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7篇(精选)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7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1 21:33:02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7篇(精选)
时间:2023-05-31 21:33:02     小编:一叶知秋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新《纲要》引领下的教师评价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教师在这些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等。作为教育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能,即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否通过反思来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不断提高自我,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园自成立集团以来,园区规模扩大,教师队伍随之壮大。吸纳进来的一大批年轻新教师,她们虽然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经验不足、理论不能较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活动重表面形式而不重教学质量等明显问题。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虽然具有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些特点,但和集体教学一样,也是由教师发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将教师的“教”隐藏于幼儿自己的“学”的活动。我园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活动区角的开展,曾经参与过这个课题研究的教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选择“幼儿园区角活动”这个切入点进行“教师有效教学”的研究,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之间将会进行较好的互动交流与学习。

区角活动的特点在于幼儿通常是以个别化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发现式学习的,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设计的“有结构的材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指导,它指引着幼儿沿着教师预设的探究过程前进。因此教师的指导也通常是一种间接的指导,也就是说将教师的指导隐藏在活动材料的设计之中,而较少直接言语上的指导。但是,幼儿的探究又是高度个人化的,教师基本上不干预幼儿的操作,甚至还允许幼儿进行超越于教师设计的操作。那么,在这种非正式教学活动中,到底教师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有效的?什么时候介入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究于此,对于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就凸显出来了。我们通过“反思”这一客观、辨证的思维活动来探索研究“幼儿园活动区中的教师有效行为”,从而促进师幼的有效性互动,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通过创设一个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提供与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物质材料,或是把教育教学目标物化在客体的物质材料中,让幼儿自主地操作、摆弄这些材料,与这些材料充分发生交互作用,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从而获得相关的、有益的经验,推动幼儿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特点:1.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织2.以材料为中心组织学习目标和内容3.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与间接的指导。

“教师有效行为”是指教师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它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过程性等主要特征。

三、理论基础: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评价宜重点考察:教育的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蔡永红在《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认为,目前教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研究者们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没有进行严格区分;(2)内容不统一,结构不明确;(3)缺乏坚实的理论根据。

3、《教育评论》2001年第1期,吴卫东骆伯巍在《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中总结到:实践表明,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干预得以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如何养成反思的习惯,校本培训如何创设反思的氛围,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4、marsh和dunkin(1992)认为,教师有效性评价的维度通常来自于三种研究:(1)对实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或多特质多方法分析;(2)对教学有效的内容和评估的目的进行逻辑分析,并借以对以前研究的回顾和从学生与教师那里得到的反馈来得出;(3)有关教与学的理论。

四、研究目标:

对于教师在幼儿园活动区中有效行为的反思研究可以促进我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自我成长,通过教师在活动区中的有效指导来促进和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发现,表达的能力。

(1)教师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自己在开展活动区中的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无效的教育行为。

(2)能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其他教师在活动区的行为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并从中思考改进的策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借以提高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行为的有效性。

(3)幼儿在教师有效行为的影响下,能通过活动区的活动切实培养和提高自主探索、操作、发现、表达、交流等良好的习惯(坚持性、探索精神、客观的态度等)。

五、主要工作:

对于教师在活动区中有效行为的研究,要切实让教师明确“什么是有效行为”、“有效行为如何体现、如何评价”、“活动区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问题,促使教师从理念到实践,再从实践升华到理论,不断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的自我成长,最终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

(一)更新教师理念,明确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1、注重自我评价。其核心价值是促进人们客观认识自我、寻求新的生长点,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获得在现有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

2、注重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价值——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3、评价的标准不仅是一个标准,而且可以提供一个达到目标的答案。它将展现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4、评价所获得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改进。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使之获得反思自己行为的依据,从而促进改善。

如每次组织活动区观摩,活动之前都先请组织者本人进行区域情况介绍(包括预设目标、材料投放及操作的介绍、幼儿进区规则等),活动后其他教师针对该活动进行量化或口头评价(见附表一、附表二)。这种共同参与的形式有助于评价者和被评者形成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的对被评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发展。如各园区间进行评价主体的转换:万家园区观摩展示活动结束后,万家园区的教师进行自评,濮家园区的`教师进行他评;反之亦然。

课题活动实施以来,通过平等参与的方式使参与者亲身体验新“纲要”所追求的理念,区域活动展示后教师们能以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学习研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变为相互尊重协同合作的一体。评价的方式从注重他人评价,开始逐步向注重自我评价发展,教师对于活动组织的积极反思的意识逐步形成。

(二)在研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逐步引导教师向自我评价发展,促进提高活动区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1、理论联系实践,训练、培养反思能力。

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专门设计或整合了一些观摩活动来提高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如05学年我园接待了市的教学研讨活动“主题下教学活动观摩”,我们围绕这个活动,较好地抓住时机引导教师进行区域活动的合理创设。在创设过程中,大家在园办以及课题组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理念的碰撞,继而不断地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调整、改进创设的方案,使得观摩研讨活动得到了本市、区同行们的认可以及好评。与此同时,教师们获得的成就感更加推动了自身不断反思、完善活动区的创设、开展工作。这种通过实践操作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再结合理论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活动形式,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循环研究过程。

2、活动形式新颖,激发教师主动反思。

(1)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区角。

如:小班以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开设娃娃家、建筑区、美工、表演等低结构区域为主;中班则在建筑、美工区开设的基础上增设了益智区、图书区等综合性区角;大班考虑“幼小”衔接,增设了学习性区角,如:科学区、棋类、语言等区角。

(2)针对区角的特点选择或创设合适的环境。

在众多区角中,有的区角有其特殊性,如图书角应创设在光线较为充足的靠窗处;美工角考虑放在靠近软墙的空间,可以把幼儿作品直接展示在墙上,同时还应距离水源近一些,便于幼儿画水粉画时的清洗。

(3)针对特殊空间,合理安排区域。

各园区的园舍都会有角落、走廊、过道、转角等一些非教学利用空间,这些地方常被我们所忽视,但却常常吸引着孩子们,成为他们私密活动最好的去处。在利用专用活动室等整块空间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特殊空间的教育价值,创设一定的区角供孩子们游戏学习呢?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讨论,答案是肯定的。如:走廊可以开设表演区,一是因为可以不干扰其他区域的活动;二是因为走廊的形状很象t形台。还可利用地面(游戏:跳数字房)、墙面粘贴数字卡等创设数学区。楼梯转角处可以投放一些运动器械,同时还可成为一些需要一定空间的科学区的活动场地,如操作物体的滚动等。就这样,经过群策群力,大家原先封闭的思路被打开了,一下子觉得这些不起眼空间的教育利用价值是那么的高。

(4)针对各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增进区域间的交流,减少区域间的干扰。大家一致认为建筑区和表演区因活动时发出的声音较大,故应和其他区域离开远些;语言区则应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进行创设。

3、营造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交流的氛围,不断促进教师形成自主反思的习惯。

(1)营造有效学习研讨的氛围。一提起开展反思和评价活动往往就会给人一种纪律严肃、思维紧张的感觉。我们为了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教师们完全放松心情,以平等、互动、安定的心态参与研讨。为促使研讨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还为教师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一次理论交流中,教师们对“区域活动中是否任由孩子自主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动最后产生了一些疑而不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找来了相应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教师们在理论以及其他幼儿园优秀经验的引领、启发下,互相答疑、释疑,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如:围绕研讨的中心内容,参与者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或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困惑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等。

材料的操作方法以及孩子操作效果的经验交流等,我们都尽量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展开研讨。

(三)在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中来不断提高教师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3、再次观察

↗↘

2、观察、调整4、制定新的发展目标

↖↙

1、预设活动方案

从理论的角度说,要求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应该准确、到位,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兴趣,并为目标所服务。然而实践也证明了教师是无法做到100%的准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从实践中反思。我们尝试以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为抓手,引导教师使用反思的教育策略,要求教师认真作好每一次区角活动的观察记录,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分析本次投放材料的合理与否,然后提出区角活动材料的调整方案,使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更科学、合理。

我们制定了区角活动计划表(见附表三),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兴趣、教育教学目标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等认真制定区角活动的计划,突出区角活动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同时我们也提出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状况随时进行调整,尝试预成性方案与生成性方案相结合。

为了加强教师对区角活动开展的反思,我们在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中,设计了情况分析以及活动反思这两个项目(见附表四),要求教师以专题研究的方式锁定一个区角,研究其材料投放,并通过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行为、兴趣保持程度、活动持续时间等表现,具体分析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投放及指导策略。

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如:大班的科学角,目标是激发幼儿对电的兴趣。第一阶段的活动是感知了解电池的作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了电珠、电线、电动玩具等,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电动玩具本身的兴趣远远超过操作活动,整个活动在比赛车的快慢、欣赏芭比娃娃的可爱中结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反思,教师明确了在选择材料时,要照顾到幼儿的兴趣,但要注意材料本身的吸引力不能太强,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材料为目标服务。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感知电池的多少(电流的大小)与电珠亮度、喇叭响度的关系。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多节电池连接起来,幼儿兴趣很高,发现了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更亮,然幼儿想再一次尝试三节、四节时,却因手小无法固定住多节电池而失败,最终放弃了探索。教师对此现象也进行了反思,在第二次活动时增添了胶带纸,使幼儿已被熄灭的探索欲望重新然起,此科学角在班内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教师的教育行为又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活动的质量。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反思策略的运用,使我园教师不仅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在新观念的建立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1)目标性原则:

活动区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都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目标,以顺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载体,因此,区角活动必须落实目标原则。教师在设置区角,制定具体活动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期目标、月目标等。如小班的巧手角《扣纽扣》,教师根据学期目标: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学习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学习按事物的单一特征分类等目标设计了扣纽扣的活动。教师提供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一头装上牛皮筋一头钉上纽扣,让幼儿学习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扣成一串。这样,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既达到了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目标,也积累了有关图形、色彩的感性经验。教师只需再对幼儿获得的零星的经验加以整理、提升即可。

(2)兴趣性原则:

教育目标需求化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区角活动的目标必须体现需求化,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从中引申和生成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成幼儿的需要。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探究心理越来越强,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并生成相应的活动,即能有效地顺应并推动幼儿的发展。如大一班的主题区角活动《恐龙》:细心的教师发现近段时间本班幼儿经常凑在一起谈论恐龙,于是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发动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恐龙的书籍、玩具、模型、碟片等,设计了许多围绕恐龙的活动,如语言区:听恐龙故事;科学区:看恐龙书,观察比较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绘画区:恐龙涂色、印画、恐临摹画、想象画恐龙、共同布置墙饰:朱罗纪公元;建构区:构建恐龙公园,并按食性、种族分类;活动时,幼儿兴趣盎然。

考虑大班“幼小衔接”问题,我们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在活动区中注重了学习性材料的投放。如大班的数学角活动“保龄球”,教师为让幼儿感知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设计了玩保龄球的游戏,提供给幼儿1—10个不同数量的可乐瓶,让幼儿用数字记录自己每次击中几个,还剩下几个。在这样的活动中,目标很明确,但又很隐蔽,孩子们玩得很投入,既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又积累了有关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感性经验。又如: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是大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数学教学,幼儿基本上都能理解掌握,但因接触少而不熟练,可一味的书面口头练习,只会减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把巩固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放到了区角活动中,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对带有竞争性的棋类活动很感兴趣,于是教师按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了5以内、8以内、10以内等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飞行棋谱,并设计成不同色彩。游戏规则是:碰到加法,向前进与得数相符的格数,若碰到减法,按此规则后退。幼儿兴趣非常高,在玩棋活动中,幼儿加减法的掌握及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活动区中进行了情感性材料的投放,如小班的数学角“我给娃娃扎辫子”,幼儿每人一只纸盘子,画上五官,告诉幼儿这是小妹妹,小妹妹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自己不会,想请哥哥姐姐来帮忙。幼儿则按娃娃额头上点的数量,给娃娃扎上相应数量的小辫(绕有彩色绉纸的回形针)。

(3)层次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平衡性,区角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有不同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体现层次性,为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创造空间,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也为幼儿个体在操作不同难度材料的过程中实现逐渐向深层次的发展。如:中班的巧手角,目标是学习使用筷子夹物,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和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发展差异。提供了块状的海绵、木块、花生、香榧、栗子、玻璃球等。很明显这些物体有的易夹,有的难夹。冬冬在班上属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筷子,而且个性较胆怯。进入该区角后,拿着筷子,一直不敢动手。(分析:本身动手能力弱,再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不会而导致不敢)此时老师介入:蛋糕(海绵)较容易。你可以试一试。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成功了,冬冬开始不断的喂小猪吃蛋糕,而且把大盘中的海绵全放到自己的盘中,不断地重复夹海绵的动作,情绪非常愉快。(分析:夹海绵的成功,使冬冬对用筷子夹物有了初浅的经验,并对参与此活动有了自信心。)此时老师又介入:小猪蛋糕吃腻了,想吃栗子、桂圆这些东西,请你喂它,好吗?冬冬选择了香榧,共试了三次才成功,冬冬的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笑容,于是开始寻找类似的物体,虽有点费力,但还是乐此不疲,有一次,夹到了海绵,犹豫片刻仍放弃,再去夹稍大、略粗燥的球体状物体,并自语:“这个太简单了,我要夹难一点的”。(分析:通过努力后的成功,对冬冬的心理刺激更强,自我的肯定使他相信自己能完成难一些的任务。)

(4)多样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乃至性别特征的不同,使幼儿在选择材料时,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因此,教师需根据活动目标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来选择,即一个目标多种操作材料,既让幼儿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操作材料,又使幼儿能朝着目标发展。

a、为不同经验、学习方式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幼儿因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的不同,在材料的取舍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根据目标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选择,既让幼儿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操作材料、操作方式,又能促进幼儿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如大班的数学区:比大小。教师投放了2—10的扑克牌,骰子、数字卡等,幼儿可自由选择材料,自由结伴玩比大小的游戏,数字大的一方可轻轻拍或挠对放手心(是拍或挠或其他方式幼儿可自行商量决定),大多少,就拍或挠几下。

b.根据幼儿的性别特点投放不同的材料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性别特征开始表现出来,如大班的巧手角:编辫子,主要目标在于训练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及耐心细致的品质,此活动女孩子很感兴趣,而男孩子相对而言兴趣就不那么高了,因此教师还应依据目标的同时兼顾幼儿的性别特征,投放材料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不因材料的关系而失去锻炼学习的机会。

六、初步成果:

1、科研成果:

课题实施一年来,教师有效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课题下的成果在区第四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中:《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实践初探》及《创新—幼儿绘画的灵魂》分别获得二等奖;在区第五届德育专题研究论文评比中《2—3岁婴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初探》获得二等奖;主题下活动评比《睡莲花开真奇妙》获区二等奖、市一等奖、《机器人》获区三等奖;在杭州市幼儿园教学案例评比中:《老师请您接球》获得二等奖,《当他成了众矢之的以后》获三等奖。教育集团万家园区承担“市骨干教师培训”区角观摩活动等。

2.教师了解活动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需从哪些角度着手。

通过课题实施,教师们能以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学习研讨,并初步了解活动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需从哪些角度着手: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教师指导过程中的言行、材料投放的原则、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对幼儿活动的评价方式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变为相互尊重协同合作的一体。评价的方式从注重他人评价,开始逐步向注重自我评价发展,教师对于活动组织的积极反思的意识逐步形成。

2、教师组织活动区的行为有效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区域活动中讲评等方面的教师专题研讨,教师在活动目标的设定、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和投放、活动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结合各年龄段的主要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专题,小班针对孩子兴趣转移较快的特点进行了材料情感性的研究,中班针对知识综合性的特点进行了材料主题化的研究;大班针对幼小衔接进行了学习性材料投放的实验研究。

(1)活动区角创设合理,突出互动性、自主性。

合理地进行活动区角的环境创设是开展好活动区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有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集团万家园区承担“市骨干教师培训”区角观摩活动中,我们根据万家园区的园舍特点,把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尽可能利用户外场地。如:阅读区选择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区域;音乐表演区,既要便于听,又要不影响别人,就尽可能安排在教室的窗台边或另一个活动室(如午睡房);美术活动,安排在书架前或盥洗室附近,这样便于幼儿取放美术工具、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操作后的清洗;中、大班的建筑游戏和角色游戏则考虑在走廊进行(如三楼中三班的“ 体育场路”)。托班由于活动室空间较小,则利用活动大厅整合创设活动区角,孩子们的活动尽收教师眼底,既安全又便于指导。

在活动区布局上,我们将活动室用桌、椅、橱、隔档分隔成大大小小若干个活动区域,让幼儿选择和专注于游戏之中,同时还考虑到了空间位置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各区角分别设有标志图形,借助图形了解区角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在时间安排上,区角活动一般安排在生活活动之后,幼儿吃完点心就可以自主进区活动,不用等待。

材料和玩具的摆放,分门别类装在开放、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或放在篮子或盘子等透明可见的容器里,让幼儿一目了然,借以暗示邀请和吸引幼儿前来使用它们,并方便幼儿自选。也可用材料和玩具的图或名称文字标示其存放的位置,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易于自行取拿和收放,保证活动自发、自主进行。

各班还根据幼儿的特点,用绳子编织出各种大大小小的网,在上面结挂物品来发展幼儿的触摸觉(托班提供不同质感的物品和球)和生活自理能力(小班提供衣物鞋袜等生活用品),孩子的参与兴趣大大增加了。

(2)材料投放突出层次性、适宜性。

在实践中通过探索研究我们发现:

1.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结构的区域:

(1)高结构学习性区角活动相对比较适合于中、大班。

这里的“高结构”是指区角安排目标明确,材料的投放以层层递进的目标为依据,大都是有操作规范的,材料以高结构的为主,玩法是固定的,隐含着教育要求,教师的指导和观察也是根据这些要求进行的。比如语言、科学、益智、相对比较倾向于高结构化的(一种材料一种玩法,是否完成材料规定的玩法都有记录、或规定了可能的几种玩法,允许探索新的玩法)。高结构学习性区角活动相对比较适合于中、大班。

(2)低结构游戏性区角活动相对比较适合于小班和托班。

材料是倾向于开放的,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老师不作预设玩法的评价,允许孩子跨区域使用材料,任意进行材料种类的搭配,进行想象性表现。比如表演、结构、社会区(娃娃家、理发店、商店等)。结构游戏性区角活动相对比较适合于小班和托班。

但也不是绝对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进行相互渗透,如高结构的活动在材料投放类别上可多些(同一目标、多样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在材料呈现方式上可以利用墙面、地面进行创设,呈完全开放式。在托小班的低结构活动中增加渗透高结构学习的内容(如:娃娃家的生活物品整理归类)

2.“主题活动”下“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

目前,幼儿园课程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出现与开展,充分考虑到了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发挥了课程的整体效应,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区角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背景,以区域(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如:冬天到了,中班目前的主题活动为“天冷我不怕”,室内主墙饰上布置为孩子们不怕寒冷坚持参加早锻炼的画面,所有的画面内容都是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孩子们并通过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来了解自己目前的运动状况和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喜欢参加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主题活动中的教育活动内容——歌曲《小雪花》、美工《冬天的衣服》在活动区里得到了延伸。

1、主题内容的经验积累:即在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一是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二是使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问题,以便生成集体教育内容。这类内容常见于科学区,如认识磁铁前,先在科学区投放一些磁铁及相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集体活动进行交流提升、分享经验。

2、主题内容的继续探索:即指区域活动的内容是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这类活动常见于语言区和运动区,如大班故事教学后,大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尚未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小图片,让幼儿通过图片排序继续感知故事内容,并开设故事讲述区(投放故事元素,幼儿自主操作讲述)或投放各类道具,幼儿自主创造性地表现故事。

3、主题内容的区域呈现:将主题内容直接通过区域活动形式开展,目的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便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生活区、数学区。如:看图示学折纸、利用随处可玩的数学操作材料积累数学经验等。

在组织实施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时,我们发现有些区域容易表现主题内容,如美工角、益智区、建构区等。而有些区域自身系统性较强,很难表现主题内容,如数学角、生活角等。为此,我们将前者称之为主题性区域,关注其区域与主题间的横向联系,区域活动内容要求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及时更换。后者称之为常设性区域,关注其区域中的系统性,区域活动内容要求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在具体实施时,主题性区域与常设性区域交叉而行,常设性区域好比是纵轴,而主题性区域就象是横轴,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序地运转着。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二

教授者对课堂状况应当有个预设,对幼儿的认知面应当有个预测。如我在问到"什么是旅行?"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答不上来,最终在问几个孩子未果的情景下,我就自我作出了回答,这样明显地削弱了课堂的气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没有预设也没有预测,只是重点备了教材而忽视了还要"备孩子"!"备孩子"就是对你教授对象年龄层次,认知层次应当有个很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你抛下一个"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继而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才能到达梦想的课堂效果。而平时我们在和孩子交流关于旅行的话题时总是说"去哪儿玩的呀?"等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接触一些书面语,导致了认知面的狭窄。这是我要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加强的。

还有我的课件中西瓜爷爷没有在火车头上,以至于活动中幼儿发现后一向在强调谁来开火车,还差一个,这些都是以后我在设计时应当想到的,应当准备更充分些、研究更周全些。

有人说教无定式,的确,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教学就是一种驾驭的艺术,谁有较强的驾驭本事,那么他的课堂就必须有非凡的气场!但这种驾驭是基于一个很科学的环节设定而说的。比如说我这堂课的游戏活动就没有设计好,事前我想过用头饰带幼儿游戏,可是我研究到我班幼儿平时我们就会以主角扮演来游戏,所以在活动中我也没用头饰,效果并不是很梦想,我还是应当准备一些头饰,那么孩子会更感兴趣,效果就更不一样了。

一个拥有超强驾驭本事的人他的语言本事也是超强的,每句话都不累赘,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而活动中我发现我的语言有些啰嗦,太多的"嗯,呀"等象声词。有些地方过度不自然,比如在导入西瓜爷爷的卡片时就很含糊地带过了,如果换成这样:出示了火车图片后就问"火车是空着的,要想让他动起来必须有人来开呀,那他是谁呢?",然后亮出西瓜的图片,贴近火车的驾驶室,再问"西瓜爷爷开火车去干什么呢?",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导入第一句儿歌"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这样一来干净利落,毫无赘述,环环相扣,紧密流畅。

教育就是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备课,注重环节的科学紧凑性,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锤炼,争取做个有超强课堂驾驭本事的教师。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三

在幼儿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小班组 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一学期的保教任务已近尾声,我们的辛勤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一日常规的好习惯养成和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无一不凝聚着保教人员的汗水和心血。本学期我们小组也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年级组成员个个参加交流,人人出谋划策,对于年级组工作没有你我之分,想的都是小班组的大家。

在开学初,我们年级组的六位教师大家共同分析了各班教师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各自的情况从而制定了符合我们本年级组开展的工作计划、措施。在工作中我们本着积极认真、互相学习、探索的态度开展工作。

一、本学期我们着重进行了带好一日活动的教学研讨。

1、孩子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来到幼儿园,每日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着重进行了一日生活中细节问题的研讨,首先我们努力转变观念,端正工作态度,尽量合理、紧凑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带班时做到人到心到,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减少一日活动中的隐性浪费,努力使每个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都有所提高。

2、课后反思:反思我们分成两块:一个是针对主题进行反思,一个是对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展开反思。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对开展过的主题选一个自己最成功最有感受的活动介绍出来与他人分享。其他成员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是自己是如何做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等。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失败的活动展开反思,请其他成员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方案后再进行实践。再者新教师针对每天的活动都会及时进行反思,老教师针对主题进行反思。

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形成了一个实践中发现问题——研讨解决方法——产生新的问题——再研讨解决方法的良性循环;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细节的教育,利用故事、教育教学活动、实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除了搞好教研工作外,本年级组还能认真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

本学期我们的教室是新装修好的,因此,如何营造舒适优美的环境且能和孩子产生“对话”环境的最大作用,成了我们年级组所有老师的难题。因此,我们小班的环境创设与教学课程紧密结合,着重体现了幼儿的全面参与性。每一个主题,我们都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如:小三班的“轱辘轱辘”,小二班的“瓶罐一起玩”,小一班的“好吃的水果”等等,运用多种美术技能,把我们的教室打扮的分外美丽。

另外,结合班级区域活动创设了数学角、识字角、主题墙、评比栏。这些区域的创设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活动,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小班年级组所有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创设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周末,大家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去采购材料,搜集废旧物品,布置主题墙。每项工作都是非常认真的对待,从不计较谁少干多干。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全新面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四

在忙碌和快乐中 结束了这一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真是有喜也有忧。我由衷地感到幼儿教师工作真是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的工作!这使我更深地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责任的重大,使我更对这份工作加深了热爱 。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的日子里,有悲也有喜,有累也有汗,但更多的是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与幸福是孩子们给我的,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正因为有爱而满心欢喜,也正因为有爱 让我与孩子的心交融在一起,让我对班中的每个孩子也有了更深地了解。虽然有时也会因孩子的调皮而埋怨、烦躁,也会因他们的不听话而失态、发脾气。虽因工作的忙碌而感到很累,但对孩子的爱让我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比如我会想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孩子引路,像妈妈一样爱护他们、教育和保护他们。这种强烈的爱不断激励着我 去真心拥抱每一个孩子。与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爱的校园里。我始终想着他们都是还未加修饰的好玉、等着我去雕饰,他们虽表面不光滑但内心纯洁无邪。我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加以百般的责任感去教育他们。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责怪,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爱护。我想只要我用自己的心认真地去爱,那么孩子们将是最最最棒的。

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幼儿园的各项制度,与同事和睦相处,不懂的就问,做到不早退、不旷工。还积极参加园内外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安排,努力用幼儿教师职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因小班孩子年龄小,刚入园时,很多孩子都哭闹不止,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差,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我们的精心教育下, 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例如原来大部分孩子经常穿错鞋 ,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这一学期以来,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幼儿学会了自我照顾:例如会正确使用自己的毛巾、杯子、养成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习惯等等、懂得与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懂得与老师及长辈打招呼等等。

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投入,认真学习。并认真学会很多的东西,如: 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规范、正确的操作演示,教具的设计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等。通过自我反思与实践,我觉得自己只要坚持认真学、认真做,并阅读一些自己订的幼儿读物,去图书馆翻阅一些有关幼教资料,上网查一些有关幼儿教学的资料等等,我一定会把幼儿工作越做越好的。

作为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师,我认为还要继续学习增长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思想的切实转变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持久和深入。尊重幼儿,关注每个孩子的教育发展,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我都要时刻记心中。去捕捉幼儿有价值的热点 ,我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探讨研究。

在家长工作方面,我还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进行谈话。这样既让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在园的表现,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现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生活中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班里的每一位幼儿,留意他们穿脱衣服等情况,细心照顾幼儿,并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以减少孩子们对家长的思念,并让孩子们能够身心愉悦、健康、快乐的成长。正因为实实在在的付出,不仅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虽然这学期既忙也很累,但收获确很多。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乐趣,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在享受收获的同时也将这学期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尽力想办法解决,争取把日后的工作越做越好,使孩子们更喜爱幼儿园,把幼儿园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更爱和老师小朋友们在一起,培养活泼开朗的下一代!我正以百般的毅力去为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而努力着!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五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

对教学课堂的反思:

(1)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还是知识传递的支配者

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3)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师道尊严”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

由于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就是一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数学是如此的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扩展人们的智力,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改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数学又是这样的美丽,在数学家眼里它是诗、是歌、是画,数学里充满了公式美,逻辑美、秩序美,令数学家们魂牵梦绕,陶醉沉迷。所以对数学教学反思就更为重要了。

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教师潜意识的活动纳入到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而有效的境界。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六

本学期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学期对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健康教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学习方法指导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一)我校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的良性发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塑造,这一点有违健康教育的宗旨。我们在塑造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塑造。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还需要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三)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反思篇七

在幼儿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小班组 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一学期的保教任务已近尾声,我们的辛勤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一日常规的好习惯养成和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无一不凝聚着保教人员的汗水和心血。本学期我们小组也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年级组成员个个参加交流,人人出谋划策,对于年级组工作没有你我之分,想的都是小班组的大家。

在开学初,我们年级组的六位教师大家共同分析了各班教师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各自的情况从而制定了符合我们本年级组开展的工作计划、措施。在工作中我们本着积极认真、互相学习、探索的态度开展工作。

1、孩子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来到幼儿园,每日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着重进行了一日生活中细节问题的研讨,首先我们努力转变观念,端正工作态度,尽量合理、紧凑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带班时做到人到心到,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减少一日活动中的隐性浪费,努力使每个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都有所提高。

2、课后反思:反思我们分成两块:一个是针对主题进行反思,一个是对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展开反思。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对开展过的主题选一个自己最成功最有感受的活动介绍出来与他人分享。其他成员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是自己是如何做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等。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失败的活动展开反思,请其他成员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方案后再进行实践。再者新教师针对每天的活动都会及时进行反思,老教师针对主题进行反思。

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形成了一个实践中发现问题——研讨解决方法——产生新的问题——再研讨解决方法的良性循环;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细节的教育,利用故事、教育教学活动、实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本学期我们的教室是新装修好的,因此,如何营造舒适优美的环境且能和孩子产生“对话”环境的最大作用,成了我们年级组所有老师的难题。因此,我们小班的环境创设与教学课程紧密结合,着重体现了幼儿的全面参与性。每一个主题,我们都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如:小三班的“轱辘轱辘”,小二班的“瓶罐一起玩”,小一班的“好吃的水果”等等,运用多种美术技能,把我们的教室打扮的分外美丽。

另外,结合班级区域活动创设了数学角、识字角、主题墙、评比栏。这些区域的创设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活动,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小班年级组所有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创设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周末,大家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去采购材料,搜集废旧物品,布置主题墙。每项工作都是非常认真的对待,从不计较谁少干多干。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全新面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