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一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而经典则是教育领域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经典文化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和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品读教育经典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品读教育经典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许多。
首先,品读教育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通过阅读和思考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开拓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例如,《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四书五经”中的儒家智慧都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和方法。通过品读经典,学生可以把握到深邃的思考角度,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些思维能力将贯穿于学生的一生,使其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迎刃而解。
其次,品读教育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品读经典,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伦理和道德问题,并从中汲取道德的滋养。例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情感纠葛,引发了对于友情、爱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次,品读教育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经典是文化的瑰宝,通过品读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例如,读《西游记》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佛道文化。通过品读经典,学生可以打通文化的“血脉”,培养对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推动自己成为有修养的人。
另外,品读教育经典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思想,而这些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品读经典,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解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对于学习产生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而有意义的事情。这将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追求进步。
最后,品读教育经典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作为学生品读经典的导师,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的背景、思想内涵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讨论和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展开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品读经典,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
总之,品读教育经典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在实践中,老师的引导和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品读教育经典,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一代,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二
这份关于古代教学内容的资料拿在手上沉甸甸,里面内容的价值更是不可小觑,对于我们学堂乃至老师更是如获珍宝,现在终于能体会智博老师当时看完的激动心情。
《当代学校国学教育构思》这本资料内容比较多,我利用平时零碎时间终于看完一半了,就这一半的内容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整理了几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国学教育的深刻认识。
第二类,体,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主要是:经、史、子、文。上次学习也听张恩富教授讲过,这次更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经”感触比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经,主要是十三经,经过唐宋儒遂加增补篇目后,又有了“四书”。四书偏重心性修身,适合后人研读实践。古代科举考试是要从十三经中任取一句作为题目,来做千文内短文。所以古代举子都是要熟读十三经的,十三经正文是64万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仅经典一项,肚子里都是背过上百万字的,熟读千万字的。从先秦到民国每位文人儒士都经历的共同的教育,这就是所谓“读书”又叫“读书人”。为什么古人背书厉害,是因为“读”就是吟诵,“书”就是指经史子文。吟诵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背诵而不被遗忘。这也是我们学堂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三类,艺。艺是用来熏陶性情,培养品格的。经史子文并不能保证品性的提升,而与环境熏陶和生活习惯关系更明显。需两者结合起来修学。这是智博老师为什么总是问我们何为雅文化,何为俗文化的原因了。艺的主要门类,有琴棋书画、花酒香茶,词曲歌说、玉石古玩等等,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则以品性为目标。国学教育的艺类,应为雅文化。一般以利益为目标,福禄寿、平安吉祥等等为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学,只是不能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去学。
第四类,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比如平时大家比较少谈的政治,治国之学。其实这是儒家学的特长。历代大儒积累的治国智慧真如汗牛充栋,无法计量。这些学问,正常儒士都是必须学习的。而且儒士对经典理解到位了,对着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问题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当此之事应该怎么做。但今天社会的不和谐,有谁从儒学的角度对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国方策?所以学习国学教育是当务之急,不仅修身养性,还能保家卫国。
第五类,小学。主要是指一套中国文化的基础学问,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工具书等。说起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让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诵,说读书的“读”就是吟诵,这是古人读书的方法,是老师直接传给学生的。现在的人否定汉语读音的意义,分裂汉字的音形义功能,用词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中文化内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诵每个字有声音的意义,有些词句吟诵时还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诵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诗词了,这才算得上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落实吟诵学习很紧要。
学到这里真是意犹未尽...因为不但了解到古人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特别是看到古人读经典的字数,对陪孩子们读经典突然感到乐此不疲,对今后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照做,怀着一颗真心,一定会做到真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三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而教育经典则是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南针。当我们深入品读教育经典时,不仅可以汲取智慧的营养,也能够展开一场心灵的碰撞和触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道理。以下将从教育经典的价值、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五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要明确的是,教育经典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经典是历史的结晶,是前辈智慧的传承。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中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还能够借鉴其中的精华,为今天的教育指明方向。教育经典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们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对各个时期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品读教育经典是一种追寻智慧、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教育经典中的教育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古代中国,孔子提出了“教导有方”的观念,注重德育为先。这让我明白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另外,洪范之宪中提出“教材之道,发挥未形”的思想,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这使我明白到每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是不同的,作为教育者,要注重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教育经典中的教育方法也给我启示良多。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而近代教育家罗洪先先生强调了亲身实践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课堂是必需的,但实践是根本”。这使我认识到,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经典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如《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要使个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自律和自尊的完美人格。而康德的教育思想则注重培养个体自主性,强调自由、平等和人本主义的教育。这让我明白到,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素质的发展是最根本的目标。
最后,教育经典的品读需要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化和应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教育经典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倡导尊重和关怀,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总之,品读教育经典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工作。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历史中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还能够获得对当前教育的指导和启示。教育经典是我们教育道路上的明灯,它们给予我们智慧和指引,同时也要求我们将这些智慧付诸实践,使之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能力的新一代。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四
暑假中,静下心来认真读了《福禄贝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福禄贝尔是19世纪德国幼儿教育家,是近代西方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阅读本书有助于深刻地了解福禄贝尔重要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能更好地了解当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也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书中讲述的观点理论性很强,有很多段文字我必须反复阅读多遍,仔细咀嚼多次后才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但是就是在这样反复阅读、思考,努力理解、探索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领略到了很多道理,同时也让我不禁感叹福禄贝尔在教育方面的高瞻远瞩,在那个年代就能对幼儿教育拥有这样深刻独特的想法,令人由衷佩服。
书中就福禄贝尔的一些经典著作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解读,分别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幼儿发展中的教育》、《母亲:游戏与儿歌》等经典著作中的重点章节。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一章节:《绒球——儿童的第一个玩具》。福禄贝尔认为,球具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恒久的吸引力,因此,它是童年时期无与伦比的最重要的玩具。球不仅对儿童具有意义重大的吸引力,而且是一件具有深刻意义的玩具和一种教育手段。儿童在玩绒球的时候,认识到,物体有时是被他自己抓住的、紧握的、可触摸的,但有时候也是自由运动的。球让儿童感觉到自身是一个整体,并遵循着人类的本性去发现他自己的命运,在生命的早期,儿童就去寻求并且必须去寻求、去注视、去抓住、去占有整体,即使是在无意识的阶段也同样如此。儿童寻求的这个整体也是通过绒球给予他的。
球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因为自身之中包含着一个整体),同时也是单个事物的特殊象征,例如,苹果和其他球形的物体,在这些球形的物体中多样性得以体现,就像谷物的种子中所蕴含的多样性一样。因此,球非常适合满足儿童的这种探究欲望。福禄贝尔所说的绒球——或与之相同的圆球——实际上是其他一切形状的基础和本源,所以,一切形状都可以通过某些确定的简单法则从球体中符合逻辑地发展出来。如同球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一样,它也是每一个整体的象征和一般表现。儿童能够在其中看到每一个整体和他自身,就像他能从中看到每一个整体和每一个物体一样,他也能够反复地将自己的影像印入其中,从而使他能与自身面对面。
书中反复强调福禄贝尔这样的观点,对于需要得到发展的儿童和促进他发展的成人而言,十分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应该观察而且应该激发他们的孩子正在觉醒的个体力量和个体活动,以及在几乎不易觉察的开始之中及表露的细微迹象之中正在觉醒的精神。
人的发展(包括儿童的发展)的中心、真正的基础和起点是心灵和感情。但是,对行动和思想的训练,肉体和精神经常不可分割地伴随它们。思想必须转化成行动,行动必须通过思想来决定和明确,这两者的根源都在情感本质之中。这些论述对于认识、促进和保护儿童最初阶段的发展和认得发展的规律是必要的。
当然,在谈论儿童运用绒球游戏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所有的儿童玩具和游戏的共性,即儿童特别喜欢在每一个物体中发现整体以及从每一个物体中创造整体。许多中物体,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能在儿童时代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特别是那些有生命的物体的来来去去会引起儿童的不随意注意或者由于成人的提示而引起儿童的随意注意。一般情况下,生命总是会吸引生命,就像生命唤醒生命一样。儿童会看到狗和猫的走动,有时是大狗有时是小猫,儿童也会注意到鸟儿,笼中的鸟、窗前的麻雀,儿童还会注意到鸽子、公鸡母鸡等等。通过一个并且是同一个物体,甚至是一个无生命的物体(绒球),我们可以想象许多种物体,特别是有生命的物体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绒球提供给儿童观察、创造和玩耍的仅仅是最基本的形状,或者说,绒球是一切表现为整体并能自发行动的事物的素描。因此,可以用球体表现的一些现象,例如,呈现、分离、返回、寻找、发现、得到、接住、抓住、握住、滚动、滑动、转动等,上述的每一个现象都能够如球一样地表现出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绒球对儿童而言是一个多么完美和有吸引力的玩具。
圆球始终是万物的统一物和解释物,因而也是联系和理解万物的真实途径。正是通过圆球,将儿童与保育员和他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因为球是万物的特征,是万物本质特性的统一体和结合。球展现了容量、质量、物质、空间、形式、尺寸和外形,它自身蕴含着一种独立的力量(弹力),因而它可以静止和运动,也具有稳定性和自发性。它甚至可以提供色彩,至少可以引起声音,它有重量,因为受到了重力的吸引,具备了万物的一般特性。所以,绒球通过下落,通过或快或慢的运动,使儿童思考地球生命和自然生命中最重要的现象和规律,思考一般的引力——首先是地球的引力,特别是地球引力的规律和限度。
运用绒球的第一种游戏也实现了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智力的培养。通过绒球的运用,儿童不仅可以看到静止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再不断变换的现象中观察物体。运用绒球进行的游戏唤醒并训练儿童的智力,使它能够在内部重现已经在眼前消失了的物体。这些游戏唤醒并训练再现、记忆和在记忆中保持以前见过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记忆力。
绒球给予了儿童所有这一切和许多其他的东西,并且成为儿童所有玩具中的第一个。通过绒球的运用,儿童得以发展自己,加强了生命和本性的统一性,也相应地增强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性。正是在运用球的最初的游戏中,儿童知道了自己的生命以及作为统一体的外部世界。
福禄贝尔针对绒球和儿童的发展详细地从人类发展层面、儿童发展层面、语言和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以及精神的发展等都作了独特而详尽的思考和阐述。在没有拜读福禄贝尔的作品之前,我虽然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对于孩子们的各种球类玩具的认识和理解是多么肤浅啊,这促使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对于球类玩具以及其它简单玩具、民间玩具的看法,也不得不重新理解和定义玩具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9月13日9月15日的三天国学培训课程,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实生活中许多朴实无华的道理看似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现代化带给人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并没有带给人们更多心灵的快乐,反而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空虚和压力。面对这烦躁的社会,许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然。当全社会都只是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乐,而精神却变得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不要只在那里感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现在已经到了该我们静下心来,研读先哲的教诲的时候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读读我们国学经典中的语句吧,我们祖先早就通晓关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样的适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通过对国学及《弟子规》的学习,“孝”是我最大的收获!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故事,短片看完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平日里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包含的满是拳拳爱子之心,细微之处都是感动。人们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起我每次出门父母都必送我到车站,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又听人说,父母给予孩子的是路,绵延不绝,而儿女回报双亲的是线,纵是千里也有终点,不禁顿感心酸。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今后真的要多努力了!
“孝”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它或是每天早上一句关心的话语,或是一顿不怎么可口的饭菜,或是我们小小的成就。它或大或小,但有一点是天下父母所期望的,就是自己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想起了董总两次哽咽时说出的话,一次是作为女儿说起自己智力渐衰的母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有一个故事,不要在双亲健在时不懂得珍惜,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次是作为母亲谈起自己膝下的儿子,父母其实不需要儿女给予自己什么,只要儿女过的快乐就是莫大的欣慰。简单朴素的语言,身份角色的转变,道出了所有天下父母简单的心愿,也为天下儿女敲响了警钟。想想这一天的培训,哭也哭过了,笑也笑过了,日渐麻木的心情被唤醒,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自己好好学《弟子规》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满满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六
从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从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我就深深喜欢上了它。
我们现在最糟糕的问题是不诚实守信,交作业时总是让老师费心,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缺点。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不仅让我感知到老师的可敬与可爱,还让我了解到,一个做父母的苦心与不易。妈妈爱唠叨,爸爸训斥,这一些也让我曾烦恼过。可当我看了《爱的教育》,我就会知道,这一切全都是爱。等我后悔了,我想再听一下妈妈的唠叨和爸爸的训斥声,这时,父母却早以不说我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少不了一个字————爱。如果世界没有爱,那就成了黑暗的世界。有了爱,世界上充满了爱,那将成为美好的人间!书里面写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学生的爱,对身边所有人的爱。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是一个光明的世界!
总之,是《爱的教育》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三年级下学期,还让我懂得了许多有用的道理。我会用这些爱来对待他人。我想:如果人人都用自己的`爱来对待他人,那么爱的项链就会越来越长。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七
1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2)创设文化氛围,培植创新的个性和品性。语文教育要通过和谐、欢快氛围的创设,通
过美文的吟读,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要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心,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要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八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为了深入研究并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我选择了研读教育经典。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多,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价值。下面我将分享我在研读教育经典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研读教育经典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论语》中,我发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智慧之言,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诲汝闵乎!吾闻上人可谓至德也已矣。”这些古人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通过研读教育经典,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其次,研读教育经典使我对教育方式产生了更多思考。古人所主张的“听其言,观其行”思想,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重视他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同时,教师也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榜样。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培养。
第三,研读教育经典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教育经典涵盖了众多学科和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通过研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汲取了不同领域的智慧和经验,借鉴了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见解。例如,在《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一书中,约翰·博尔比提出“为了实现适合于终身成长、能帮助人类实现自己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态度和价值,我们就需要人格全方位的教育”,这为我拓展了教育的宏观视野,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四,研读教育经典让我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于个性化教育至关重要。通过研读教育经典,我深刻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特点来制定教育方案。在《小学教育论》一书中,罗兰·巴特提到“教育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性格、生活背景、机构需要做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多样性。
最后,研读教育经典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种持久的责任和奉献。当我们选择从事教育工作时,我们就要意识到自己将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说:“要有耐心,要很爱学生,要劳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做一名优秀教育者的艰辛和付出。爱是教育的动力,只有真心关爱和付出才能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总之,研读教育经典是一次人生中宝贵的经历。通过深入研究经典著作,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思考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加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责任和奉献。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教育者,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关于经典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经典教育是一种以传统经典为基础的教育形式,通过学习经典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智慧。我个人也有幸接受了经典教育的熏陶,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典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传统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经典教育通过学习和解读这些经典,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和评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交流。这样的思辨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我曾经在一次研讨课上,和同学们讨论了一段古代诗句的意义,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给予了他人宝贵的启示。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不仅仅理解了诗句的内涵,更锻炼了我们的思辨能力。
其次,经典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传统经典重视人的修养和品德,提倡诚实、宽容、谦虚和勤奋等美德。在经典教育的引领下,学生们将这些美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深受《论语》的影响,特别是孔子的一句话:“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疏。”这句话教育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虚伪,同时也要平等对待每个人,不嫌弃。由此,我学会了尊重他人,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这对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经典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典教育不仅仅传递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通过学习经典中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学生们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和思潮。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能够让我们对现实社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作为一位学生,我曾经沉浸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海洋,跟随着诗人穿越时光,领略到了不同朝代的风貌和历史。这种经历开启了我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并且让我对各个历史时期都充满了好奇。
第四,经典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思想,在当今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学习经典,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巨匠的思考方式和见解。这种接触让学生们发现自己与这些伟人有共鸣之处,并且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记得我在读完一本名著之后,对书中的主人公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他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并且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理想。
最后,经典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经典教育并不是机械地吸收古人的智慧,而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发扬和创新,从而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引入到当代社会。在一次写作课上,我和同学们共同创作了一篇以经典故事改编的作文,每个人都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修改,给予了新的诠释和意义。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开拓了我的想象力,也增加了我的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经典教育给予我很多的启示和帮助。通过培养思辨能力、培育品格、拓宽视野、增强自信和培养创造力,经典教育真正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人生中,我都会将经典教育中的智慧和品质融入到我的行动中,并将其作为一种永恒的指南。
读教育经典心得体会篇十
自参加县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积极投身于各阶段的学习,通过努力,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现对照“党员九自问”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当初入党为什么?
自青少年时代起,我就从身边的党员干部,影视文学作品等方面共产党员的伟大和崇高,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当时以成为我的追求。参加工作后,我就开始学习党的有关知识,1984年,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5年,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清楚地明白,我所崇拜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来维护,党的先进性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来体现。我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一言一行都符合一名中共党员的要求,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二、现实表现是什么?
入党以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能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中能密切联系群众,能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对照党员标准和现实表现,我在工作生活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总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在机关工作的时间长了就有点摆老资格的思想,有安于现状的表现。二是学习不够深刻。三是工作主动性差。在工作上存在不够积极,主动性差的时候,基本上是领导安排,而自己一般不会主动“找事做”。
三、组织要求做什么?
对照党章要求,党员必须旅行下列义务: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四、群众期望是什么?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党组织提高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得到实惠,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
群众对共产党员的期望,首先是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也是群众的首要期望。其次,群众期望我们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作风。目前,党内有些同志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或有的私欲膨胀,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以至利用职权攫取国家财产,这些性深深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当和政府的形象,所以,群众期望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五、党员先进性标准是什么?
努力学习,锐意进取,思想过硬,开拓进取,用学习指导工作;立党为公,理想常在,信念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褪,永远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贴近群众,牢记两个务必,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谋求发展,不断深入基层,找准工作切入点;立足岗位,务实为民,尽心竭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做好妇女儿童的公仆;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矢志不渝,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纪律严明,维护团结,朝秦暮楚,积极向上,遵守,保证各项工作和任务的完成。
《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经典》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