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梅花魂教案(通用9篇)

最新梅花魂教案(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1 21:37:16
最新梅花魂教案(通用9篇)
时间:2023-09-11 21:37:16     小编:MJ笔神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梅花魂教案篇一

梅花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以梅花图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场梅花教案培训,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梅花教案的价值和优势。本文将从梅花教案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和心得体会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见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从梅花教案的设计理念来看,它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串联。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在教学内容的串联中,教师可以将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的框架,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梅花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梅花教案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梅花教案中,教师会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梅花教案注重师生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梅花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积极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四,梅花教案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发现,梅花教案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梅花教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质疑和思考的次数明显增加,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增,学习成为了一种享受和乐趣。

最后,通过参与梅花教案的实施,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梅花教案的优势和价值。梅花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建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梅花教案,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同时,我也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梅花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总之,梅花教案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梅花教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建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运用梅花教案,探索更多教学创新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梅花魂教案篇二

佚名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梅花魂教案篇三

梅花教案是一种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梅花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我在这个学期中使用了梅花教案,并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体会到了它的好处和优点。

第二段:启发思考能力

梅花教案通过观察、发现和描述梅花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不仅仅要观察梅花的花瓣形状、花朵结构等特点,还要通过比较梅花的不同种类和生长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思考和总结梅花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和原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且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整理,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三段:培养创造力

梅花教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经验进行梅花的画作创作。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描绘梅花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方面,展示他们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创作性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四段:增强团队合作

在梅花教案中,学生经常要和同学一起进行观察和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在进行观察和描述梅花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从而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学生们在进行画作创作时,也会互相借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第五段:总结

梅花教案通过观察和研究梅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在这个学期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梅花教案的好处和优点。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内容,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创造力的教育方法。我相信,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运用梅花教案,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在不断观察和思考中成长。

梅花魂教案篇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珍爱梅图)

第三(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板书:不能回国)

第四(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板书:赠墨梅图)

第五(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板书: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梅花魂教案篇五

第一段:介绍梅花教案的背景和意义(150字)

梅花教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方法,其灵感来自于梅花散发的清香和亘古不变的坚韧品质。梅花教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动力和决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内外在的美感和品格。

第二段:梅花教案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方法(250字)

梅花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梅花的意义和特点,梅花的艺术表现以及梅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教学方法则包括观察、描绘、模仿和创作。通过观察梅花,学生可以学习到梅花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描绘梅花,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模仿梅花的坚韧品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并通过创作梅花的作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艺术表达。

第三段:梅花教案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300字)

在梅花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对于梅花的热爱和向往。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观察和描绘梅花,并通过模仿和创作梅花作品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渐渐意识到梅花的坚韧品质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学习梅花,他们不仅仅获得了美感和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坚持和奋进的品质。同时,梅花教案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段:梅花教案对学生的影响和收获(250字)

梅花教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在艺术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形态和结构,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其次,在意志力方面,学生通过模仿梅花的坚韧品质,培养了自己的坚持和奋进的意志。再次,在品格方面,学生通过梅花的品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塑造了自己的美丽心灵和高尚品德。最后,在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梅花,了解并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内涵。

第五段:总结梅花教案的价值和意义(250字)

梅花教案以梅花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描绘、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坚韧意志和美丽品格。梅花教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通过梅花教案的实践和体验,学生们不仅仅获得了美感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品德修养。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总结:梅花教案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通过观察、描绘、模仿和创作梅花,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坚韧意志和美丽品格。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们不仅仅获得了艺术技巧和美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品德修养。梅花教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梅花魂教案篇六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卡片、课件、《我的中国心》歌曲。

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2、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第三段,领会爱梅之情。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重点段,体会爱国情结。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3)齐读。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3、内容扩展,从哪些地方你也能体会外祖父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自由交流。

4、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5、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案篇七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梅花魂教案篇八

1、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跑、蹲走、不同跳、爬等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

3、了解梅花桩的特点,尝试探索它的不同玩法。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练习孩子跑、蹲走、不同跳、爬等动作,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有初步的规则意识,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场地 自制梅花桩 音乐

1、教师带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1、出示梅花桩,幼儿自由探索玩法,教师记录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

游戏一:绕跑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绕跑

游戏二:蹲走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蹲走

游戏三:跨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跨跳

游戏四:开合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开合跳

游戏五:双脚并拢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双脚并拢跳

游戏六:小兔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模仿小兔跳

游戏七:双手着地、双脚着地向前爬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双手着地、双脚着地向前爬

3、小结以上活动,请幼儿继续探索它的玩法

1、幼儿随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1、继续探索梅花桩的不同玩法

2、亲子活动:能积极和父母一起参与梅花桩的游戏

走“梅花桩”时,从哪落地就从哪里重新踩上“梅花桩”,教师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通过快速奔跑的动作练习,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双手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百科:梅花桩,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是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近代以河北栾县韩其昌传人较多。

梅花魂教案篇九

《梅花》(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四课)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低年级小学生喜读善背,好动爱模仿之特点,引导他们用各种感官与古诗打交道,全方位领会诗歌意境。因此,我们可采取读一读,写一写,吟一吟,画一画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一读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梅花图。师生共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吟颂全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然后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组评议后再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模糊,什么不懂。小组反馈后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二、写一写

让学生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在学生对《梅花》一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他们划出生字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学习本课生字,记住字形。经过一番的讨论,学生很快由“海”、“楼”推及“梅”和“数”这两个生字,又把“独”分解为“犭”和“虫”,把“暗”分解为“日”与“音”。因此,在学习本课生字的重点应该是“墙、寒、遥”三个生字,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后,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以此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每个笔划在田字格的位置后,学生动手写上两个。书写前,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 投影出来,当堂评价。这样将写字教学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

三、吟一吟、唱一唱

1、吟一吟。拖腔拉调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交流,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学生在吟的过程中摇头晃脑,努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沉醉于诗人的创作意境中。

2、唱一唱。教师拉起二胡,伴着优雅的弦音,唱起古诗。学生仿佛看到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好象闻到一股幽香。这重醉人的情境,令学生唱诗的欲望激发得淋漓尽致。学生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吟唱得十分投入,非常有感情。一时间整个教室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弦音不断,学生陶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四、画一画

在学生吟唱之后,每个学生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个个兴致勃勃,任意涂鸦。画后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这样一来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也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梅花》一诗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旧规教学,做到一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