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保障工作的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所以我们在开展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之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教案。教案既方案,是具体行动的实施办法细则。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同学们的知识吸收,那么接下来请和小编一起看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1
摘 要: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载体,用生态微模型聚焦和渗透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创设情境,从学生能够分析的简单生态情境“生态瓶”出发,以“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层次分明并环环相扣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归纳与概括生成相应概念,达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营养结构;探究学习;概念生成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養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生物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发展历程,以及独特的生命色彩,将其总结为对学生四个维度的要求;1、生命观念维度要求:学会观察生命的现象,知道其中的内在联系,能够对其作出合理解释,并学会尊重生命与爱护生命和了解大自然与保护大自然。2、理性思维维度要求:知道尊重科学事实和实验证据,学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并能熟练运用学科的思维认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3、科学探究维度要求:能积极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并会针对不同的生物学现象,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精准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4、社会责任维度要求:能够基于生物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积极参与社会各项热点问题的讨论,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与判断,并勇敢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生物学科素养是用来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与深度思考的能力并服务于高考选拔生物学科人才,生物学科素养是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进行个人事务处理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研究能力以及充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
二、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核心素养渗透
本节内容可以有助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形成。根据科学思维中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放大现象及有害物质浓缩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与证据,崇尚严谨求知的态度,以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生学习生物放大现象认识到人类的可能会受到的危害,可以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稳态与平衡观,从而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积极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逐渐养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担当。
(二)教学过程
1. 生态系统保护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生态系统保护视频并提出问题:视频中森林守护者平凡中却彰显伟大,同学们想必十分感动并深受启发,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保护好山和水?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态情景切入,学生能感受到生态就在身边,并意识到生态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同时激发他们的内心探究的欲望。
2.生态系统概念的生成
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图片,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宇宙飞船生态系统等,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种类多样且贴近生活,从而初步认识生态系统。
教师展示“生态瓶”,并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①请仔细分析此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分?
②此生态瓶应放置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目的是什么?
③生态瓶中的生物为什么可以较长时间存活?
学生回答问题:沙石、空气、水 、水草、小鱼、 粪便、微生物等,在学生表述时,教师对所述内容进行板书,并在书写过程中将生物与非生物分成两行,方便学生补充以及对成分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轻松地将它们分成两类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进而自主生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教师展示生态系统成分的结构化图,学生巩固生态系统成分:Ⅰ.生物成分:….,Ⅱ.非生物成分….。此时,再让学生将刚才回答的成分进行对应入座,并提问气候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从“生态瓶”入手,学生分析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由简入繁,学生更加能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加之设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可以更有条理的认识事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自然生成概念,渗透生物学科素养。
3. 食物链概念的生成
教师再次展示“生态瓶”,设问,这个简易的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存在怎样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学生回答有两种:Ⅰ.鱼吃草,Ⅱ.草被鱼吃,意思一致,此时列出两者(水草 ? 鱼)设问,若在中间画上带方向的箭头,应如何?情况共3种,指向鱼?指向水草?双向箭头?集思广益。最后回归课本,类比推理应是水草→鱼,学习深刻认识箭头的含义——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传递能量。
4.生物放大概念的生成、生命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体展示食物链中生物放大现象的相关情景,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提炼情景共同特点,总结现象生成生物放大概念,接着观察课本图——“DDT沿食物链放大”,运用科学思维分析DDT解释食物链浓度越来越大的原因,并思考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我们面对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应该怎么做?从而促进他们生命观念的形成。
情景1:日本“水俣病”事件,轻度患者出现口齿不清、手足变形、面部痴呆、感觉与视觉丧失,重度患者精神失常,间歇性兴奋与酣睡,或痛苦而咆哮,直至死亡。接着展示该湾区食物链中所有生物体内汞的含量,观察浓度变化特点。
情景2:白头海雕濒临灭绝现象,美国广泛使用含DDT有机磷农药,使它处于濒危状态。展示相应食物链中生物体内DDT的含量,观察浓度变化特点。由于海雕体内积累了一定量DDT后,产下的卵外壳很薄,在孵化时很易破碎,导致白头海雕的繁殖率很低。到1978年,美国43个州已不见其的踪影,另外5个州的也处于灭绝边缘。
食物链是不仅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会各种有害物质的高度富集。
①DDT的发现、1944年广泛使用、1948年发现者获诺贝尔奖,20年后禁用。②《寂静的春天》、DDT与自闭症成正相关?禁用几十年之后DDT依然“阴魂不散”。③2006年,世界卫生指出,希望使用DDT抗击疟疾。自由讨论有何启示?——科技是双刃剑。
设计意图:从生物放大的实际情景为背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DDT食物链浓度越来越大的原因,由现象到本质,渗透生物学科素养。通过生物放大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尊重生命。
5.食物网概念的生成、社会责任的担当
教师继续展示“生态瓶”,设问:该生态瓶中的营养关系能否在复杂一点?
学生自由回答,答案是肯定的,也有学生指出鱼是一种还是一类?各种吃水草的鱼(草鱼、鳊鱼、金鱼等),画出各条食物链,学生直观感受到食物链越来越多,而且彼此相互交错成网,自然生成食物网的概念。
学生类比课本食物网,提问两者哪个更复杂?哪个更稳定?回忆群落主要类型,哪个更稳定?最稳定是否意味着坚不可摧?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一把火就可以摧毁大自然的壮阔工程。
教师展示热带雨林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亚马逊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持续三周,巴西人无动于衷,任其蔓延,“地球之肺”何人来拯救?
教师介绍生物圈2号的构造思路及实践结果。学生明白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必须守护它、爱护它。我国一直大力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全人类当下太需要这样的理念和行动,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从身边力所能及之事做起,垃圾分类,意义深远。每人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1.2公斤垃圾,一个星期如果没有垃圾到填埋场,那整个街上就会被围满。苹果核,降解时间2周;易拉罐,降解时间200年;塑料制品,降解时间1000年;玻璃瓶,降解时间200万年;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设计意图:展示热点事件案例,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着眼点,发散学生思维,能根据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不断的倾听与表达,能够引导他们积極地去了解热点的生物学问题,思考其内在的联系,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认识,培养珍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学生基于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认识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认识自身的重要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三、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 创设情境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堂课“生态瓶”情境一以贯之,学生能够前后联系,思维上更流畅、连贯、缜密,在发展中看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概念是基于学生情境经过探究、思考而生成,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这种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学习方式完全区别于靠教师强化灌输和学生死记硬背。在探究中学习,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解决问题的体验也将会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二) 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思维课堂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人,任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真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创造中学”让知识变活。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有效的设计相应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习思维贯穿整个课堂。只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生就能走向深度学习。
(三)积极研读新课程标准,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
我们广大教师应该积极研读新课程标准,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并渗透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这样整个课堂会更加有亮点、有“学”点,整个“教”“学”氛围也会更加浓厚;师生一心,共同探究,为思维而教,让知识的泉水源源不断,教育必然走向新篇章。
结语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保持初心,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必备的技能和品格,并形成利于社会发展利于个人发展的核心价值,师生一起努力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有教学、有学法、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感。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2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教材分析
《太阳》是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三、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生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和初读,理解课文内容难度并不大,尤其是对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有比较深的生活体验,本节课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从“这一篇”延伸,以文带文,提高学生阅读量。
四、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五项核心指标的要求,本课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 4 个生字,会写“抵、氏”等 10 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
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借助语言文字了解太阳的特点 ,体会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进一步认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细读课文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略读4-8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言语能力的训练。
这节课我共分四大板块:第一顿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第二板块——抓住特点、品读方法,第三板块——欣赏语言、学习表达,第四板块——总结方法,拓展阅读。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掌握情况。(运用教学助手听写功能)
2、指导书写易错字“菌”,学生练习。(教师投影指导书写)
3、出示视频,欣赏一段视频:《太阳是怎样形成的》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七、说评价与反思
1.网络呈现真实学情,教学设计基于学情
我设计的网络阅读教学平台,有一个栏目是“外化学情”,要求学生把在阅读中的问题提出来。这样,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传到教师主机上,教师用网络广播的方式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大家提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结为两个核心问题,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思路,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时间,这是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
2.采用网络教学,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思考问题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输入到相应的学习页面上,完成后点保存提交按钮即可把学业表现传到教师机上。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痕迹被记录下来,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虽然教师只对几个学生做了点评,但教师在课下可以把学生的学业表现调出来一个个批阅,这样教师可以知道每一个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适合学生的指导。这样既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付出,又针对每一个学生做了具体的指导。
3.微课的使用
“以小见大”的手法,“小”与“大”如何联系起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用微课的形式,把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视化。微课上的配乐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作者的话语体系中。
4.同伴评,教师评
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同伴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时给出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其他同学写的东西,同伴能从语言表达及—意是否准确上做出相对合理地判断,有些内容学生判断不准,即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就本课来讲,学生评价出现偏差的都是对“以小见大”手法的理解不准所致,这时教师再讲,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教师在课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情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思路设计;用网络教学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采用了微课的形式,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得。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时间把控得不够好,致使一些同学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4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5
一、概念的区别
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发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格和能力。
二、之间的联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学生的整体发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能力,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未必是关键能力。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同时也要受制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承担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一般发展目标的实现。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模板6
核心素养 物理 教学设计
5月15日下午,闵行区南片初中物理教师齐聚浦江三中参加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陈焕勤老师主持,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浦江三中陈利萍老师的《比热容》这节课,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在问题设计及实验设计上下功夫,以“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一系列思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使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推进流畅,目标达成度较高。颛桥中学肖俊老师的《电学实验专题复习》,通过呈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前概念,采用同伴互助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创设情镜,让学生自编问题、实战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的研讨采用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方式。教师们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真诚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分享。
文绮中学的陈嘉月老师肯定了两节课在实验探究和分层次思维培养方面的努力,对于如何让实验探究更深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浦江三中的沈磊老师认为两节课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上的精心设计,都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能有效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性。
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学员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强调要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对课堂的核心问题要总结升华,以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攻关基地主持人郑老师结合两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如何让实验探究更精细、让实验复习更有效提出了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的建议。
本次物理教学研讨活动,集两所学校之合力协作,集南片物理教师团队之智慧碰撞,集两区物理教师之互通有无。多维度学科育人理念的交织,营造出热烈的研讨氛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我们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