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1篇)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0 17:31:06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1篇)
时间:2023-09-20 17:31:06     小编:琴心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一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一)口语交际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二)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二

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1、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石头的特点。

2、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

第一课时玩泥巴

同学们,玩过泥巴吗?

喜欢玩泥巴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泥巴!不过今天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可是有所不同,我们不但要玩,同时还要观察我们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去一些泥巴,开始动手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玩过泥巴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些泥巴(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吗?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归类,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和粘土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关于土壤我们还能怎样玩?又有哪些新发现?把你的发现和想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课下的时候,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再去玩一玩泥巴!

第二课时奇石展览会

一、沙和石头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之内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并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大家有这么多问题呀!现在让我们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吧!

在研究之前先让我们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学生分组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通过我们的研究,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让我们把它们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不要忘了课下继续研究哦!

二、奇石展览会

课下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大家带来了吗?

下面让我们用我们收集的奇石开一个奇石展览会吧!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与活动,自己反思一下,你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沙与石头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课下的时候不要忘了继续研究哦!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三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2、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的,学习观察事物和写游戏的方法。

一课前导入:

课前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检查本课生字词的认读: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小黑板,学生练习认读,小组内看着黑板自由认读。

2、指名学生认读,余下纠错。

3、齐读本课的生字。

4、学生把生字送回课文之中,检查自己的朗读情况。

三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

1、指名学生开火车接读课文,余生及时指出读书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教师小结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并提出要求。

3、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一遍,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合作探究交流课文内容: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吹泡泡的游戏好玩不好玩?(教师适时板书:吹泡泡)

2、围绕吹泡泡,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方面?(小队合作探究)

3、指生回答,师生评议相互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吹泡泡的办法;泡泡的美丽;(色彩和形态)产生的联想与感受。)

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声音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五借机导情,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泡泡的美丽、神奇及带给

美好的想像和感受。

2、指名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师生全体评议,并提出意见。

3、师生比赛读、配合读。

4、教师小结。(学生朗读的情况)

六回扣全篇,情感升华:

1、学生快速读完全篇,体会作者吹泡泡时的快乐心情,和作者一道追随童年有美好回忆。

2、教师让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练习试背第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执教人:付存法

教学目标:

1会书写本课中的全部生字。

2语言积累第四五自然段。

3生活拓展: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的。(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语言积累第四五自然段。

生活拓展: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的。(口语交际)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检查本课中的生字认读情况。

3、多方式认读生字,并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快速的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4、小队内先交流识字记字的办法。

5、教师出示小黑板,让生用自己的办法强化这些生字,相互补充,特别注意强调难写出字的地方。

6、学生识记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写生字,每个写一遍并想组词。

7、齐读生字,开火车组词。

二语言积累:

1、师生试背四五自然段,想想窍门。

2、教师小结背诵的方法:要注意每句话的联系,共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

3、方法指导后学生再试背,小队内相互检查。

4、全班当堂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

5、男女分开角色来背,师生配合背诵。

6、师小结:(背诵也要注意普通话的运用)

三口语交际,生活拓展:

1、谈话导入。

2、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你是怎么来玩的?玩的时候什么心情?

3、小队内尽情交流,相互补充,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余下评议补充。

5、师小结:说说时,要注意表达清楚,语言有条理。

6、有趣的同学请写一写刚才的内容,不能写的同学再说一说其余的爱玩的游戏,但要小声。

7、师小结:由说到写下来,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同学们以后要好好练习,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四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生试预习第四课《沙滩里的童话》。

复习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后记与板书教师可根据实际学生情况灵活安排与设计。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五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六

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1、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

2、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练习法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教学环节教学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1、轻声播放高胡演奏的《凤阳花鼓》旋律,提问:这首曲子旋律美不美,在哪听到过?师讲解美的民歌音乐有其流传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蕴涵着一个美妙或凄婉动人的故事,教案《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1》。

2、师放课件《凤阳花鼓》讲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卖唱的苦难经历以及现在改革开放后风阳花鼓唱遍大江南北,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来自劳动人民创造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3、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从教师声情并盛的演唱中受感染想歌唱。

4、放《凤阳花鼓》旋律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曲调中,使学生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5、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比比谁模仿得最好。

6、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分组让学生按乐谱边唱边敲击小乐器等;让学生自带铜碟、不锈钢碟、陶瓷制的碟以及一对筷子,创编简易节奏律动边唱边表演,通过动手、动口、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拓展(环保):讨论怎样保护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板书设计简笔画:花鼓教学回顾学生对“花鼓”感兴趣,个别学生小时侯曾接触过这首歌,当他(她)听到歌曲,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七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聚焦

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

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大的蚕。(板书: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互相观察养的蚕并交流养蚕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养蚕方法。引入幼虫的概念,使学生将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再引导学生回顾刚出生的蚁蚕的样子,并提问“长大的蚕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长大的蚕的兴趣,同时揭示本课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

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

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蚕的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胸足,主要用于协助蚕进食;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主要作用是呼吸。

7.提问:大家试着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有什么反应?(预设: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

8.讲解:蚕的头部还有眼,它是用眼和皮肤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设计意图】

先从多个方面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蚕的幼虫的生活习性的认知。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蚕的幼虫并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蜕完皮的蚕下一阶段会怎样呢?(教学提示:播放蚕吐丝结茧的视频。)

2.讲解:蚕蜕皮4次后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并开始寻找吐丝结茧的地方。如果熟蚕没有合适的地方来结茧,就容易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的情况。

3.布置任务:为了让蚕更好地吐丝结茧,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然后观察蚕吐丝的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学提示:出示做好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演示制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将具有即将结茧特征的蚕放到架子上或格子上。)

【设计意图】

告知学生准备开始结茧的蚕的特征,并指导学生为蚕制作结茧的小架子或小格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

学生在第1课就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养蚕经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认识蚕的头、胸、腹三部分结构,然后用放大镜重点观察蚕吃东西用的口器、运动用的腹足和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从而建构对蚕的外部形态的认知。最后针对前面的观察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的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八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就让他进去了。

要求:默读6—8自然段,思考:进去后,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来。高尔基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来。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学生讨论。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5、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6、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7、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5)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身边,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九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 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 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 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十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而具体。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运用知识树的形式教学。这种板书在本课中给学生知识脉络的整体形象,回顾了全文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之处,没有将写作的方法及特点,在知识树中呈现,使得构建不充分不完整。 2、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三个自学指导,让学生分层次来学习和体会文章。自学指导一,整体扫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自学指导二,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自学指导三,细读品位。学习前提出了明确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在讲到西沙群岛物产的时候,我反复让学生朗读,学生在练读中积累、运用语言。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湘鲁版三年级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这两课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究性实验,搞清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二、会“托举”的水。

实验: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