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优质8篇)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22:05:13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优质8篇)
时间:2023-09-13 22:05:13     小编:曼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一

“哇,这本书太好看了!”随着我的声音,你应该想知道我读了什么书,那就是《80天环游地球》。

这本书是法国作家懦勒。凡尔纳写的,作者的笔调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故事讲述了福格先生与朋友打赌,能在80天内环游地球,最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赢得了胜利的故事。

这本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展现了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文中我非常喜欢路路通,因为他在书中很搞笑。

从福格先生他们在印度时,福格他们为了救那个奥达夫人,路路通扮演国王混了进去救出了奥达夫人这里,我感受到路路通不仅搞笑、机智,还很勇敢,这是因为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奥达夫人啊,要是路路通一被揭穿,他就非常危险,所以我非常喜欢他。

这是一本非常富有知识,而且还很好看的书,我一定要好好收藏。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二

这周,我读完了刘慈欣的一本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早在三周前,我便在鲍仙的几次推荐下,去到电影院看完了同名电影《流浪地球》,其中的一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令我印象颇为深刻,也提醒了广大司机们要规范行车才能安全回家过年。

小说的背景,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这是影片中人工智能莫斯的最后一句话,也体现了人类是一种理性与不理性并存的矛盾体。这也侧面写出了这时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能独立思考的地步了。

记得我是在一本科学类的报刊上第一次看到了《流浪地球》的文章,当时就引燃了我对科学幻想的兴趣,而报刊上只有短短的几篇,而刚好从下一期开始我就没有订了,我恨不得将作者刘慈欣给“抓”到我的面前,给我当面讲后续的故事。慢慢的,我都忘记了这一本书,直到今年,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一上映,我便想去看看,当拿出鲍仙发的那条推荐的消息,父母才答应。

这本书的作者刘慈欣简直把科幻描写得神乎其神,他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宇宙紧紧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不足为奇,可慢慢的品尝,才能尝出真正的味道。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科幻原来由许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写地球上不可出现的人或生命体,如通过写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不可思议的事……它让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让我对科幻又一次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三

“哇!真有趣呀!”读着《80天环游地球》这本书,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内容富有幽默感,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

故事讲述了主人福格先生与自己的仆人路路通,克服许多困难成功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

还从鞋丢了人总算没事儿一篇中明白,“没文化,真可怕”的真正含意。路路通也非常滑稽,不知道入寺庙要脱鞋子,结果鞋被僧人硬脱了下来,还被打了一顿,东西也弄丢了。感受到了当地的奇风异俗,但我认为这种寺院的习俗也有落后的一面。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路路通,因为他忠诚善良,机智勇敢。读完本书我知道了,大家应该多思考、多学习,不要像路路通一样闹出许多笑话,得像福格先生一样,知识渊博、镇定从容。

这是一本聚地理、人文、历史为一体的好书!我十分喜欢。大家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四

《见字如面》中有一期,王耀庆读了一封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这是一封跟任何家书都不同的书信,不同于普通父母带给孩子们潺潺生命长河里无数的“希望”,他写出的是那一种不存于现实,但却像神秘黑洞吸引着你往前张望和幻想的,叫做“可能”的东西,那是一个200年后的世界观。

在找这封信的来处时遇到了这本书,短篇科幻小说集,把这封信写在了序。

小时候看泰坦尼克号,看到杰克躺在甲板长椅上望着海上的银河星空时,肉丝奔跑着呼啸而过准备跳海,那是第一次我感受到星空这神秘的东西其实跟心跳有关,可惜我在城市里,即便躺在夏夜无风无云的楼顶,也很少看到成片的星空,偶尔能看到几颗亮眼的星,还要与漂浮的夜光风筝区分开。与第一次对应的是最近一次说起星空,是娘娘还没生儿子前我某天拽着她东摇西晃说咱啥时候去摩洛哥沙漠里看星星,虽然那时的我在她眼里可能活像个猩猩。

星空这件事于我而言越来越具象,却也越来越远,而科幻小说是让我能离星空最近的地方。

这世上有两种人会让我觉得由衷的景仰,一种是为你建造了一个世界的人,另一种是为你建造了一个世界观的人,刘慈欣在我心里就是这两种人的集合。

科幻有时在风里,吹起各种理科元素的味道混乱我的感官,所有四字以上科技名词我都要花5秒以上反应一下,所以读起来特别费劲。可是刘在这场科幻的风圈里,却极尽温柔,温柔而理想的向你诉说一场又一场科技的巅峰和盛大的毁灭与重生,每一个故事读到最后手指都会在纸上不断摩挲,反复体会人性在失重的未来如何稳稳落地。

有几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带上她的眼睛》。你能想象的与探索宇宙相反的事情是什么?一个女孩乘坐“落日六号”进行着直往地心的探索,途中飞船遇到故障无法返航,女孩独自一人沉往6800千米的地底深处,成为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然而,她拥有和地面人类保持数据和通讯传输的一切能力,却要独自一人在10平方米的控制舱里与无尽的黑暗终生相伴,再也无法踏上归途。她恳求宇宙系统的工作人员带着她的“眼睛”(超高频信息波发射而成像)看一看这世界,哪怕只是一朵花,草原的一阵风。我一直以为探索未知的代价可能包括财富、权力和生命等,但从未想过如此无声无息的牺牲,平面上的孤独一眼可以望见头,而地心尽头的孤独却一言不发得兀自环抱余生。如果有机会,你来到海滩,到雪地,到森林时,可以贴着地面听一听,也许那里会有离你很近很近的心跳和呼吸。

《流浪地球》。记忆里好像跟人讨论过在很久的未来,人类是否还有国家这个概念。故事里,未来的联合政府召开了中断两个世纪之久的奥运会,其中的一个项目是机动雪橇拉力赛从上海横穿太平洋,我仍然坚持认为未来国家会消亡,边界会消亡,人类会以新的形式集结。

还是《流浪地球》。那颗逃逸星球跑到太阳系边缘的时候,人们因为误解和不信任,提出逃逸计划的人被所谓“大多数人”审判而死,而就在他们死去不久,太阳氦闪爆发,那些前脚惩罚了别人的人,后脚就给现实跪了。对与错,在故事里总是很讽刺,星光会被淹没,那些被称之为光的东西,最终也会化为一缕轻烟,走向与疯狂相反的去处。

《中国太阳》。一段对话:水娃问工程师,人类在上世界60年代就登上了月球,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登上火星,甚至连月球也不去了。工程师说,人类是现实的动物,那些由理想主义和信仰驱动的东西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水娃疑惑,理想和信仰不好吗?工程师说,不是不好,但经济利益更好。星光能驱散卑微的恐惧,时间和空间会扭曲变形,而人始终只能往某一个方向走,可以回头,却无法倒退。于是,穷山村里走出来的太空镜面清洁工,最后固执地坐着恒星际飞船踏上征服星际的不归路,所有的讽刺和嘲笑最终归位,化成一串串星际间飘荡的讯号,人类终于选择了再出发。

刘是个理想主义的人,我认为。

而我爱每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保有信仰的人,他们会像神秘而从不失手的“预言家”,带你穿越谎言和沟壑,让每一段故事都不会草草收场。

好的科幻小说大概就是有这种能力,让俗世中每一个柔弱的人都开始审视每一寸光阴,并在毫厘和光年间自由切换,让遥远的东西刹那散落在周身,既不仰望也不俯视,而是置身其中。我是个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人,却因为有人描绘了那些还没发生的世界,而有勇气幻想着在所有星辰沙漠里寻找到归途,穷尽所有也想知道那颗星究竟是在多远多远以外,还是在多久多久以前。

在给女儿的信中他说,200年后人类将不再有死亡、疾病、战争、不公等烦恼,那些太空城和恒星际旅行等预言也许已经实现了。但信的最后让我相信,人们也许始终在征服的,是一个叫“像孩子一样快乐”的东西。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五

地球一一她原本美丽,充满着活力。无数动植物在她身上成长,溪水哗哗,小鸟啾啾。一切是那样安宁和平。

数万年以后,地球变了样。她身上多了一种生命一一人类。他们具有聪明的头脑,用木头取火,用木材建造房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叫人类的生命不断进步,随意开釆、获取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当地球上一切资源都枯竭以后,自己该怎么办?是呀,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如果我们不保护她、爱惜她,她将会毁灭在我们手中。

如今,地球的污染日趋严重。随处可见散发着毒素的塑料口袋、饭盒。每当你坐在空调下享受时,有没有想到它排放出来的气体会使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抬升而淹没城市。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呼啸的洪水到来,冲毁了房屋、庄稼,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了威肋、……从此,空气变得那么污浊,溪水变得那样浑浊,小鸟的歌声也渐渐消失。以前那种平静的生活已一去不复返,成为幻想。这是大自然对人类随意破坏她的报复。小鸟多么希望有个安宁的家,人类也多么希望有个安宁的家。

“可是我……”

地球属于人类,属于我们大家,只有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从你、我做起,爱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地球才会造福于人类,我们才会有一片蔚蓝的夭空,一片能够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净土。我要好好爱护她。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六

大刘和他的科幻小说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科幻热,尤其是在《三体1:地球往事》获得雨果奖之后。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知道大刘也是源于《三体》。这部长篇小说堪称一部有关人类未来发展的宇宙史诗。我个人认为,大刘在科幻小说写作中擅长架构宏大的宇宙图景和挖掘人性的本源,这些在《三体》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这些独有的能力也在我们今天要说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流浪地球》已经被拍摄成了电影,而且将在二十几天后的春节档上映。从目前放出来的预告片来看,影片质量还是很有保证的。更有甚者,很多网友称2019年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希望这部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不让大家失望。我今天想谈谈《流浪地球》这部小说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流浪地球》是以小说主人公第一人称成文的,可视为主人公一生的简短传记。我个人认为,这种写作方法最大的益处就是很容易会让读者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主人公的经历。

首先,我需要提及几点科学常识。星空中所有的恒星(包括太阳)都是通过核聚变获取能量,转换为我们熟悉的光和热。具体到我们现在的太阳,主要是氢元素通过核聚变生成氦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会越来越少,而氦元素则会越来越多。于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氦元素在太阳中心区域聚集,并引发氦元素的核聚变(生成更重的元素),这个过程便被称为“氦闪”。这绝对是太阳的灾难日,因为伴随“氦闪”,太阳将会释放出相当于其正常状态的百万倍能量,同时其半径将极大的膨胀,甚至超过目前的地球轨道。换言之,当那一天来临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会被轻轻松松地抹掉。幸运的是,根据我们最新的科学理论,太阳的这个灾难日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了,我们暂时不用担心。

《流浪地球》中故事的科学背景是,在21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进一步通过研究建立的太阳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预测太阳的氦闪将在400年发生。而到故事的开始,已经过去了380年。在这300多年中,地球上的人类开始了近乎疯狂的自救行动。宗教完全消失,艺术等无用的学科近乎被废弃,人类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能解救自己的理工科和实用技术上。

从常人的角度看,人类在太阳“氦闪”中存活下来最直接的方式应当全力发展宇航技术,进行星际移民。然而,作者大刘剑走偏锋,堵死了这条看起来最能行得通的路,原因也很简单——人类尚不知道哪里有可供直接移民居住的行星,如果没有已知合适的选择,人类最终会迷失于茫茫太空;即使找到了可供移民的行星,人类将面临“谁走谁留”的终极伦理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带走所有人);技术上无法逾越的难题是,可长时间运转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由于不知道到移民过程需要多久,只有封闭循环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在长期的宇宙航行中存活。其中最后一点也是我们现实世界面临的技术难题,各国都有相应的各种实验(包括中国),但是这些实验性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恶性变换,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既然大规模星际移民这条路走不通,作者大刘就脑洞大开,给小说中的世界提供了另一条令人无比震惊的自救方法——直接将地球当成宇宙飞船推进到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约为四光年)。

人类采用这个自救方法的理由简单到让人无法拒绝——人类熟悉的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得当的话几乎所有人都有生存的机会。在小说中,这个自救方法依赖于虚构的“重元素聚变”技术,即利用普通的石头作为燃料,建起上万台高达上万米的“地球发动机”,作为地球这个超级宇宙飞船的引擎。以此,人来将逃亡过程分为五步,分别是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和新太阳时代。顾名思义,刹车时代即位使地球停止自转,以便地球发动机更好地加速地球——这一过程用了42年。逃逸时代,利用“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不断抬高远日点,以达到逃离太阳所需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一过程地球需要绕转太阳15圈。流浪时代i,地球疯狂加速逃离太阳系;流浪时代ii,地球减速进入比邻星轨道;新太阳时代,人类将在地球上沐浴着新太阳的光和热继续延续文明的发展。整个逃亡计划将历时约2500年,100代人。

故事的主人公出生于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此时的地球已经没有了昼夜和四季的交替。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以主人公视角进入细节刻画。首先,通过主人公游览地球,给读者展现了冰冻海洋,与我们所知非常不同的日出和黄昏,地球发动机等壮观的景象。其次,逃逸时代就开始时,由于地球发动机使得大气温度上升到人类无法承受的范围,且自转刹车过程也让地球表面满目疮痍,地面已经不适宜人类生存,于是人类集体住进了地下城市。再者,主人公在地下城的生活展现出了人类在危机时代淡化的家庭观念和年轻人优先的生存观念。可以想到,逃逸时代自然不会那么轻松。地壳不稳定导致岩浆迸入地下城,地球加速时穿越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牺牲部分人从而拯救人类整体似乎总是重大危机中的必然。然而,更可怕的是人心,逃逸时代中每次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人类社会中总会有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的谣言。也正是可怕的人性,主导了故事的结尾处的反转。在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后,“地球相对于四个世纪前没有任何变化,过去的四百年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的传言传遍了整个世界。

于是,发生了理所当然的叛乱,无知的民众攻占了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处死了地球联合政府要员和执行地球航行计划的科学家。然而,科学自有其严谨性,正当“胜利后”的人们集体庆祝时,太阳氦闪爆发了!于是,人类继续执行着已故的科学家们制定的航行计划,行进在流浪时代。

以上便是《流浪地球》的主要故事情节。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大刘石破天惊的逃亡之法——将地球作为宇宙飞船,这也是这篇小说最为吸引人之处。大刘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宏大的科幻框架,基本视角是整个地球,并借用这个故事再次(同《三体》)揭示了人性本源中的恶。此外,我想,大刘更想向读者展示的是对于星空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放眼人类世界,每个人类个体可能都会以自己是某个团体的一份子而骄傲,或者觉得自己举足轻重。放眼整个地球,人类整体俨然已经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掌控着这个行星的命运。然而,立足于整个太阳系,地球已经相当渺小,更不用说人类了。即使是在太阳系,人类的命运也承受着相当多的可能威胁,包括小行星撞击,太阳的不稳定性(太阳辐射和地球臭氧层空洞)等等——这些威胁对于现在的人类,几乎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再放眼到整个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太阳也只不过是其猎户旋臂中一颗无比普通的恒星。是的,人类真的很渺小——渺小到无法将我们存在的迹象告知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我想,大刘的很多科幻小说,包括《流浪地球》,都是在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渺小。

只有认识到了目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力,才能更好地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宇宙。这种敬畏能成为我们发展科技,探索未知进而突破局限的动力。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仰望星空——看到繁星闪烁的星空,看到璀璨的银河,无垠的宇宙,反观自身的渺小。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们熟悉的太阳的氦闪迟早会到来。虽然目前最为成功的恒星模型预言这将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但是科学自有其独特性,这也可能是由于人类认知局限导致的错误理论。我个人倒是很好奇,如果《流浪地球》中的太阳氦闪真的发生,人来该何去何从。人类命运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实是太多了,但是我想,应对所有这些可能发生的巨变的最好方式便是,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渺小,怀揣着敬畏之心,努力地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七

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篇八

强烈的窒息感。

人类文明要在地下发展两千五百年,还要时刻面临着灭绝的可能,毫无希望,进行一百代人,我觉得人类还没有找到出路的时候就已经悉数灭绝了。

没有了固定的能量输入,如何支撑两千五百年地球发动机、人类生存的能量消耗。即便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地球上该利用不该利用的也都消耗殆尽,地球只剩一个空壳。如果说文明的重建可以很快完成,那生态环境的重构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

其实我也在想,人类强大的适应能力,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是否还记得两千年前全人类的古老梦想,因为我不看好人性。如果在这两千五百年间,外部大环境相对稳定,人类在地下得以相对安全的发展,那么问题就来了。人类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搁置的政治纠葛这下有时间拿出来解决了。即便全人类经过几个世纪的患难与共,之前的所有都化干戈为玉帛,但是新的冲突就不会产生吗?安逸滋生自私,我相信以人类的智慧,只要老天留有余地,人类活下去不成问题,但人性不留余地。

最后,电影流浪地球,真的能拍出来吗?真的真的期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