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书笔记200字篇一
可她这颗明珠也关联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名字——王圆箓,他甚至沦落到做了一个不得不以化缘为生的道士。20世纪初,洞窟里那些精美壁画和中座雕塑那婀娜动人的体态都因为他的无知蒙上了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洞中成了一片净白,与此同时被净白的更是唐宋历史的结晶!
虽然莫高窟部分文物被如此践踏,但在那之后,莫高窟享有极高的地位。
20世纪40年代,中国成立了莫高窟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60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加固;80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由此可见,中国是以怎样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现在进入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满地尘土,而是保存完整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两万多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更是精妙绝伦,内容丰富多彩。藏经洞面积不大,曾藏有我国古代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回首过去,的确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但那都已经过去了。拥有今天的精彩才能创造出更绚烂的光芒。当日本学者听完中国敦煌学的报告会后,用沉重的语气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听到这句话后,那些学者们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吧!的确,世人见证了中国的成功。
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带着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飞上太空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带着翟志刚等三名宇航员上天也只过了五年。现在,我国正在筹备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可见中国飞黄腾达之迅速。
北京时间xx年7月13日22时08分,一个令中国振奋的消息——申奥成功瞬时间传遍了整个中国。中国沸腾了,一片欢呼雀跃的景象。在之后的七年里,中国群众体育工作加快了步伐,不断加强,蓬勃开展。在xx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100枚奖牌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消息!
1932年,我国的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还未挺进决赛;1960年,台北选手杨传广夺取十项全能银牌,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1968年,纪政获100米栏铜牌,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奥运奖牌的女运动员;1984年,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中获得金牌,这一洗了百余年来“东亚病夫”的耻辱......
想起中国的奥运史,再看看今日中国的成功,足以见得中国发展速度之快。中国人不是别人口中的“东亚病夫”,而是一条龙,一条蓬勃发展着的巨龙!
中国还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奥运路上,在艺术路上,在经济路上,在科技路上,中国将会越来越强悍!
读书笔记200字篇二
读完了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觉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等待,我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感觉很茫然······
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明天还有希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会等到吗?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戈多只不过是一个象征,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们还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无、似曾相识而又不见其面的希望。
有人说,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能去等待,至少说明还存在着希望,如果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是连仅仅一点点的希望都没有了。所以,等待也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希望,无论结果怎样,至少我们曾经幸福过,幸福真的很美好。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学校等待父母来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天真的脸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也许那时的我不懂得这就是等待,只是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们的怀抱,这就是等待的甜蜜。渐渐的我长大了,明白了原来父母也一样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现象,自然中渗透着等待的幸福。这不禁让我想到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情景,虽然他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去等待着不愿放弃。我不知道他们等待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他们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也许只有等待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场等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会怎样,但我们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开,我们一天天期盼它成长,等到花开烂漫时,那一定是最美丽缤纷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汉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答案。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 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长的;有的等待是短暂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种等待。
《等待戈多》读完了,然而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时谁,这个人真的存在吗?虽然他没有出现,但他却像一根线一样牵引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许这就是荒诞意义的所在吧!而流浪汉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华了文章的悲剧意义,现实世界的丑恶、混乱和可怕,使他们的希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他们与其这样毫无结果的去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去主动寻找"戈多"呢?也许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认为只有选择等待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这样盲目的被动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吗?至少我觉得不会,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运的宣判,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但至少我们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去等待,无论结果怎样,但至少过程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时又是荒诞的,两个流浪汉的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虽比较喜欢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击,又如何增强生命的坚韧和生活的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标奋斗,不能坐以待毙,麻木不仁。
读书笔记200字篇三
我想,在我们已知的宇宙里,没有任何事物之间是没有距离的。不同事物间唯一的区别是,这段距离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计量单位去度量?一纳米或是一光年?
前些天的丽水,白天晴朗无霾,夜晚星空璀璨。我抬看寻找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对于此时此刻的我,它是如此晶莹剔透地悬于天际;可对于这颗星,也许它早就在亿万年前就已怦然陨灭了。这亿万年的两两相望,就是唾手可得又遥不可及距离。这些天,同样让我感慨的,是这一样一段距离——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用他颤颤巍巍的双脚,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离。这段距离,度量了一段遗失了20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也度量了一个普通女人,弥留之际,不普通的逝去。度量了人心,也度量了生命。
上网购买《一个人的朝圣》这本小说时,我并未在意。它不过是我为凑满书单满减优惠的一个临时添头。因为这些年的图书市场上,有太多打着“朝圣”旗号的劣质“鸡汤”了。今天是这个大师,明天是那位大姐,后天则摇身国外,变作了某某“上师”。我从来都不觉得,一个灵魂最神圣的部分是外界授予的。它来自于内心的觉醒、来自于痛苦的磨砺,更来自于生命的觉悟。结果,没想到,《一个人的朝圣》用近乎清新而细致的情节,贴切地吻合着我对“神圣”的理解。
故事围绕着一个叫作哈罗德的退休老人讲起,讲到他已分床多年的老伴、名存实亡的婚姻,讲到他曾千般爱怜的儿子、貌合神离的亲情,讲到他已分别多年的同事、随风消散的友谊。讲到一封信、讲到朴素单纯的信念、讲到临时起意的远行、讲到喧嚣嘈杂的媒体……男主人公哈罗德得知一位老同事癌症弥留后,以一份质朴的信念踏上了从英格兰西南角向英格兰东北角的徒步远行。他告诉自己,只要自己用双脚坚持走完这段路,那位久未谋面的老同事、老朋友,就一定会康复起来。
一路上,除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与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相遇。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动容不已。慢慢地,这一个又一个相遇彼此相缀,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陡步伤痛、放弃坚持、甚至宗教信仰的俗套故事。
我想,故事告诉我的,正是距离。那些此时此刻看时亲密无间的距离,极有可能被生命的变故、被偶尔的争吵,甚至就被平静的时间所撕裂。就像我看到的那颗明亮的星星,尽管在我们彼此相望的时刻我们光芒汇聚脉脉含情,但那光芒汇聚的焦点却已可能是它亿万年前的一刻光华而已。
可是……对,可是——
所有被疏远的距离,都不是不能够丈量的。
生命并不害怕距离,甚至距离是生命体现它本质所需要的一部分。那些被疏远的感情,其实有彼此相望的身影;那些被拉开的梦想,其实有彼此相惜的眷恋;那些被撕扯的回忆,其实有彼此重逢的期待。万有引力不是告诉我们,这主观或客观上,看似分离彼此的一段段距离,不正牵着深深的吸引吗?
生命是需要一些距离的。而有一天当我安静地躺在岁月尽头回望时,唯一让我不致感到生命虚度的就是,我有没有用双脚、用身心、用感情、用信念,走近她,亲身丈量过她的距离。
读书笔记200字篇四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朋友们都对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老人与海》感到不可思议,说实在的我自己的也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对里面那些被评论家们归为俗滥的情节仍然感到震撼不已。
头一个给自己的解释是我一向不能抗拒如史诗般壮烈的情节和场面,一向不能抗拒大自然不怒而威的强势给她本身带来无比伦比的魅力。
直到这个早晨于半梦半醒之间重新读了《老人与海》,我找到了另一个解释,或者只是将原先的理由推进了一层:只有在人本身变得最渺小时才能感受生命的崇高和人格的尊贵。
现实给我的所有知识让我只能想像大海是碧蓝的平静的温暖的生命之源,却无从知道她表达愤怒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真实地接触比较文字的图像的信息对于人的想像力的辅助的作用太过苍白和贫乏。那么一个满身伤痕、左手还会不时抽筋的老人,为什么可以那样地笃定那样地平静?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他说。他是一个这样的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他已经很老,老到按照常理应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但他没有。没有家,没有天伦,只有一个窝棚,只有一条小船。闭上眼睛想像苍茫大海,一叶孤舟看上去就像一片轻薄的叶子,在暗夜的风浪里飘摇。老人紫铜的面庞上刻满岁月的风霜,却不影响他碧蓝眼眸中人生所给予的无限智慧。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他说。相同的太阳自地平线的一端升起又从另一端落下,但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运气,“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同样的话已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说起,却从没有这一次这样让我感到平静并且直至心底深处。
不想就此而对作者说些什么,虽然我一向认为无论是谁在塑造一个角色时都会不自觉地在里面加上自己的影子。我只是想说,真正的英雄应该是那些能在绝境里仍然热爱并尊重生命的人,人类的生生不息也许并不在于文明的进步,而是精神上的永不放弃。
读书笔记200字篇五
这部游记体小说,是以其杰出的讽刺而名垂世界文学史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虚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
在当中有“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两小节,我最为喜欢。
在“宫廷游戏”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我”亲眼看见三个候补人员跌断了胳膊和腿。还有一种游戏是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把三根六英尺长的丝线放在桌上。两根蓝的一根红的还有一根绿的。他们在一个与地面平行的棍子上面或下面挑来爬去。第一名是蓝丝线,第二名是红丝线,第三名是绿丝线,他们把这些丝线缠两道在腰间。
本章与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国的游戏,利立浦特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候选人中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后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员也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术高低获得各种丝线,小人国里的官员腰上几乎没有不缠丝线的。这只能说明他们全是奸佞献媚的小人。
斯威夫特借此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旨聩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管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在“语言的妙用”中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的,但是,他却一愤慨的心情谈到了妇女怎样和俗人文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他分明是在批评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却偏偏要声明这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作者巧妙地用反语进行讽刺,是读者能更深刻地体味到作者的本意。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寻常的鲁滨逊。与鲁滨逊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的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
《格列佛游记》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