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一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二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三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习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五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一)出示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六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七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件、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习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思路篇八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 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 鲤鱼 乌龟 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 迎 阿 姨 顶 披 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 追 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 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 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 一组:小蝌蚪 二组:鲤鱼 三组:乌龟 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 ),过了几天,又长出( ),再过几天,( )变短了,渐渐的,( )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 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 (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上周五,教育中心督导团来我校检查教科研工作,听了我的一节原生态的《小蝌蚪找妈妈》。因“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气氛活跃、优质高效的课堂实效”,获得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总体来说,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
成功之处:
一、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我的教学设计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因我的思路清楚,因此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使之不偏离主方向。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昂然。
二、从培养孩子兴趣出发,设计流程
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所以更应该还课堂以童真、童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课堂上一般要多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形式去代替理性的分析和讲解。在本课的设计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尽量采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调动他们的兴趣。
4、课中操激趣: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够,当课程进行到中间的时候,应适当的让孩子们轻松一下,这时,跳一段轻松欢快的课中操,无疑像注入了新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小青蛙找家》的律动这一环节,在课中带着孩子们一起跳起来,孩子们马上兴趣高涨,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的思维也更加活跃。
5、拓展激趣: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让孩子们看“捕捉、宰杀、吃青蛙”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从而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青蛙,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其次,作业是“养小蝌蚪观察生活习性和其变化最后放生”,也十分符合孩子的喜好,使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观察与习作巧妙的结合。
三、识字、写字、学文,内容全面
本堂课不是孤立地单纯讲读课文,而是做到了把“识字、写字、学文”三方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得课堂结构丰满,学生全方位吸收知识的营养。尤其是写字教学,选择了两个学生易错的“变”和“披”进行指导,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注重写作知识的渗透,潜移默化
单从文本表面看,内容十分浅显,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我们能否借助文本,给孩子更多的东西呢?这一直是我课堂研究的方向。在这节课上,我在几个地方巧妙地渗透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在讲小蝌蚪和乌龟的那一段对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这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明白以后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完整和具体。
五、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机智到位
2、想象能力:在讲“乌龟”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回答:(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课堂上,学生们精彩的发言,都是自身思维的超越,更是对课文的超越,体现了其独特的阅读感受过程。这是我有意地在培养孩子的想像能力,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坚信:只要我每一节课都有意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将会快速提高。
3、表演能力:在讲遇到“鲤鱼”、“乌龟”和找到“青蛙”的三个部分中,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表演,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表演得惟妙惟肖,在表演中,胆量和表演能力都在得到锻炼。
六、简洁明了的板书,独具匠心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板书的设计是对文章内容的涵盖和提炼,两条主线清晰明了,重点词也突出醒目,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我觉得这个板书简洁明了,中心突出,可以说独具匠心。
不足之处:
1、看动画之前忘了提出问题: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在刚开始让学生看动画的时候,目的是想让孩子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去欣赏,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热闹。原来设计好的这个问题,由于操作“动画播放”这一课件出了点问题,结果就忘记问学生了,是个小小的漏洞。
2、不鼓励挑毛病: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完之后,有个孩子读小蝌蚪的话,读得不紧不慢,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我就问同学们:“这三个同学中间,有一个读得不到位,是谁呢?”结果孩子们都纷纷评价开了,挑起了这个同学的毛病。我觉得这一问问错了,这样会培养孩子光挑别人缺点的毛病,不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人。其实我应该直接问这个孩子:“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请你再读一遍。”这样的引导,不但节省了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挑毛病的机会,还保护了读得不太好的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何乐而不为呢?以后得注意了。
3、师生分角色共读课文未完成:原来在全文学完之后设计的这一个环节,目的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教学现象,起到回顾全文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这一步,稍有遗憾。可以考虑前边的“老师配乐读”和“学生配乐分段接力读”合二为一,就能节省出一定的时间,最后进行这一环节了。
总之,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会在不断的反思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