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一
嘉兴粽子里的老大,首推“五芳斋”。用的是上等白糯、猪后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谓伏箬,指盛夏时节所采之箬,此时的粽叶,因吸足了土壤的营养、水分和阳光,最香。徽州粽叶一年只长一季,开春发芽,至梅雨季节长大为“梅箬”,不过太嫩。而秋冬的粽叶又嫌太老了。
五芳斋的粽子,卖得满坑满谷,满天下到处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装绝对没有新鲜的好吃,嘉兴城里五芳斋总店的新鲜粽子,好像又不如嘉兴城外路边的好吃…
这条路,就是沪杭高速公路,五芳斋粽子专卖店,就开在上海-杭州约50公里处路边的嘉兴服务区。我个人的习惯是,闻香下车,别管什么豆沙粽、蛋黄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劳什子(特别别吃鸭蛋黄的,不是一般的难吃),坚定地直奔那三块五一个的─大肉粽。
把这烫手的宝贝热腾腾地捧在手里,怯生生地试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满嘴,这种香味还以热量的形式线性地奔腾直下,软软糯糯地一路钻到心尖。七千年前发源于嘉兴的稻谷文明,实在是强啊!感谢五芳斋,感谢沪杭高速公路,感谢屈原,感谢宋玉,感谢楚怀王,感谢夫差,感谢伍子胥,感谢曹娥,感谢介子绥,感谢河里的鱼,感谢江里的水怪……
为什么是路边的粽子最好吃?我有两个理由
一,现剪、现煮、现吃,当然新鲜(可能是因为大肉粽特别好卖,我发现店员有时候会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边,你要,就先从这堆里拿一个剪给你。这个时候,嘴要甜,原则更要坚持,务必只吃锅里现煮的);
二,嘉兴城里五芳斋的新鲜粽子,也许更新鲜更好吃,但“路边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属于心理作用,它来源于一种“旅途”的仪式感。车开到休息区,往来客官多少都有些困乏,这种时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会自动加分10%-20%不等。我个人的经验是,从上海出发,最好选在上午,千万别吃早饭,喝杯小咖啡就行,车行一个多小时,在右侧的嘉兴服务区下车,先跑趟厕所,最后再吃粽子─如果能把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样具有仪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时能达到30%!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四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没错!
端午节,这个随着幽远的历史一起走来的传统节日,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了,喏,从端午例行的三天国假,就能看出中国人对于端午节的青睐了。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端午之日漫步于街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息与风儿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必定热闹非凡。不同于家乡闽浙一带,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江淮人家的家门上多是悬挂着艾叶菖蒲,据说也有祛魔驱鬼之效。但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说到我最在意什么,那自然是激荡人心的赛龙舟了。
出了家门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钟就是十七桥了,桥下的河流虽不著名,但每年的东圃镇的赛龙舟都是从这儿讫始的。你看,水流平缓的河面上,停放着一艘艘被红漆漆满船身的龙舟,碧绿的水,透红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绿的锦缎上镶着盛开着红牡丹。船里的竞赛者,以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居多,也有少数的中年人。每船十三人,十二个桨手,一个鼓手。黝黑的肌肤是他们共同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
锣声响起来,比赛开始了;鼓声响起来,隆隆、隆隆、隆隆,冗杂却不乏节奏,疾速而却不乏力量。两旁的红桨像一条条金红色的大鲤鱼,跟着鼓声整齐欢快地跳跃。超过了!超过了!一只红艇渐行渐速,如离弦的箭一般。观众们的心蓦地紧张起来,与牛皮鼓面共同跳跃,呼喊声、鼓声汇成一片。另一只船当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来,两船旗鼓相当,犹如二龙水中争霸,鼓声立即电闪雷鸣一般,两岸的人更欢了,呐喊声更大了。终点快到了,只见三只船如疾驰的战马齐头并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迟缓!冠军出现了,喝彩声,鼓掌声响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荡!
过了一阵子,人们端来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这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里,以祭祀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了,但人们永远怀念着他。是啊,那些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远也不该被忘却的。今天,我们仍以屈原为骄傲,我们会用我们的快乐永远纪念着他!
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谚语吧?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五
说起端午节,我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因为去年的端午节,我就亲自尝试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悦。别急,你听我慢慢说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听到吃的东西,我的兴趣就上来了。爸爸话锋一转,说:“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亲自动手。”
听完爸爸的说教,我就忙乎开了。不就包粽子吗?这还能难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儿可是一顶一的聪明。开始包粽子了,我既兴奋又紧张。听别人说,粽子包的好坏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会有什么杰作。虽然表面上我信心满满,可心里还是在打鼓,毕竟我从来没有包过呀!
外婆给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脚乱地做了起来,先把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后装入糯米,可是困难来了,我把糯米放进去之后,这些淘气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来了。我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外婆一看我的动作,就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连忙说道:“小枫,你的漏斗尖角有一个小洞,糯米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我赶紧把漏斗尖角捏紧,这下糯米娃娃就老实多了,全部呆在了粽叶里。我自言自语地说:“外婆真不愧是粽子专家。”我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里放上了一枚硬币。谁吃到了我包的这个粽子,就能够财源滚滚、好运连连,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着就是放进蒸炉里蒸了。我赶紧把我包的粽子和外婆、爸爸妈妈的粽子混在一起,没过多长时间,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们每个人手拿一个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慢慢地解开粽叶,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进去,发现里面全是剁碎的猪肉,害得我白高兴一场。我仔细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猪肉粽,外婆吃到的是猪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猪肉粽,只有妈妈吃到了硬币。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给震得大吃一惊。我告诉了他们真相,是我把硬币放进粽子里去的。
他们听完我放硬币的原因,都乐得哈哈大笑。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快乐,让我吃上了满口喷香的粽子,真值。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这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虽然离端午节还有近一个月,可超市里早已卖起了各种口味的粽子。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节。
每年快到端午之前,姥姥、姥爷就忙活起来了。他们早早地去市场买回粽叶,还有白白的糯米,把花生、金丝小枣、豆沙等辅料都准备好。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来到姥姥家。听妈妈说,从她小的时候起,一到端午,姥爷就要包粽子,已经包了几十年了。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家里只有姥爷一个人会包粽子。可是今天,我们一进门就看见姥姥正在和姥爷一起包粽子。妈妈奇怪地问:“妈,您怎么也包起粽子来了?”姥姥说:“你爸爸现在身体不好,一个人包不了那么多粽子了,等我学会了,明年就由我来给你们包粽子。”听了姥姥的话,我和妈妈看向姥爷,只见姥爷戴着老花镜,背微驼,拿粽叶的手有些微抖,他把两张长长的棕叶并排重叠在一起,围成一个小漏斗形,用勺放入糯米,再把棕叶折上几折,然后系上棕绳,一个四角尖尖,小巧别致的粽子就包好了。姥姥手脚麻利,也学会包粽子了,只是粽子的个头儿比姥爷包的总要大一号,而且棕叶裹的有些松散。不过我想,味道会同样好吃。
妈妈对姥姥说:“以后您就别包粽子了,太辛苦了,咱们还是到超市买粽子吃吧。”姥姥说:“超市里的粽子哪有自家包的好吃。你们都爱吃粽子,现在我身体还好,还能包的动。”
粽子全都包好了,满满的一大锅。姥姥放好了水,就上火煮起来,开锅后要用文火整整煮上三个小时,满屋子都飘散着粽子清香的味道。
粽子终于煮好了,我迫不急待地抓起一个,打开棕叶一看,被煮得发黄的糯米泛着亮光,放入口中既柔软又滑润,和着甜甜的豆沙,又带着一股粽叶的清香,那味道直沁到人的心里。
在姥姥家吃完了端午饭,姥姥还给大姨、二姨,还有我家各拿了一大包的粽子。姥姥、姥爷可真好,这么疼爱我们,可他们都已经是七旬的老人了。我望着他们满头的白发,心里在默默地祈祷,祝福他们永远健康长寿。
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早已商量好,一大早就去姥姥家,我要和妈妈一起帮姥姥包粽子。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七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最大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八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将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于是,这个节日就传了下来,只到今天。
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已渐渐淡化了这个节日,但山东这一带的人却还对这个节日充满热情,很注重这个传统节日。
早上,我一醒来,就发现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线拧成的一小段绳,我问妈妈:“这种绳叫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妈妈耐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这叫“五彩丝“,也叫“花绳”。传说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会系一根这样五彩的绳。”“哦”我答应着,但还是不想戴它,因为我是个贪玩的孩子,这东西在手上还蛮别扭的。
“端午”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吃粽子。上午,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外婆家帮忙包粽子,而外婆呢?早就准备好了箬叶、糯米和丝线。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里面放上一个大枣,为的是让粽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心里痒痒的。于是,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将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过不去,不听话地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们裹住,可是他们“米多势重”,我只好向“大将军”外婆求助,外婆一来,这个”小兵”就没招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包好了一盆粽子。
要煮粽子了!外婆先将锅里倒上水,然后将粽子一个个的放进锅中,用慢火煮一个下午。煮好后,一打开锅盖,香味就充满了整个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仅甜在口里,还甜到了心里!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端午,是多么热闹,多么快乐,我们要将这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九
端午节快到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你们想知道的端午节故事吗?”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想知道,快告诉我们吧。”老师微笑着娓娓道来:“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得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我们听得入了迷,老师生动简单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班会课快结束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端午节学包粽子。
一回到家,我就向妈妈嚷嚷开了。妈妈告诉我:“用竹子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我得准备准备。”我撒娇说:“好妈妈,快去准备呀。”妈妈被我缠得不行,只好答应明天晚上就教我包粽子,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妈妈带我到菜市场购买了竹叶,又到超市购买了糯米和蜜枣、小枣、豆馅。回家将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用水泡好,将小枣洗净放在锅里煮,把竹叶放在水里煮一煮,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妈妈说:“一切准备就绪,等米泡开,我们就可以包粽子了。”
开始包粽子。妈妈边示范讲解: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的手真巧,她包的粽子又好看又结实,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我的心早就痒痒了,拿过三片竹叶就试起来。我的天哪,看着挺简单的,可一实际操作,苇叶不听使唤,很难将米和枣包严。妈妈见了,笑着说:“心急的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学会的,得慢慢来。”于是,妈妈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也认真地模仿妈妈包粽子的每一个动作,注意领会每一个步骤的动作要领。经过反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粽子。虽然放在妈妈包的粽子中间活像一只丑小鸭,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把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进凉水冻一下。还没有等粽子完全冷却,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塞进嘴里。吃着自己包出的粽子,我觉得今年的粽子分外香。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自己动手包粽子,既感受了传统文化,又体验到了家务劳动的乐趣。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十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插艾叶、赛龙舟、包粽子……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
家里还有蜜枣和粽叶,妈妈让我去超市买两斤糯米。我拿着钱跑向超市,到了超市里,我在二楼找到了糯米,在服务员阿姨的帮助下,称好了两斤糯米,然后到楼下结账。
我高高兴兴地买回了两斤糯米,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先淘米,淘了两遍,然后接上水,把糯米泡上。
下午,米泡好了,妈妈也把粽叶煮好了。我从冰箱里拿出蜜枣,又拿了一把剪刀和棉线。包粽子的东西都齐全了,我开始在妈妈的指导下包粽子。
“先认清粽叶的反正面,正面要卷在里面,然后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妈妈边示范边说,“放进去一些糯米,放一半就行了,再拿个蜜枣放到米的中间,上面再放一些糯米。”
我照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妈妈看了看,说:“反了,方向卷反了,你看,是往外卷,不是往里。”我只好把我刚卷好的小漏斗给拆开,再重新卷。妈妈看了说:“嗯,这次卷对了。”
我往里面放了一半的米,又拿了一颗蜜枣放进去,上面用米给填住。妈妈说,米不能填得太多,不然就包不上了。
我照着妈妈教的,把上面的粽叶折过来,盖住糯米,再顺着三角形的形状把粽叶缠起来。哎呀!不好!粽叶裂开了!这可怎么办?我连忙向妈妈求救。
妈妈说:“没关系,再拿个粽叶把它包起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我用棉线把它缠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又包了许多迷你小粽子,我还让妈妈给我拍了照呢!我觉得小粽子比大粽子好包多了,并且还超级可爱。
在我和妈妈的共同努力下,粽子很快就包完了。我们把它们放进高压锅,开始煮。
我等得好着急啊!晚饭我只喝了点小米粥,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吃馒头,我说,我要留着肚子吃粽子。
终于等到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我自己包的小粽子,拿剪刀把缠在上面的绳子剪掉,露出了软软香香的糯米,我咬了一口,米的清香、粽叶的清香,蜜枣的香甜混合在一起,那味道,是谁都抵抗不了的。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十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了,按照习俗在这一天人们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饮雄黄,游百病。有的地方还进行龙舟比赛,总之这一天既能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又能体现民俗的历史,展示了浓浓的民俗气息。
这些民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包粽子了。
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早早地在厨房忙碌着。她拿出了造以准备好的糯米、粽叶和豆馅、小枣,准备包粽子。我凑上前去自告奋勇地说:“妈,我帮您一起包粽子吧”!“好啊!”妈妈爽快地答应了。说干就干,我撸胳膊挽袖子,捧起粽叶就包,不是生生撕开了粽叶,就是将其打成了其他有趣的图形,一个也没包成。我一急,又捞起几片粽叶,这时挂在衣襟上的“小五毒”跑了出来。灵机一动,“妈为什么奶奶要把拴着蛇、蟾蜍、壁虎、蝎子的挂饰缝在我衣服上?”妈妈看出了我的窘样,一边手把手的教我,一边对我说:“因为端午节在古代人们心中是毒日、恶日,在衣服上缝这种“五毒”是为了祈福解灾。其实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加上蛇虫繁殖容易咬人,我了驱灾避害,所以形成了这种风俗。“噢!是这样啊!奶奶每年都要亲手给我做这个挂饰,是希望我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对呀!你奶奶可疼你了。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包粽子吗?”“知道!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相传,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悲愤投入汨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机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改用艾叶包裹,用五色丝线捆好,投入江中,表达了后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粽子也就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行啊你!知道的挺多的”
“那是!”不知不觉中,盆里的粽子越来越多,我也能掌握了包粽子的要领。将一个个玲珑的粽子放入高压锅,我陷入了漫长的等待。说来也真是气人,这粽子在锅中还没蒸太久,那粽叶所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就突然变得浓郁起来,将我们这些孩子的馋虫都勾了出来。等待也是对人的一种考验啊......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更亲自感受到了端午节浓浓的民俗气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饱含长辈对我们的爱。我们要把祖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 端午的粽子作文字篇十二
夏季的节日丰富多彩,而我对端午节情有独钟。在这个节日里,空气中弥漫着艾叶的淡雅清香与粽子的扑鼻香味,时不时传来锣鼓声和划桨声。再仔细聆听,远处传来汨罗江潺潺的流水声……
时间后退到公元前278年。
汨罗江边,矗立着一个人,他就是屈原。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几天前,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他却无能为力。他的选择是,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成粽子,用线捆好,扔到汨罗江里,说,鱼啊,来吃粽子吧,别吃屈大夫的遗体啊……
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个重要的习俗。剥开那层墨绿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这就是端午节的味道。
“艾叶香,香满堂……”儿时的童谣仍在耳旁萦绕。艾叶清雅淡雅,是一味著名的中药;。端午节这天,一棵棵艾草被用象征吉祥的红绳捆成一小扎一小扎。挂在门上。据说,将艾叶挂在门上,既可以辟邪,又可以驱虫。
走进厨房,沸腾的锅中煮着几颗青鸭蛋。拿起鸭蛋,阵阵艾叶香扑鼻而来。艾叶不愧是端午的主角,处处都弥漫着清香。家乡有个有趣的习俗,端午那天,编织五彩袋,并在里面装个青鸭蛋,挂在脖子上。据说,在中午12点时,谁能将蛋不借助外力立起来,谁就会拥有一年的好运气。
点雄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传说,端午是蚊虫出行的时候。在端午时,将雄黄点在额头和耳根后,就能驱逐蚊虫。
“咚、咚、咚”“加油!加油!”远处的江面上隐约传来声音,走近一看,江面上正在举行划龙舟比赛。两条龙舟在起点上就位。随着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龙头的鼓手负责助威,随着有力而有节奏的鼓声,一位位龙舟运动员迅速进入状态。“一二!一二!”他们大声喊着,给自己助威。手上的桨有节奏地划动,让龙舟往前驶去。“加油!”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加油声。这似乎是运动员前进的动力,只见他们更加使劲了,龙舟在水面上飞快地前行,啊!近了!离终点近了!冲刺!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观众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划龙舟——端午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空气中弥漫的粽香,清新的艾叶香,划龙舟时的鼓声与观众的加油声,这些都是端午节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