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4 07:22:02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09-24 07:22:02     小编:GZ才子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自公布以来,短时间成为数学同行们交流的热点话题。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会让自身教学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自身对新课标也有些许体会和感悟,与同行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xx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xx年出版到20xx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xx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xx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体现核心素养”和“如何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新要求”这样的系列问题会在我们学习课标时总在头脑中思考。通过思考感悟颇多:

1、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和牵引着数学文明发展,要把数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不能叫用字母表示数,应该称为用字母表示关系、性质和规律。

3、“学科实践”指的就是我们教学实践,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4、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如何落实?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5、“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三会”目标里,不光要看世界外在的,还要将问题数学化、抽象化,来解决实际问题,它都是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外在和内在的相结合。其具体表现更多的是内在的,例如:数感、量感和计算能力等等。

通过本次自学课标使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课标,让我去思考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核心概念,促进我要能够质疑问难、反思自我、勇于探索、深入学习,从而掌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把握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脉搏,凝心聚力再前行!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总是感觉数学这门学科十分抽象和难懂。但是,读中学数学新课标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五个方面,分享我在读中学数学新课标时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新课标的目标导向

新课标的目标导向更加明确。它强调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单纯的一个学科,而是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科学。这个改变让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因为它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第二段:新课标的内容设置

新课标的内容设置更加系统和科学,贯穿了整个中学的数学学科。它将数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重点对每个年级的重点进行深入讲解。通过新课标,我开始了解到数学是一个更加严谨和系统的学科。这种体系化的学习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知识点,并巩固了我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第三段:新课标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它提倡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也让我更加热爱数学。在实践中,我开始真正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应用,而不再简单地刻板地记忆。

第四段:新课标的考试评价

新课标的考试评价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估。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综合测试、实验、调查、分组讨论等,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只考查数学知识点。这种考试评估方式,让我从考试成绩的角度开始理解数学,而不是从单纯的知识点记忆出发。

第五段:新课标的教材资源

新课标的教材资源更加全面和丰富。它涵盖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点。此外,教材还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图表和真实情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数学。这些教材资源让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并且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问题。

总之,新课标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科学和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资源,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积极学习数学,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自己的数学梦想。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我学习了20xx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同时,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也有了新得转变。我重点研读的是7-9年级的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部分。课标中指出:“感悟数学的价值,能够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现就课标中这一相关内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看见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随光”指的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成为光”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并能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课堂中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老师讲的少(举一),学生悟的多(反三),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实现知识进行迁移,用课堂学到的方法做指导,发展创造性思维并总结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以便运用。学生能力的获得,不在于老师授予,而在于历练习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散发光”指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落脚点。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四

2022年4月颁布新课标后,我认认真真进行了阅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以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节课。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射。

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要保证基础学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对新课改,课堂上要放下“架”,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认真上好每节课,使得我的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获得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五

上一次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是在20xx年参加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前,师傅许建涛老师给我安排的任务,他说只有研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才能明确每节课“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确,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树立了一个标杆,让我们心有所“依”。

今年暑假,在陕西省周林茜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修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体现与时俱进的需求,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划,体现了学段之间的紧密衔接,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将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体现学科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更加明晰和强化了数学课程育人导向,集中体现了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从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说从起点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方法,感觉都有具体的指导。

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很多人说,我们在学校学的许多数学知识,通常出校门后不到两年很快就忘记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生,而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唯有细细去研,细细去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密码,成长的密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更值得每位教师用心规划,新课标也为我们提供了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1)丰富教学方式;(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在提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中评价方式丰富和纬度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学是首位,核心素养的落地是首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原来的经验可以是我们深厚的积淀,而坚持终身学习,更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的不断努力,就是期待教学相长,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六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初中数学教学这二十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数学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七

上一次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2016年参加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前,师傅许建涛老师给我安排的任务,他说只有研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才能明确每节课“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确,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树立了一个标杆,让我们心有所“依”。

今年暑假,在陕西省周林茜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修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体现与时俱进的需求,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划,体现了学段之间的紧密衔接,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将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体现学科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更加明晰和强化了数学课程育人导向,集中体现了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从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说从起点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方法,感觉都有具体的指导。

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很多人说,我们在学校学的许多数学知识,通常出校门后不到两年很快就忘记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生,而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唯有细细去研,细细去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密码,成长的密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更值得每位教师用心规划,新课标也为我们提供了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1)丰富教学方式;(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在提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中评价方式丰富和纬度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学是首位,核心素养的落地是首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原来的经验可以是我们深厚的积淀,而坚持终身学习,更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的不断努力,就是期待教学相长,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八

匆忙间我来到xx中学已经有14年多的时间,反思这些年来的数学教学情况,我有付出,有失败,也有收获。下面就自己的数学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这是我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和教训,以前我总会在自己的心中给学生划定一个位次,一个发展的空间,而往往就是这个不正确的先导决定了我以后对他的教育,也决定了他的成绩。好的位次是他幸运,差的却让原本优秀的学生沦为平庸。因此,在我新接手一个班的数学教学时,我对这个班的以前的数学成绩只做整体上的分析,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成绩我淡化处理。我告诉学生,在我心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每个同学都还有机会去努力,不要轻言放弃。我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在自己的努力和小师傅的帮助下,重新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做法是对的。我庆幸当时我没用歧视的眼光来看那些后进生,没有把他们一锤定音,否则我想他们肯定是难以取得什么进步的。

虽然教学的知识是简单的,但每次传授的方式都不可能是相同的。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会看一些关于心理研究等类型的书籍,使得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安排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减少相关干扰,使学生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在学生遇到较多的数学方法感到混乱,努力了也难以取得进步而感到非常困惑时,我告诉他这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不要太担心,只要努力跨过这个关就会豁然开朗了。当学生感觉总是记不牢知识时,我指导学生根据心理遗忘曲线来进行记忆,使学生记得好,记得牢。

对于反思来说,首先是对教材的反思。面对新课程,我尝试着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xx中学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他们也就会渐渐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其次对学生的反思。我每周都会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做法。可取的记下来,不可取的想办法改进。

作为年轻教师,我每天都在学习着、实践着、反思着、成长着。除了学校领导的不断指导,老教师的不断引领,自己的不断学习之外,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集体备课。集备给我们教师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环境,强调集思广益,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我们数学组里每位教师在共同的备课研讨中可以自由选择承担的任务或者由组长分配任务,从而产生一种劳动的幸福与愉悦。教师在合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形成协调一致的交往互动氛围。在这样氛围下的集体研究,我感觉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教学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