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来被誉为是一部关于智谋和武勇的经典之作。我在阅读了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之后,深感其内涵深远,给予我许多启示和触动。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概括地分享我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三国演义为我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幻莫测的特点。小说中塑造的众多角色各具特色,一方面展示了他们智勇双全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欲望、野心以及对权力的奋斗。作为人类,我们都希望攀登到更高的地位并获得尊重和崇拜,然而这种渴望常常会导致欺骗、背叛和暴力。通过三国演义,我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这让我更加谨慎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欲望。
其次,三国演义深刻地揭示了“道义”与现实的矛盾。小说中的许多场景描述了英雄们忠诚于信仰、向往和平和善待百姓的理想,然而这些理想常常被残酷和现实的政治斗争所玷污。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提醒了我这个时代的读者,要明白理想与现实的不可兼得。然而,作为一个人,我们仍然应该追求道义和正义,并尽力在现实挑战中保持真实的内心,履行自己的责任。
第三,三国演义中充满了智谋和策略的对决。小说中的许多英雄角色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无论是刘备的巧妙联合,曹操的巧取豪夺,还是诸葛亮的智谋算计,他们以出色的智谋和策略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通过阅读这些智谋对决的描写,我得以领悟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以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聪明地解决问题。
第四,三国演义也倡导了坚持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的信念。小说中的英雄们,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诸葛亮,都是自己的时代的改革者和领袖。他们不但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坚信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当时的困局。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意识到任何一个个体都有扭转命运和改变世界的潜力,只要我们努力并坚持自己的信念。
最后,三国演义给予了我对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认识。小说中的英雄们并非独自战斗,而是与志同道合的将士们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胜利。无论是与弟兄兄弟关系密切的刘备、张飞、关羽,还是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起忠诚与信任的刘备和诸葛亮,他们都展现了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通过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只有通过鼓舞和带领他人才能实现更为宏伟的目标。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它,我深受启发和触动。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揭示了道义与现实的矛盾。它教会了我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激励我追求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努力改变世界。最重要的是,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些启示,并用之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成为更好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二
五字品《三国演义》忠织席贩履却不忘报效国家。黄巾叛乱,独自望榜叹息,结识了羽、飞是他一生驰骋的翅膀。
仕途不顺,没有泯灭他振国兴邦的志向,纵使是第9路诸侯也要铲除乱臣贼子;没有容身之处又如何,他依然为了兴复汉室奔波劳累;兵少将寡,他依然不与奸邪为伍,他毅然决然的守住徐州。三顾茅庐,那是他救民于水火的渴望,收取西川,北上伐曹那是他分内之事,因为他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大汉皇叔刘玄德。
孝单福,一个虚假的名字,却不能掩盖住他的才能,初为刘备军师,便立下赫赫战功,破曹军八卦阵,不慎路出马脚。几天后他收到了家书,那是家母的信,言曹操将杀了她。那是封假的家书,可是身为人子,他不能见自己的母亲遭人祸害。
自古忠孝不两全,却以百善孝为先。他辞别了刘备,走上了一条诠释善孝之路,这一去却害死了他的母亲,他用悲与疼缠裹着自己的才智,用一生的前途守着对母亲的孝。徐庶,一个在书中描写很短,但他是我经常想起的名字。
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身居卧龙岗,心知天下事。欲守明主,以展青云之志。隆中三策早已成竹在胸,火烧新野那是他初出茅庐的小手笔;舌战群儒,只是谈笑而已;火烧赤壁方显他的才智。
借荆州,气周瑜,取西川,定蜀中,又是何等的英雄。白帝城托孤,是刘备对他的信任,对他才能的肯定;居相府,退五路雄兵,七擒七纵,让对手心悦诚服;北上伐魏,七出祁山,是何等的毅力;木牛流马,是那个时代科技的曙光。空城计,更从心里上战胜了敌手;五丈原,是人们对他永久的怀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华大地出英才,千古智绝诸葛亮!
义结义誓言千古仿,铮铮铁骨无来者,桃园三杯酒注定了他要与两位兄弟同生共死。随刘备流浪毫无怨言,许都的锦衣玉食却无法掩饰思念兄弟的惆怅。汉寿侯爵又如何;闻兄河北不还是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吗!他傻不?不!那是他对人们叙说什么叫兄弟之义。
华容道上立下生死军令状,誓斩曹操。可往日情分怎么能忘,座下赤兔马是曹操所赠,身上青蟒袍也是其所赐,他忆起当初被曹操围困,曹操没有杀他,而是礼贤下士,自己还斩了他六员大将……他心软了,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还是放走了曹操。
这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吗?可他做到了,因为他是义神关帝爷。奸白色的脸谱中,透出阴森之气,一副奸诈模样,也许那并不是他的本色。
宁为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那是他做人的信条,也是他内心的读白。刺董卓,拟矫诏足见其奸雄本色,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他称雄的手段。
五字,不足以诉尽对《三国演义》的感慨,它的内涵与魅力概述了政治与军事的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部经典巨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我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从人物塑造、道德观念、智慧与勇气、历史与现实以及读书的意义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物塑造是《三国演义》的一大亮点。小说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这些人物每个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刘备忠诚仁爱、关羽信义勇敢、张飞刚直豪爽,在与曹操的对抗中显示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我深感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其次,道德观念是这部作品所传递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中的众多人物都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信仰。他们在面临困境和诱惑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例如,在曹操围困寿春时,吕布被兵变台诛,但他拒绝出卖自己的主公,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忠诚。此外,诸葛亮也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观念的人物,他在谋划战略时,总是考虑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不是自身的私利。这种塑造出来的道德观念,给予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真谛。
智慧与勇气也是《三国演义》中令人敬佩的品质。刘备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蜀国,除了他的仁爱之心外还有其睿智之处。他不仅对人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能够善于运用策略。而诸葛亮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刘备取得了许多胜利。同时,许多人物如赵云、关羽等也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激情。这些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令我深受鼓舞,让我明白只有具备智慧和勇气,才能在面对困境时取得胜利。
历史与现实也是我在阅读《三国演义》后得到的另一个体会。小说中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历史时期,但其中却融入了大量真实的历史情节。通过这部作品,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三国争霸的历程。而这些历史故事也引发我对现实社会的一些思考,让我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最后,读书的意义是我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最深刻的感悟之一。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真切地感受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还能够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和人生格局。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开阔视野和提升内涵的途径。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意识到阅读对于我的人生发展是多么重要,我也会更加热爱读书,不断丰富自己。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这部作品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它通过人物塑造、道德观念、智慧与勇气、历史与现实以及读书的意义等方面深刻地触动了我。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道德与智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对读书的信念。感谢《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作品,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四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在我不计其数的阅历中,有一本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我的印象中颇深。《火烧连营》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从而得到了人生的启示。
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刘备一时心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草率的作出了决定。所以在与东吴的战争中,刘备一方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采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被火烧连营,将近全军覆没。
我不禁为刘备深感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挣到的气而丧命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的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的兄弟的性命都搭了上去。这对刘皇叔是多大的耻辱!刘皇叔因自己的私人恩怨没有顾全大局。但凡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它都将成为无法改变的过去,自己的结拜兄弟在战场上牺牲,固然会悲痛欲绝,但是刘备应当更加有志有谋的统治蜀国,不辜负自己的兄弟对自己的期望才对。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影响现在,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读了《火烧连营》,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因小失大的过错吗?
曾与否,我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一本精美的小本子。我对它爱不释手,正当我还美滋滋的想着这本本子的用途时,一个消息如霹雳般劈中了我:本子被弄坏了。正值气头上的我,找到了“凶手”后也不管她是谁,就朝她一顿骂。她低声辩解:“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我……我就轻轻的碰了一下……”她紧张得语无伦次,我却火冒三丈,一时被怒气冲昏了头脑,居然提出了绝交这么过分的要求。她在心中也明知我不讲理,便一咬牙说:“.…..绝交就绝交。”打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懊悔,后悔当初自己太冲动,竟因一本本子这样的小事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虽然过去遇到了许多波折,但是正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频频出错。很多人忘记了,我们有改变未来的能力,却没有改变过去的能力。我们不应该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之中,而是要展望未来。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所以不要再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会失去更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五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揭示。下面,我将用五个段落来分享我对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我想谈谈对于三国演义的情节和人物的喜爱。三国演义以汉末乱世为背景,描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在这个时代的奋斗和争权夺势的故事。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和形象,让人无法忘怀。曹操机智、刚毅,刘备仁厚、宽宏,关羽忠诚勇猛,赵云则英勇善战。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人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他们的战斗和智慧。同时,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步谋略的展开都令人屏息凝神。
接着,我想谈谈读完三国演义后的人生感悟。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曾让我深感震撼和敬佩。其中最令我动容的要数关云长的壮烈牺牲以及刘备和诸葛亮的父子情深。关云长的忠诚和英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为国家和理想而奉献的伟大意义。而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感,则让我思考到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不论是为了国家、为了亲人,还是为了理想,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奋斗并付出努力。同时,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段,我想谈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和谋略。三国时期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治家们必须要有一套高超的智谋来应对各种挑战。小说中的人物机智聪明,总能够想出各种巧妙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曹操在赤壁一战中的火烧连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利用了风向和水势的特点,成功击败了敌军。同时,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这些谋略让我深刻明白,智慧和谋略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我想谈谈对于三国演义中的正义和邪恶的思考。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绘为邪恶的代表,而刘备和孙权则是正义的象征。曹操对于权力的欲望和残忍手段让人深感憎恶,而刘备和孙权则追求的是和平和安定。然而,小说中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灰暗面,像是孔明一直瞒着刘备利用草船借箭、诈降曹军等等。这让我明白到,人性的善恶都是相对的,正义和邪恶不是完全分明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选择如何控制自己,用善良的一面来克服邪恶。
最后一段,我想谈谈三国演义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传世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中的忠诚、正义、智慧等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影响了中国戏剧、电视剧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人生经验。这本书不仅让人流连忘返,也让我明白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赞美和描绘,三国演义也展示出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我相信,这部伟大的作品将会继续影响和激励着人们,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六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它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斗争为内容,讲述了东汉末时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卧龙先生,他足智多谋,可以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甚至我都在怀疑他的智商是不是上万了......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说计策吧,我最喜欢司徒王允使出的美人计,那万种风情的貂蝉,那被迷倒的吕布、董卓,这个计策很好,既是美人计、连环计,还是在借刀杀人呢!高!太高了!
剩下的就是诸葛先生的空城计了,让我惊奇的是,诸葛先生竟然出奇的了解敌对,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诸葛先生却静下来弹琴,居然没被司马懿识破!
当我读到周瑜被气死的那一段时,书中写道:“周瑜又气又病,道:‘既生瑜,何生亮?’,说了几遍就气死了”,初次读到这儿,我还认为“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你生了叫瑜的小孩,为什么还要生个叫亮的小孩?我还是认为这个意思不对,就学着周瑜说了几遍“既生瑜,何生亮?”,我这才明白,它的意思:既然这个世界有了这么聪明的周瑜,为什么还要生比周瑜更聪明的诸葛亮?这就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一读,我收获的太多了,只能证明我读的书还不够,我要坚持“读”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七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硝烟弥漫,战火纷飞。问,花落谁家;看,群雄争霸;感,情丝情愫;梦,一方霸业。以史为镜,引以为戒。
——题记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麽能不懂寂寞”、“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林俊杰的《曹操》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带着万分激情、寂寞与寥落翻开《三国演义》,体验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那别样的情感。
乱世枭雄,拔剑伫立
落魄的农家小院,今天却来了两个非凡的客人。只听一个老头儿说:“孟德,你在这休息吧,我去前庄打点酒来,顺便打探下你父亲的消息吧!我想他们应该追不到这儿来吧。”“嗯,叔,谢谢你……”
带着这大声的吼叫,乱世枭雄曹操挺剑而立……
曹操的事告诫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才能下定论,做人不应该那么奸诈与残忍,应该善待他人,宽容为怀。
麦城飘雪,心在哭泣
每当看到武神关羽败走麦城,我便心痛不已。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关羽的自大,关羽的鲁莽,关羽的失误,共同编织了蜀国衰亡的开始。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年少的我总是天真的认为关羽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游戏中的boss,他是不会失败,是不会死的。他只会功成名就,辉煌的过完一生。但是事实证明,关羽也是一介凡人。我一直希望看到关羽再次站起,看到他拿着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再次征战沙场,我希望,这只是罗贯中的失误……这一个个希望,代表着一个少年对梦想的渴望。
不管怎样,关羽的失败给我们的警示:让我们不要像他一样,不要走他的老路,要去开辟一条新的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
壮哉公瑾,悲哉公瑾
“壮哉公瑾,悲哉公瑾。”这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悼词,他在周瑜的葬礼上哭的悲天动地。让人觉得他和周瑜真的是好朋友一样。反过来,周瑜的心胸狭窄,倒是让人不敢恭维了。就几句话就让他哭天喊地:“即生瑜,何生亮……”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被活活气死呢?这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人生还有大好的时光,应为想不开而白白送掉了性命。
但是,尽管如此,那个少年得志的将军还是成了我无数次午夜梦回的对象。依稀还是梦中,那些骑在白马之上,一身戎装,俊朗不凡的影子统统成了他。他的一腔抱负并未实现,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在历史长河中,就如一滴小水珠般,没有泛起阵阵涟漪。
周瑜的事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放在心上久久不能挥去,这样会害了一生的。我们应当以坦然的心去面对,笑一笑,这点小事就让他过去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鸡肋鸡肋,害死英才
对于三国中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的人才莫过于杨修了。杨修侍才放阔,不遮掩自己反而处处想要表现自己。屡次犯曹操的大忌,让曹操脸上无光。三国中,夏侯惇曾对杨修说过:“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而他真的知道曹操心中的所思所想么?答案是否定的,他不知曹操的性格、人品。这都导致了他的死亡。
他的失误在于他选错了主公。他选择了三国中最多疑,最心狠手辣的曹操,以至于最后被曹操所杀。如果,他选择的是刘备,那么他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了。刘皇叔爱才,宽厚大度。若杨修追随刘备,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名留史册,万古留芳。
杨修的死告诫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外现,要深藏不露。要收敛锋芒,才能永得平安。
三国给了我太多的渴望,它不断充实着我的知识,同时也在不断带给我对社会的了解。它告诫了我许多,也赠与了我许多。
用一生,用一世,去品味那人,那事,那景。用心灵去感叹时间的奇妙,用心灵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情。畅游在梦幻般的世界,呼吸着古老的气息,听那远方传来的悠扬的琴声,共同感受岁月的沧桑。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八
田修华小说《三国演义》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朝廷政治腐败,引发农民起义,群雄竟起,互相混战,最终,由曹操之子曹丕创立魏国,刘备创立蜀国,孙权创立吴国。三国鼎立,最后,蜀国和吴国被魏国的司马昭所灭,从此,三国便归晋帝司马炎。
《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战役,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拼斗计谋的两场战役。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强马壮,而曹操兵力很弱,曹操又挟天子令诸侯,封孙权为将军,袁绍因此而愤怒,便起兵七十余万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兵力只有七万,明显打不过袁绍。幸好袁绍不听大臣的话,田丰献了一计,袁绍不听,反而将他关进牢里;许攸也提了建议,他也不听,于是许攸便去投靠曹操。许攸对曹操说:“袁绍虽然兵多,如果没了粮食,三天后必乱”于是让曹操派兵扮成袁绍的士兵去接近袁绍的粮仓,去烧袁绍的粮食。曹操大喜,便照做了。结果袁军粮食被烧光,军心大乱,于是曹操势如破竹,把袁军杀个溃败。袁绍很后悔没有听大家的话,不久便病死了。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到辽东,请求支援。郭嘉又用遗计定了辽东,使袁绍的两个儿子被杀,于是,曹操便平定了袁势力。
袁绍被灭,原先投靠袁绍的刘备便无处可去,只好投靠荆州刘表。曹操那时已经兵强马壮,又欲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便要去攻打刘备和孙权。刘备军师诸葛亮说:“唯有和孙权联手,才能抵抗曹操。” 于是便去东吴舌战群儒。最终,孙权同意结盟,一起抵抗曹操。首先,诸葛亮草船借箭,弄了十万支箭。周瑜又担心从东吴逃走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会对自己造成隐患,便施反间计除了两人。接着,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在曹操军中,打探消息。后来,庞统建议曹操用连环战船,诸葛亮就用火来烧。大家又担心没有东南风,于是诸葛亮又登台巧借东风。赤壁之战便正式开始了。诸葛亮火攻把曹操的水军烧得狼狈之极,哭爹喊娘,共折八十三万大军。最后曹操兵败华容道,幸得关羽讲义气,在华容道处放了曹操。
在赤壁之战后,三国便正式开始,原来被打得东奔西跑的刘备,但赤壁之战以后,他便有了固定的地方。
从这两场战役可以看出,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兵多不一定胜利,胜利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打法才是最重要的。战争中实力很重要,计谋更重要。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篇九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间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迭,波谲诡秘的时代旋涡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交融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火花,《三国演义》就是描写这么一个四分五裂、群雄争霸的时代。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涌现了关羽、诸葛亮等忠臣英雄,流传着一个又一个波澜惊起的生动故事。
《三国演义》让历史变得富有戏剧性,因为其中的情节总让人始料未及,却又赞叹不已,也使得人物的描写刻画更为鲜活灵动。就比如,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让人意想不到,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多谋。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让历史摆脱了其乏味性和枯燥性,更加深入人心。
说到人物,我不得不先提及一下曹操,他总是被人骂作“奸雄”,但我并不认同。曹操从小就志向远大,年轻气盛时就有刺杀董卓的英勇行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渴望一统天下来兴复王室,只为一个字——忠。纵使他独揽大权,杀害朝中大臣,也不可以否认他对王室的忠,以及他的雄图壮志,所以我愿称他为“枭雄”。
一生忠于一事,让人不禁联想到忠义并存的关二爷,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一幅气势凛然的大将风范。想当年温酒斩华雄,诛文丑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封金挂印,一生几乎无人能敌,荣得“武圣”称号。降汉不降曹,不顾曹操重金挽留,奔赴千里归蜀,可见其忠于故主,且还不是一般的“忠”,才会得到曹操的器重。
国家要强不仅要有忠将,还要有忠臣。说到忠臣,就会想到千古忠臣——诸葛亮,他将自己一生都献给了蜀汉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地道出了他的一生。曾记否,那一年,白帝城托孤,接过了兴复汉室的重担。为此夙夜忧叹,导致一夜白头,只为报忠。后平定南方,六出祁山,与老对手司马懿展开了多次较量,七擒孟获,只为收取那一方之地。临死前还托付好一切,才有了蜀汉后来四十年的发展。为了汉室,想让蜀汉这盘“残棋”反败为胜,一生都在逆天改命,可谓是倾尽自己的一切才能,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一个忠字。
品读三国让我感触极深,引发深思。如果我们国家每个人都能做到忠,那会是一个多么强盛的国家啊!现在有太多人为了利而失了忠,这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没有曹操的雄图壮志,可以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可以没有诸葛亮的机智多谋,但我们必须要有他们的忠,让祖国更强,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向未来,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