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汇总9篇)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06:35:14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汇总9篇)
时间:2023-09-15 06:35:14     小编:JQ文豪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一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同样这节课,有的教师用泰安利民小区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导入,充分发挥地方史和历史c教学的结合。《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两课,教师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后枣庄变化的图片导入,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也有教师采用播放一段视频进行导入,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5、在学以致用方面,多数教师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讲《美国经济发展》和《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两课时,教师在分析完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都普遍联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问我们国家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改革开放》一课教师多次与枣庄当地进行联系,提出问题“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改革开放后,你身边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建设方面枣庄有哪些优势,你作为枣庄的小主人该如何去做”等。

参加本次省优质课观摩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

历史听课心得5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二

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获得外出听课的学习体会,以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拨清迷雾,明辨方向,学上一两招。2017年4月19日-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枣庄奚仲中学举行的山东省历史优质课的评选,4天时间内听了25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通过四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时,教师多采用新闻报道方式,让学生充当新闻记者,给全国人民报道会议召开的情况。在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采用带领学生去旅游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同样这节课,有的教师用泰安利民小区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导入,充分发挥地方史和历史c教学的结合。《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两课,教师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后枣庄变化的图片导入,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也有教师采用播放一段视频进行导入,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在讲《美国经济发展》和《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两课时,教师在分析完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都普遍联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问我们国家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改革开放》一课教师多次与枣庄当地进行联系,提出问题“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改革开放后,你身边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建设方面枣庄有哪些优势,你作为枣庄的小主人该如何去做”等。

参加本次省优质课观摩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三

20_年11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在烟台二中参加了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一名中青年历史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25位参赛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变化

来自青岛五中的董蕾老师在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时,分为四大专题:兴起篇——草原雄鹰羽翼丰,和战篇——干戈玉帛兼有之,感悟篇——以史为镜鉴古今。

来自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的刘伟伟老师,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设计为:第一板块——漫漫古丝路,第二板块——铮铮英雄行,第三板块——悠悠驼铃声,第四板块——绵绵古道情。

济南稼轩中学的程涛老师,在讲《美国的南北战争时,以林肯的一生为线索引领全课,趣味性十足:家族洗钱、南下谋生、就职前后危机重重,解放黑奴转败为胜、船长殉难精神永驻。

2、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绝对不应该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包办,让学生“动”起来,主动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提高,才是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情。

二、教学设计更科学、操作更实用、效果更突出

1、紧扣课标、深挖教材,教学目标制定明确,问题提出恰当、实用。

2、课件制作注重实效性,各种教学素材的运用有趣且趋于理性。恰当的选用背景音乐、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实物资料、文本资料,化繁琐为简易,变抽象为直观,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直观了解和感悟,有又有效的烘托起历史探究的氛围。

4、关注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比如论从史出,更具历史味。

5、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出事件,巧妙处理学生的思路与教师思路间的冲突。

三、地方史与历史教学有效结合

将地方史与国家历史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贴近学生生活,尽显亲切自然,既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又开拓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新途径。

日照市北京路中学的李淑娟老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课的“九章算术”时,特别挖掘出了该著作的编纂者之一徐岳——这个烟台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的刘伟伟老师,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则挖掘到了她们淄博市的地方名吃——周村烧饼,作为礼物赠予学生品尝,同时巧设悬疑开启本课:周村烧饼是从胡饼发展而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胡饼是怎么从西域传递过来的吗?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了解古丝绸之路的求知欲望。

四、适当的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选的许多老师都注意通过适当的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拓展和延伸,不仅提振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还有效的强化了课本主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泰山区实验中学张淼老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时,大胆创新:一是张老师亲自动手准备了实物教具龟甲和竹简,让学生触摸历史、体验历史,具体的感受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印象特别深,效果出奇的好;二是张老师亲自指导并摄制的一段学生探究实践的dv视频,让上课的学生直观的看到了蔡侯纸制作的'完整过程,感同身受,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使我想到,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的一句名言: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不感叹于张老师对这一理论你的具体实践,让他所教的的学生启发并感动了另外一处学校里的学生。

菏泽市的李红梅老师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丝绸之路的昨天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交流的桥梁,哪丝绸之路的今天和明天哪,会不会更加辉煌,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期板报,发到老师的qq邮箱。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课堂架构科学、实用,凸显了历史课堂的灵活化、趣味化。

教师主导课堂不应该是包办课堂;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有活动的时间,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合作学习水平的顺利发展;让学生开开心心的学习,是为了扎扎实实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日照市的李淑娟老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时,就给学生留下了宽松的选择空间:先用大屏幕展示出四组图片,它们是造纸术的发明、数学专注《九章算术》、地动仪、五禽戏和《伤寒杂病论》。四组图片,四类成果,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最想了解的历史知识。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顺序自由的选择了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来探究学习,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学生甲选了《九章算术》,接着学生乙则选了地动仪,后来学生丙选择了造纸术,最后接触学习的则是医学知识。这种结果,就完全打破了课本内容的编排顺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六、教师的基本功普遍提高

在这次活动中,参赛的教师特别追求了教学素养的整体呈现。他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超越,立足精益求精、美益求美。如果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教师们精湛的教学基本功的话,那就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尺刀。

他们以渊博的专业知识、优美的教学语言、完美的板书、精美的课件,无一不让学生陶醉,让听课的老师艳羡。一节节的课堂上,我享受着美的浸润,同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可是“人们只惊羡于鲜花盛开的美丽,却不知道当初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水和汗水”,是到了我们好好学习提高的时候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来自青岛五中的董蕾老师,用醇美、真挚的语言不断地去触动学生们的心弦,描摹出一幅又一幅的历史画卷——从冒顿单于驰骋于塞外大漠草原到匈奴的兴起,从汉高祖挥师北上遭遇白登之围到屈辱和亲,从卫青霍去病漠北大捷匈奴流离西迁到昭君出塞,不断的启迪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民族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沉醉于其中而又升华于其上。

课件制作亦美不胜收,详实、丰富的资料为课件锦上添花,不断冲击着学生们想象的视界,使学生感同身受,有效的提振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并且在备课时尽量地让我们的历史贴近生活。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听课学习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我的学习、反思的热情一直都受鼓舞于选手们的高超教学技能和完美的教学思路,张弛有度、开合有法,新颖的教学视界带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情绪上的叹服,我想,保留这份热情并将它融入进自己的历史教学工作之中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借屈原的一句话来自勉吧——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历史听课心得2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四

20__年10月25日—11月7日,我参加了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短训班,时间很短,但近半个月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国培”是我们老师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在相对偏远地区和从教工龄有较短的年轻教师来说尤为的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们学校只有历史老师不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或者说想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在研讨学案的设计时,应该是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可是我们这个学校没有教师这个资源,那么在学案是有很大弊端的。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听了云大附中优秀老师的课程,同时和同时培训的的老师么一起交流在教学中常见的难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分析云南农村地区中学生常见学习等等一些列问题,这些给我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手材料。

对于初中历史来说,今年应该算得上是划时代了,今年初中历史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20__年省抽测科目之一就是历史;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按新课改要求,搞好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现实的成绩压力,要把成绩提上去。初中历史相较其他科目来说内容多,时间少,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等,但一周只2到3节课,怎么教让学生感兴趣,怎么教把成绩提上去是摆在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大难题。

第一、历史科目内容多,时间又比其他其他科目少,要提高成绩,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从内容上看,很多学生对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学习兴趣不高,但比较喜欢古代史。这和其中的涉及意识形态和内容不熟悉相关,而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古代史所占份额较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所调整。首先要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巩固下来,从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习课程安排中看到,初中的历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许多内容,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很多时候自认为看电视看过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这种心态,应当说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么?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课本内容来说,我们应当说学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是学生的看法是非常简单、片面和偏激的,他们只是依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判断历史学习。真实的情况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但时间一长效果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所巩固,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联想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实用。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但也有真真假假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多想些办法来调动他们积极性,过程会更轻松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已知历史事件,同时巩固好已学知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在解决好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后,在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多让她参与进来,而学生陌生的知识点,我们应该重复率高一点,这个效果还是好的。

第二,历史学习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由机械记忆历史内容,到用逻辑思维能力探讨历史问题的转变。

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这很重要,基础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记忆,但不等于全部历史都只能靠背。如果仍然存在于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内学习成绩的高低差异会很明显。所以需要和联系式教学方法结合一起使用。

在这个层面上,教师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教学以及其他的教学方法,譬如考试,逐渐诱导并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到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中来。因此,历史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才会使我们历史教育做得更好。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五

根据学校安排,我有了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随同教研室领导一同到了洛阳市,参加20xx年度河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大赛的听课学习活动。通过听课,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来自不同市县13位优秀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虽然这13节课的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首先,通过听课学习,我打开了眼界,见识了不同版本的课程安排,领会了不同地区的教学风格,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课程教学安排,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对课程的要求,有利于我在实际教学中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教材。例如:鹤壁市实验中学王华老师讲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人教版)一课,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川教版《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大区别,我回来之后又进一步研究了课标,通过对比与研究,有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教材,领会教学中心与实质。

第二、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有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到位,从导入到各知识点的讲解,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并且他们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很自然的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的一系列过程。例如新乡一中付月聪老师讲的《红军长征》,信阳罗山一中杨艳老师讲的《中外文明的和平交流》等。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对其进行鼓励。很好、答的非常好、你真棒,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随处可见,并且三位老师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奖励,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提问形式新颖多样,如讲故事、猜谜、情景再现、小品、抢答等。

1、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点拨精辟到位;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图表、表演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安阳外国语学校黄新志老师讲的《三国鼎立》的导入,老师先自己表演一段评书《三国演义》别具一格,在场的老师、学生都被吸引住了,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上来了。

3、教态亲切,教师语言优美,始终面带笑容,表情丰富,非常有感染力。

4、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很强,灵活应变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组织课堂,富有艺术性。

5、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后盾,素材丰富,课堂充实。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联系现实,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这次大赛,几乎每个老师都引用了史料,而且所引材料都很切合教材内容,材料的展示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及时指导学生怎样提炼材料中的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六

本站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历史听课心得体会!

12月25日,有幸赴励志中学聆听了一位历史教师的精彩讲授,收益不浅,现将自己的一点收获和感悟与同仁们一起分享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本次之行共听课2节。总的感受就是真实中生成的课堂是素质的也是适用的课堂。

其一,真实性。首先是讲授教师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随机应变的各种能力是真实的,可敬畏又值得学习的。

其二,课堂的生成态。无论是教师的学案,还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历史资料、影视资料的选取,都立足于教师对课本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应用。没有了多媒体教学开创之初的华丽,有的只是朴素的powerpoint画面和间接明了、直接简短的学生学习活动指令,或者是富有情感化的启发引导语句。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的地位更明显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特别是挖掘和利用多种知识认知渠道,搭建把学生已有知识转化和升华为课本知识的平台。

其三,新理念性。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这节课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课标提出:“历史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情景来自于学生的身边,创设合理的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提出历史问题,对于他们学习历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节课讲述牛顿的伟大成就时,引用了牛顿在苹果树下看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并引出了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习惯。如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进而去研究探索乐坛雄狮—贝多芬。

其四、合作性。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协调配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所以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步步为营,教师到达目的地,学生随之而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倾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而赵老师的教学是,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观的高度,创设探究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所听老师的课基本改变了以往过分关注学科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观念,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特别是德育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非常明显。

总之,听了赵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借此难得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知,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新高。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七

12月25日,有幸赴励志中学聆听了一位历史教师的精彩讲授,收益不浅,现将自己的一点收获和感悟与同仁们一起分享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本次之行共听课2节。总的感受就是真实中生成的课堂是素质的也是适用的课堂。

其一,真实性。首先是讲授教师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随机应变的各种能力是真实的,可敬畏又值得学习的。

其二,课堂的生成态。无论是教师的学案,还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历史资料、影视资料的选取,都立足于教师对课本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应用。没有了多媒体教学开创之初的华丽,有的只是朴素的powerpoint画面和间接明了、直接简短的学生学习活动指令,或者是富有情感化的启发引导语句。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的地位更明显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特别是挖掘和利用多种知识认知渠道,搭建把学生已有知识转化和升华为课本知识的平台。

其三,新理念性。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这节课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课标提出:“历史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情景来自于学生的身边,创设合理的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提出历史问题,对于他们学习历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节课讲述牛顿的伟大成就时,引用了牛顿在苹果树下看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并引出了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习惯。如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进而去研究探索乐坛雄狮—贝多芬,。在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操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发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现,不求统一答案,只求有所见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另外,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四、合作性。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协调配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所以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步步为营,教师到达目的地,学生随之而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倾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而赵老师的教学是,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观的高度,创设探究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所听老师的课基本改变了以往过分关注学科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观念,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特别是德育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非常明显。

总之,听了赵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借此难得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知,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新高。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八

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获得外出听课的学习体会,以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拨清迷雾,明辨方向,学上一两招。20xx年4月19日-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枣庄奚仲中学举行的山东省历史优质课的评选,4天时间内听了25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通过四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 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教师的教育理念普遍较高。

教师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时,教师多采用新闻报道方式,让学生充当新闻记者,给全国人民报道会议召开的情况。在讲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采用带领学生去旅游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

2、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同样这节课,有的教师用泰安利民小区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导入,充分发挥地方史和历史c教学的结合。《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两课,教师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后枣庄变化的图片导入,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也有教师采用播放一段视频进行导入,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5、在学以致用方面,多数教师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讲《美国经济发展》和《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两课时,教师在分析完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都普遍联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问我们国家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改革开放》一课教师多次与枣庄当地进行联系,提出问题“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改革开放后,你身边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建设方面枣庄有哪些优势,你作为枣庄的小主人该如何去做”等。

参加本次省优质课观摩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

历史大赛课听课心得感悟篇九

20xx年11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在烟台二中参加了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一名中青年历史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25位参赛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变化。

来自青岛五中的董蕾老师在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时,分为四大专题:兴起篇——草原雄鹰羽翼丰,和战篇——干戈玉帛兼有之,感悟篇——以史为镜鉴古今。

来自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的刘伟伟老师,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设计为:第一板块——漫漫古丝路,第二板块——铮铮英雄行,第三板块——悠悠驼铃声,第四板块——绵绵古道情。

济南稼轩中学的程涛老师,在讲《美国的南北战争时,以林肯的一生为线索引领全课,趣味性十足:家族洗钱、南下谋生、就职前后危机重重,解放黑奴转败为胜、船长殉难精神永驻。

2、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绝对不应该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包办,让学生“动”起来,主动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提高,才是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情。

二、教学设计更科学、操作更实用、效果更突出。

1、紧扣课标、深挖教材,教学目标制定明确,问题提出恰当、实用。

2、课件制作注重实效性,各种教学素材的运用有趣且趋于理性。恰当的选用背景音乐、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实物资料、文本资料,化繁琐为简易,变抽象为直观,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直观了解和感悟,有又有效的烘托起历史探究的氛围。

3、预设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迎合学生的口味,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

4、关注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比如论从史出,更具历史味。

5、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出事件,巧妙处理学生的思路与教师思路间的冲突。

三、地方史与历史教学有效结合。

将地方史与国家历史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贴近学生生活,尽显亲切自然,既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又开拓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新途径。

日照市北京路中学的李淑娟老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课的“九章算术”时,特别挖掘出了该著作的编纂者之一徐岳——这个烟台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的刘伟伟老师,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则挖掘到了她们淄博市的地方名吃——周村烧饼,作为礼物赠予学生品尝,同时巧设悬疑开启本课:周村烧饼是从胡饼发展而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胡饼是怎么从西域传递过来的吗?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了解古丝绸之路的求知欲望。

四、适当的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选的许多老师都注意通过适当的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拓展和延伸,不仅提振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还有效的强化了课本主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泰山区实验中学张淼老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时,大胆创新:一是张老师亲自动手准备了实物教具龟甲和竹简,让学生触摸历史、体验历史,具体的感受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印象特别深,效果出奇的好;二是张老师亲自指导并摄制的一段学生探究实践的dv视频,让上课的学生直观的看到了蔡侯纸制作的完整过程,感同身受,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使我想到,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的一句名言: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不感叹于张老师对这一理论你的具体实践,让他所教的的学生启发并感动了另外一处学校里的学生。

菏泽市的李红梅老师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丝绸之路的昨天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交流的桥梁,哪丝绸之路的今天和明天哪,会不会更加辉煌,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期板报,发到老师的qq邮箱。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课堂架构科学、实用,凸显了历史课堂的灵活化、趣味化。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组织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完成相关的学习目标任务。

教师主导课堂不应该是包办课堂;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有活动的时间,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合作学习水平的顺利发展;让学生开开心心的学习,是为了扎扎实实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日照市的李淑娟老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时,就给学生留下了宽松的选择空间:先用大屏幕展示出四组图片,它们是造纸术的发明、数学专注《九章算术》、地动仪、五禽戏和《伤寒杂病论》。四组图片,四类成果,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最想了解的历史知识。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顺序自由的选择了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来探究学习,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学生甲选了《九章算术》,接着学生乙则选了地动仪,后来学生丙选择了造纸术,最后接触学习的则是医学知识。这种结果,就完全打破了课本内容的编排顺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六、教师的基本功普遍提高。

在这次活动中,参赛的教师特别追求了教学素养的整体呈现。他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超越,立足精益求精、美益求美。如果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教师们精湛的教学基本功的话,那就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尺刀。

他们以渊博的专业知识、优美的教学语言、完美的板书、精美的课件,无一不让学生陶醉,让听课的老师艳羡。一节节的课堂上,我享受着美的浸润,同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可是“人们只惊羡于鲜花盛开的美丽,却不知道当初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水和汗水”,是到了我们好好学习提高的时候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来自青岛五中的董蕾老师,用醇美、真挚的语言不断地去触动学生们的心弦,描摹出一幅又一幅的历史画卷——从冒顿单于驰骋于塞外大漠草原到匈奴的兴起,从汉高祖挥师北上遭遇白登之围到屈辱和亲,从卫青霍去病漠北大捷匈奴流离西迁到昭君出塞,不断的启迪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民族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沉醉于其中而又升华于其上。

课件制作亦美不胜收,详实、丰富的资料为课件锦上添花,不断冲击着学生们想象的视界,使学生感同身受,有效的提振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并且在备课时尽量地让我们的历史贴近生活。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听课学习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我的学习、反思的热情一直都受鼓舞于选手们的高超教学技能和完美的教学思路,张弛有度、开合有法,新颖的教学视界带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情绪上的叹服,我想,保留这份热情并将它融入进自己的历史教学工作之中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借屈原的一句话来自勉吧——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