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0篇)

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32:04
最新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0篇)
时间:2024-03-20 21:32:04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二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教案的编写和优化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不断地学习和观摩优秀的数学教学案例。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数学教学案例观摩活动,在观摩中我感悟颇深,今天我就来分享下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一、通过观摩教学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案例对于教学的重要性。观摩中,展示的数学案例严谨、高效、富有启发性。它们紧扣教学要点,清晰明了地呈现出了数学知识的结构、等价变形和解题技巧,并给出了丰富的习题练习和拓展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增强自信。

二、观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案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在观摩中,有些同行在教学中运用了课件、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互动答题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学生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乐趣的同时,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更快乐地学习。

三、另外我也十分受益于观摩中的思路和方法,观摩案例的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路清晰,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她们强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习惯性思维转换,也充分利用了数学课堂活动的“韵律”特点,通过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营造出和谐活力的教学氛围,逐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四、此外,观摩教学活动也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和班级实际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教学活动选择特别详细,并按照教学进程发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思考,并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此外还有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相鼓励,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刺激和鞭策。

五、最后,通过观摩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怎样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案例观摩中,我深刻认知到教案的编写需要讲究方法,需要在传授必要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通路,引出更深入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自身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服从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漫长的数学教学道路上,让我重温了教育的初心和教育工作中的困难,也让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实践,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教育的前沿走得更远,更好。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三

一例一议“精细化教学”

科学探究,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领域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举措,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尤其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握每一次机遇,让学生不失时机地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收获,在探究中提高。实践证明,课堂上科学、有效的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精细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四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那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样样?

生:好。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异常好,我们用您的名字,必须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样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教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头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当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提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教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头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吴:此刻胜利者是“吴正队”,能够吗?

生:不能够。

(这时,吴教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此刻咱们落后,但吴教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此刻把吴教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头我宣布,今日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一样意!

吴: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仅有4次,不公平。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最终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景下,能够先求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点评:排球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吴教师把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五

为了让学生对“10000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更好地掌握,为有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设计的活动有4项。

(1)让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2)让学生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

(3)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完成。请一名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4)记忆数位顺序表。

3、教学列6。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安排以下5项活动。

(1)出示方块图,让学说一说图中方块的总数。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方块的数量,并试着写出来。

(3)让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出示读作。

(4)用填空形式让学生完成这个数的组成。

(5)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如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什么等。

(三)巩固练习:

1、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2)从四千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四十。

(3)从八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三百。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六千三百八十三千二百一十九二千三百零八

3、说出下面的各数的组成。

32596015710043089006

4、按顺序填空:

(1).1095、1096、1097、()、()、()、()()。

(2).5600、5700、5800、()、()、()、()。

5、填空:

(1).5319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8005里面有8个()和5个()。

(3).2500里面有()个百,36个百是()。

(4).有6个千和5个十4个一组成的数是()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自己在一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以巩固学生写、读1000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为目的,让熟练掌握写读及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六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学校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三、教学思维形象化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象一般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掌握。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特点,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涵。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类比、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的主动应用。

1.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养成用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

2.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找准数与形的契合点,根据对象的属性,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相互转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数形结合的结合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

(1)用方程、不等式或函数解决有关几何量的问题;

(2)用几何图形或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方程或函数的问题;

(3)解决一些与函数有关的代数、几何综合性问题;

(4)以图象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七

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任务比较繁重,内容比较杂多。很多教师一堂课上完,都是慢慢的数学公式和题目,师生之间的互动空间也被挤占,教师的形象也变得严肃呆板,数学也变得枯燥乏味了起来。要建立创新的师生关系,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放下身段,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以前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中指出了我书写的一个错误,事后这个学生反而给我道歉,说让老师课堂上尴尬不好意思了。第二节课我就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这名同学,也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和老师交流,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人格培养都是尤其重要的。同时这里引用一个“相机诱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八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千米4千米=()米

1000克=()千克8千克=()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吨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2.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九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

[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

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

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

[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来审视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来了。

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2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难道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教师上的究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那种在教学环节上追求简单的“嵌入”式或“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那种牵强附会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学内容中去的方法,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助长了学生说空话,说违心话的坏习惯,最终使得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的习惯。

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后这位教师做的恰到好处。使得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篇十

张晓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是相对的。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要和##同学比一比高矮,请小朋友们当裁判。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高,##矮。

师:老师请个坐得最好的同学上来与##比高矮。

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矮,现在怎么又说##高了呢?

生:比的人不一样。

师: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他高,他就永远高,要看跟谁比。也不是说他矮,他就矮,还是要看跟谁比。

板书:相对的,跟谁比

二、实践操作

1、高矮

ppt:操场上,能不能找到比高矮的?

能不能说完整?()比()高,()比()矮。

生观察男孩、女孩比身高。(或:师:男孩认为他和女孩一样高,你们同意吗?)

生:脚垫起来了,不对。

师:怎么办呢?男孩改过来了,这次呢?

生:女孩高,男孩矮。

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比较高矮要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要对齐。

板书:对齐

2、长短

这两个小朋友去玩跳绳了,我们看看他们的跳绳,谁的高?谁的矮?

生笑:是长短。

板书:长短。

师:怎么比?想想办法。

生:先对齐一端,拉直了再比。

师:真聪明!弯曲着是不容易比的,拉直了才能比。

板书:拉直。

师:我们请最守纪律的孩子来做比较。

拿出两根跳绳,请同学上台比较。

引导孩子说清楚比较的过程:是怎么比的?

说一说:()比()长,()比()短。

3、厚薄

小朋友的凳子坏了,一个叔叔来修凳子,但是他不知道该选哪颗钉子,你能帮忙选一个吗?

生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

板书:厚薄

三、巩固提高

师:我们班的孩子们学得很棒哦,能自己发现比高矮、长短要对齐了,拉直了,还知道高矮、长短是相对的,关键是看跟谁比。现在请孩子们趴下休息休息吧。(音乐)

警车声响起,同学们好奇地抬头,坐好。

1、ppt,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高矮不仅只在身高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问题。

2、小兔子比高矮。

ppt出示: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台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学生进行比较。

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各自不同的见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虚线格子图,再让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通过虚线格子图帮助比较高矮,比前一个活动又进了一步。

3、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方法,在进行比较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生: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出高矮和长短。

教学板书:

下课啦

相对的高矮对齐

跟谁比长短拉直

厚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