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一
第一次使用新教材,对于多年采用旧的教学方法的我还有些不适应。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自学、实践,渐渐地喜欢上新教材了。新颖的图片、最新的科技动态、有趣的化学与生产生活、探究实验,使师生耳目一新。教与学处于平等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改善。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
学习使用新教材,教师必需有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能仍用老的一套教学方法,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尽量设计问题情景,学生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扩展知识占有量,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课改3年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课改3年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二
对于本节课,我在教学方法和观念方面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现就目标、评价、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如下反思。
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必须依据课标,同时也要深刻挖掘教参和教材,发现隐含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方法是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的结论,不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课后发现我在这节课中讲的多,某些环节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不够,整堂课气氛就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体现。如果多找几组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结果效果可能会更好。
首先,评价任务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组间互评、师生评价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推断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情况,了解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在订正方程式时,我欠缺的是学生互评,应该让学生找出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我说而学生听。
其次,教师的评价只能对部分学生,不可能一节课把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了解,所以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对不足能进行及时弥补。
通过这次讲课,我收获很大。目标、评价、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舵,评价是帆,教学是船,三者结合起来,船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制定更合适的学习目标,挖掘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价值,寻找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三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了一些验证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拿来家里的黄金饰品进行验证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有化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有一组的同学在做铜丝放火上加热时看到的不是铜丝变黑而是变成绿色,就及时的提出,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4、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悬念引发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5、结合本校实际,强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本节有很多实验,学生学习有劲,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现象与结论进行很好的引导,结论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7、有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运用谐音的方法,容易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1、 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要从这方面去学习实践
2、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好。
3、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如:学生对金属发生变化时的现象、激烈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够明显。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发现,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四
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必须依据课标,同时也要深刻挖掘教参和教材,发现隐含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方法是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的结论,不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课后发现我在这节课中讲的多,某些环节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不够,整堂课气氛就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体现。如果多找几组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结果效果可能会更好。
首先,评价任务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组间互评、师生评价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推断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情况,了解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在订正方程式时,我欠缺的是学生互评,应该让学生找出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我说而学生听。
其次,教师的评价只能对部分学生,不可能一节课把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了解,所以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对不足能进行及时弥补。
通过这次讲课,我收获很大。目标、评价、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舵,评价是帆,教学是船,三者结合起来,船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制定更合适的学习目标,挖掘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价值,寻找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五
在这节活动与探究课上,从教学设计上,能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本课以实验为主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
1、本课学生动脑又动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多、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学习运用了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为下一步学习酸碱盐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2、本节课学生活动多,为了让学生充分思考、动手、动口,课堂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因此,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并做好检查,给每组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其在实验活动中体现出很好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3、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大胆质疑:如铁粉为什么是黑色的?不同浓度的酸,金属反应的现象有啥不同、铝片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不明显等。
4、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不到位。如酸的浓度的配置使铁钉的反应现象不明显。
5、学生有些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基本的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六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习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习,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习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习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习课。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习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习,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七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
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入情入境。我在课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使学生很快对土地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在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课文视频《土地的誓言》。当我打开视频时,学生很快就被声、光、图片、动画、文字所震撼,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组日本飞机轰炸东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当学生在写作时,我把艾青《我爱的土地》当作背景音乐,音乐的旋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这样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在课堂体现呢?首先要创设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读,还要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亲身朗读体验,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我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组内交流更体现了这一点。教师要讲到“点子”上,要让学生化被动学为主动地学,化“填鸭式”为主动索求。教师在这时要适当地作调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为了让今天的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当年日军轰炸东北三省的图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受,那一声声爆炸,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还通过课外搜集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八
1、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内容属高一所学的第一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的内容,其中以钠的性质为主。但教材先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接着介绍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而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相当一部分金属与非金属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因此,我抓住本节书的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安排在第一课时就探讨钠的性质,第二课时才横向对比铝、镁、铁等金属的性质。由点到面,由散到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性质,我通过实验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慎重地为学生“思考与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另外,结合我校的`《目标体验》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
3、课堂实验的处理。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而我认为既然是实验探究,就应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用具(给定的仪器、试剂中),老师不必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就可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新鲜有趣,而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太大快易引起爆炸)。因而在课前应检查学生实验用的试剂瓶中钠块的大小,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此外还叮嘱学生要取出钠块后切一小块进行实验。钠与水的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酚酞试剂作用。至于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别书写铁与硫酸铜溶液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所写的是否正确。该实验现象较明显,老师演示就行;该实验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进行对比而后找出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4、不足之处。课前不断琢磨如何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在课前有想到的问题,在教学中也依然难免遗忘或被疏忽,发现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提出通人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自己很清楚不可能有二氧化碳,在讲解时却忘了跟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二氧化碳。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时,没有及时引导,致使在此实验中花费相对时间多一些。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日后我将更多的思考及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这次交流课我感受很深,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要设计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教学出发点去考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知识获取者。希望今后能多一些机会进行交流,多向各位专家、前辈学习。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九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
2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篇十
从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的跨越不只是一个校门的差别,知识的难度变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再加上以前知识的构架比起高中远远不够,等等难题,摆在面前,而庆幸的是,开学第一天,便感受到了这个学校制度的规范与成熟,办公室同事的热情与友好,无一不感慨,或许这就是我要来的地方。
开学初第一节课,并未有适应的时间,便开始着手准备新任教师汇报课,上班三年,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练就,但知识的把握却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幸好办公室老师的倾囊相助,上课较为成功。总结反思如下:
1、继续保持集体备课:由于教研组所有老师的帮组,本次上得还算马马虎虎,因此最大的感慨为必须及时向老教师学习。虽然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教研组老师帮忙给课件,给自学稿,指导重难点,打印东西,指导实验等等本该自己艰难突破的事情,都在教研组老师无私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因此,如果这节课成功了,那将归功于所有老师。
2、加强重难点把握:虽然以前带过三年九年级学生,但到高中之后知识拓展面的增加不是一星半点儿,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因此一定要快速的找到每节课的重难点,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重难点。
3、为学生构建知识引桥:九年级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掌握还尚在特别浅显的地步,第一要教会他们从现在开始打开学习化学的视野,第二要结合以前九年级知识的优势,提前告知学生现在必须另外掌握的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很多知识在初中并没有学习过,而在高中并不细讲,就要求掌握,如水的微弱电离,个人认为,如果有条件,必须增强初高中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引桥。因此,3年的初中化学教学或许更好的教会我了要适时沉积,学会沉淀自己。
4、钠与水反应实验的反思:必须把钠上边的煤油擦干净,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小爆炸。
5、知识构架上缺少分类和比较法的学习:由于时间问题,重点放在观察和实验法,并得出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氧气的反应,对分类和比较钠与铁的性质并未涉及。但在第二课时已就钠与铁的性质比较,包括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的比较进行了详细讲解。
知识的大门已向我敞开,勇敢无畏的向前走才是我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