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读后感 教师读书读后感字篇一
刚开始读觉得此文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之类的文章没什么区别。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第四方面“疏离浮躁”让我对此文有了一种新的看法。里面讲了淡泊名利的李秀伟、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这些人尚且能静下心来读书,何况我这样的平庸之辈呢?是的,像我这样整天被琐事缠身的人读书的时间确实很难有,但为什么不想办法挤呢?把每天发牢骚的时间挤出来,把不满的情绪调整过来,不照样能读书吗?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是保证读书的前提条件。读书,能净化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品味,能让人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态度。
读着读着心情逐渐明朗起来。陶记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条理清楚,而且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际例子,很值得我学习。
1.诵读有方。就是既有诵,又有读。曾几何时,教学改革好像摒弃了死记硬背,作为我本人也不赞成让学生死记硬背,自己更不轻易背什么东西了。今天才知道背有多么重要,背能让你学习的东西植入你的思想,驶入你的心灵。
2.读教相长。刘振东、韩兴娥、于漪、苏静这些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无一不是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总是读着课本、教参、教案,以为那样就能教好学生,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总是平平常常。要想真正教好学生就得像这些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一样多读书,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
还有读写结合、边读边思这两个读书方法陶记者也写得让我足够的信服。我想:我真的得读书了。就像陶记者所说的: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是一种书香人生,唯有读书高,心灵才能净化,心境才能达到一种高层的境界。
教师读书读后感 教师读书读后感字篇二
今年接手的是低年级,每当看到一个个笑靥如花的孩子时,我总这样想:假如这个班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懂事那该有多好啊!但现实和我们所期待的往往不一样。总有学生“天真”得令人悲喜交加,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两者也必然存在差距。人无完人,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当看到同样的一句话,有孩子说上十几遍还是记不住时;当看到个别孩子三番五次把别的小朋友的学习用品带回家时;一向耐心的我也忍不住有了抱怨,有了抱怨,有时失望也就随之而来了。
但用心读完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掩卷遐思,我不禁心潮澎湃。大师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又忆起叶澜教授的话:“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于是,我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首先,爱教育这个职业。教育中有很多乐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的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有
时,一分耕耘不一定会带给我们一分回报,但是,只要看到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就是快乐的。
其次,要爱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让孩子有改正的机会,有进步的可能。网上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忧虑。在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妒忌。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忍耐。在鼓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感激。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进取。
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是的,为了培育一个阳光正直的人,我们需要用心经营。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孩子,相信老师吧,我要让你们的世界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