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一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德育渗透,我是全校七个班级的美术教师,在美术学科中,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因此我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从《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学习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进行德育渗透的。现将本学期的在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总结如下:
一、在“欣赏评述”中的渗透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欣赏,中国画雕塑欣赏,西方绘画雕塑欣赏,有中国的民间剪纸、农民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欣赏,还有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的欣赏等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中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上《凝固的音乐建筑》、《神州风采》和《飞天》等欣赏课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在上《民间面塑》、《我们的现在和将来》、《献出你的爱心》等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和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和招贴画,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在“造型表现”中的渗透德育。“造型表现”包括绘画、粘贴画、剪纸、捏橡皮泥等,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其本身包含内容多,渗透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汉字的形成、演化,及很多书体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教学《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和《家乡的老房子》等课时让学生发觉家乡的美景,表现家乡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在“综合探索”中的渗透德育。“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展示能力的一次机遇,为师者必须首先深刻理解该领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综合探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设计应用”中的渗透德育。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果学生能把一件普通的废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件艺术品,那会使学生有多高兴呢!相信他就会时刻关注生活,创作美。不同技法,区别对待,在技法的指导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使学生边掌握技能边受教育。如在教学二年级《节日的装饰》一课时,学生欣赏了很多节日的装饰,激发起了学生动手制作的热情,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不仅学到了制作技巧,还知道了美来自于生活中的道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中国民间剪纸,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很受世界人民的青睐。如在讲六年级《家乡的艺术》一课中,同学们选择想学的就是剪纸艺术,这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漂亮的剪纸范画,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观察范画中讨论认识剪纸的方式、方法和种类,通过剪纸的示范,引导学生创作剪纸,在创作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及传统艺术的热爱,因此在设计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就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踏实勤劳的生活态度和对民族艺术的情感。
总之,在美术教学及其活动中,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二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加需要重视德育渗透,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本学期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就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计划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课外活动为辅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美术教学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欣赏作品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1、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绘画来感染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
2、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3、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培养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学会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学会独立,自尊、自强、自重、自立,做一个有用的人。
4、在美术活动中,以多种形式渗透德育,从多种角度加强德育,通过活动,增加友谊,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
5、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和领域的拓展性,增强时代气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特长得以有效持续发展。
总之,本学期在美术教学及其活动中,将尽可能多地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三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1、注重“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宅”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其“育人”之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点”,即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
2、抓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也就是说施教者有了“渗透”这一明确的目标意识并以此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渗透点”,还不行,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
3、控制“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法”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显然,教学中的“渗透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了政治课、思品课等。这就要求教学中既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即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4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达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日记,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愿一代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学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健康成长。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四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应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识字:在教学中抓住字词教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和渗透思想教育联系起来。如学“碴”,有个同学编了个字谜,一个人拿石头砸警察。我首先表扬他善于动脑,然后引导大家评论,这样做对不对?把认字与育人联系起来。
写字: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写字教学中,如果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形象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电教手段以它独特的优美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作品内在美及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五
2012.1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课中加强德育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又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由于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有实践性、及时性的显著特点,德育应渗透并贯穿体育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具有阶段性,德育教学应当根据体育课教学结构和体育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
一、开始部分的德育教育
开始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例如:上课铃响后,教师吹哨集合,有些同学整队集合不迅速,表现的懒懒散散,漫不经心;有些同学说笑打闹;有的同学不穿运动鞋。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教育纠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应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入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考勤制度,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作好思想准备。
二、准备部分的德育教育
准备部分一般以列队形、基本体操、走和跑等素质练习为主。这部分的德育教育应以严格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为主,使学生思想身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动作准确、协调一致。例如:学生在练习基本体操,走和跑时,可以用榜样教育法,讲述解放军训练的情况,并让学生回想电视上见过的三军仪仗队、国旗班的军容军纪,使学生懂得每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集体主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且用表扬激励法实事求是地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同学,树立正气,为课的正常进行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的德育教育
基本部分的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中心部分。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所要过到的德育目的都要在这一部分体现。所以,教师要根据基本教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足、篮、排等球类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中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跳跃、攀爬、技巧、体操器械动作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和机智果断的品质。
由于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
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用他们的实际表现做正面典型,来鼓励其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些学生存有胆怯、怕苦、害羞等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仔细地去辅导帮助他们;用英雄人物和体坛名将的事迹鼓舞他们,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活动。进而,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这时学生中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地教育或批评,使学生明白是与非,改正错误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促进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部分的德育教育
课后小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对做出成绩的进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批评纠正,使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送还器材时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和互相帮助使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思想。
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始终,除结合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德育教育外,还应把握住解决突发事件的机会及时地发扬先进思想行为,遏制了不良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避免冗长的说教,发挥体育课生动;具体的长处,采取多种形式,形象、活泼地渗透德育教育。
寨里河中心初中
2012.1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六
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及实施的浪潮中,德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德育目标,让德育渗透于美术课堂中,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下面结合实际,就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把美育和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让儿童“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工艺课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就包含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教育学生珍惜使用材料的节俭。我一般采用谈论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材料的美,并利用材料。我提倡低耗佳效,现实习惯结合中渗透德育教育。
2、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要教育好学生,我认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渗透点;讲课时要突出渗透点,找到知识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在给四年级学生上美术课,《做个胸卡送老人》时,课前,我组织学生与爷爷奶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在上课时,我提问学生对家里的长辈的基本情况的了解,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就回答不上来,这样无形之中就能使对家里长辈关心不够的学生有惭愧感,就能容易向有关心长辈的同学学习,增强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
3、美术课中展示绘画作品时,深入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绘画作品中很多涉及到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上的小故事、近代革命史上的战斗英雄、雷锋的画等,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充分利用时机,展示这类题材的画,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示作品的背景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为画中的故事所激励,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七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更加集中了,同时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另外我适当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德育教学要符合实际。
德育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手,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纳税中,我就以有些同学家开商店或做生意要缴税为例,近而引深到,现在有些困难家庭的学生享受“二免一补”的政策,来教育学生自觉纳税意识,并宣传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教按比例分配时,我以时下最敏感的话题——如何理财入手。让他们明白怎样将从父母手中得到的辛苦钱,合理的分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消费计划落实,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更能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激发自主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把握自己。
三、
德育教育要直观、新奇。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将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的见、摸的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
四、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渗透。
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德育教育于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形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适当开展了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从不喧宾夺主,这样既提高了渗透的自觉性,又把握了渗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渗透的反复性。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八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中心小学 尹春荣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不同的较色和任务:德育但负着端正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数学教学则主要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等。但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并非水火不相容的东西。他们在育人的目标和任务上都有相同之处,德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数学教学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两者关系来看,德育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先导,他能使枯燥、空洞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和直观,而且充满感染力。数学教育则使德育教育有了依托。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互相渗透的契合点,下面就从四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榜样相结合
道德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仪表、行为习惯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身应该先做到,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教师的品德、精神、言谈举止均为学生的榜样。才能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
(二)道德情感与教学内容相交织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充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并对学生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求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时是这样说:“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求得底面积,在乘高,就求得长方体的体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掌握牢固,又可以从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为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从高的理想。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只有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正确利用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的教学内容,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教学过程与道德思维相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有很多的规律和定理光靠老师的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学生也不容易记住。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集体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按这样的步骤进行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能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获得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们不但对所学的知识概念掌握牢固,更重要的是使小学生从小养成重视他人学习成果的好习惯。从而形成集体荣誉、集体意识高于一切的良好风气。又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节的练习第一题时,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题中的小朋友能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把所得的利息捐给希望工程,在这里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希望工程”是怎么一回事,使学生懂得在我国还有许多贫困地区有很多的失学儿童,他们也想读书,但由于太贫困,他们上不起学。由此激发学生能向小朋友学习,从小有爱心,要学会帮助别人,同时也能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机会。
(四)数学活动与道德习惯共促进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在数学课堂上,应当与课外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经常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以数学为主体的课外活动。比如:五年级学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的用电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的电的度数,结合当前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地方非常缺电,组织学生开展如何节约用电,支援国家建设的讨论。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能源的教育。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保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对每个同学的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制成统计表,结合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既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数学活动,比如:数学知识竞赛、讲故事、阅读一些和数学有关的课外书籍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数学实践的需要,只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小学数学必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渗透,不能生搬硬套,只能是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