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民间乐器 民间乐器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最新民间乐器 民间乐器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23:56
最新民间乐器 民间乐器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时间:2024-03-20 21:23:56     小编:字海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民间乐器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民间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始终对民间乐器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我不仅学习了各种民间乐器的基本知识,还亲身尝试了许多乐器的演奏,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民间乐器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中国民间乐器的魅力。

第二段:古琴与古箏(200字)

古琴和古箏是我最为喜爱的两种民间乐器。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国乐之父”。每当我拨动琴弦,我都能感受到古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色。古箏是古琴的改进型,琴弦更多,音域更广,更适合演奏华丽的旋律。我喜欢用指尖轻轻拨弦,感受到琴弦间传递的震颤和音符交融的美妙。通过学习古琴和古箏,我体会到了传统民乐的博大精深,也培养了我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三段:二胡与琵琶(200字)

二胡和琵琶是代表性的民族弹拨乐器,曾经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双簧”。二胡的悠扬琴音和琵琶的高昂音乐旋律让人陶醉其中。通过演奏二胡,我体验到了传统民族音乐的激情和情感表达,它让我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琵琶则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优美的音色闻名,通过琵琶的演奏,我学会了调整和控制手指的力度和速度,让琴弦发出动人的音乐。

第四段:唢呐与笛子(200字)

作为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唢呐和笛子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唢呐是我国北方民间音乐中常见的管乐器,凭借其豪放、狂野的音色,使人心头顿时升腾起中国北方的民族精神与豪情。笛子则是我的最爱之一,它既能演奏激情澎湃的曲目,也能演奏婉转动听的民乐。学习演奏唢呐和笛子,让我明白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音乐是一种共通的语言,不论国籍和地域,它都能够感染和打动人的内心。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多年对民间乐器的学习和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民间乐器的独特魅力。民间乐器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们记录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民间乐器,我们能够不仅了解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民间乐器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

民间乐器篇二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舞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那么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分类有哪些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民间乐器篇三

民间乐器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小,我对民间乐器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悠扬的二胡、震撼的锣鼓还是奇特的口琴,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我热爱民间乐器,也深知学习民间乐器需要耐心和毅力。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乐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第二段:热爱与追求

小时候,我对各种民间乐器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我喜欢在民间乐器表演节目中,紧盯着表演者的手指,仿佛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灵魂。我用普通的玩具制作出自己的“民间乐器”,只要能发出音符就足够让我陶醉。我的父母看出了我的热情,决定给我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进行专业学习。经过尝试,我最终选择了二胡。这种乐器深受我的喜欢,它的悠扬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第三段:克服困难和挫折

起初,我对二胡的演奏一无所知。然而,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开始学习。二胡的演奏并不简单,需要掌握复杂的弓法和乐理知识。每天的练习都琐碎而繁琐,但我坚持下来,一点点提高自己的技术和音质。我发现,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够在音乐中真正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曾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发现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二胡,我不仅仅是学习乐器的演奏技巧,更是学习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二胡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千百年来民众的希望和感情。每当我演奏二胡时,心中仿佛有一股力量在驱使着我,让我感受到中国几千年来的纯真和深情。在我看来,乐器是穿越时空的道具,它能够将人们连接起来,传递着历史和文化。我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

第五段:心得与体会

通过学习民间乐器,我明白了坚持和耐心的重要性。学习一种乐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其内涵和魅力。同时,我也认识到乐器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传承。乐器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民间乐器,我不仅仅是在演奏乐曲,更是在继承和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总结:

民间乐器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乐器,我不仅仅是学习了技巧,更重要的是领悟了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学习民间乐器需要坚持和毅力,但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才能够掌握其精髓和真正展现自己的才华。我将一如既往地热爱民间乐器,用心去感受和学习,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民间乐器篇四

新《纲要》明确指出兴趣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主观前提.是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是幼儿打击乐器演奏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器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小班幼儿对打击乐器所表现出的自发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的水平上。因此在小班的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在玩中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活动旨在将幼儿的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艺术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1)“敲敲打打”:小班初期我提供了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弄乐器的欲望。

(2)“敲敲听听”:为幼儿提供两种乐器让他们在敲打中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近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敲敲做做”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做老虎、狮子等用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钤时就做鱼游、兔跳等灵巧的动作。

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掌握有规律打节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使他们获得成功和满足感,从而喜欢上演奏打击乐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选择一些简短的、幼儿熟悉的歌曲、乐曲供他们随乐演奏。

打击乐器演奏需要幼儿用听觉去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曲式结构等从而选择相应的乐器演奏。因此,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力是演奏好打击乐器的前提。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多属于自发地发现而缺乏自觉性,他们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艺术品。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用听觉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首先,音乐源于自然生活,我们应让幼儿学会听大自然里的各种天籁之音,如:鸟叫、蛙鸣、雨声、汽笛、刮风、脚步声等。经常让幼儿在户外闭上眼睛,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引导他们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

(1)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辨别声音的高低。

(2)师生节奏互仿,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表现出来。

(3)用打击乐器表现故事角色的性格特征、音响情节。如:听故事《大象和蚊子》引导幼儿运用大鼓和小铃将大象的脚步声和蚊子的嗡嗡声表现出来。

(4)欣赏各种不同音乐性质、情绪的乐曲:优美动听的,活泼欢快的或平稳安静的。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情绪反应,如:听到优美动听的就会做出鸟飞、蝴蝶等动作,并尝试着让他们选择打击乐器合着节奏敲击。

经过这一系列的听觉感受活动使幼儿感受到了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激活幼儿节奏的动感,从而为演奏好打击乐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打击乐器的演奏教学不应局限于音乐活动中,要有灵活的时间表,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如:创设音乐小舞台,提供各种打击乐器和音乐,使幼儿在自由活动中萌发演奏欲望时可随时表现。

(2)打击乐器的演奏教学不应仅限于教室这一空间,我们应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多种节奏,如:雨水落在不同物体上不同的声音、节奏等。这种质朴、自然的节奏将会在幼儿的演奏中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3)教师的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是培养幼儿创新的重要途径。幼儿不满足于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想与他人分享,并期待他人的接纳和赞许,老师的接纳和赞许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创新表现中有珍珠也有鱼目,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善于合理启发和诱导,既要使幼儿在创造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又能从新的高度予以启迪,逐步提高幼儿打击乐器演奏的创新能力。

民间乐器篇五

二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乐器之一,其音质优美动人,可表达出深情厚意。在我参加学校的民族乐团时,我有幸学习了二胡,并深深被它所吸引。学习二胡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它的独特之处,一是它的弓技要求极高,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二是它在演奏时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给人以共鸣。通过学习二胡,我体味到了民间乐器的独特之处,也对我在音乐中沉浸的欣慰感到更加深刻。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古琴

古琴是中国民间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它不仅被誉为“历代王者的乐器”,还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在我和一些同学的推动下,学校开设了古琴课程,我兴奋地加入了这个项目。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有着高深的古代故事,而且也能够与现代音乐进行结合。古琴的音色独特,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而在现代作曲家的改编下,古琴也可以演奏出具有现代感的曲目,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我对古琴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竹笛

竹笛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民间乐器,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学习竹笛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制作简单、音域广阔、音色纯美。竹笛的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手工制作,加之竹材的选择和处理等技术问题,使得竹笛显得更加珍贵。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民间乐器的魅力所在,那就是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更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传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精髓。

四、穿越时空的印象——古筝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被誉为“东方钢琴”。古筝的演奏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需要双手同时弹奏,且音域广阔。古筝的音色甜美,音符的连贯性和流动性非常强,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我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这种传统音乐所吸引,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代。古筝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美至善”的思想,它散发出的音乐魅力让我体会到了传统乐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民间乐器的魅力——文化的瑰宝

民间乐器作为传统音乐的代表,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保护和传承了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代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且,民间乐器的学习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途径。通过学习民间乐器,我不仅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人的愉悦,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民间乐器的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传统乐器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弘扬。

民间乐器篇六

启发幼儿感受、辨别几种打击乐器的音色。

小型打击乐器4、5种,幕布一块。

1、敲打乐器听辨音色时,要敲打出节奏。

2、听辨乐器音色时,先选音色对比性强、容易听辨的',然后再选音色相近的。经过多次游戏,认识多种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如:铃鼓、碰钟、木鱼、三角铁等,让幼儿看一看、敲一敲,感受、熟悉其音色,记住它们的名称。

2、教师在幕布后边或放在身体背后敲2、3种幼儿熟悉的打击乐器,请幼儿听辨是

什么

乐器发出的声音。

3、玩游戏:企么乐器在歌唱。让幼儿不看乐器,只听声音说出老师敲打的乐器名称。开始时,一次敲打一种乐器,逐渐地可连续敲打二三种乐器,请小朋友听辨。如:铃鼓、碰铃、木鱼。

4、将幼儿分成三组,各拿一种乐器。教师或请个别幼儿在幕布后按节奏敲一种乐器,拿这种乐器的幼儿则根据听到的声音随之按节奏敲打。

民间乐器篇七

非洲有各种不同的大小鼓、木琴等敲击乐器,非洲人能用他们奏出丰富、动感的节奏,尤其是各种切分音节奏。在非洲,鼓是人们喜欢的乐器,而且还是彼此联络的工具。

了解非洲常见鼓—康加鼓

了解非洲乐——鼓不同的鼓声传递的是不同的信息。

1.展示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非洲“鼓”的图片在课上展示:老师出示收集的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鼓声的独特音色,并模仿非洲人自由拍击。

2.音乐游戏。

引言:鼓在非洲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乐器,而且还是彼此联络的工具,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手机一样方便快捷。不同的鼓声又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就像人在“说话”一样,不信你听听!

按教材上的要求,两个同学扮演“爸爸”和“姐姐”的角色,在门外等候,老师击鼓,把“会说话的鼓”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讲述“会说话的鼓”的游戏规则。学会有节奏地击鼓。尝试着让学生利用手或身边其他物品来模仿鼓的两种节奏直到熟悉。

请一位同学在室内击鼓,两位学生配合根据鼓的语言出场做相应的表演(2-4遍)。

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非洲黑人们设计一些“鼓的语言”来表演,并向大家作出相应的解释。

民间乐器篇八

1、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各种各样的乐器。

2、学会用身体上的、大自然中的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等发出的声音奏出节奏音乐,并会将之匹配到当中。

3、感受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体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音乐。

1、物质准备:磁带《谁的声音最好听》;乐器:小鼓、小锣、三角铁、碰铃、沙球;日常用品:搓衣板、脸盆、瓶子、杯、茶叶罐、锅、盒子、塑料盆、桶、筷子、铲子、碟、碗、汤匙、钥匙等;大自然的物品:石头、小棒,大自然中各种样的声音录音等。

一、以“乐器们要比赛谁的声音最好听”引题。

1、幼儿边听音乐边想:有什么乐器在比赛?这些乐器发出什么声音?加深幼儿对乐器及其声音的认识。

2、幼儿模仿节奏:

1、介绍“乐器”的定义:凡是能够发出好听声音的东西都叫乐器。

2、提示:身体乐器:手、脚、口、舌、牙齿、嘴等;周围生活中的物品、声音等。

3、幼儿自由寻找,自由敲打,找出其形象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模仿。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什么乐器:身体乐器、生活乐器或是自然乐器?它们发出什么声音?指导幼儿将其记录贴在节奏谱下。

三、配乐

1、幼儿用自己选定的乐器进行配乐,与同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

2、请个别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配乐展示。

四、介绍身体上最好用的乐器--嗓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

五、迁移:请幼儿再自由选定一种乐器,并为歌曲《小红帽》伴奏。

教师引导幼儿将乐器进行合理的匹配之后进行合奏。

六、幼儿讨论听了这些乐器的合奏之后的感受及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当乐器进行演奏。

七、自由活动:选自己喜欢的儿歌或歌曲将之与这些乐器进行匹配。

民间乐器篇九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 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蛙)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蛙声音响,小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2)跟音乐徒手练习,

(编辑)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民间乐器篇十

音乐是美妙的,美妙的音乐是由乐器上发出来的。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动作操作的能力,自己来设计一种乐器,来听听乐器所发出的美妙的声音。

1、让小朋友体验语言创作的乐趣。

2、动动脑、思考活动的学习机会。

3、能制作一种乐器。

(1)、老师说一个名词,小朋友说出该名词的联想物。例:切菜板―菜刀,水壶―茶杯。

(2)、“接字”例如:老师说“空气“,小朋友可接着说“气球”。

(3)、“颠倒字”,如:老师说“很大”,小朋友要改说“大很”。

(4)、“相反词”,例如:老师说左边,小朋友要说右边。或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1)、先和孩子讨论“想设计什么乐器?”

(2)、再分组,利用各式废物来制作乐器。

(3)、把做好的乐器放入音乐角,可加入音乐带来伴奏。

(4)、可以做成的“乐器”有:打鼓(蛋糕盒、牛奶罐、大纸箱);沙铃(塑料瓶装豆子);吉他(废物盒加橡皮筋设计);手摇铃(铃铛、塑胶盖子……)等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