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一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美术小组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用笔用墨方法临摹,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中国画金鱼。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积极组织全校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取得良好效果。涌现出一大批美术拔尖学生,共产生一等奖18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60人。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二
继续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针,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理论基础,切实开展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小学综合实践课计划,小学工作计划《小学综合实践课计划》。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同学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
以下是具体活动安排: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第4、5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第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第11至第13周我是学校小主人第14、15周祖国在我心中第16至第18周珍爱生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三
七月的盛夏,这个季节,很多人都在打听着关于清爽冰凉的消息,清晨,踏着丝丝凉意的风去登山,亦或傍晚,跟随日落的脚步去散步。七月的盛夏,骄阳似火。而我的内心,充满火火的热情。这个夏天,我们在一起,一起朗诵着青春激昂的篇章,一起开启知识的宝库,一起编织温暖的梦想,一起把青春、阳光、关爱送下乡。
7月10日,盼望已久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们要下乡啦。在我上大学以来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我想跟着大家一起下乡。今年的暑期,终于有一次机会同大家伙一起三下乡,这是在夏天比任何清爽冰凉的东西还要大快人心。早上,我开始忙碌着收拾整理行李,期待着车的到来。有时候,我们期待已久那些终于要到来了,却发觉时间好像故意放慢了脚步。终于,车来了,那一刻,那天下午,天气特别热,大地快被烤焦了,然而服务队员们的激情浇灭了那股炽热,大家有序的、自觉的帮忙拎行李或其他物品到车上。
是不是美好的.时光总溜得那么快,似一闪而过?很快告别了七天的下乡生活,离别时刻的到来让我觉得时间使者好像故意把时间藏起来了,怎么感觉貌似昨日刚到来,今天就要离开。春上村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记忆这东西总有些不可思议。实际身临其境的时候,几乎未曾意识到那片风景,未曾觉得它有什么撩人情怀之处,更没想过十八年后仍历历在目”,当我们在一起时,根本就没想过离别的时光的到来。
三下乡生活的点点滴滴宛如电影中象征性镜头,在我的脑际反复推出。记得第一天,期待且新奇。当我走进教室,看见那些小小的桌椅,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学生……眼前的这一切,我仿佛走进我的小学时代。特别是下课期间,学生们叽叽喳喳的,活泼乱跳的,就像春天的燕子到处歌唱送来生机与活力。
今年下乡,我教的是儿童舞蹈。在上第一节课时,当学生们听到可以到室外学舞蹈,一下子欢呼一堂。那天下午,天气很热,可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天真的笑脸,那银铃般的笑声,那洋溢在空气中的激情一下子扫荡了夏季的沉闷,欢乐在空气中激荡,让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娇小的他们跳起舞蹈,真是可爱至极。他们就像舞动的小天使,活泼,可爱,天真,童稚而且聪明。从不会到会,从不认真到认真,从混乱到整齐,课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他们在慢慢进步。当汗水从脸颊一点点流下,湿了头发和衣服,但是他们还是很认真的学习,坚持到下课。当他们听到接受汇演报名时,孩子们兴高采烈,顿时欢声一片,积极举手跟老师说想要报名,而且一个个主动地排队等候。这一幕幕,他们的可爱,他们的乖巧与积极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内心,我们越来越喜欢这群小天使。
台上三分钟,台下下苦工。报名参加的汇演成果学生,每天放学后留下来继续训练。一个个动作重复了又重复,跟着音乐一遍又一遍跳动着,在台上一次又一次排练着,他们让我很感动,明明知道很辛苦,很累,很热,还是坚持下来。当音乐响起,他们就迫不及待想跟着跳,根本顾及不上擦掉汗水。掌声离不开辛苦的奋斗。汇演展示时,他们赢得一阵阵掌声,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时,他们脸上笑容一个比一个灿烂,甜美。当我听到掌声时,内心高兴地难以形容。一份努力,一份坚持,一份感动,有时候,这一切是这样叫人心动,也是在此时此刻,才这样令人刻骨铭心。
盛夏花开的季节也是成长的季节,支教不仅增进了队员们的服务精神,而且贴近了孩子们的心。一次下乡的经历也是一次成长,在授课时,慢慢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在一次观摩其他队员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老想着走出教室,或是与前后学生玩,我便走过去用心与他交谈,结果他很认真上完接下来的课。其实,再调皮的学生,再不爱学习的学生,只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与他们沟通,相信孩子们会改变的。
有人说一般花三个星期就会习惯于一件新的事。不过三下乡的生活,我三天就习惯了。第一天更多的是新奇,第二天慢慢喜欢上,第三天我开始习惯了大家一起吃饭,一起打地铺,一起在宿舍交流谈谈各种感受,不想跟他们。队员们互相帮忙,互相提点意见,一起承担,一起进步与突破。七月的夏日,无情的酷热,个别学生不小心中暑了,我们队员们悉心关心照顾。在支教期间,我们一个队员也中暑了,大家都互相帮忙照顾,关心,看到一幕幕情景,内心觉得很温馨。
无论我们再怎么期待着时间走得慢一点,离别的时刻终将到来。离别的前一个晚上,全体队员们布置会场。所有队员加入到这次布置中,闷热的礼堂,队员们汗如雨下,激情却洋溢在整个礼堂,认真,快乐的完成,完美地设计最后一份彩色的记忆。
这个夏天,我们在一起。一起带着梦想,将爱播种传递;一起携着青春梦,载花朵起航。
这个夏天,我们在一起,一起快乐下乡,一起收获一段不平凡的时光。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四
时间过得很快,恍惚间的顶岗实习已经三个多月。
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生,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应该给他们更多活动的机会。初中生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基本上也都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每天都被上课,做作业所包围着。生活很是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所以为了促进学生思维水准的发展,在这短暂的实习生活中,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我就积极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
都说课外活动的设置,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是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秉承这一原则,为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发挥个人特长,增长才干。我举办了几次课外活动。
一、思想教育
来顶岗实习不久,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交流,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很被动,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不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所以从初一就出现了不适应学习的状态,为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决定组织学生们看一场在奋斗中进取的电影。我先上网查找电影,相关主题的电影又要能够吸引学生。最后我锁定了一个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我跟班主任老师提了这个想法,她很支持,专门帮我安排了时间。时间定在学生放假的前一晚。整个影片非常的励志,讲述的是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在放映的整个过程里,学生们都很激动,放映完后,我要求他们写一篇观后感,正好利用放假的时间。回来后我发现孩子们团结奋进,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特别响亮,听课也更加认真了。
二、精神教育
阳春三月,送来的不仅仅是春风和煦,夹杂着的还有令我们永远铭记的雷锋精神。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经过50年的传颂,雷锋的名字更加响亮。雷锋这个名字曾一度被群众作为精神标杆。助人为乐、毫不利己的`精神曾经鼓舞了一代中国人。所以为了号召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在3月30日,开展了“学雷锋,作有道德的人民”演讲比赛,选手们依次登台演讲,慷慨激昂,形式多样。包括单人组,双人组还有六人组,气势高昂。我们全班学生和老师又一次在国旗下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重温了雷锋精神的点滴。雷锋精神在我们心头激荡。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温暖可人的氛围当中。
三、体育锻炼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凝聚力很差,如果一个班级,没有了凝聚力就像一盘散沙,这个班级也就没有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我开展了拔河比赛。既能进一步提高班级凝聚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精神生活使学生得到锻炼。在竞赛中,孩子们好胜心、运动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班级凝聚力都大大加强。
在这期间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利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制作比赛、书法比赛、歌咏与朗诵比赛和各种学科竞赛等,这样既可活跃班级气氛,又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
经过实习期间组织课外活动,我觉得在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各种活动都应有长计划、短安排、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适合青少年心理上或知识水平上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尽量与当前学生的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
(3)课外活动内容应充实,有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习质量,要在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能力这个总目标作为选材的依据。
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五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件课程”,形成了国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开发指南的整体框架。鉴于全国有许多地方已全面启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对该课程实施者和部分学校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以此分析目前的实施情况,并为后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反思之一:课程价值的追求与现实取向的偏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价值在于弥补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通过它全新的教学方式的辐射,带动学科课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然而,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该课程时的价值取向却发生了根本的偏移。一是某些学校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课程实施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品牌为惟一价值追求,当有上级检查时开出一些课来做样子;二是在经济体制转换的复杂环境中,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向利己主义偏移,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决定对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调查发现,有大部分教师在课程伊始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失去了热情。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复杂、琐碎的指导工作和相当广泛的指导空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而经济收入却不如中考考试科目。
反思之二:课程执行的难度与教师素质的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追溯教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毕业后作为教师所受到指导的过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中,受学科教材、教法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多年来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科教学形式。在完成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上的滞后,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不明,对其本质不了解。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任务不清,教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去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在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面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往往是束手无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的改变更是受简单的分数评价的影响,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学校甚至干脆忽略评价这一环节。
反思之三:课程概念的混乱与理解操作的困惑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左右的教师不清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兴趣小组内容、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原因之一是这些概念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术语,基层教师很难分清其中差异;加上许多活动课教师兼任学科教学工作,这样的状况可能使两类课程混淆不清。原因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规定本身具有很多的模糊性。教育部的文件虽然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块,但仔细研究这些规定,发现四部分内容的划分有很大的模糊性,使操作者感到困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存在于任何课程领域中,在综合实践活动其抽取出来与其它三块内容并列,概念上有叠加重复之嫌,更令许多老师难以理解,在实践中也难以单独操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常常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技、信息技术教育发生联系,它作为通适的学习方式比单独列为课程内容更利于课程实施。另外,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有较大不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多以信息技术为探究手段,或作为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途径。再者,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单独的课程领域更为合适,因为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有很大差距。据有关专家解释,综合实践活动四大课程内容之所以使用一些原有的名称,如劳动技术教育,只是怕取消后对课程改革会带来阻力,延用原名是为了便于教师接受新课程。但实际上在新的课程理念的规范下,原有劳技课程与内涵现在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反而带来了对新课程认识把握上的困难。
反思之五:课程支持的需求与现实地位的缺失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难度,不亚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废科举、兴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难点。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形态,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的关联性最强的,实施时涉及的课程资源最为宽泛复杂的一种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地方课程改革需求和支持、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师的特点、政府和相应机构的协助都有密切关系。然而调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绝大部分学校中被作为一门还不够成熟的新“副科”地位存在,缺少应有的关注,课程支持严重不足。实施的难度与课程相关支持程度不成正比。对于我国长期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机制,对于一贯采用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对于一贯重视考分的社会现实背景而言,这种情况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必然性。实施过程中种种偏差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支持。
调整措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不足,应作以下调整。
1.教育行政职能机构应建立专门的部门对活动实施进行专门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也应有专人负责(因为其它学科课程都有专门的教研人员)。这样便于经常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分析活动方案、编制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组织教师相互交流,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给一线教师多创造锻炼机会。另外,要集中市、区教研力量对教师在掌握活动课基本规律、活动方式、指导方法、评价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
3.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因其它课程领域均有“科组”负责),并形成倾斜的管理评价机制,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4.大学或师范学院应进一步增强对教师研究专业性问题的支持。专家、学者要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包括国内外教育形势与知识经济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发展、沿革等内容。
5.地方政府要形成配套的教育政策和氛围,以拓展实践活动基地。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六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正确处理同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之间的关系,加强校内的横向联系;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进校内外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1、课前让学生收集与主题活动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数据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既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请教父母、查阅书报、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收集了各种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查阅收集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认识,为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资源共享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采访、调查、参观、听报告等形式亲身体验,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认识,帮助他们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联系这些材料进行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就有了深切的体验和理解,容易变成自觉行为。
3、课前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内的公益劳动,打扫学校公共场所,清洗拖把池,冲洗厕所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上街跟清洁工人一起打扫马路,捡垃圾,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道理,明白劳动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爱劳动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灵美。通过课前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品德与社会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少先队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组织模拟活动,搜集各方、谚语或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社会调查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有关的思想观点、知识和行为要求。
2、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和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围绕品德与社会课某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组织有关的主题中队活动,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
3、知行统一,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品德与社会课后要根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把认知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
4、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后组织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5、品德与社会课后进行其它的有益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搜集谚语、格言、名言,举办报告会;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
总之,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七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正确处理同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之间的关系,加强校内的横向联系;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进校内外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课前做好准备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1、课前让学生收集与主题活动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数据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既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请教父母、查阅书报、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收集了各种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查阅收集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认识,为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资源共享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采访、调查、参观、听报告等形式亲身体验,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认识,帮助他们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联系这些材料进行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就有了深切的体验和理解,容易变成自觉行为。
3、课前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内的公益劳动,打扫学校公共场所,清洗拖把池,冲洗厕所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上街跟清洁工人一起打扫马路,捡垃圾,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道理,明白劳动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爱劳动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灵美。通过课前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后开展自主实践
在品德与社会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少先队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组织模拟活动,搜集各方、谚语或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社会调查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有关的思想观点、知识和行为要求。
2、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和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围绕品德与社会课某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组织有关的主题中队活动,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
3、知行统一,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品德与社会课后要根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把认知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
4、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后组织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5、品德与社会课后进行其它的有益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搜集谚语、格言、名言,举办报告会;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
二、让家校联系制度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结合是无法奏效的。
三、加强品德课程的横向联系。将品德课程向课外延伸,就是要把德育看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不仅要依托家庭的力量,依托社会力量,为学生铺设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途径。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篇八
我的叙事:
一、提高参与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了“找春天”、“看山”、“我喜欢的小动物”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直很高。为了不使活动龙头蛇尾,我在班级墙壁的刊板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栏目——《自主实践小标兵》,有力的保障了活动的延续性。我利用晨会的时间,向同学们讲明了这个栏目的意义:“自主”就是不用老师布置,不用爸爸妈妈提醒,自己能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必须亲自参加,亲自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谁做到以上两条,并且能保质保量写好实践日记,谁就能在“自主实践小标兵”这一栏目里加一分。经过长期的积累,谁加的分越多,谁就有资格评为学校的“实践小标兵”。这个栏目一创办,马上就有同学早上主动拿着实践日记向我“耀功”,我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在晨会上大力的`表扬了这样的孩子,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又有许许多多的孩子主动拿着实践日记来找我。慢慢地,“自主实践小标兵”栏目里的分越来越多。至今,我们班的实践活动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氛围,并有以下两批同学被光荣的评上了学校的“实践小标兵”:孙小惠、曲凡瑜刘亚琳、韩佳林、孙一鸣、姜晓宇、魏小添、孙琳、吴心怡、于祝平、张芯铭、王传文、宫迅、赵益琛、孙旭、王一旭、曲茂华、赵梦瑶、李-鹏程、王茹、孙子瑜、鲁子林、赵梦晨、孙林、崔健、王君杰、祝小钦、李佩纳。其中,刘亚琳、孙小惠、曲凡瑜三位同学被评为两次“实践小标兵”。他们站在领奖台上,脸上洋溢着欢乐的微笑,在拍照的那一刹那,我也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二、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在活动的地点、方法和方式中及活动结果的展示中,我还特别突出了“综合性”。活动地点有的在家里,例如“学做一道菜”和“学做家务活”;有的在学校里,例如“一帮一”、“我为学校的花坛换新衣”等活动;有的在社区里,例如“我当小楼长”、“环保小卫士”、“车棚护卫队”等活动。在活动形式中,“我和妈妈比童年”孩子们主要采用的是口头访问的形式;“交通规则知多少”主要让孩子搜集资料;“捡垃圾”主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体验劳动的艰辛。在活动成果展示中,有的孩子准备了影集;有的孩子端着整本的活动日记;还有的孩子捧着五颜六色的活动小报。
年关将近,又到了铺天盖地写总结的时候,为济世救人,笔者特将访遍名师学来的年终总结秘笈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
要点一:篇幅要够长
要想做到篇幅长,除了下苦工夫狠写一通外,还有一个捷径可走——字大行稀。即把字号定位在“三号”以上,尽量拉大行间距,但不可太过,否则会给人一种“注水肉”的感觉。
要点二:套话不可少
如开头必是“时光荏苒,200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结尾必是“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或是“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
要点三:数据要直观
如今是数字时代,故数据是多多益善,如“业务增长率”、“顾客投诉减少率”、“接待了多少来访者”、“节约了多少开支”、“义务加班多少次”、“平均每天接电话多少个”、“平均每年有多少天在外出差”、“累计写材料多少页”等等。
要点四:用好序列号
序列号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一句话拆成好几句说,还能几个字或半句当一句,在纸面上大量留白,拉长篇幅的同时,使总结显得很有条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层层排序,严格按照隶属关系,不要给领导留下思路不清晰的印象。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