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模板10篇)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7 11:37:15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7 11:37:15     小编:紫衣梦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这次姜校长来听课时我正好讲《平方千米》这一课。其实,这节课我是跟平时一样准备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好像心思进入不了我的课堂。在完成练习第六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说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时,孩子们的反应很慢,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前一天《认识公顷》,我已经将面积单位从平方厘米到平方米都复习过,怎么才过了一天就忘光了?其实我也是知道今天有领导来听课,所以前一天复习时更详细。

课后,姜校长来给我评课。首先照例是一大堆好话,然后是重点,我听到颇有同感。

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我们可以在纸上借助直尺画出来,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可以比较。

一平方米也可以看我们的黑板(约35平方米),也可以看地砖。

一公顷我们可以有参照物,站在后窗可以看到后操场的全景,它的面积大约是0.5公顷,两个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就是一公顷。

可是一平方千米呢?它大约是200个我们学校的操场那么大,大约有25个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那么大。可是它毕竟是用来表示大土地面积的单位,那有多大呢?姜校长建议我找一找南通市的占地面积,通州区的占地面积,金沙镇的占地面积,这样,虽然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孩子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会有点兴趣,关注度高了,自然理解力会有所提高。

另外,姜校长还建议说要让学生了解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虽然书上没有这个知识点,但是1千米就是1公里,这是在教学《认识千米》时书上介绍的,而且我们国家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公里作单位。所以很有必要。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 交流预习作业

2、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 《补充习题》

2、 每日一题: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认识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且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此复习题:口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求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1米,为接下来的“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

如:欣赏美丽的风景图,找找新的面积单位的环节。学生在看着优美的大自然,感受着九寨沟、杭州西湖的美丽,三峡水库的辽阔,体会着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发现新的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进而探究平方千米这个大的土地面积。知识虽新、虽陌生,可伴随者优美的音乐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出现,一切却变得那么的自然与深刻。

“1平方千米”比较大、比较抽象,要感受它的实际大小并不容易。通过地图、卫星导航图去举例、分析校园附近的路段及大家熟悉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想像由这些路线所围起来的图形的面积。这里教学手段鲜活、具有科学性,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探讨的兴趣。

教学中不管从时间的长短去感受面积的大小,还是闭上眼睛去想像,还是到最后的以大家熟悉的中山体育场为参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同时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

需改进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也没考虑到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比较大,要转换它们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导致在做单位的转换这一练习时用时较长,部分学生感到吃力。为此以后上此课时,复习中该增加:一个数扩大或缩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时,小数点该如何移动这类题。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校长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我的校长不顾下班后的疲惫一字一句的给我改设计,当我回到家我就在想:“她的一天该有多累啊?现在是不是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我想出的任何感谢的词语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搜集了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课上进行汇报,给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了什么?又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然后在设计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问:“还用以前的面积单位合适吗”,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让学生感受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而10000个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通过视频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紧接着进行1平方千米的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1平方千米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只能通过数字和空间想象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使学生的印象得以深刻。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但是有些内容只能通过学生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这些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融会贯通而加以熟练的应用。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5页例

22.能够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 )平方米 7公顷=(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4.

1.教材“练习六”第5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

2.教材“练习六”第6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

3.教材“练习六”第7

4.教材“练习六”第8

5.教材第35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平方千米》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及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习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二、 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2、出示练习十三第7题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数学课上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总觉得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1公顷到底有多大?不太明白。1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就更不理解了。正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一困惑,于是我决定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去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

我先领着学生在教室里先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复习了一下,让学生加深以下认识: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我带上卷尺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排成体育队,开始布置要求:

1、估量操场面积和1公顷进行比较,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2、明确步骤。问:我们的操场大致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引导得出:需要估出长、宽,然后用长乘宽算出操场面积。

3、活动纪律要求,不能随便乱跑和大声喧哗。依据不久前我校达标运动会跑步比赛项目,我们较容易地估计出长约为100米,宽大约为20米,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后,我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操场的面积。100×20=2000(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我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我又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反思这节课,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1)像苏纯宝、白勰等爱动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而像陈月婷、李芙蓉等这样的学困生看热闹的成分多一些,没有参与其中,纪律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让一些同学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