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精选4篇)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精选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0 10:18:11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精选4篇)
时间:2023-05-30 10:18:11     小编:文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篇一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按照习俗来包粽子、赛龙舟、贴五福、挂艾草等。说起这包粽子来,我跟它还有段不解之缘哩。

端节的前一天,妈妈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粽子叶、江米、蜜枣以及马莲浸泡在水里,我对此十分不解,便问妈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泡在水里,现取现用不是更好吗?”妈妈说:“如果不把这些东西泡软,粽子叶是脆的,用的时候一包就碎了,所以要把它们全部泡软。等这些原料都变得软乎了,才能包粽子”。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又去厨房看那浸泡在水里包粽子的原料,果不其然,跟妈妈说得一个样。经过一夜的浸泡,粽子叶都变软了,闻着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味,不像刚买来时那么干巴巴的了。我兴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粽子,妈妈自然是不答应,但也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终于同意了。于是,我忙前忙后,帮妈妈把原料摆放到桌上。“妈,怎么包粽子?”“先把粽子叶围成一个v字形,放入一颗蜜枣,然后灌入江米,再放两颗蜜枣,将粽子叶双双折回再用马莲将其捆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边说边示范着,眨眼功夫已将一个粽子包好。再看我,目瞪口呆,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啥呢?赶快包。”我这才从观看中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包起粽子来……

一小时过去了,我一个也没包完。再看看妈妈的战绩,已有二十六个粽子了,妈妈看到了我这面的桌子一片狼藉,除了几片破损的粽叶还有到处散落的米粒,于是我被“红牌罚下场”。唉,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饭桌。但最后,我还是吃上了粽子。那粽子的香、糯、绵滑,怎是个爽字能形容的啊!嘿嘿,古有“无功不受禄”,今有我“无功也受禄”,或许也真像妈妈给我的那句名言——全天下的粽子都不够你祸害的。我大概真的不是包粽子的料吧!以后还是帮妈妈吃吧。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因为我包的不止是粽子,还包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啊!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篇二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空气有些冷,虽然已过夏至……

空气里又弥漫了端午节的气息,那个古老的节日,那些古老的风俗至今依旧在我的记忆里。

家乡在秦岭一带,端午节风俗既传承了北方的精华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无论怎样,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们这里,端午的前几天,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蓼叶(一种包粽子的草本植物叶),蒸酒米,盘算着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珑,粽肉晶莹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乡吃粽子也一定要放点糖,粽子煮好了,把蓼叶剥掉,放在碗里,撒上点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软软,散发着淡淡的蓼叶的清香,吃到嘴里,更是润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节的那天,其实家家户户都忙着走邻串友去了。提着几个粽子到亲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吃过早饭才出发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这家的端午饭食最丰富的,也算是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吧,总会有十几样农家小菜。吃饭时,大人们总喜欢把菜夹过来盛过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顾,一家人,还讲什么客气,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饱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亲戚,家乡的端午节其实还有很多风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黄酒……都渐渐近了,时代在变化,端午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渐渐多了,但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终究不会改变……

雨还在下着,清亮,树木变得葱郁。端午节快来了,也许,今年的端午节是不同寻常的……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篇三

转眼又是一山粽叶绿,赣州的街头巷尾,已飘起了粽叶的清香,那粽儿飘香季节,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扳起手指一数,离开家乡已十五载,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家乡的粽叶,如同家乡的的端午节,早已被岁月拉成了长长的记忆。

记忆中,采摘粽叶是端午节的前奏。那时,亲戚、邻居、朋友,全村的人都忙起来了,烧草灰制碱水,采洗粽叶淘糯米,大家忙在一起,有说有笑,那是我记忆中难忘的乡村生活情景。节日前几天,我们小伙伴们便相约到山涧采粽叶。村庄附近的山上是没有那种植物的,我们要步行很远一段距离,到深山的清泉边采摘。

采粽叶是不易的事,不仅要爬山越岭,还要经受蚊叮虫咬,相当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粽子,我们就兴奋无比,唱着歌撒着欢,如小兔般跳跃在林间,寻找着粽叶。找到之后,小心翼翼地将这种纺锤形的粽叶摘下,一枚一枚叠放好。采完粽叶回来,我们往往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扛着一编织袋粽叶,小伙伴们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虽然腰酸背痛,却依然叽叽喳喳个没完。

采完粽叶回来,奶奶就把又宽又长的青翠粽叶,一扎一扎捆好,泡在水里,用大锅煮透,此时,浓郁清香便弥漫满屋,把过节的意味熏浓。端午节头天下午,奶奶从米缸里舀出白白的、珠圆玉润的糯米,装在水桶里,清凉明澈的水细细地清洗糯米中的杂质,再掺上几把红枣,红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时,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满了糯米和粽叶的锅盆前,等着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说是“一起”,其实,用奶奶的话说,是“瞎掺和”。但奶奶却从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还未及开煮就脱线散架,或者样子奇形怪状四不像,都不会被指责半句。不一会儿,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个个精神饱满,可爱极了,还没煮就有一股隐隐的清香。

吃完晚饭后,在灶里加些木棍杂柴,把粽子倒进锅里,翻腾几遍后,大人们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则闻着粽香,心里如翻滚的粽子,兴奋,难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轻解开来,那嫩黄色彩的粽肉,升腾着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轻咬一口,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又到粽叶飘香时,城里的繁华,挡不住我思乡的情绪,我决定利用假期,马上回到家乡寻找粽叶。是的,我寻找的不仅仅是粽叶,我寻的是那段有着粽叶香的岁月与情怀:质朴而沉静,悠远而绵长……

我和端午节作文字篇四

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不许与小伙伴打闹”“不许玩水”……我总是批频频地点头。外婆就让我早早睡下,好让明天能有个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的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红塘。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边的,一边用来烧水,一边用来煮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放入大锅中,然后还细心地放入一小勺的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的像树皮一般了,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用红绳编成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里装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龙舟赛了。( )

外婆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嘱咐着要我快些回来吃粽子。我总是一溜烟就消失了。

小伙伴们此时都差不多到齐了,由邻家的大姐姐当头,领着我们这一群小毛孩到河边看赛龙舟。由于河道较小,所以就只有两条的龙舟,每条龙舟都有13个人,12个人划桨,1个人打鼓喊口号,“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两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前驶去。

可是,小孩子会知道看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图个热闹罢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则不然,他们总喜欢沿着岸边追着龙舟跑,由于划桨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溅着的痕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