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高中地理论文题目(汇总15篇)

2023年高中地理论文题目(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4 15:50:05
2023年高中地理论文题目(汇总15篇)
时间:2023-09-24 15:50:05     小编:影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二

地理国情教育是国情、国策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地理课的教学,加强学生的“五爱”教育,把人地关系落实到我国的实际,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通过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进行国情教育必须把国情与乡情结合起来,要联系到省情、乡情的实际,因此发挥乡土地理教学的优势,对加强国情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乡土地理教学在“五爱”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爱”是指“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 “五爱”教育首先是“爱家乡”的教育。自古以来,教育都从乡土教育开始的,古代出现的大量的地方志,实际上时最早的乡土教材。家乡的水土不仅养育了学生的祖祖辈辈,还是学生本人出生,成长的摇篮。家乡的山川地貌。气候水文、风土人情等从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然产生深厚的感情。因此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最易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进而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乡土教材的课堂教学。

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基本情况、全面系统地了解家乡,不断积累增加“五爱”教育的感情材料。

2.通过野外考察、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到社会中体验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

如:通过参观“武侯祠”、“内乡县衙”、“医圣祠”、“彭雪枫纪念馆”等文物古迹,认识南阳悠久的历史,认识南阳悠久的历史,通过参观名人名士古居遗址了解家乡灿烂的文化,通过调查家乡的名优特产、名牌产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3.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接受“五爱”教育。

如调查本村解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现在等几个时期的粮食产量、居住环境、道路状况、家用电器、人均收入等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父母及上代亲人的亲身经历和学生自身的感受,体会社会的发展变迁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受到“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辩证的资源观、人口观

通过调查独山玉矿、铺山石灰岩矿等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可以体会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矿领导对前景的担心,开采量的逐年下降,是学生受到节约资源的教育。

通过学生调查计算所在村的人均耕地的数量与全国、全世界人均耕地作比较,改变传统资源大国观念,从人均意识出发,认识到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事实,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不断减少产生忧患意识,产生一种危机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通过对本地区痴呆、弱智人员家庭生活生产情况的提出,认识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促进提高人口素质,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加强环境教育。通过了解乡情,了解本乡本土的环境特点,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不单是指自然环境的优劣。而是讲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相互作用。近几年,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是我遇到的最严重的双重挑战。

在教学中除运用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正反两方面真实的事例,往往对学生有明显的感受,有更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要重视对这方面的野外考察和调查。如:通过调查白河的上游、中游下游河水颜色、沉积物对沿河农业的影响,沿岸群众的放映、污染物的调查,并讨论探讨治理的方法,真切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环境教育不仅是环保教育,重要的是对乡土地理环境作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把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联系。通过本乡本土的具体事例,进行生动的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从而正确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把本土的小环境与区域的乃至全国的大环境联系起来,可加深学生对国情的认识。

乡土地理教学能突出经济建设意识,使学生树立改变经济面貌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每个人的家乡都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密切联系本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才能更有效地达到国情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树立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所以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和加强对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的讲述,一突出国情教育中的经济建设意识,使学生从小就关系当地的经济建设情况。增加补充一些本地经济建设的远景规划,以及经济建设成就的内容。例如:让学生突出南阳月季的种植栽培情况,参观周围的养殖中心,使学生从小接受科教兴农的思想。通过学生家庭蔬菜的生产销售情况,体会市场供需矛盾,从而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突出经济建设意识的教育是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突出抓好这一点,可使今天的学生将来积极参与家乡的宏伟规划,建设美好的未来,为振兴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三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四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五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让人们都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国家、地方和群众对于社会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主要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等,不管学习的重点在哪一块,地理学习的本身是和环境情况分不开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

1.将环境现状融入地理课堂

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有关,环境、能源、人口等相关内容都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就现在的全球环境、国内环境、地区环境作一个简要的阐明,借助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可将大气层破坏、尾气污染、全球温度升高、酸雨、地震等当下热点的环境问题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如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使得全球升温,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伤害人体皮肤等,让学生关注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引起重视。

2.从课本知识出发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周围同学环境、学校教育等都会影响他们。而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生活。对于地理课堂来说,课本内的很多基础知识可以折射出环境问题的现象和主要原因,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自然的规律。如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大自然对废弃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这个时期带给环境的破坏是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的。可见,对于环境现状的认识可以从课本知识出发。

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要记忆的,关于一些地貌特征、国家名称、首都特点等,如果都采用机械的记忆法,会让学生有反复单调的感受。教师可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切入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与环境有关,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为什么各个国《·》家的地域位置不同,地形有区别,气候不一样,可与“气候”这节内容相联系来教学;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和其他国家出现多次的地震现象是什么原因,可结合地质组成和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来教学。以周围环境现象来切入课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地理学习生活化,更好地推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4.通过实践学习,加强环保意识

课本知识专业抽象,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应多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提高环境认识。如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春游活动,在春游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留意细节,思考为什么公园的空气特别新鲜,为什么都设置有提示牌“请对一草一木手下留情”,为什么每个地区树木的高度不一样等,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了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制药厂、化工厂等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关于排污减噪的介绍。学生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但也要注意,课堂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实践生活,不能过于放任自由,也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必须严格督促和把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生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应有社会责任感,不光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爱护保护环境。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六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板书的不断呈现和不断更新而转移的。因此,板书可以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2.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活”化地理板书是以纲目、图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和具体化的,并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呈现、一再更新,而使教学内容活化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

3.为学生编拟读书提纲做出示范

教师的板书是学生编拟学习提纲的范例,学生通过抄写板书,可以逐步学会编拟读书提纲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地理教科书的能力。

1.板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也应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这样的板书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此外,板书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师要保证板书中的字、词、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

2.板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板书对学生来说具有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在依照科学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启发性,这样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以及判断推理等,进而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使自己的地理知识之树更加繁茂。要体现板书的启发性,就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找出基本脉络,并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规律的具有启发性的板书。

3.板书设计要有整体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问题,这就决定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对完整的整体,这就要求板书也具有整体性,而不能成为没有联系的几个板块的简单罗列。高中地理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充分体现出知识间的联系性,并要考虑到整体布局情况,板书的重心应尽量与黑板的中心重合,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宜的宽度,同时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不能“一头沉”,以免破坏布局的完整性。

4.板书设计要体现艺术性

优秀的板书不仅是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直观清晰的,还要能够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乱涂乱画的板书不会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谈从板书中获得有效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文字、图标、表格等形式设计板书,体现出书法美、结构美,展现出艺术性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知道了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板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1.教材内容是板书设计的依据

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不能为了形式上的美观、色彩,而使教学内容失真,或者遗漏某些知识要点。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板书形式,并使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板书设计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倘若板书设计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会弄巧成拙,使板书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影响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获取。

2.处理好板书书写与讲解的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书写,也是值得教师研究和思考的。有时教师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还有的时候是教师先分析、归纳,然后再板书,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教师视教学的需要而定。另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间的现象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事先设计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有时板面不够写,有时来不及书写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地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试写。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但必须讲究板书的完整性。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新颖独特、充满美感的优秀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七

高中地理的复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做练习之前,这可以让你更好地吸收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顺便可以看一看自己的听课效率,以及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而对于自己无法接受的知识便可以直接地问老师、问同学,及时学会,以免日后差得更多;而另一种情况是在做完各种练习之后,根据自己错的以及不会的题,来了解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不足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地理的复习策略。而有了这个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便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紧张的复习阶段,一般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混乱,这会导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复习,而且这个时候,时间也会比较紧张,而合理的复习策略便会让学生们很好地利用好每一分钟。

关于高中地理的复习,我们对其知识点应按模块进行简单概括,高中地理主要可以分为十七个模块,分别为:等值线的问题、地理计算、河流专题、地下水专题、太阳的问题、影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因素分析、问题地理专题练习、地质与地形的问题、干旱的介绍、气候与自然带、农业问题、工业问题、能源、交通、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问答专题练习。对于这十七个模块我们按复习要点以其中两个为例介绍一下。第一个以等值线问题来介绍复习方法:在复习等值线问题时,首先要对等值线进行解析,分析出其中最主要的有什么,然后逐个地总结其特点,并认真分类记录,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多背诵,另一个就是要整理错题,其实平时做题不怕错得多,因为错误正显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看错题,并且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对应的错的知识点,然后平时多记忆。而等值线主要有等高线、等温线以及等潜水位线。在复习等高线时,要注意坡度以及通视的问题,多做一些练习题,学会通过地形剖面图来解决问题。根据等高线也要练习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例如引水线路,交通线路的选择或是水库建设等问题。除此之外也不能忘了利用等高线做地形分析也是常考的题型,所以在复习时要多看着等高线,对照着标准答案进行地形分析,多了解一下特殊地形。至于等温线要会分析其走向也就是延伸方向,以及弯曲状况、疏密状况的分析,还要会分析数值特征。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八

同时配以一定数量的插图,有着非常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其所表达的内容也非常直观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而高中地理教材则是以对知识的教学为主,教材中的文字通常涉及大量的公式理论,相对于初中地理教材来说较为枯燥,使很多刚刚升入高中的同学感到很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能够联系到课堂内容知识的生活趣事与一些容易使学生产生热情的活动教学方式融入到高中教材中,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自身的高中地理水平进行提高。

如果学生对初中地理中存在的一些类型图不能够较好地掌握,而自身对其空间概念又没有准确的认识,那么就不能够有效地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分析其具体情况,就更不用提解决问题了。这就需要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衔接的过程中,找寻相应的识图知识,并将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到图形的学习中,从而逐渐使自己习惯于利用图形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分析、推理,从而使自身的识图与用图能力得到真正的加强。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九

地理学科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的时候,地理学科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沧海桑田中的无穷奥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研究对象。奥妙无穷的地理学科带给了人们无穷地好奇和想象。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索其中的奥妙,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地理学科学应时而生。地理学科学中众多问题都是现今人们不停探索的事物。

如今,地理学科事物和现象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日食月食等奇异的现象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地理学科中存在无穷的魅力,一直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古代神奇又可怕的巫术和地理学科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古代占星术,其中很多知识都是现在的人们在不停地使用和研究的事物。地理学科的存在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现实生活中,地理学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去旅行的话,他就一定要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的地理学科环境,无论是这个地方的交通还是环境气候等,他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旅行,所以说地理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的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地理学科在高考中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学科是一科十分渊博的学科,需要同学们能够做足努力好好学习。

笔者结合众多关于地理学科的书籍和地理学科的记忆方式,总结出以下关于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即将面临高考或对于地理学科学习找不到方法的同学能够有所帮助。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真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传授某种知识,更要培养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是其未来获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程序教学法,或者以自学为主的五步教学法,通过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分组讨论、综合演绎、自测自得等,创造条件引导、训练学生自学,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看到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进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而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地理学科教材中,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地球如果直立绕日公转,地球上还有四季吗”;“如何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如何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等。这些能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规,让学生想象猜测、异想天开,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当然,对于创造性思维过程来说,仅有求异思维是不够的,浮想连翩之后,还要收敛,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选择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说服力的假设,所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文中,冷锋、暖锋的形成可以用多媒体分步演示,让学生脱离书本,归纳总结其形成过程,课件中注重利用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像、颜色要有明确的区别,以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采用直感直观方法能让学生掌握、理解该知识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地图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十分关键地。每一个学好地理学科的人不一定能够活用地图,但是每一个活用地图的人都能够学好地理学科。地图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占有元老的位置。

4.1.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同学们要能够学会整理地图,学会查看地图,通过地图进行联想,将知识进行整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地图中的图形非常密集,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学科景观图,地理学科原理示意图,地理学科数据图,地理学科等值线图,地理学科结构图等等。这些地图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如果能够结合世界的地形,对这些地图进行研究的话,同学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4.2.学会读图。同学们在拿到题之后,一定要先看图的主题,看清图的比例尺,注意图中的细节问题,有些时候这些细节有可能决定同学们是否能够理清题意,做好这道题,然后在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能够联系实际,地理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凭空捏造,完全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在读懂图的时候,同学们还要能够对图形进行变换,图图转换,图文变化,看图知道其意义。无论是中国地理学科还是世界地理学科的学习,同学们都要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多观察、多研究,很多地理学科知识对于同学们的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够在高中地理学科之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一

新时代对老师提出新要求,尤其是高中老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授,还要讲究一定教学技巧。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因材施教,以此达到学生在知识渴求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高中地理的课堂中更需要差异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向创新自足的学习之路。新课改之下的新课标要求老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可谓将差异性教学理念提上日常。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老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还要依据这种差异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之下的同学们的学习资料。更要注重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分布,根据水平的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做到有的放矢。上课的时候,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先要对进行积极思考的典型代表进行肯定,然后尊重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更加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模式,工业时代的那种整齐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更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抛弃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重新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积极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化的重要性,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潜力差异和智能发展的差异。让学生发挥其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能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旧有的思维模式必须重新排列组合,不能将讲台下的学生看成一个整体,而是要分别单独看待,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利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程中融入差异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化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地理学习之路排忧解难。

1.理论意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目前的重要要求之一,高中地理老师需要以此进行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对差异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学定教,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理念,使得高中地理差异化教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实践意义

(1)让老师树立新课改理念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双重指导下,高中地理老师应深刻意识到填鸭式教育以及大规模式的批发教育已经非常落后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化刻不容缓。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必须看到学生的不同之处,发掘他们的优势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对高中地理学习充满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

(2)提升老师教学设计能力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是代理,教育更要遵循以学生为本,将让学生被动接受的习惯进行纠正,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老师更要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将差异化教学设计始终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之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长此以往,必将拓宽老师的教育思路,提升老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3)提高课堂质量老师在地理教学课堂上,需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处理好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共性得到发展的情况下,注意到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彼此欣赏和彼此帮助,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自己的同学,在整个班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己之长,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为老师上课带来活力的同时保持课堂的井然有序。既能实现学生个人的最大化发展还能将整个课堂的氛围保持在一个很好的水平。让课堂质量随之得到提高。

首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更能做到差异性教学实践的应用。例如利用动手画图的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自画图的方式掌握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的对空间位置的空间想象力。让不同的学生动手画图后,发现各自不同的擅长点和不足,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注意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地理概念生动化,降低难度的同时,让知识更加形象的出现在地理课堂上,老师更要通过对学生差异化的了解,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浅出的特别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将知识在无形中主动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它动态化的教学特点,让知识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

最后,在地理学习中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多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将很多的现象与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既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高中学生来自不同市县的机会比较多,让他们根据自己家乡的水文地理特征进行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消化,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总而言之,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无论性格还是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不仅仅只是新课改的理念,更应该作为教学实践正式实施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二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主导的产业体制迫切需要强化转型,即由消耗自然资源过多、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到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必须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1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2.2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并称为泛大陆。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2]。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注释:

[1]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百度百科:魏格纳[eb/ol].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三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四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

五、利用爱国情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管辖区域,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五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为核心。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针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人口增长对资源有哪些影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是学生,然而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有限,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方向性,缺乏目标性,导致探究式学习过于盲目,效率过低,这一问题也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往往会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梯度设问的方式去逐步引导学生,例如,“什么叫做湿地?”“根据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以将湿地分为哪几类?”“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其分布与哪个气候要素密切相关?”“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实际以及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模式。然而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目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