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通用8篇)

最新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0 07:02:18
最新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通用8篇)
时间:2023-09-20 07:02:18     小编:碧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一

元宵节是闹新春的压轴大戏,在这一天,人们看花灯、猜灯谜、搓元宵、许心愿……最重要的是,人们一定要和亲人团团圆圆过完这个节,才会奔赴天南海北,开始新的一年的忙碌。

今年的正月十五有点与众不同,我有幸参加了常州晚报组织的“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度过了一个热闹、欢乐、特别的元宵节。

这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人民公园,广场中央已经搭起了红红的舞台,主持人和演员还在紧张的排练。舞台周围设置了很多区域,有展品区,有体验区,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席卡,标注着“留青竹刻、常州梳篦、金坛刻纸、蒲河风筝、乱针绣”等很多活动项目。我参加的是面塑,因为我最喜欢做手工。时间还早,我们就赶紧到展品区转了转,买到了我心仪已久的传说中的兔子灯。这只小兔子穿着浅黄色的纸衣裳,竖着漂亮的长耳朵,睁着红红的大眼睛,很是可爱。我望着它,喜欢极了,小心翼翼捧着,生怕挤来挤去的人群碰坏它。

忽然,人群开始分流,在一阵喧闹声中,我听到在点名了。我赶紧跑到标着面塑的桌前抢了张凳子坐下。常州面塑大师“面塑吕”身穿一件大红对襟褂子,提着两个木箱出现在我们面前。只见他先从木箱中取出几套精品面塑,陈列在桌上,有西游记、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细节处——那搭成鹊桥的每一只喜鹊都做得形神兼备,振翅欲飞。就在我暗暗称奇之时,老师又拿出了一些做面塑用的材料,有各色面团、剪刀、竹签等。在手上抹些蛤蜊油,我们一群学员就跟着老师开始揉、折、剪、捏,学做一只小白兔,我很认真地亦步亦趋,结果还是做了个“一声叹息”。接着,老师又用黑、白、绿、黄等颜色的面团捏出了一只啃竹子的大熊猫。这次,我吸取教训,先认真地看,默默地记在心里,等老师做完了,再开始照葫芦画瓢。我先用白色的面细细地捏出一个鹅蛋型的身体,再把较小的一端小心地向下压一压,形成了一个憨憨的小脑袋。然后用大大小小黑色的点做成了熊猫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再用一条黑色的面从中间一压,绕过熊猫的身体,变成了它粗粗短短的胳膊和脚。最后用黄色和绿色的面做成细条,并排在桌上,轻轻一搓,一根色彩斑斓的竹子就捧在大熊猫的手里了。我看了看,心中有几分小得意:这还有点像!

接着,我就进入了自由创作阶段,一会儿,我把几种鲜亮的颜色揉成一条,卷成了色彩诱人的棒棒糖。一会儿,我照着老师的小鸟,开始用层层叠加的方式捏出了我心爱的虎皮鹦鹉。这时,广场上也鼓乐喧天,开始了常州地方文艺的表演。你看!金龙、彩龙上下翻飞,荡龙船、蚌壳精、乌龟精粉墨登场,常州滩簧也用我听不懂的话绘声绘色地述说着过去的故事。那金黄、火红、亮蓝、翠绿……在大俗大雅间渲染着节日的气氛和美好的祝福,台下更是人山人海、掌声不断,热闹非凡!

携着满心的欢愉,我带着战利品——一只小兔灯、五个小面塑、一盒大麻糕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入夜,我品尝了热腾腾的元宵,那些雪白的小精灵裹着我的快乐化为心中温温软软的记忆。晚饭后,我们一家牵着“小兔”出门散步,浑圆釉黄的月色下,三三两两的老人、孩子提着喜羊羊花灯,一群群青年放飞着许愿的孔明灯……我抬头望着越飞越高的灯火,默默许下心中的愿望: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愿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像柔和的烛光一样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田!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二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但要说我最爱的节日,非元宵节莫属。它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传统的习俗文化中,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不仅会猜灯谜、赏花灯,还会煮汤圆、放烟火。

汤圆,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都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历史十分悠久。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半沉半浮的,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因为汤圆是圆溜溜、甜滋滋的,所以也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元宵节的夜晚可真热闹啊!和我同龄的正乐呵呵地向长辈讨压岁钱;爸爸妈妈们拿着烟花和爆竹,正准备放;而此时,奶奶和我正在厨房做汤圆。

首先,奶奶把糯米粉倒在一个碗里;然后,奶奶在碗里加上适量的水并把它捏成一团,再把它捏成圆形并用手指压一压,一个小窝出现了,奶奶就把馅料放进小窝并封口,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当然,创意无限,你完全可以把它做成奇形怪状的,那就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手轻轻地捏成你想要的形状。我也照着奶奶的方法包了几个汤圆:圆形、三角形、小人人,很可爱的。

做完汤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啦!我和表哥去放烟花。我先玩了一种和钢笔盖差不多高的炮,点燃后它会放出像陀螺一样旋转的炮。我们把它放在重在一起的两块水泥砖的边沿上,刚一点燃,只见它在两块水泥砖的交界处喷出了耀眼的火焰,然后它就隆隆的一声,爆炸了。只听一声巨响,我的耳朵因为没有及时捂住,“嗡嗡”作响。到了吃晚饭时,我们就给各个长辈拜年,送上祝福的话语,而长辈们也递给我们小朋友一个个小红包。

第二天,吃完形状各异的汤圆,就迎接着这美好的新年。

元宵节给我带来快乐,我爱元宵节,更爱中华传统文化。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三

“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声渐渐逼近,一个木牌高高立起,看见了上面四个字,“历口澎龙”。

很快龙开始扭动,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边舞着,一边向前方“飞着”。锣鼓喧天,好不热闹!今天是元宵节,让我最为感到喜庆的,也就是舞龙了!

舞龙人举着那条金光闪闪的龙,穿过人山人海的东街里,在大街上“飞”着,他们绕了一圈,停留在了十字路口,他们在观众的包围之下,围着边缘转了一圈,一边转着,还一边抖动着龙的身躯,是那样的活灵活现,一边“飞”着,一边舞着,舞龙人也脸上洋溢着笑容,在观众的欢呼下,舞着是那样起劲,突然舞龙人将龙的身子倾斜了一点,又迅速朝天上舞去,龙头迅速地转了个弯,嘴巴一张一合的,通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的龙珠,身躯围着龙头盘绕着,那情形真可以说是“飞龙在天”来形容,也好似龙图腾上的形状。

盘绕了一会儿,龙的整个身躯都在抖动,一边抖动着,一边向着相反方向继续“飞驰”。突然,我看着龙头向我“飞来”,都说“摸摸龙头,万事不愁”,嘿嘿,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好让我摸摸,让今后万事不愁吧!

看完了舞龙,我和妈妈回到家中,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一碟元宵走进厨房。端起那一碗白白的、胖胖的元宵,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

其实元宵节的习俗远远不止这些,比如:猜灯谜、观花灯,等等。总而言之,我觉得家乡的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大家能屈能伸,万事不愁,步步高升!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四

【篇一】到了12月29日,除夕来临,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美味佳肴的味道,味道传进每个人的鼻子,飘进每个人的心中。我家的菜可丰盛啦,有鸡啊,鸭啊……各种各样的菜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使人忍不住想偷吃几口这样的美味佳肴。

忍忍忍,终于忍到了夜晚,这就是有名的除夕夜啦,在这一天,除了在外面有要紧事的人,都回到了家乡,与亲人们吃团圆饭,来到我家的客人也很多,像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很多很多,大家坐在凳子上,边吃年菜,边看春晚,味道可好啦,这一夜几乎没有人睡觉,除了我的弟弟、妹妹,都要守岁,快到12点啦,我们一起倒计时:5、4、3、2、1!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声也响起来了,我终于忍不住,倒头便睡,过了除夕,接下去就是正月初一了,我就要到亲戚家拜年啦,我买了礼品来到外婆家,外婆好像知道我要来似的,早就准备好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笑眯眯的递给我,我也说了一声谢谢,收下了红包。接下去我又去奶奶家、大姑家……拜年,大家都很开心,我呢,红包也拿了不少。

接下去的几天一般都是吃吃分岁酒等等,吃得估计又胖了……

正月十五,元宵到了,这一天在万松山那里举办了灯会,那里有各色各样的灯,可美啦,这一天,还要吃汤圆,我妈妈煮的汤圆很好吃呢!

在春节的这几天里,大家都很开心,吃吃喝喝,十分悠闲,到了正月十六,大家也渐渐忙起来了,春节,就是盼着盼着,盼来了,又很快就走了的节日。

【篇二】在寒假里,我们一家全回了老家。我们在老家过了一个很快乐的春节。

春节早上一醒来,我就看见枕头旁边有一块糕。我想起妈妈昨天说的话:“明天早上要把枕头旁边的糕吃掉,而且吃完了才能讲话。这叫“开口糕”是老家的习俗,意思是希望第二年能步步登高,因为“糕”和“高”是同音字。”于是我就津津有味地吃掉了这块糕,我想家乡的习俗真好玩。

到了中午,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有一缕缕烟从烟囱里冒出来,到处都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我来到厨房帮我姑姑一起烧饭。我抓了把草折起来放进灶肚里面,再用火柴把稻草点着,然后不断的加草,不一会儿,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上桌了。

晚上,我们大家一起围在火锅旁吃晚饭,我们聊聊天,谈谈话,非常热闹。这时,远处的天空中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

这个春节真快乐!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五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他是新年里的第二个节日。

每次元宵节都是在城里过的',今年,我就去离市区不远的青林村,在那痛痛快快地闹一次元宵。青林村今天有重大的活动,就是灵山寺的十四娘娘要巡街,他可是我们丽水本地的神圣哦!

吃过晚饭,我和钱江涛就去了操场,一听说十四娘娘的队伍已经从灵山寺上下来了,我们立即跑到村口。没一会儿,就听到隐隐约约有唢呐声和锣鼓声,接着就看到有许多人向这边走来,,他们有的手举锦旗,有的手持兵器,还有的抬着锣鼓,不时地敲起来。我和钱江涛就跟着这“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向村里走去。

进了村子,大家都放起了鞭炮,可以这样说,十四娘娘走到哪里,鞭炮就放到哪里。引用宋丹丹的话,就是“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的大,那阵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把我挤桌子底下,一会儿人都倒了。”

村子里有许多红门,上面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如此类的吉祥词语。十四娘娘的队伍就要走过红门。门前都有一张精致的木桌,上面都有非常丰盛的贡品,有鸡、鸭、猪头、水果等东西。有许多村民在道路的两旁,拿着香,在礼拜,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

这时,我仰天观望,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得圆,这是不是十四娘娘的杰作呢?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六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欢欢喜喜闹元宵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元宵又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元宵的来历是这样的。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七

过年,除大年三十和初一,最热闹的就是十五的元宵节。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到处都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卖花灯的摊位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今年的花灯品种还真多,有蜻蜓灯,猫灯……我和妈妈来到夫子庙看花灯,突然来一匹假马,上面坐着人,我们跟着他,来到白鹭洲公园,门口是人山人海,有熊猫,有猴子,我都跟她们合个影。门口还有一个男扮女装的天使,看得我哈哈大笑。晚上还有花灯和猜谜语活动,我只猜对一个,呵呵,我是第一次看花灯,河面上飘着人们点的花灯,我也点一个,我还和妈妈做船呢。晚上八点到,一个个烟花腾空而上,夜空中瞬间绽放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撒花,有的像流星飞滚,有的像一个个小伞兵从天而降。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把整个天空映照得绚丽多姿。看着看着我被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所陶醉!

在这热闹的气氛里,我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烟火拿出来展现。我把“冲天炮”点燃之后,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直窜天空,刹间发出强烈的火花,美丽极。

晚上九点我和妈妈回家,谁知道爸爸已经回来,桌上还摆着热乎乎的汤圆,太好,刚才站在那边冻死,我手里捧着一碗汤圆,嘴里高兴地叫着。我们全家人坐在阳台旁,一边品尝可口的元宵,一边欣赏着十五的月亮,真是全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啊!

欢欢喜喜闹元宵手抄报篇八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月亮圆又圆,家家户户都在吃汤圆,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吃完汤圆,好多人都去看花灯。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泉州看花灯,呀!好美的泉州夜景,到处张灯结彩,大放光彩,树上挂着彩灯。无数的倪红灯,一闪一闪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图案。让人目不暇接。看花灯的人真多呀!到处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个个都喜气洋洋。我们走在人流中,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花灯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些花灯千奇百怪,有动物灯、人物灯、球灯……把广场装饰得亮晶晶的。最吸引人的是一个“三羊开泰”大型组合灯,因为今年是鸡年,它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的希望。

广场中间正在表演着丰富多彩的节目,有武术、南音、舞狮……你看,热闹的腰鼓敲起来,五彩的金龙舞起来,欢乐的歌声回荡在月色之中,人们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