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他是一位英雄(精选7篇)

2023年他是一位英雄(精选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2 07:14:19
2023年他是一位英雄(精选7篇)
时间:2023-09-12 07:14:19     小编: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一位英雄篇一

总渴望这样一种生活,在阳光下,用文字取暖,简单着,明媚着,便感动着。而书中那一个个令我感动的圣贤先哲便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给予我力量。

一个王朝的灭亡总是由强者骑着悍马从草原或南方攻入,而这个王朝总是由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在死死捍卫。这样的文人,足可称为英雄。

王国维老先生知道清朝灭亡时已是深夜。翌日,他像往常一样向同事借了五角钱,然后买了颐和园的门票,来到昆明湖前,散开了他的辫子——此时的王国维老先生宛如一支笔,身子是笔杆,头发则是绝美的狼豪。旋即,他纵身一跃,自沉昆明湖。昆明湖中的王老先生,头发四散开来,睁开双眼,看看他曾生活过的人世,然后如千古豪杰一样,闭上了双眼。他在用毕生精力捍卫满清文化,清亡了,他也随风而逝。乱中生,静中死,足可为英雄。

清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史海沧茫中的一抹血红的夕阳。

那天,天地含悲,风云变色,风卷残花,芳尘尽扫。“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屠刀落下,天空中有惊雷炸响,谭嗣同的鲜血宛如一朵玫瑰,吐露绝世芳华,在众人悲戚声中轰然绽开!玫瑰茎上的刺刺向那腐朽的清王朝!那天,夕阳比朝霞更绚丽,那个年代,死比生更美,更风华绝代。新鬼呦呦旧鬼哭,谭嗣同为救国救民之真理而死,令人动容,足可为英雄。

当一切似乎无可救药时,他来了,化杂文为匕首,把把刺入敌人的心脏。

一个堕落的地主家庭,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国家存亡的秋天,他,惊鸿一般的出现了。于国家危难、风雨飘摇之际,鲁迅,一介文豪,三改其志,挥动手中的如椽巨笔,以文章为刀枪,撕裂了黑暗动荡的社会,露出黎明的曙光!他说,他不是在传承文化,而是在改变文化。以摧枯拉朽之势斩去封建余孽。一位作家,一位战士,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无论是对文化的执着,对变法的坚持,还是对黑暗的咆哮,都如黄钟大吕,在我心头隆隆作响,他,他,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他是一位英雄篇二

我的爸爸,我心目中的英雄。

小时候感觉爸爸就像太阳,把光亮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这棵正在滋长的小草,他就是我的依靠,在他的光照下,我可以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

小时候爸爸常常陪着我写字、画画。他说我俩的关系是父女,还不如说我俩是没有代沟的老朋友。记得有一次,爸爸用他的大手掌和我的小手比较,我不服气地对他说:“等我长大了,我的手一定比你的大。”爸则用柔和慈祥的眼光看着我说:“那好,我们就来打个赌。”说完,用笔在墙上比着自己的手勾好了手掌的轮廓。于是,我家雪白的墙上就多出了一个突兀的手掌印记。

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我也从当初躲在父亲臂弯下的孩童蜕变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烦恼越来越多,贪玩越来越浓,致使学习成绩也不断地下滑。

不如意了,遇到挫折烦恼了,我想到了爸爸,想从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可没想到换来的是他严厉的眼神和锐利的话语,他吼着,喉咙里发出颤抖的声音:“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分!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可你呢?平时就知道贪玩!”听了这些话,我心里不禁一惊,而后没有了反驳,把门子一摔,把自己关到自己的小屋里。

我又看到了墙上的那个手掌印记,不禁想起了当时和颜悦色的爸爸。我把自己的手掌覆了上去,基本就要吻合了。我没有感觉到那个赌快要打赢了而由心生出快乐,相反是无比的难过和失落。

我不再和爸爸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我们的距离变得愈来愈远。我讨厌他不理解我,不从我的角度去看。可是当时的我不知道,我没有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从父母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爸爸总是对我说的话:别怕,有爸呢。看着爸爸站在雨中单薄的身影,我霎时出了神,既而感觉视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

后来我才明白,不管爸对我是慈祥亲和还是严厉责备,一切的一切东都源于他的爱。

爸,你的爱,我懂了。

爸,谢谢你一直用光照亮了我前方的路。虽然你是平凡的,但你是我的英雄,最伟大的英雄。

他是一位英雄篇三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军事交通运输战线的楷模”。

生命禁区

阿里,位于我国藏北地区,属于高原地形,山体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高海拔意味着气温低和含氧量低,阿里的平均气温在零下9度,到冬季能下降到零下40多度。其含氧量也非常的低,只有我们平原地区的一半。所以,阿里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被公认为“生命禁区”。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枪林弹雨的汽车兵

1962年,印度军队悍然侵略我国的边疆地区,我国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但是印军得寸进尺、不知好歹,所以我军被迫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由于战争发生在高原、严寒地区,一时之间,作战部队需要的大量军事装备和后勤保障都很难维系。

那时,新疆军区出动了现役的运输部队,还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中迅速组织人员和车辆运输物资和军备前往前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支援前线任务。但是恶劣的高寒气候和高原反应,让战士们十分煎熬。

当时,我们的解放军战士要把参战的官兵和弹药物资送到天文点、加勒万河等地方的前沿阵地,就必须要经过海拔4000米到6000米的高原山口。缺氧、高反、严寒、路况差、车况差等成为解放军战士们不得不面对的难关,除此之外,战士们一路上还要提防印军的道路封锁和敌方空军的空袭轰炸。

为了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战士们没日没夜地奔驰在新藏线上,有的路段和印军的据点挨得太近,所以军车大都只能在夜间关灯行驶,稍有不慎,就会滑下悬崖中。

当时,为了缓解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倦,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有的“汽车兵”开始抓冰雪吃;有的打开车窗把帽子摘掉,故意让冷风吹进车内。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驱散睡意,能够更快地到达前线。

因为很多战士都来自平原地区,有些是第一次来到这么高寒的地方。所以当时很多战士都有高原反应,有的汽车兵到了目的地以后,连开门的力气都没有了,有的就直接从车门里掉了下来一睡不醒,有的一下车就呕吐,有的胆汁都吐出来了。

因为官兵齐心协力,我解放军在新疆区域彻底痛击了印军。随后,印军又把战火烧到西藏的阿里地区。也就是那个时候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持续到今天。新藏线这条“天路”,这条我国重要的国防线干线,开始了长年累月的运输物资和巡逻戍边的任务。

这个任务就像火炬一样,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走上“死亡之路”

1965年,张良善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这个地地道道的陕西娃,在他19岁的时候就毅然决然远走他乡,来到了西藏的阿里地区,正式成为了一名“高原汽车兵”,接过了前辈传下来的火炬。

1984年11月,刚从司训回来的张良善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山执行任务,但是他当时的班长死活不答应,担心他一个新兵蛋子身体出问题。可是,老班长耐不住张良善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让他上山了。

可是信心满满的张良善,却着实让高原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当行军的汽车摇摇晃晃行驶到海拔4000多米的时候,张良善开始头痛、恶心,最后开始呕吐。当时班长告诉他吃点止痛药,再用绳子箍紧脑袋来缓解疼痛。他照做后仍是感到翻江倒海,十分难受。

“你不能下来,马上回到车里去!”

原来,老班长嫌他是一个新兵,肯定不懂维修技术,也怕他冻伤,就让他回车里了。但是,张良善心里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学通维修汽车的技术,还要苦练驾驶技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身体,自己一定要战胜高原反应。

“让我来吧!”

就这样,张良善终于慢慢得到了班长和部队的肯定,逐渐开始担任起车队“收尾”的工作。

所谓收尾,就是要在车队最后的位置行驶,要负责抛锚车的抢修工作。这是高原行车中最累、最苦、最难的一个岗位,因为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多待上一分钟就意味着多一分艰险。要知道,在世界屋脊开车,雪崩、滑坡和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是雪崩跟着滑坡,塌方又接着泥石流。但是张良善上山120多次,担任收尾工作就有70多次。

至亲的生离死别

可是,等他开着部队的油罐车上山,开了大概十公里左右,到了一个叫红柳滩的地方,当地的兵站告诉他,他的妻子小何的病可能有问题,叫他连夜赶回叶城。

但张良善还是坚持说自己的妻子是小毛病,没什么大事。自己的油罐车再开个三五天也能返回去了,完成了任务再回去。就这样,他继续开着车往营地走。等他开到狮泉河的时候,叶城那边又来电话了,说他的妻子已经第二次住院了,是难产,搞不好有生命危险,让他务必尽快回去。所以张良善卸完车上的油,连夜开车往叶城赶。

在下山的一个兵站,他又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焦急地问他:

挂完电话,张良善就驾驶着车在高原上一路狂奔。本来要走五天的路,张良善只花了一天一夜就赶了回来。可是,等他赶到医院的时候,他刚出生的孩子已经夭折,因难产大出血的妻子也昏迷不醒。

他想给自己的妻子做一块墓碑,就自己去买了两包水泥和砂石。可是碑石做好以后字还没刻完,部队里又有了新的任务。

等到张良善顺利完成了任务以后,他亲自在妻子的墓碑上刻下了碑文。可是张良善不知道的是,等他回部队没多久,自己的二妹也因病去世。但是,他当时并不知道。

原来,张良善的父母怕他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会分心影响工作,就要求全家的亲戚瞒着他,不许写信或打电话告诉他。所以这个消息是他第二年回家探亲的时候,发现妹妹不在才知道的。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也没有告诉他,还是张良善的同学写信告诉他他才知道。

1994年2月,在战友们的介绍和张罗下,张良善第二次结婚。

妻子名字叫伍菊,是叶城当地医院的一个医生。不久以后,他的妻子也怀了孕。但是,命运差点又一次的捉弄了张良善。

原来,伍菊分娩的时候,也出现了问题,胎儿的脐带绕颈,母女又差点没能活下来。还好当地的医院抢救及时,最终保住了母女俩的生命。可张良善在部队太忙了,等他见到自己女儿的时候,女儿已经八个月大了。

“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要上!”

就这样,张良善又开始了在高原上驾驶的生活。

哭着吃饼子

1994年4月,张良善从叶城送17名新兵前往阿里。一开始风平浪静,没什么意外,但是第二天中午,却突发了状况。

原来,张良善他们遭遇了雪崩,前面的路被雪彻底堵死了无法前进。张良善就叫新兵下车休息一会儿,自己叫上副驾驶员带着工具去挖路。可是,没挖几下,雪崩又一次的发生了。正在专心挖雪的张良善没注意,一下就被冰雪埋住了。

“班长!班长!”

于是,新兵们含泪吃下了饼子。

命悬一线15天

1994年9月,张良善又一次在车队中搞收尾工作。他驾驶着军车从叶城进藏,汽车行驶到一个叫多玛沟的地方时,自己的汽车突然抛锚,自己和战友多次抢修,但还是因为工具和配件的问题没有办法修好,无奈之下,张良善只好让自己车上的副驾驶员先坐其他战友的车回营地回去报告,自己一个人,在原地看护军车,战友给他留了两三天的军粮。

但是,在这样一个高原地区行车,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等到战友们赶回来找张良善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15天。谁都难以想象,缺少食物的张良善是如何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存活下来的。

前几天,他还可以吃战友留下的军粮,但是三四天后,一点粮食都没有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强忍着严寒和缺氧,徒步出去寻找食物。

可是,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地区,上哪去找食物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良善走了5公里,终于看到了一个小湖。他惊喜地发现,湖里有很多鱼,于是他又拿上工兵锹到湖边打鱼。好在战士们随车带有高压锅,张良善把鱼打回来后就生火用高压锅煮熟用以充饥。

可是车上没有盐和其他的去腥材料,煮熟的鱼味道非常重,根本无法下咽。可是,不吃就会冻死饿死,没有办法,张良善只能捏着鼻子咬牙吞下鱼肉。剩下的十几天,张良善每天白天就往返这个小湖,捞鱼、煮鱼、吃鱼,晚上就把收集起来的树枝和牛粪点着取暖。后来几天,他看见煮熟的鱼就反胃,刚吃下鱼就想吐,可是为了活命,吐了还要继续吃,吃鱼成了他生存下来的唯一选择。

后来,他实在是太饿了,加上山上缺氧,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觉得自己就要牺牲在这里了。所以,他拿出烟盒,抽出上面的纸,给自己的哥哥写遗书,希望他照顾好父母。

第15天了,回来救援的战友终于赶到。原来战友们回去以后,路上发生了塌方,所以才耽搁了那么久。等战友看到张良善时,战友们都吓了一跳。那时的张良善,已经瘦成了皮包骨,他的双眼深深凹陷,脸上起了一层层的皮,胡子又长又脏,就像一个“野人”一样。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等待着张良善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险情。

在雪地里睡觉

1995年8月,张良善和战友小陈执行任务,开着油罐车往边防连前进。在途中过夜的时候,两个人因为睡觉的问题“争执”了起来。

原来,按照惯例,油罐车在路上过夜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能睡在驾驶室,另外一个人必须睡在车外面看护军车。谁都知道睡驾驶室舒服一点,睡在车底下多冷啊,但两个人谁也不愿意睡驾驶室。

无奈之下,张良善只好对战友说:“这样吧,上半夜你睡车里面,下半夜我睡车里,行了吧?”可是等到小陈在驾驶室没睡多久,天空中开始飘起了大雪。张良善在车底下被冻醒了,就想上驾驶室躲雪。

互相拔胡子、捏鼻子

1997年冬天,张良善的部队接到一个任务,要送一车冬菜前往边防哨所。那个哨所是阿里地区最为偏远的地方,离张良善部队的驻地有1800多公里。这个艰巨的任务,张良善当然又积极地争取。好在他去的时候比较顺利,没出什么状况,但是回来的时候,又遇到了致命的麻烦。

原来,等他们开车经过6000多米的高山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冰雹,风雪交加,路上的雪四五十厘米厚,车子根本没法走。

张良善和战友们只能下车,他们挖一米路,车子前进一米,就这样,一天才前进了两公里。到了晚上,忍着疲惫和饥饿,战士们一刻也不敢睡,因为天气太冷了,山上又严重缺氧,睡着了可能就醒不过来了。

他们饿了就用雪水煮军粮吃,冷了就把多余的工作服粘上汽油烧着取暖,有时吃一颗野辣椒。在粮食吃光以后,有的战士已经因为饥饿晕倒过去。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张良善看见一匹狼正在捕猎,眼看着它扑倒了一只羊,张良善就冲上驾驶室,开着军车吓跑了这匹狼。从狼嘴里,抢到了一只羊。大家饱餐一顿,继续向前掘进。可是,一到了晚上大家还是犯困。

最后,战士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互相拔胡子、捏鼻子,用疼痛来抵御困意,最后,他们终于等到了前来接应的战友。

铁人张良善

1998年,张良善提干,那个时候,他已经往返了阿里280多趟。提干以后,他依然带着汽车队翻越高原大山,毫不懈怠。

从1986年跟车开始,张良善共行车60多万公里,为部队输送了750多吨物资和军备,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六次,被官兵们称为“新藏线上的红细胞”,他的拼搏精神也让战友感动,人民亲切的称他为“铁人张良善”。

后来,张良善被调离了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汽车营,搞起了军分区的后勤保障工作。但不管职务怎么变换,为兵服务一直是他心中不变的宗旨。

1999年10月,作为兰州军区的唯一代表,张良善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0年10月,戴着满胸的军功章,张良善再次来到妻子何桂丽的墓前。8年之中,他不知道多少次戴着军功章来到妻子墓前扫墓。他觉得自己无论多么坚强,都需要来这里汲取一种只有爱才能给予的力量。那一次,他包含着泪水,紧闭着双眼,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来采访他的记者刚好拍下了那一瞬间,于是,就有了开头那张《英雄探妻》的珍贵照片。

2001年,张良善被评为“共和国的脊梁卫士”。

如今,张良善任兰州军区阿里军分区副政委,已晋升为少将军衔。他将继续守卫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

张良善说:

向英雄致敬!

部分参考文献:

拍摄《英雄探妻》的故事.袁学军.2002驰骋万里高原的昆仑铁骑——记西藏阿里军分区“红旗车驾驶员”张良善.程志明.1998那些年,枪林弹雨中的汽车兵.吕青.2013新藏线上的铁马精兵——记西藏阿里军分区汽车营专业军士张良善.程道君.1998张良善 永不褪色的“红柳精神”.张向永; 陈晰.2011

他是一位英雄篇四

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空旷的马路,马路对面关着的店铺,寂静的店牌,从前人声鼎沸的万达现在就像睡着一般的宁静。是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让这一切都安静下来。然而,冲在战疫第一线的是那一批又一批的志愿红、天使白,他们成了这个秋天最靓丽的颜色。

志愿红

志愿者们的红背心像太阳,像火光,像爱心……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那些在协助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们,他们正忍受着太阳的毒辣炙烤,他们汗流浃背,但是那红背心依然是那样红,那样耀眼夺目。他们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来往行人的健康码,不厌其烦地询问着:为什么出去?要去哪里?从哪里回来?他们认真地检测每一个人的体温,让车轮驶过消毒毯,确保没有人携带病毒出入。他们守好每个关卡,不让病毒肆意传播。那天做核酸检测时,我清楚地看到一位穿着红背心的志愿者阿姨,额前的刘海正滴着汗水。我的心不禁一颤,志愿红,谢谢你们辛苦的付出!

天使白

做第二次核酸检测时,那是在中午。我发现这些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像一个个“大白”,他们有的头上绑着冰袋,以此降温解暑。我做完核酸检测,正要往回走,看到休息区有几个“大白”正在脱防护服,那情景让我震惊。他们的衣服全湿了,像刚洗的一样挤出了水。看,有个医生刚脱下防护服,“哗啦啦”,水竟然从裤腿里流出,地上马上多了一滩水。那是辛苦的水,那是为民的水,更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辛苦!我的鼻子一酸,眼眶红了。我相信,有了这些天使白的守护,我们定能战胜疫情,渡过难关的!

疫情,我们一起抗击!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块砖,团结一心,建立一个牢固的“抗疫长城”,共同抗疫!虽然我现在不能加入“志愿红”的队伍,也不能加入“天使白”的队伍,但老师说过,我们在家做好网课学习,不串门,不聚集,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就是节约医护工作资源,就是对抗疫做出的最大贡献。

站在阳台上,向远处眺望,一片片的志愿红和天使白跳入我的视野。啊,那是这个秋天里最靓丽的颜色。加油,仙游!加油,莆田!

他是一位英雄篇五

前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前人值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前人已逝,江山犹在,英魂犹存。立足于当下,让我们遍观古今,以风雪沧桑,了解卫国斗士,唤醒他们遗留的伟大精神。且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的代表。他怒发冲冠,带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入侵者的仇恨,率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宁愿“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不愿在官场与人勾心斗角。为国死,为国亡是他最大的荣耀。醒来吧,忠魂!那是五千年文化中鲜红的一笔。

王昌龄的舍己为国是无私的代表。“黄沙百战穿金甲”身经百战的将士们铠甲磨穿,却壮志不灭。“大漠风尘日色昏”,狂风大作,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却个个满怀豪情,在烽烟四起的战场,立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王昌龄,一心为国,背井离乡,虽“总是关山旧别情”,却依然驰骋沙场。他为人清廉,“一片冰心在玉壶”,便是最好的见证。他壮志满怀,“不教胡马度阴山”是最有力的体现。醒来吧,无私!那是五千年文化中青蓝的一笔。

毛泽东的为国为民是执着的代表。“红军不怕远征难”,率领百万大军艰苦远征,面对苦难丝毫不畏惧,反而以苦为乐,坚决迎难而上。他更是一名伟大的领导者,运筹帷幄,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也丝毫没有退缩。为了人民的明天,他更是执着拼搏,并深信一定会有春光烂漫之时。终于,他用乐观执着与坚定的信念开辟了新天地。醒来吧,执着!那是五千年文化中金色的一笔。

袁隆平的矢志不渝是忘我的代表。“愿世人皆无饥贫之忧”,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忘田里的禾苗。一颗热忱之心,一块高粱土地,一个十五倍放大镜,六百多株水稻,一个民族的未来。岁月漫漫,斯人别人间,携种去远方,其人难再见,其魂当长存。醒来吧,忘我!那是五千年文化中青葱的一笔。

鲜红的忠诚,青蓝的无私,金色的执着,青葱的忘我,醒来的中国魂,将文化长河装点得多姿多彩。纵览历史,还望今朝,吾辈自应以此为志,高举民族大任,共铸国家富强!

他是一位英雄篇六

从古至今,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成就千古大业的秦皇汉武、征服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平定东南倭患的戚继光……虽然每个时代对英雄的诠释都不同,但我心中却有一个独特的英雄。

犹记得,那是一个雪花飞舞的傍晚,候车室内人山人海,一片嘈杂。外面寒风刺骨,却吹不灭游子归家的急切,吹不散亲人团聚的喜悦。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车站迎接姑姑。

这时,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似是在寻找着什么,他将全身的口袋翻了个遍,又在行李里摸索了一阵,急得瘫坐在地上,茫然无助的眼神在候车室内转了一圈,便黯淡下去,把头深深地埋在膝上。

一名好心的阿姨蹲下身,拍拍老人的肩,关切地询问老人:“老人家,您怎么了?先起来,地上凉。”说着,便把老人慢慢地扶了起来。“我,我的车票丢了……”老人沙哑的嗓音带着颤抖,“我许久,许久没回家过年了……”阿姨听罢,同情地摇摇头,又坐回自己的座位上了。

正值春运高峰,车票早已告罄,老人若是再买一张也买不到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已是深夜时分,列车也走了一趟又一趟,只剩最后一班了。老人依旧失魂落魄地呆坐着。老人身后的小伙子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他站起来,走到老人身旁,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车票,缓缓地递给老人:“大爷,这车票……给您吧。”闻言,老人惊愕地抬起头,浑浊的双眼里写满了不可思议:“什么?我没听错吧,你……你要把车票给我?”“嗯,大爷,拿着吧。”小伙子坚定地点了点头,“我刚接到电话,我爸妈来这儿看我,这车票我留着也没用。听您的口音,我们是老乡呢,正好,车票给您。车来了,您快上车,祝您春节快乐!”老人感激地鞠了一躬,收拾好行李,登上了回乡的列车。

望着小伙子在茫茫夜色中孤寂的背影,我心中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便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虽然他没有丰功伟绩,但,他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了别人,他,就是英雄!

他是一位英雄篇七

说起大英雄,很多人会不由得想起电影中的那些超级英雄。而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是一只狗——阿黄。

爷爷家在离城很近的鱼塘边,所以爷爷的朋友经常来找他喝茶聊天。阿黄总是那么可爱,热情好客,见到爷爷的老朋友就摇着尾巴,热烈欢迎。每一个来访的人都认识阿黄,都和它成了朋友。

一天下午,风和日丽,白云悠悠,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爷爷家来了一些新朋友,正在那喝茶聊天呢。我百无聊赖,想着带阿黄出去玩。正当我起身去牵它的时候,阿黄居然咬着我的裤脚不让我出门,“小鬼,你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我笑眯眯地抚摩着它的脑袋。它用爪子轻轻挠了挠我的腿,发出哼哼声。我立刻懂了,它肯定发现了什么情况,这就是我们的默契。我点点头允许它采取行动。只见阿黄从鱼塘的角落里逼出一个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人的“尊容”:乱糟糟的头发,塌鼻子,一口黄牙向外凸。只见他急忙把伸进口袋里的手拿出来,着急地说道:“怎么了?狗狗乖,别叫!”“汪汪!”阿黄似乎并不喜欢他。此时阿黄呲着牙,发出“呼呼呼”的警告声。我顿时警惕起来: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匆匆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呢?哦!我懂了,他是个小偷!难怪一向温顺的阿黄会对他咆哮。我怒瞪双眼,吹了声口哨,然后伸出手指着那个男人,又指指门口,示意阿黄把这个人赶出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