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微笑说课稿中班(汇总13篇)

最新微笑说课稿中班(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2 21:01:02
最新微笑说课稿中班(汇总13篇)
时间:2023-09-22 21:01:02     小编:ZS文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3、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1、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

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

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

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

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

(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

(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

(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

(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

(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

(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

(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

(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为小朋友做什么;

(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制作"微笑"标志: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微笑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童话故事《微笑》,活动来自于省编教材的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

1、说教材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小蜗牛虽然弱小,却能用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的故事,揭示了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的道理。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促进社会性发展。

2、说学情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童话故事《微笑》中反复出现“我愿意为朋友……让他们高兴”的句型,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和同伴友爱互助的社会性发展。

说到“社会性”,我要穿插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位小朋友要分生日蛋糕了,他说“我的好朋友只有一个,是陶潜。”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事后,我了解了本班孩子的交友面,有大有小,而且区别很大。于是我在这个活动中,我制作了男女不同性别的空白标志,让孩子绘画后转送给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可以了解自己孩子交友面的大小,以及交友的性别倾向性。因此,我选择了《微笑》作为家长开放活动的内容。

3、说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友爱互助,感受微笑能为别人送去快乐的美好情感。

能力目标:能大胆用“我愿意为朋友做…,让他们高兴”句型说出自己的想法。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懂得为别人做事是愉快的。

1、说教法

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

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初步感受微笑、尝试体验“微笑”、主动传递“微笑”、微笑传递“快乐”,四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微笑”:

1、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在对比性强烈的观察中,发现“微笑”的表情。提问:看到微笑的表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快乐)引导幼儿迁移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故事的名称“微笑”。

2、教师在音乐的辅助下,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二、尝试体验“微笑”

1、出示第一个场景幻灯片。

问:小动物们为朋友们做了什么?(幻灯片:小鸟、大象、小兔图片)让他们怎么样?

请幼儿模仿小动物说的话“我为朋友歌唱”。观察蜗牛表情,问:小蜗牛怎么了?

带着问题:小蜗牛能为大家做些什么,让他们高兴?

2、出示第二个场景幻灯片。

3、出示第三个场景幻灯片。

引导幼儿用“我愿意为朋友做……,让他们高兴”句型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主动传递“微笑”

制作“好朋友”标志:请幼儿将自己想说的,画在纸上,家长们帮助写名字,折成信封,送给好朋友。将短句“我愿意……”运用到实践中。体会为别人做事,自己也是愉快的情感。

四、微笑传递“快乐”

幼儿、家长、教师共同跳圆圈舞“笑一个吧”,以这样的方式结识新朋友。

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微笑”带来的快乐。比如,通过观看两张哭笑图片,在强烈对比中感受“微笑”的美好;活动重点没有放在故事内容和情节的理解上,在说一说的仿编短句中,让幼儿体会、感悟小动物之间的关爱;通过动手操作来促进幼儿对同伴的关爱。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比如“传递微笑”“制作并互赠好朋友标志”、“笑一个互动舞蹈”等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指导。谢谢!

附:微笑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蜗牛想出了好办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给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给了森林里的朋友们。朋友们拆开信,信里是一张画。画上的小蜗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三

“微笑波尔卡”

教学班级

三年级

学科

音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小学的中阶段,对音乐能有一定的理解,但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科学安排教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能在律动中体验音乐的情绪,同时了解乐曲的结构。

2、跟着老师跳一跳,感受“波尔卡”这种民间舞蹈的快速,跳跃的风格。

教学重点

律动中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准确跟随音乐的节奏律动表演

四,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互动设备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师生讨论法,听赏法等

六,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智能交互白板

器材准备:钢琴,多媒体,碰铃

教学资源:白板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与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波尔卡舞”,师生交流感受。

2、欣赏音乐,要求:仔细聆听,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手风琴)

3、(出示手风琴图片)看一看,初步介绍,了解手风琴。

4、(播放手风琴演奏视频)学一学,师生律动。

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欣赏音乐

师生律动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

乐曲欣赏

1、(播放主题一旋律)要求:仔细聆听,这段旋律的速度怎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

2、(出示曲谱主旋律一)要求:再听,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呢?尝试用声势动作来感受。(拍手、跺脚、捻指等)

3、唱一唱,跟着律动,感受不同的音乐速度带来不通过的音乐感受。

4、奏一奏,借助打击乐器—碰铃。

5、跳一跳,感受旋律律动。

6、画一画,发挥想象画出律动图形,把握节奏。

7、完整欣赏乐曲,加上律动,感受美妙音乐。

8、介绍“微笑波尔卡”,简介波尔卡的音乐类型。

聆听音乐

学唱乐曲主题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动一动

画一画

完整欣赏

了解波尔卡

出示谱例,直观形象

出示律动图谱,对照律动

了解碰铃,辅助学习演奏

进一步感受音乐

引导学生亲自尝试,亲手操作,效果更好

通过课件,直观了解

拓展,总结

1、欣赏其他题材的波尔卡音乐。

2、小结

知识拓展

更多的音频和视频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四

《微笑的花朵》一课,虽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容量不可谓不大。有重点字词的识别与理解(如“祷”的演变、语义),文本的理解与品味,《新月集》的总体风格赏析等,可柳老师却能举重若轻。我想,这应该得益于柳老师的深入研读,去粗取精,得益于她的引导点拨,去伪存真,得益于她轻教重学,随物赋形。

能成为柳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你能在课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尊重,得到舒舒服服的滋养,得到痛痛快快的展示。

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顿觉漏洞百出,弊病多多。

首先,我对文本的研读往往囫囵吞枣,忽视了细节。殊不知“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细节,由细节的内涵往往可以窥见作者的匠心所在;而教师对于作品细节的把握与挖掘,决定了教学究竟能走多远”以致设计不能免俗,课堂上难以产生尺水兴波的奇效。

另外,我未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得过多,学生的生命体验难以彰显。我未能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才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有表达真实心态和真切意愿的自由。我们要明白--真实的、充满灵性的课堂才是最美的。

此外,由于自己视野的狭隘,所以难以遴选出最具关联性,最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素材。所以,我要继续读书,读专家学者的理论书籍,读中外名家的著作;了解点哲学思想,知道些心理常识。

漫漫语文路,我在征途中。

感谢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给我们提供的视听盛宴,感谢诗一样美的“带露梅花”,感谢充满灵性与张力的《微笑的花朵》!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五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材版本:广东花城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初步体验二声部合唱。 教材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合唱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亲切甜美,饱含深情;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尤其是在高音区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天涯海角的热切心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对友谊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能用优美自然、连贯有气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初步尝试二声部合唱。

3、通过聆听、划拍感受、歌唱等多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合唱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尝试二声部合唱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符卡片、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模唱

1、音乐小游戏:给音符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音符卡片,请你把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注意升sol这个音符。

2、学生活动:跟琴声,做手号唱一唱排列的音符。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姿势、气息。

3、旋律模唱:师唱学生模仿 4/4

二、歌曲教学(二声部)

1、旋律模唱:

教师:下面老师要完整的演唱一段旋律,请同学们认真听,认真记,听完后试着模唱出来。 教师唱《歌声与微笑》二声部旋律,学生模唱。唱到刚才的两组旋律时做手号唱出唱名。

2、学生模唱:

教师带领学生加动作、听琴声模唱。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多媒体出示二声部旋律,学生尝试跟琴声视唱(一次慢速,一次稍快)。

4、寻找二声部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所唱的这段旋律它就藏在我们就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中,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聆听歌曲,当你听到这段旋律出现的时候,跟着旋律轻轻的唱一唱它。

学生活动:看歌谱聆听,找出二声部出现的位置。

师生活动:再次聆听歌曲,教师带唱,师生齐唱二声部旋律。

三、学唱一声部

1、感受歌曲

学生活动:划拍聆听歌曲,感受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生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发言,感受歌曲的情感(对友谊的热爱和赞美)。

2、演唱歌曲 教师:感受了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请同学们带着你对亲人朋友的想念与祝福来演唱歌曲。

师生活动: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情感启发:你觉得歌曲情绪最激动的地方在哪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亲切、深情的)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加上动作再唱一次。

四、合唱体验:

1、复习二声部旋律

2、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声部、一组唱二声部,教师引导指挥尝试二声部合唱。

难点解决:教师手势提示学生唱好唱准自己的声部旋律,排除干扰。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初步体验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3、师生表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整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用我们的歌声和微笑把友谊和祝福送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同学!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六

《歌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面对困难,乐观、镇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本文处于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小英雄”,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二、依据课标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受小姑娘面对困难时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气概。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阅历浅,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对落水人的境遇很难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难度。

三、结合实际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直观教学的方法

3、情景教学法。俄国作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条件和场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依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四、情感互动说流程

(一)乐曲欣赏做铺垫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节奏的乐曲,并谈谈倾听时的心里感受,然后根据题目猜想课文会介绍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听一听、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歌声有了初步了解,即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在初读感知中生情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清脆,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的读音,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歌声?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初读感知中使学生萌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读自悟中动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时我遵循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1、品读感悟,体会歌声的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句子。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乐观,镇定,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部分教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歌声的特点,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深层思索: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挖掘文章内涵。

2、边读边思,深入体会,感受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在本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引读、范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齐读等等。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由读到说,体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们,在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结升华

事会,好吗?

五、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的什么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七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依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

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依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3是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升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依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说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依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升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

(2)有那些角色;

(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

(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

(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

(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

(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

(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为小朋友做什么;

(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制作“微笑”标志: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附微笑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依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

依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活动中还将依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八

作品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绪和歌颂友谊的寓意;

2、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用亲切、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自然和谐的唱准唱好二声部。

3、方法与过程目标:初略体验感受到和声小调音阶中“#5”在歌曲中带来的色彩变化;师生合唱-生生合唱、部分-全体合唱等方法自然过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唱准、唱好二声部。 教具准备:旋律卡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唱《歌声与微笑》主旋律,生找到主音和变化音:6#5

2、学生听6和#5各做一个身体反应的动作。

3、练习和声小调音阶,唱准、唱稳变化音#5。

二、熟唱二部:

1、师钢琴弹一条旋律,生听出并在旋律卡片添上“漏”了的音(4#5 6)。

2、我们来检查一遍,填对了没有。(着重挑一两个较难的小节练一下)

3、如果填上歌词你们会唱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比比谁唱的准、谁唱的最美!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法,巧妙的引入歌曲二部旋律,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内唱熟第二声部,为下面合唱环节打下牢牢的根基。)

三、尝试合唱:

1、咦!我们唱的像是什么歌曲呀?。哦!《歌声与微笑》(点题并出示课件简介歌曲来历和背景)听范唱,听出两个声部的请举手,并说说你的感受(如歌曲速度、情绪、演唱形式的变化等)

2、我们来复习一遍高声部,请唱的最好几位“歌手”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唱二声部)其他同学听整体效果并评价我们唱准了没有。

3、师范唱歌曲a乐段,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唱法,学生模仿学唱8度大跳下滑音唱法;通过八度找音等细致的方法分析歌曲帮助学生更好的唱稳二声部。并分声部尝试合作。

4、合:先师指挥,生清唱;再师钢琴伴奏,全班合唱。变化不同方式、巩固声部,有不理想的地方及时发现并练习改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法和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听觉上建立稳定和谐的二声部概念,再到师生、生生初步尝试合唱。)

四、表现创作:

1、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的合作

2、舞蹈律动:师生共同设计简单合适的律动表现歌曲情感情绪

五、拓展视野:

1、听:两个版本的童声合唱(广播少年合唱团与银河少年合唱团),简易听出共同之处与你认为不一样的地方。

2、看:1989年央视春晚由蔡国庆首唱的《歌声与微笑》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此曲热情洋溢、歌颂友谊,在很多晚会和各种场合中出现,深受大家喜爱,传唱天涯海角,唱遍国内海外。

(设计意图: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歌声与微笑》的创作背景与这首歌的经久不衰、广泛流传。)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九

在教学中,郭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节课郭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刻。很好的体现了我校课程的“三美理念”,即追求师生关系和谐之美、教与学灵动之美、交流与评价生动之美。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郭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整个教学过程连贯、自如,富有层次性。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体会到看学习的乐趣,感悟到看花钱的学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真实的反映了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学生实际。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感悟到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在课堂上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注重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成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在互相激活,互相悦纳中共同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郭老师很善于营造互信互赖的心理空间,让自由、平等、和谐的精神充盈其间。应该说整堂课教师的教态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感。当课堂回答特别精彩时,老师的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坚定学生的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观看图片,小组交流《家庭购买心愿的调查表》《制定压岁钱的花钱计划》的时候,老师都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谈或给学生示范,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本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学结构安排还可以更紧凑,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优化,让“五还”策略能体现得更充分(主张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提问、评价的权力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如把以下问题同时呈现,让孩子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而不是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也想买一双耐克鞋,可爸爸说太贵了”“广告上的糖果真诱人,可妈妈就是不给我买”“别的同学都有阿迪衣服,我也想要”“同学都有平板,爸爸说太贵了,是他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买有觉得没有面子”)。

总之,暇不掩玉,郭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是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对朋友的情感,珍惜友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情绪,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划分歌曲段落,并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并正确的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教具:

多媒体、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律动《我们多么幸福》,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二)提问:大家快乐吗?和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很快乐!引入主题《歌声与微笑》。

二、教授新课

(一)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学生看谱听唱,划分歌曲的段落。

2、朗读节奏,感受歌曲的节拍和速度。

3、学唱歌谱。学生自学歌谱,教师巡回检查纠正。针对难点的旋律,教师可进行重点教唱。

4、填词演唱。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可放慢速度演唱,注意音准问题。

5、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给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同时教师巡回指导。之后,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6、二声部的学习。师生共同唱二声部的歌谱,唱准之后填入歌词演唱。

7、二声部练习。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感受和声的和谐。

8、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

三、音乐活动

教师出示几个舞蹈动作,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可加上奥尔夫乐器。之后,进行展示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一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知识,并进行感情的升华,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十一

本节课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中,五年级“有趣的礼品包装”主题活动中的一节动手实践课。经过课堂上的实践与探究,我认为常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与不足,希望能与领导与同仁共同分享。

本节课常老师采用了“激趣——尝试——发现——制作——修改”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一步步地发现手拉花的特点,然后一点点总结出来,并且完全放手给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手拉花特点,学生能够自己探究并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制作过程。

为了让学生将手拉花的特点弄清楚,常老师除了采用探究的方法外,还利用了彩色卡纸模拟制作材料,在黑板上粘贴并将重点的地方进行标注,既起到了归纳总结的作用,又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手拉花的制作特点。

无论是小组合作操作还是语言汇报,常老师都给予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关注,并在试做的过程中深入小组和做,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共性的问题在全班进行提出和让学生自己解决,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制作中的难点。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实存在。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本节课可以在一下两方面略有改进:

改进一:小组合作次数较多,每次活动之前,缺少一定的指导与要求。在课堂上,常老师让学生一共进行了3次合作,我建议把合作次数要减少到2次,将第一次合作的手拉花变为自主尝试,或者将最后的制作过程改变成自己制作;而且探究发现手拉花特点的合作中,应该提出汇报的要求。

改进二: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由于分析手拉花特点这一环节用时过长,所以后面的活动拓展没有进行。在这个环节可以尝试将发现特点时间缩短,为后面的拓展环节留有一定的空间。

动手实践的课堂学生们非常喜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于常老师精诚合作,继续立足于“动手实践”型课的模式与指导策略的研究,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更受学生们的喜爱!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十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歌声与微笑》的伴奏音乐,学生进教室。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歌?答: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时,是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银河少年合唱团表演了这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

1、欣赏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情绪感受

师小结:是啊,这首歌带给我们轻松活泼,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我们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2、节奏练习

你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我么?唱得有跳跃感一点。 学唱曲谱并唱准#5。

二、歌曲与作曲家简介

三、参与体验,学习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这首经典的老歌!

1、歌词教学

师: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按着节奏,有感情地来朗读歌词。 纠正附点节奏

2、歌曲教学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想不想来唱一唱呢? (1) 学唱第一部分

带上我们真诚的心,还有甜美迷人的微笑来唱一唱吧!

3、歌曲处理

四、课堂小结

微笑说课稿中班篇十三

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

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理解“为什么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

学生能不能学以致用,把“微笑”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喜欢学习诗歌,能自己独立理解诗歌的韵味,但往往读不出诗歌的节奏感。

多媒体、录音带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2、检查课后生字、词语

特别提示形近字:逝与浙 隆与窿 顿与吨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4、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1、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2、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

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1、背诵课文。

2、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