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6篇)

2023年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11:06:14
2023年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6篇)
时间:2023-09-15 11:06:14     小编:字海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一

20xx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xx〕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二

为了普及田径运动,备战20__年校运会,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部拟建立一支技术和心理过硬,荣誉感强烈的田径队。

负责人:

队长:

短跑组组长:

中长跑组组长:

一、训练目标:

(1)重新调整队伍,加强队伍的训练管理。

(2)发展体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

(3)通过训练提高队员基本运动技术、技能,锻炼过硬的心理素质。

(4)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训练重点:

重点抓住短跑、中长跑的队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三、训练时间:

拉练:5月30日早上9:-12:00

注: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时间安排依次往后推。

四、训练内容:

由于只有三周的时间,时间较短,建议做些恢复性的联系,如慢跑,适当的恢复性训练,不要做剧烈运动,具体的训练安排与教练协商。

五、训练计划

1、训练目标:

(1)发展体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

(2)通过训练提高队员基本运动技能水平,锻炼过硬的心理素质,培养运动员荣誉感。

2、训练重点:

重点抓住短跑、中长跑的身体素质训练,避免无效率的训练,尽量达到预期目标。

3、训练场地

(1)田径场集训

运动员签到、出勤:

由各组负责人具体负责。每天正式训练前10分钟(16:20)运动员在尧山校区田径场门口按组别签到,签到持续10分钟,16:30准时开始训练,各组负责人记下迟到,缺勤的运动员。各组负责人必须跟踪每天的训练情况,了解教练的训练计划,做好记录。运动员由各组负责人于16:30带入运动场找教练进行训练。各组负责人在运动员签到后要集合未进入运动场训练的运动员,杜绝发生签到之后不参加训练的情况发生。对于个别迟迟不来训练的同学,先由本年级年级委员同学先进行动员工作,不成功的话交由年级主任负责。每天训练结束后各组负责人(负责人待定)及各年级负责人(07、08体育部)将签到表交给总负责人处--林文钊,总负责人负责汇总出勤情况,做好下次训练的准备和应对。

(2)户外拉练:时间为5月30日9:00在食堂中央集合签到,路线由浦亚负责,国防生带队,队长负责安全注意安全,不要让队员掉队(组长负责),防止中暑,中途休息30分钟(后勤提前在休息地做好准备),补充水分。拉练来回路程控制在10公里以内,拉练速度不宜太快。

4、测试成绩

6月5日16:30-18:00进行最后的一次集训并测试成绩,最后促成大家以交流心得。目的在于促进大家的经验交流,各项目组长同时为大伙设定一个长远的训练计划。每个项目组长要注意各位队员的情绪,做好思想工作,鼓励队员积极参加校运会训练。

5、要求:

(1)对各组负责人及各年级委:当天负责人每天必须在16:10到位,没课的要在16:00前到位。要按时组织运动员签到,并在训练时及时解决运动员所需,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及伤病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并进行调整;要同教练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了解教练每天的训练计划,并进行监督;统计每次教练组织的测试成绩;做好运动员的动员工作;每天训练结束后集合,向总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出勤情况、训练情况。

补充:训练期间如队员有问题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可以与相关负责人联系!,如有必要则进行一次的视频教育。

以上训练计划为初定,如有意见欢迎和体育部联系!

体育部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三

大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是有20xx学年大学体育

教学工作计划

,欢迎参阅。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学分: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 总数为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6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实践性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约需16-18周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1、增大学科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模块”化,必修课程“学科”化,专业选修课程“方向”化,公共选课程“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六、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七、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部在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以形成我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保证我院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对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于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三、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任务

(一)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传授运动项目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财院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五)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拚搏、开拓创新、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课程结构与设置

根据《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健康等多种类型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一)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男)、健美操(女)、中长跑、短跑、24式太极拳、八段锦、体育理论知识等。

(二)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毽球、定向运动、体适能、体育保健等。

(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和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田径、体育与健康课等。

(三)保健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

一、概述

20xx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xx〕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认真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积极做好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常态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强化教科研意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完成教研专题。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力争在区运动会中获得冠军;其它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三、具体措施

体育课教学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对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五个领域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的作用。

8、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做好妥善处理。

9、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教研课题:

1、教研题目

《立定跳远与游戏单元教学》

2、教研目标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体育课的生活化创新化,让学生勤学、思学、乐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时做到,课堂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学生的活动表现安排有个性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创新,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创新,体现快乐教学。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从兴趣入手寓教于乐发展个性。

3、教研措施

(1)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感情基础,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获得反馈信息。

(2)课堂教学中体现民主平等原则,尊重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依赖性。

(3)课堂形式多样,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表现安排有弹性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

(4)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教师提供教学条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创新寻找快乐。

(5)教学中体现教学活动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趣,寻找锻炼的方法途径从而主动要求学习,进而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6)课堂中要体现快乐教学,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寓教于乐,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读书充实,提高自我

1、读书目标:

(1)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多阅读教学专著,为教学积累资料。

(4)读学生喜爱的书,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具体措施

(1)认真阅读每一本书,及时摘录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教学理论。

(2)读完教学书籍,认真写好读书心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4)与老师、学生交流教学信息。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五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部在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以形成我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保证我院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对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于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三、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任务

(一)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传授运动项目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财院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五)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拚搏、开拓创新、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课程结构与设置

根据《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健康等多种类型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一)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男)、健美操(女)、中长跑、短跑、24式太极拳、八段锦、体育理论知识等。

(二)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毽球、定向运动、体适能、体育保健等。

(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和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田径、体育与健康课等。

(三)保健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

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十篇六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对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于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一)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传授运动项目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财院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五)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培养学生敢于拚搏、开拓创新、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根据《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健康等多种类型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一)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男)、健美操(女)、中长跑、短跑、24式太极拳、八段锦、体育理论知识等。

(二)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毽球、定向运动、体适能、体育保健等。

(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和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田径、体育与健康课等。

(三)保健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