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实用1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3 21:33:03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实用13篇)
时间:2023-09-23 21:33:03     小编:紫衣梦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有南师大组织孔起英主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中的在这本书《美术教育》,这本书将给教师的建议:分成了基本理念、活动设计、实施操作、材料运用、领域渗透、家庭教育和发展评价七个篇来逐一向我们展现。这里面既有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有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惑不解甚至还有如何帮助幼儿家长解决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疑惑。从这本书中,我有三点认识:

1、给教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理论的高度;

2、给教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实践的积淀;

3、给教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心灵的交融。

在基本理念篇中,我仿佛又一次回到大学,回到课堂,从新拿起我的理论课本,美术教育的的特点、美术活动的原则、绘画的特点还有绘画的目标原则等等。在日常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很多理论的知识时间一长就会有些模糊,而这次的读书又让我巩固眼了这些宝贵的知识。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面向时间的读物与理论关系不大,甚至与理论无关,但是实践都是以理论作为指导的,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解决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在这本书中,除了理论知道的再一次提高,对我影响颇深的是实践地积淀。关于美术教育中的实践问题,本书中也有很多地介绍比如不同年龄班的学生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要点,不但详细地予以介绍还附上举例分析,在看了书中的设计要点以后结合心中的那些不明白的地方,阅读后面的案例,就很清楚明白了。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在比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怎样让学生大胆地画画?还有如何让学生既习得技能有不影响创造性地发挥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过程,常常会跳出来困扰我们年轻教师,而这本书就通过前人的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如同一位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我们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找到捷径,通过这些实践的积淀,帮助我更快地成长起来。

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家长相处。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帮助家长不断地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面对孩子美术活动中的问题,很多家长会有不同的疑惑,作为家长大部分的时,他们会向教师寻求帮助。面对家长的疑惑,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这样,我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有所折扣。在这本书中,就在美术活动中家长可能存在的问题也给我们比较详细的建议。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上组织的绘画竞赛活动或绘画考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一般家庭中都会存在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了解的,我们可以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更快地了解到这些知识,使我们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更加地自信。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省悟人生——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醒悟自己——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是啊,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想法决定活法,活法决定结果。如果我们和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这就像是工厂流水线,同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别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有一个点与别人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收获。我的“自留地”是什么?如何耕种这块地?很多问题随着思绪的流动而明晰起来,那样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思索变得神圣而另人向往!

醒悟教学——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醒悟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

作者在楔子部分的第二句话用简单客观的事实和朴实明白的语言道明了教育的几个利好原则:长者的身教;民主的成长氛围,弥漫其间的真爱,宽容。他说“我的长辈亲友没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的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尽管我们也曾喊过,教育要有爱心,但是我深深地被这个文本背景下教育是“一腔真爱”感动而且共鸣;我们也认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但我们可能会忽略为学生的体验创造轻松安全自由的环境,并用宽容错误的博大的爱心允许和用言传身教引导体验中的失误和偏差!短短的三句开篇语深深的打动我,也因为他让我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历。“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是的,人性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根本,人性的善,就像太阳的热,他会溶解人心中的冰点。而孩子们美好人性的塑造不需要任何的教育,他们只需要接收周围成人们发射传递来的善良、宽容、仁爱等美好的信息。他们需要的是榜样与模仿,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孩子们心中最崇拜的人,孩子所生长“土壤”的创造者与耕耘者。我们的人性如何?我们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过吗?相信我们曾经努力过,就是不知道坚持过多久?回想一下我们孩提时代,都是善良的,单纯的,勇敢的,仁爱的,可是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时候变的世故、狭小,自私起来。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息赞许,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拥抱。让我们平时对孩子们多些赞美与鼓励,少些批评与指责;多些尊重与理解,少些挖苦与抱怨。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多,也不算难,就像李老师说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难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知识太多,而对于一个小学教师的我而言,知道的知识又太少了,明明知道这些道理,还是找这个借口那个接口,不去学习,不去读书。说真的,工作这么年,没读过几本像样的教育名著,虽然知道,读书是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途径之一,读书会让我们教学不再心虚,充满底气,可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让我彻底不在埋怨没有时间读书,当我接触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第一次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爸爸的书橱里。那个书橱里有许多的中外名著任我选择,我总是将手伸向偏小说类的书籍,而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对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距离实在是太遥远,我总是一瞥便匆匆略过。直到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才真正的、虔诚的打开这本尘封已久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1200篇文艺作品,他的教育思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也有丰富的科学素养。他不仅用心爱孩子,而且有科学的教育技巧。他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他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他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书中为教师提出的100条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学习价值。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对这100条建议进行归纳、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教师教育素养、关于教学方法、关于学生阅读的培养、关于“减负”、关于让学生参与创造性的劳动、关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关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关于直观的生活教育、关于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关于和谐教育及发展儿童的多元智能等等。总之,他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

我之所以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原因是:拜读他的文字,你不禁会为苏霍姆林斯基充满感情的投入和全身心实践的精神深深感动。同时也会感到非常充实和幸福,因为你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之前虽也曾读过类似的教育书籍,但没有像这本书一样引起我诸多的思考,书中每一条建议都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它引发了我对教育工作及许多细节的思考。我从中受益匪浅,感悟到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而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在阅读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这本书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经典作品,就会使我们不断的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闪烁着睿智的光彩。这也是我要向大家推荐教育理论书籍中的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原因。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诗意和创造情怀。我坚定地认为,文学素养应该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因为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和艺术劳动。中国的文化是诗性文化,阅读诗歌,能够给人的灵魂洗澡。有诗意的人,往往有真性情,敢爱敢恨,真喜真悲,大彻大悟,对生活乐观而有信心。是的诗意般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怎样才能获得诗意般的生活呢?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让我们从阅读中激发自己的诗意情怀,让我们因为阅读从而带来更多的工作热情,让我们从阅读激发的诗意情怀中,去感受生活和人生为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而不再为了晋职称获得更多的证件,整日如机器人般的枯燥的、疲惫的生活。有诗意的教师一定是在阅读和教改教研中快乐的生活着。多读一点文学,陶冶一些诗意吧。

最优秀最幸福的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的幸福正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愿今后的阅读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满智慧,点亮读书这盏灯,照亮我们人生路。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三

这个月我看了几页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其中读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章节,让我印象深刻。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语“先入为主”,是的,“第一次”是鲜活的,所以许多的第一次都是记忆犹新,很难抹去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看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深刻的第一次印象真是太重要了。我一直以为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粗心大意,理解方面有差异,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进行了反思。的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没学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取得好效果的方法——独立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每一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尤其是学困生,我们应该走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身边,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务必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都进行独立思考,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

最后,文中提出了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正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应该说,这个目标要求很高,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方便以后的学习。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精心备课,预设好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好可能出错的学生,在课堂上灵活授课。大部分教师都会认为,学生出错尤其是书写出错,尤其是第一次学习的新教材,出错是太正常不过了,今天通过学习,知道了这真是太多老师极大的误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性都在于老师的调动和是否严格要求,所以,以后教学中,切记严谨、严格!老师的要求会转化为学生的自律,日久变成习惯,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都要走出教育的误区,学生的正确率是掌握在老师的手里。正确对待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机会,让学生思考中收获,慢慢养成精准的学习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四

每每一拿到专业书,那些生涩的理论,枯燥的阐述,使人心浮气躁。如果不是为了应付一些必须完成的任务,我是不会主动拿起专业书,静下心来阅读的。但近来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我觉得受益匪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生涩的理论,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里面生动的实例告诉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快乐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

看了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书中所折射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敬业精神,反思实践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宽容,尊重,热爱,特别是对所谓的"后进生"的关注,更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对于后进生我们永远不要放弃,需要老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他们。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制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

由于我们一些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对于一些学生教育得不到位,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自尊感","进取心","对学习的爱"渐渐消逝,对待学习越来越麻木。其结果就是后进的越来越后进,教师也越来越烦恼。在这恶性循环下,美妙的教育过程对于这些"后进生"和"后进生"的老师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而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后进生的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尽量用艺术性的优美的言语打动他们,不能过于偏激,在对"后进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同时,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轻言放弃。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都将会盛开教育那欢快,灿烂的花朵,同时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也将会再次在心头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温暖。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五

《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推荐》,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六

新学期开学,会有很多变化。孩子转进转出,老师调进调出。最近,因这些变化引起了一位家长的诉求,着实让我对我们家长无度的爱而感慨万千。

1、正面应对:对于园方不能规避的情况,明确答复家长回到原来状态是不可能的。我们成人能做的就是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变化,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科学教导: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事件,并快速地适应,这是孩子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当然,首先,在做到这一点前,家长要学会运用这一技能。如果家长都不能适应这种必然的变化,谈何教育引导好孩子。

3、晓之以理:如果孩子确实因为这一变化而产生强烈的不适应,那么说明孩子缺乏一定的新环境交往能力、耐挫能力较弱、面对困难的解决能力较差,这些状况都会影响孩子健康全面发展,教师有必要与家长在今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加以关注并多进行适应性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回避一些变化。

4、动之以情:从情感角度上理解家长焦虑的心情,并与家长共同承担起帮助孩子的责任,多关心帮助孩子,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老师。

让家长理解教养孩子需要有技巧、需要懂方法,一味地包办、过度地溺爱,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老师专业的眼光和科学的教养方式,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七

那天说到:小学四年级左右有一个分水岭,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此时拉开。有些学生永远地落后了。

为什么?我所想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用另一套语言表达了类似观点。他的表述是:到了中年级(前苏联的4~8年级)和高年级(9~10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注:前苏联的小学指1~3年级),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比如,他举例:在语言里,有20xx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这些东西,是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类“地基性知识”,他还举例了一些基本运算,比如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等等。

关键是,对这些“前知识”,不仅仅是要求掌握,还要求牢牢掌握,不仅仅要求牢牢掌握,还要求无需运用“意识”地掌握——下意识,对,对它们的掌握要进入无需反应的下意识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无障碍进入下一个阶段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中。而很多学生所达到的,仅仅是“掌握”,距离“掌握到下意识状态”还差一段距离,正是这一段距离,造成了这些学生对下一个阶段学习的无能为力。

2、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心性。这一点,我暂时没有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提及。我相信他在后面的篇幅里会提及——以不同的语言方式。因为这个因素是如此重要。

老天赋予了人类儿童早期一个让人惊叹的能力:无需注意力、无需努力即可学习。儿童早期,具备一种全方位学习的能力,就像海绵一样,他可以一边玩这个,一边把那个也学了,他可以同时学习四五种甚至七八种语言,如果你同时在他耳边灌输它们。随着长大,这种能力逐步丧失,渐渐,人类需要运用注意力来学习了。这大概也是因为知识发生了,而知识是复杂的系统,需要甄别、整理和归类。

我猜测,这个改变发生的关键时间点便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这时候,一个孩子要再运用老天给他的本能、无需努力地去学习已经不可能。这时候,人的抽象运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比较明确地发生。而这时候,那些没有养成良好心性而只凭本能学习的儿童,便不可避免地落后了。

3、思维力。这里的差别是无需回避的,是事实上存在的。这之间的差别可以有一个全网高速公路、铁路系统和一条乡间小路之间的差别那么大。这里给胎教早教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这个领域过于神秘,我尚未深入研究,不敢多言。

对智力或思维力落后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了一些经他实践觉得非常有效的方法。

他有一段话,值得思考:“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力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第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智力背景。

这时,对于那些落后的、智力尚未打开的儿童,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套教学大纲能让这些儿童的大脑产生一种惊奇。“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

我想起我的表姐、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对她那些来自贫困山区的、智力显得相当沉滞的高中学生所做的工作:她给他们看《蜡笔小新》之类的动画片。而她发现这十分有效:智力的沉滞,似乎松动了。她发现,这些来自信息闭塞的深山、头脑几乎没有经过像样训练的小孩,跟城里小孩所需要的,是十分不同的东西。

我不认为她找到了最好的办法,但她似乎做对了一些事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八

那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职责呢?你的情绪平静吗?除了每一天应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就应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就应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那里给我们提了两点推荐:

一是阅读。我们能够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推荐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他的这一番话,能够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推荐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思考。他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推荐中。在这条推荐中,他不仅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潜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构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九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有一条--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警醒。

“千万别认为学生投资是一个经济概念,不是,那是生命概念,教师在四十分钟里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生命浪费。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

所以,真的不能安于眼前,不思进取了,要以最高的效率让自己成长。首先就要从课堂效率抓起,逼迫自己称为“守财奴”,要从每一节课里榨出油来!其实这一点确实是老调重弹了:高效课堂。领导们、有经验教师们不止一次的在强调这一点,以前一直没有做深入的思考。看过这条建议后,我有意识的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理解后,我算是给自己拟定了新学期的努力方向:

1.高质量的备课。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效率自然高,也不会出现知识点遗漏。同时,老师上课时的情绪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自己上课时要调节好情绪。尽量做到上课铿锵有力,富有激情。

2.重视课堂信息反馈。如完成练习后巡视,查对学生做正确的比例有多少,同时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进行积极的教导,不放任学生长时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知识进行加工后再传授给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下达具体的指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一堂课才会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此外,明确教学目标、精选典型例题、语言简练、规范板书,力求概括明晰。

以上几点希望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做到,争取四十分钟能榨出油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

《给教师的建议》真不愧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从20xx年第一次翻开它时,就深深被书中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折服。后来在很多共读的书目里和跟随共读的活动中,又时时看到它的影子。这不,我们新密市靳凡玮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靳校长的动员引领下,每一位工作室的成员又捧起了这本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教育宝典”。

为了能在新学期之初,让大家更加地聚焦到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靳校长特地在共读群里为大家陆续发送了八次共读驱动话题。这些话题牵涉到“教师阅读、学困生、学习兴趣、减负”等,其实这一系列的关键词,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一一只有教师做到有效阅读并能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快乐读书,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即:教师“阅读”,学生方会“悦读”。所谓的学困生、减负等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

先说一下“教师读书”的问题吧。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对时间的无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像泥潭一般缠绕着,但是在“忙”的背后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除了不断增加的焦虑和不安,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正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个吞噬生命的“黑洞”里,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时间也只会如泥牛入海。

借助我们工作室共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机会,我回头梳理了一下从20xx年8月到20xx年8月这一年来自己所读过的书,发现竟然非常轻松地把55个格填满了(55本书,共1136.2万字),也算是不小的成绩。如此看来,我们本来以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填补自己忙碌里的空白的,实际上当不停息地拿起一本接一本书的那一刻,你也正在为自己的自我设限冲破一个个关卡。

再说说关于学困生的事情吧。其实,每个班里应该都会存在“学困生”。根据从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困生”的存在,除了跟家庭有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学习习惯(尤其阅读习惯)的问题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独到见解,也是他几十年教学工作的总结。但是一直到现在,仍然还是会有人认为,学困生学习本来就有困难,还让他分心去读一些跟课本无关的读物。纯粹是耽误事儿。而事实恰恰相反,学生学习语感越困难,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愈多,就愈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胶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暴光一样,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说得多好啊!“学困生”学习困难,他就越需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所以,今年暑假,校外的辅导机构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压制,这是趋势所在,也是教育发展使然。

新学期,我们可以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例如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读的是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尤其是与他的学习困难有关的数学读物。语文与文学方面的读物,不可能直接地促进数学学习困难的解决,那是更大的背景。应该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我们老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

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课堂教学所有的问题,包括学困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先解决教师阅读的问题,具备了能带给孩子们的东西,到孩子面前自然雁过有声。他们在老师营造的声音、氖围里,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会找到他们喜欢阅读的书,对学习也会变得兴致盎然。我的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时候就是思考和思维能力比同龄人慢半拍,已有知识经验比别人少一些,如何让他们慢慢跟上来,阅读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这就如小火慢炖一样,在思维集中的阅读中渐进式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从而培养思维能力,最终缩小与同龄人智力上差别,阅读就如“随风潜入夜”般起到春风化雨之效。

所以,教师阅读拂春音,学生悦读拨灯明。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一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从18岁就开始担任乡村教师,把一生中最宝贵的35年时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颗对孩子的炽热之心,他从每个幼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发现其所具有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正是因为他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才成就了这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烈的情感。让每一个老师读到其中章节的时候都会感同身受,引发会心一笑,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继而掩卷深思,反省自身,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大师的思想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都会带给我们宝贵的启发。他不但在宏观上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也在微观上指导着我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

课上得有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趔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期望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许多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理念、建议,这些建议就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告诫教师一些最普通但又是我们极易疏忽的真理。他告诉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习目标,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达到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你把希望、关注、信任传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希望,他们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习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习能够跟得上大家学习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条提出“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思考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发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因为它是进行后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保障,许多学生却掌握得并不牢固,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保持得不长久,要么是记住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成为一种“死”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上失去兴趣,沦落为“差生”,那么如何避免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就是实施第二套大纲。具体地说,就是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这样,他的智力背景越广阔,他所需要识记的教材就会变得越简单。反观我们平常教学,不顾知识积累和学习体验过程,只顾死记硬背结论的做法简直就是一种摧残。

关于后进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收集或编写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还为他提供一套适合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可见,“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工作或每一个细节若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困生在我们手下会越来越少。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三

我们常说“真理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在时间的悠悠长河中,表面的事物会慢慢消散,错误的事物也会被逐渐推翻,只有坚定的真理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打磨,慢慢沉淀下来。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版)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经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好书,作为一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为基础,为中小学教师们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中。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教师朋友,他的教育实践鼓舞了千百万的教师朋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本解决疑难困惑的工具书和教育研究的灵感来源。翻开书本,我发现我正在面临的很多问题和困惑苏霍姆林斯基也经历过,他还在自己的工作中探究和摸索并提出了可行的意见或建议,让我瞬间感受到教师之间的共鸣,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书中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短时间的浅读并不能都将它们完全消化,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阅读”。以前,我局限地认为语文老师和语文学科才需要大量的阅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大家都需要“阅读”,它在各方面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能帮助教师成长

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希望新教师的个人藏书中有三类书,分别是学科专业方面的、人物传记类的和心理学方面的书。专业书籍能丰富学科知识,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杰出人物的传记能在精神和道德上做出正确的指引,心理学的书籍能帮助了解自己和学生的内心。教育是一门触及心灵的艺术,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帮助你掌握这门艺术的工具。坚持阅读这些书,能让一个新教师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长起来。

(二)阅读能提升教师素养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书籍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教师们能通过对各类书籍的阅读、思考和研究,找到适合的教育理念,学到深刻的学科知识,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一)阅读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阅读好的书籍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好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效地阅读竟有能让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的功效。“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二)阅读能帮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高效的课需要保证学生们在课上有高涨的学习兴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很大考验。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来达成。课前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使学生在课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问题疑惑,在授课时,学生就能从老师的讲授中找到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连接点,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真相,实现有效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阅读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学生们常常会在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的过程中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累。现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倡导给学生“减负”,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是从减少作业量来达到这个目的。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多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中放松自己。他还认为“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总之,没有阅读的精神生活是空虚的、狭窄的。让我们一起阅读,阅读,再阅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