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1 23:35:56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通用8篇)
时间:2024-07-11 23:35:56     小编:念青松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一

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珍贵的文献之一,它对于中国家庭中的亲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孝经,实践孝经的教诲,并且从中领悟到孝顺的真谛。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孝经的感悟和体会。

二、对孝经的了解和反思

《孝经》是一本远古的古籍,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好儿女,如何尽孝道之职,认真贯彻孝敬父母、敬老尊贤的理念。而今天,我看到的现实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都长期在外地工作,很难有更多时间或精力去照顾父母、家人。孝经教导我们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从出生到成年,父母都担负着重任,我们应该感激、尊敬、呵护,但实际情况却较为动摇,令人心酸。

三、感悟孝顺之道

作为一名普通的儿女,我常感觉自己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对父母的孝顺也经常不够用心。学习《孝经》则让我认识到,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在物质财富上做出贡献,而应从精神和行为上考虑,自身要有更加上进的品质,贯彻尽孝、感恩的理念,并将其展现到行为上去。而父母也因此高兴,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的下一代是懂得孝道的、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践行孝敬之义

通过孝经的启示,我现在会警醒自己要时刻关注家人、关心他们的需求、压力和想法,并尽可能的协助他们解决可能的困难。我们也要处理好自己和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尽力去沟通、协调并处理好各种家庭中的瓶颈,以便能够真正做到尽孝尽责。

五、结语

总之,孝经是一本回馈社会的好书,是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指南之一,同时,它也讲述了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员间应该体现的问题,如如何管理彼此之间的情感、如何尽孝,建立更加融洽的家庭关系。通过我的探究和实践,我相信长时间持之不懈的尽孝之道即可给家庭带来融洽和谐的光芒。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孝顺之中,不断加深和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尽出自己的全力的同时,亦可为彼此带来更多的快乐,从而真正地做到互爱互敬、和谐相处。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二

本周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孝经》的《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末学觉得王老师的智慧开解妙就妙在无论你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人,你都能从中获得智慧。你看,这里的表面上是在说天子,好像与一般的.老百姓无关。其实,老师一推展开来,就什么人都可以用得上这把钥匙了。怎么说呢?因为王老师在讲解《开宗明义章第一》的时候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里的“天下”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如一社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市、一个省。那这里的“天子”当然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一把手了。是不是当一把手的人都容易有跟天子一样的习性?有傲慢心、好恶心?这么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对照自己了。

比如一个班主任,回到家还像班主任一样教训丈夫,这是傲慢心。看孩子呢?这个不顺眼,那个很可爱,这就是好恶心。那如何去掉这两种心呢?还是得回到根本,要培养自己的“孝心”。“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没有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在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时候,就不可能有“爱、敬”之心,所以处理问题往往就不顺利。因为“悌道”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找到了“孝道与悌道”,才有可能“泛爱众”。才有可能爱护、恭敬一切生命。

我以前做事情,常常生烦恼,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这其实呀都是孝心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原因。怎么这么说呢?如果真正懂得“孝”了,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那么对应过来,做为班主任,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家长、学生,刑于班级”。那为什么我现在对自己的父母懂得爱敬了,还是无法完全刑于班级呢?那我觉得就是因为“亲爱我,孝何难?”我父母都那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呢?所以影响力就不那么强了呀。你看舜帝,他的后母想方设法地想害死他,他不但不怨恨母亲,还总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而让母亲如此恨自己。他的这种孝才是“亲憎我,孝方贤”,所以舜帝能感化天下人民啊。而我如果是真正把孝领悟透彻了,就应该是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到孝敬别人的父母,这才是真正的拓宽心量。那教学生与别人的父母有什么关系?把学生教好了,学生的父母不是就安心放心了嘛?学生的父母的父母不是也安心放心了嘛?那学生不好教,怎么办?我就抱怨他们的父母吗?那如果学生都好端端的,他父母把孩子都培养得品德优秀,那还要我们老师干嘛呢?老师不就可以下岗了么?你会说,我们在学校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啊。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只是教孩子知识技能,那不用我们教师,电脑就行了。而我们教师最关键的使命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如果不传道,不解惑,光是授业,那就有辱教师这门神圣的职业了。那即便这此道理都懂了,我也愿意好好去传道了,学生还是难教,怎么办?那还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感动不了别人,这时候就想想“亲憎我,孝方贤”。给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孩子还是不听话,家长也不理解,那这个时候,就是提升自己最好的境缘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能一如既往地爱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而不是厌恶他,也没有丝毫地怨恨家长,那我们的心就真的是“慈悲心”了,也就是真正地放下了自我,放下了名利,就有一颗清净心了,这样烦恼也就随之消失了。

所以,我总结,要想断除自己的烦恼,第一是要从孝道入手,完全打开自己的良知,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良知、家长的良知;第二就是要明白自己做为教师的本分,就是要敦伦尽分。不然总觉得自己做的努力好像是额外多做的事情,于是就想着回报,得不到回报就生怨恨。第三是要明因果。我所存的一切善念与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不会白废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关键是不能是假善,不能是为了名利去行善。不能是为了别人说你的好你才行善,这样的果报会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明因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所有遭遇的逆境都不是偶然的,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一旦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老天爷,老天爷就可能还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因为如果不这样,你还是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嘛。

很长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们学习《孝经》的同时,一边在听着《太上感应篇》的讲解,如今大德老师建议我多读读《了凡四训》,我觉得这些学习对自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感觉我的心真的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看到不听话的孩子,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目光柔和了很多,我的心也渐渐更加柔软起来。我想真正清净心现前,智慧也就会现前了。这些先贤的教诲真的是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生命的旅程,让我少了很多迷茫、很多纠结、很多挣扎,我发愿我会一直当个好学生,老老实实地一直学下去,做下去。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三

孝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家庭伦理之宝”,其中内容包含了许多与家庭、亲情、孝道有关的文化精华。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经历,谈谈对孝经的感悟、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传承孝道,共筑美好家庭

孝经中提到:“养不敬亲,何以称孝?”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而正确对待父母则是这种关系最重要的体现。在我家,家庭和睦、和谐美满,这得益于每个家庭成员都尊重彼此、感恩对方,让孝道成为我们家庭的一种习惯、一种传统。我从小跟随着父母的教诲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即便如今已经成年,也时时记得去关心亲人、体贴家人,并将这种礼仪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第二段: 孝道视为至高无上

孝道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孝道的存在。通过孝经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体会到做一个好的子女是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有一次,我与朋友聚会时,其中一个朋友拿出了他的薪资表,说出了他每个月给父母的生活费,而我当时却感觉到惭愧,因为我一直没有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这次聚会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孝道的要义,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个好孝子的决心。

第三段:关注长辈,成为好孝子

长辈是我们家庭中最为亲近的存在,也是最值得我们关心和尊敬的。在孝经中,有许多阐述如何对待长辈的话语,如:“孝之始,长幼有序”,提到要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这是为了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我看来,尊重老人不仅是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时刻注意着与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的交流,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和关爱,而我也因此成为了家人眼中的好孝子。

第四段:言行举止彰显孝道文化

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础,孝道文化更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时常对孝道的重要性提出质疑,但我想说,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但传统文化依然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孝道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孝道文化在自己的身上得以彰显,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孝道文化在年轻人之间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第五段:学以致用,把孝道带入生活中

最后,我深刻理解了“学以致用”这句名言的含义。在我生活中,也许我并没有像孝经中写到的那些仁爱之事,但是我通过学习孝经,让自己不停地思考、吸收和运用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长辈,尊敬他们,听从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支持和受到尊重的,同时也用行动和态度去呼吁年轻人更加关注孝道文化,时时刻刻让孝道这种美德落地生根,让我们的家庭、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总之,孝道是中国文化中至高无上的一种文化,要把孝道发扬光大,必须从个人做起,从自己做起。正如孝经中所说:“习孝有三:事议,让其有所所知也;当其快,让其有所乐也;贵贱贵身、齿、令、悦,请怫然莅之,以敬其心也。”做到思想上、行为上、心灵上的“三孝”,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一个好的孝子、好的家庭成员,也能让孝道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让其走向广阔的未来。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四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头是“老”字的头,下头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十分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我的`父母,怎样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可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并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样能不孝。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五

观念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家庭观念的不断更新调整,孝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时间。而孝经作为我国地位显赫、历久弥坚的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庭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能够从孝经里面找到一些启示和精华,这其中包括了很多我们能够领悟的精神内涵。

第二段:孝文化的重要性

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高尚品格的基石。它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了核心思想和基本方向。没有它,没有中华民族的家庭文化,没有伦理道德的精髓。孝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基石。

第三段:孝经教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孝经》教育我们:孝不仅是做事的态度,还是要真心实意地表达出来。实际行动的背后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孝敬父母好像是我们成长中每个人必须的一课,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孝,如何孝敬父母并不容易。孝经引导我们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不断地表达感激之情、关爱之意。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倾听父母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健康,关注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第四段:孝道精神的传承

孝道精神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精髓,道德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应该思考在如今这个世界,如何更好地传承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学会在自己的行为上体现这些精神,同时从家庭中教育我们的后代,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这些价值体系。我们希望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被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孝道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段: 总结

《孝经》历经千年岁月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其内涵和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无论是在现代社会中,还是在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孝经的阅读理解和践行实践,我们不仅可以深入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能够引领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个人行为模式,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水平。让我们不断学习、领悟和实践“孝”这个中国文化的价值,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持久的价值力量和道德感染。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六

通过参加由东方智慧研究学院董老师主讲的“孝立人生”专题巡讲的学习,以及公司组织的“学国学,访书院,登麓山,较力量”的户外活动,我个人对“孝”有了全新的理解认识,并更深一层次的体悟“感恩”。

孝,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中国传统“家、国、天下”的一种延续了数千年下来的言行与礼仪,“忠、孝、节、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美德,其中的“孝”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感觉孝与顺是连接在一起的,简单地认为孝只是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平时注意与父母长辈的沟通,即使有些事明显不那么合理,基本上凡事都是尽可能的“顺”着他们的意思来,而不是先用心去帮忙分析后再提出更合理建议。通过这几次对孝文化的学习,我重新认识到,孝并不意味着万事“顺”,而是要“敬”。

以前听过个故事:据说古时候有个国家有个习俗,当人老了就要被遗弃到深山里去,任其自生自灭,有个大臣不忍心这样遗弃自己的老父亲,在自家挖了一个地道,把老父亲藏在里面。后来,这个国家被另外一个国家打败了。战胜国的国王对这个国家的国王说:“我有两个问题,如果你们能回答出来,我们就撤兵;如果答得不好,我就把你们全国的人都杀掉!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区分两只蛇的性别?第二个问题是,两匹长着同样颜色、一样大小的马,哪一匹是母马,哪一匹是小马?”失败的国王答不上来,就在全国悬赏征答,可是也没人能够答得上来。这时,那个大臣问他的老父亲,老父亲说:“这不难回答。把两条蛇放在柔软的地毯上,四处爬动的是雄性,静止不动的是雌性。给两匹马喂点草料,母马会把草料推向小马。”于是,大臣把答案禀告给国王,两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答,这个国家因此得救了。当得知这些答案都是出自大臣的老父亲时,国王非常震惊,为了感谢这位大臣的老父亲,国王下令撤消了遗弃老人的习俗,命令从此以后所有的人都要尊敬和善待老年人。

“天下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体现。《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而“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组成的,说明一切教育都要从孝开始。“孝”不仅是中国基本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现行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孝道。正所谓“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业、大孝可治国平天下”。

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做企业实际上也是在做人。企业的各项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制度都是由人定的,而且每个制度本身没有完善的,都需要人去不断地改进,需要人去具体执行,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在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自觉、自愿地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时候,制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应有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执意要违犯制度,制度本身并不能够阻止或制止他,只能通过事后对人的惩罚处理来体现制度的存在。所以,在企业发展前期,在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人就成为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引导人的这种自发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自觉性,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企业氛围。而“孝”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引导、规范每个人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的问题,教育企业员工从德的方面去规范、要求自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做人的最基本品德——孝开始。

我们金光华正处在企业发展和定型中,常言道“小企业要发展靠老板头脑,中等企业发展靠制度保证,大型企业的发展是靠文化传承引导”。一直以来,公司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沉淀积累。到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比如要求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文化、再教育再培训的学习文化等等。

在现阶段,我们金光华的企业孝文化已经基本成雏形,包括去年年会时的主题之一“感恩”,其实正是孝文化的重要内涵部分!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即是一种美德,一种感恩的心态!更是为作社会成员之一的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尺度,是提升人格魅力、升华思想境界的内在动力,是增强凝聚力、促进和谐环境的必要条件!“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作为子女,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是她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培育成人。同样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对谁负责,感谁的恩,绝不是个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必须站在公司这个层面来思考和回答。我们在“孝立人生”学习到的感恩词“感谢天地的恩赐,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老师的教诲”。毋庸置疑,感恩公司、报效公司,忠诚履行责任,同心同德,全心全意,这是永远不变的公司魂魄,是公司传承发展的血脉,也是做为企业一员的我们的处事根本。因为个人的进步、理想愿望的实现,并不只是单独依靠个人努力或是某一个人的帮助就能成功,这一切的关键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信任。

感恩于组织,是一种大恩回报。“知大恩者,才有大境界,才不会忘其根本;知大恩者,才有大作为,必以其坚韧不拔之志毕其一生干事业,才会作出大贡献;知大恩者,才有大智慧,才会在危急紧要关头多一些正气,多一些责任,多一些慷慨,少一些依赖,少一些顾虑,少一些羁绊”。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什么时候,也不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始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工作平台是公司提供的,工作责任是公司赋予的,对外所展现的一言一行其所代表的是企业,而不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更需要“谨言慎行”!以当得起企业对自我的信任。

在实际工作中,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问题,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是满腹的委屈,很多时候会心情烦躁、抱怨、甚至怨恨,纠结成一小段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而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领导教诲、同事们的互相支持与配合,离不开身边亲人们的支持与理解。学会心怀感恩,就会减少很多愤怒,也只有心怀感恩,人才会真正快乐起来;若一个人就只有怨恨,心情自然好不起来,而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工作的推进及完成相信也很难达到满意效果。人只有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才会逐渐的走向成熟睿智。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

感谢公司给了我们一个提升自我思想、拓展思路的机会。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孝与感恩,让我们一起用孝心与感恩之心,收获别样的人生!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经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细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向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资料,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欢孔子,孔子的觉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时代,过一把当孔子弟子的瘾。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台时空机,我请求他让我穿越到孔子时代,ai博士二话不说就同意啦!

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杰出的弟子,我拜孔子为师后,老夫子把我收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后,我刻苦钻研《孝经》,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当时,我是世界第二孝。(因为闵子骞比我还孝顺)。可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时空机只能在时空隧道里呆一天(相当于24年)。所以,我又穿越回来了。可是孝道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直到今日,我在生活中还是很孝顺父母。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必须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孝经感悟与心得体会篇八

尽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孩子,先唤醒沉睡在他们身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才可能让他们的心触摸到“阳光”“感恩”“宽容”等等美好的词儿,而只有他们怀揣这些词儿了,才会萌发出对自己对生活蓬勃的热爱!

我找到了那个孩子:“班主任伤害了你,你恨她?”没有。他回答得很干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或恶,总得事出有因吧?我追问,“跟老师有点小矛盾?”没事干,好玩。他一副敢作敢当的凛然,将我的心又狠狠地砸了一个坑,比听同事转述时更厉害。

我努力使自己平复下来,继续跟他沟通。“你那样对待老师的手套,看起来是手套,其实伤害的是老师的感情……如果你一进教室,发现自己的书包公然被同学们踢来踢去,甚至踩得脏兮兮,你会怎么样?你可能会很伤心甚至很愤怒,就像踢你自己一样。”他低下了头,用脚在地上划拉着。我继续说,“你的书包跟老师的手套从根本上讲是一样的……因为你的那个举动,老师批评你甚至打你俩耳光,都是正常的,那就叫‘自取其辱’,——你不尊重别人,自然得不到对方的尊重……”

后来事情发展得有点狗血,家长死死抓住“打了孩子一巴掌”这一点大闹,并要求处分老师。不难想象,那孩子被我苦口婆心说得低下去的头又会高昂起来。

我知道,我无力改变社会的种种畸形,无法影响有些孩子身后的家庭,只能拼力来唤醒孩子自身沉睡着的美好。我也知道自己没有金刚钻,却还是见瓷器活就想试试。我坚信,没有孩子生来就是破罐子,也一定还有些孩子在危机四伏的原生家庭里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洁净与良善,等着自己有能力了尽快逃离。

“老师”这个身份很沉重,教书育人不能只划定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尽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孩子,先唤醒沉睡在他们身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才可能让他们的心触摸到“阳光”“感恩”“宽容”等等美好的词儿,而只有他们怀揣这些词儿了,才会萌发出对自己对生活蓬勃的热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