,这是每个事物最容易塑造的时候,他们会考虑你所付出的一切,成为你想看到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最强烈。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听到最美丽、最高尚的故事,以培养他们的美德。在教育方面,本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体育教育针对幼儿,音乐和诗歌教育针对心灵”。在我看来,精神和道德的教育确实比体育更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必须提高道德素质。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看到老人跌倒不扶,浪费粮食和水资源,在文物上雕琢。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提高。总之,我很赞成修身养性,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讲述最高尚的故事。

我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是我们应该遵守法律,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众所周知,在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如今,国家领导人也在积极推进法制建设。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运转良好,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只能选择用法律来规范,因为这些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例如,我们有言论自由,但这不是绝对的自由。再比如,涉嫌散布谣言的秦火火,因其言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而被警方逮捕。

看完了《理想国》,我很受鼓舞,苏格拉底几千年前的观点至今仍然适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整个国家和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理想国读后感篇六

《志向国》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于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记得导师曾今说过《志向国》不是简简洁单的一本如其书名的政治着作,更是一部教化着作,拜读之后,倍感如此。其中本书阐述的对护卫者的培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想到当今现实,谨对此发表一点鄙薄之见。

在《志向国》构建的城邦里,作为守护这座城邦的人――守护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是须要更多的时间,“最多的学问和训练”来培育他们。培育这样的一个人须要怎样的教化呢?在此,我想用个别说明一般。

在本书中,要对护卫者进行教化。首先,要选择有天性基础的人,天性即天赋,有护卫者的质地,要把爱好才智和刚烈、灵敏、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之后,才进行对后天的培育。从教化的内容上看:第一,有选择性,要选择善的、真的、主动的故事,解除恶的、假的内容;其次,有序性,先进行教音乐后教体操,教音乐以使其心灵达到对美的爱,教体操已达到身体健康、熬炼他心灵的激情部分。从教化方法上看,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励孩子们要仿照就仿照与他们专业有关的人物,仿照那些英勇、节制、虔诚、自由的人物,不要仿照坏人和鄙夫。当然,前提是故事的内容须要经过细心选择的。此外,在培育的过程中要留意加强监督,进行考察。

教化过程中,书中尤其强调早期教化,在此期间要重视教化内容的选择。“凡事开头最重要,特殊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简单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铸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铸造成什么形式”。好的故事铸造他们的心灵,要解除丑恶的假的故事,因为它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简单变更。有些好的故事从小就应当讲给他们听。柏拉图提出“儿童阶段,文艺教化最关紧要,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反观我们现在,值得确定的是部分年轻父母会用美丽的音乐或好听的自然之声进行胎教以及父母为儿女的殷殷之心。然而一部分父母太过焦急,从小就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比谁早会认字、数数,比谁背的诗词多,谁说的英语好。于是,重点班、辅导班泛滥成灾,孩子弱小的心灵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失去了童真与应有的童年,与孩子的称呼不相称了。还有一些父母,不注意早期教化,忽视了家庭教化,不清晰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面前心情限制不好,一些不好的事务在孩子面前频频发生,给孩子心理留下抹不掉的阴影。

对于早期教化,我虽然不赞成柏拉图书中的教化确定论(你要把他铸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铸造成什么形式),但其重要性也是很明显的。我信奉环境确定论,受教化者先天条件差别不是很大,而且很好满意。教化是一个特别的环境,在后天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早期的教化是后天教化的基础,尤其是孩子心性的培育,我认为一些技能的培育可以放在孩子稍大一些培育也不迟。我们的孩子们,早期接受的不应当是一串串的数字、公式,不是一首首拗口晦涩难懂的诗词,而是让他们的心灵得到自然的洗礼,和善的浸润,艺术的熏陶,这样才能与后天的培育相得益彰,让他们自然、健康地成长、成才。

理想国读后感篇七

我大概是把《理想国》当故事看,然后发现这是一个舞台剧。故事里有大量的对话,神情和动作倒都不多。但是研究这本书的学者们,竟然可以根据各种细节推测到,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季的傍晚,苏格拉底看完女神祭祀(这个女神是专管阴间事物的女神,并且是外邦神),在港口遇到一群侨民,他们拦住苏格拉底不给他离开,要求展开辩论,《理想国》的内容也由此展开。

辩论的内容跨度很大,从何为正义到善,到哲人为王。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洞穴理论”。一群人生活在洞穴中,他们看到的都是影子,而走出洞穴后的人,看见真实的世界后,返回洞穴,应该如何做?直到现在,还有无数的人争论这个比喻的含义,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不一样。

西方哲学界把柏拉图这样的哲学理论归为“朴素哲学”,就是世俗的,物质的,缺乏反思的哲学论述。所以,如果看过现代哲学书的人,如康德的,应该是很容易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由于兴趣,看了一段时间康德的书,然后发现,现代的哲学语言要求非常高,如同数学公式,要求精确,减少歧义。因此,若是把《理想国》当成普通小说看,其可读性可以说是非常高。

《理想国》开篇就来一个什么是正义,充满各种诡辩,看得我有点累。但是,看到讨论欲望与节制的篇章,却觉得非常有趣,可能是因为我也很喜欢节制的生活方式,不过度受物质的牵绊。柏拉图的理想国,隐藏了很多斯巴达的影子。公民是国家的公民,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更完善。他认为,只有一个好的国家,公民才能生活好。有趣的是,公有制被作为一种优良制度,公民不存在贫穷与富有,都过着朴素的生活。

我认为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正像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说的,各种制度都有其优势与缺点,国家应根据国情进行选择,所谓“好制度”,也是相对更加适合而已。越读哲学,对于许多现象更是越不肯定。我们的观念、行动、认知、情感似乎都是身不由己,我们不是单纯的物自体。

现代哲学出现了一个语言哲学分支,讨论意义的本质、语言用法、语言认知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对欧陆哲学家来说,语言哲学是逻辑、历史甚至政治的一部分。对于语言对思想的影响,我非常有兴趣,学过其他语言的人都能明白,每种语言的主谓宾很不一样,而这种差异,也会导致我们的思维不一样。

这本书距离现在2000多年,读后我发现在我的成长教育中,学校教育我的思想品德都是“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团结友爱”。但从不讨论何为正义,何为善,何为欲望。从来不思考,很多事情就变得理所当然。

只看表象多好,为什么要去思考本质,这太难了,但世之奇伟诡怪常在险远,也正是事物本质的难以知晓,让人类难以放弃对本质的追求。

理想国读后感篇八

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怀疑自己是否能看懂。为时两个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国》,很久没有花这么长时间看一本书了,但收获还是挺多的。

首先,丰富了我对正义的认知。在看此书时,我对正义的理解就是正义,无正义本身和正义的表象(暂且称为表象)之分,我们追求正义,究竟就正义本身,还是由正义所带来的荣誉、地位、权力?论及正义也仅仅是与道德和法律相联系,但《理想国》所提及的则包含更多的内容,不仅是法和道德,还涉及了智慧、节制、爱,给我以更全面的了解。正义不单是恪守法律、公正审判;不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有明智的认知和判断、对本性恶的有效节制、对社会、对国家的普遍爱的等等。

我认为,理想国中的守卫者们都是正义的化身。苏格拉底说,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较守卫者的幸福与否及其程度。构建一个全体幸福的国家,必须要某些公民出让自己一部分的权利、利益。当然,守卫者也是靠公民来供养的,社会也是有回馈于他们的。

但我还是忍不住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去评价这些守卫者,去尊敬他们,认为他们是伟大的。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总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评判别人。

此外,这本书是立足于理性的,这对于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帮助。让我在看书过程中,在思考问题时,不自觉的优先运用理性思维去判断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维去感知事物的价值。

此次阅读仅有这些粗浅的理解也略感疲劳,希望下一次阅读时能给我全新的感悟。

理想国读后感篇九

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人间的根下,千年古苍,再度延长,长得从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岁月中,从零到无穷大的英雄人物与哲学勇士,用自己的热血洒磨了光阴,熏暖了人间烟火,来染出他们追求的正义与智慧。

凝聚着对正义与善的追求,将它们用文字对话的形式来跃然纸上,这新颖的模式,也构成了柏拉图的一大独特风格,才能被后世远远流传。

"理想国"采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以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的串联出一章章有规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样隽永。全书大致阐述了柏拉图关于对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小说里的人物通过深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国度的臆想蓝图。

而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格拉底:如果则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类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兼美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里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

格劳孔:则是最美丽的了

格拉底:再说,最美的老是最最得意的

格劳孔:当然了

格拉底:则,真正的受过乐的教育的人,对于同道,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可对于浑身不和谐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劳孔:对心灵上有缺点的人,他当然厌恶,但对于身体有缺点的人,他还是可以爱慕的

诙谐幽默的温婉的对话,很有力,对人性的得意和心灵的交融,是简单中的华美。不知道可不可以将它和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相联系上,人正是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才会熠熠生光。

心灵就像裹着一层柔软的浆汁,温热的如同糖浆般的黏稠,人在不断地选择着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独善其身,彼此灵魂间的沟通是最最美丽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虽小说的主题容是关于对理想国的建立设想,背负着脑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对人类的柏拉图式灵魂间的爱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却远远超过了我对理想国度和哲学城邦的感悟,让灵魂可以有所依靠,让肉体找到归宿。

理想国读后感篇十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经典之作,知道柏拉图的人基本都知道《理想国》,或许从《理想国》中,我们会读到很多其实你自己并不认同的观点,但这本书依旧有它的魅力所在,我依旧会被它深深吸引。

看完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尝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这本书对我有不小的启迪,它不仅能让我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理想国读后感篇十一

《志向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经常在字里行间静静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简单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终归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渐渐的前行,那样收获的或许才更多。

在《志向国》里苏格拉底刚起先探讨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或许这是浮躁或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信任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剧烈的向往与憧憬!可他认为肯定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将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终说让我们恒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才智。我很喜爱,或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爱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才智尽管没有特地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志向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烁着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志向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阅历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赐予友人,把恶赐予敌人、帮助挚友,损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详细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学问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洁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详细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志向国》的正义论与洞窟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志向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绽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或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或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或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许多人或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溢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斗争期间日本人特地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也许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宏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挡我们去观赏他的宏大。

理想国读后感篇十二

《理想国》的对话体写作方式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孔子。虽然《理想国》里思想都是柏拉图本人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观念受苏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苏格拉底的口吻来写,书中一直把正义作为讨论的对象,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而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遵循着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寻求智慧之路,所以我们读来常常感觉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在辩论。同样是生活在差不多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一先一后,经历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撰写的、记录其言行的《论语》,苏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对古希腊哲学最初探索得以流传的《理想国》。

初中时就通过一些简单渠道听说过《理想国》,心中对“理想国”的定位如莫尔的“乌托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这本书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来源。比起充满幻想的描绘一个理想社会,这本书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那个充满魅力的辩论时代。由于读的不够精细,所以不敢说真正读懂领会了多少东西,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学家们最初一直倡导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逻辑之曲折、言辞之诡秘。曾经中学时代在历史课上看到那些类似于智者学派的古希腊人热衷于辩论,在田间街头、小巷集市运用各种辩论法则,或谈笑风生,或面红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头土脸的你说我论时,总会对那个诞生最早文明的古国之一,产生无限遐想,所以庆幸在年轻时代还能真正有机会走进书里,走进那个神秘世界。

“什么是正义,”这是柏拉图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讨论围绕的中心,“欠债还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后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等美德,每个人都是在国家里执行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观点一样,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激发人性里潜在的能力和知识,而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袭。当城邦里的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时,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从城邦类比到个人,认为那是“大”“小”“内”外‘的关系,正义的个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某些政治事务、私人事务上,保持和谐的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行为。

正义永远是快乐的,而不正义反之,王政最好,寡头政治、民主政体、僭主政体都不如以哲学王做统治者更符合正义的定义。针对社会,讨论还涉及了女子教育、儿童的生育与培养等问题,并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辉光,一个国家里也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他们也可以去守卫城邦。“理念”说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他认为哲学王应该成为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因为他可以“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文中“苏格拉底”用船长的譬喻说明一个真正哲学家在城邦的处境。

读到中后部分,我的脑海里似乎才开始勾画出“苏格拉底”所描绘的“理想国,”可是就他自己来看,“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当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的时候,”城市、国家才能完善,才能成为理想国。同时柏拉图还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似乎也成为柏拉图哲学的出发点和坚持的原则。于是我也深刻的体会了所谓的“日喻”“线喻”和“洞喻,”柏拉图建构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关于国家,非得有哲学王不可,于是柏拉图也极力探讨几何学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学、音乐、体操和辩证法,并且论述了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关这些课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是他心目中创建理想国的思想核心。柏拉图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描绘的理想蓝图,为19世纪的空想主义者提供了蓝本。

一本《理想国》,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艺、平等等诸多问题,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谈话,范畴广泛,信息量大,却又毫无间隙,娓娓道来,整合而连贯。我想,哲学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先哲们对它的孜孜以求,也不仅仅是因为后来的许多学科就是从哲学分支而来,而是因为它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深邃的思考、对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哲学息息相关,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学术问题的不同眼光,无一不需要我们的哲学功底,需要我们与哲人对话,采撷他们思想的丰硕花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