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赤壁之战读后感字篇一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功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看图详细复述课文。
2 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1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生缺少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及古代战争的知识。有关知识,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做些简单介绍。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 故事里主要写了战役双方的哪几代人?
2 这次战役结果怎样?周瑜用什么方法取胜了曹操。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读书、讨论、归纳、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段:(3—4)、第三段:(5---10)故事的经过。第四段:(11):故事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曹操攻打东吴,做了那些准备,当时参战双方的局势怎样?
板书: 北岸 曹军80万
南岸 东吴3万
概括段意:曹军南下攻打东吴,因兵士坐不惯船,就用铁索把船连起来,准备渡江。
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课文。
思考:着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段意: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曹军的主意,并且献出了一个如何打的计策。
3.学习第三段,读课文
思考:东吴采用了正确的进攻策略,采取了几个步骤?
[1]黄盖诈降
[2]准备20条船,都用幔子遮着,里面装着芦苇,上面扑上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说明东吴准备得十分充分)
[3]火攻曹营
概括段意:黄盖写信给曹操,加意投降,趁东南风,让装满了引火材料的船向曹操的船冲去,使曹操的船和军营全烧了起来。
4.学习第4段
概括段意:周瑜乘胜追击,曹操大败而逃。
(四)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所写的各段段意,(纵观全文,得到整体印象)
2、把各段段意串连起来,删去重复,对全文来说是次要的内容。
3、为了把句子连贯起来,句与句之间可少许加一些必要的词语,有些词句可调换位置,使之成为完整通顺明白的一段话。
主要内容: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兵干坐不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营,曹操大败而逃。
(五)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六)课后练习:
1、 用下面的字组词。
遣( )度( )驻( )瑜( )
遗( )渡( )注( )愉( )
策( )( ) ( )( )
窜( )( ) ( )( )
降( )( ) ( )( )
shuāi( ) jiàng( ) xiáng( )
率 将 降
( ) jiāng( ) jiàng(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非……不可……
(2)不是……也不是……而是……
3、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4、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北岸 曹操80万(多) 过于自信、轻敌
长江 火 借
攻 东
风 知已知彼,扬长避短
南岸 东吴3万(少) 准备充分,有智有谋。
赤壁之战读后感字篇二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注释】
1.因:条件。
2.素:平素,平常。
3.时:天时。
4.箕、壁、翼、轸:星宿名称。
【译文】
实行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火攻器材必须随时准备。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看准日子。天时是指气候干燥,日子是指月亮经过箕、壁、翼、轸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在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小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率军攻打東吴,曹军来到赤壁,在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吴国的大将周瑜与西蜀的诸葛亮商量,决定采用火攻。
周瑜手下的黄盖写信给曹操,假意说要投降,并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曹操相信了,高兴地等待黄盖到来。
黄盖去投降那天,刮起了罕见的东南风。黄盖准备了20条船,船上装满了柴草,借着风力,船飞一样开向曹操的大营。曹操一看是黄盖来了,高兴极了。快到曹营时,黄盖下令点燃了船上的柴草。曹操的船都用铁链连在一起,躲避不开,都被黄盖的火船点燃了。曹操的很多士兵被烧死、淹死。同时,周瑜又派兵到岸上劫杀曹军。曹操战败,狼狈逃回了北方。
【国学讲堂】
战争中使用火攻是很常见的,火攻可以杀伤敌人的士兵、烧毁敌人的战略物资。就像东吴巧妙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采用火烧战船一计,再借罕见的东风来扩大火势,最终使曹军战船成为一片火海,损失惨重。
相关热词搜索:;赤壁之战读后感字篇三
第一课时
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过程:
一、课题
17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使学生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附:设计
点评:
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了解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通过电化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仗的顺序。
探究活动
1.搜集和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
2.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3.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