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评价他人不足之处篇一
喜欢评价别人生活的人,名声往往不太好。明知不好还热衷于评价他人的生活,其背后有着时代社会根源。价值观一旦多元,生活方式一旦成为个人选择,“百花齐放”的同时,“众口难调”就难以避免。比如说,以前人们的头发又黑又直,但后来有人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烫得比方便面还卷。站在不同立场,就有人喜欢,有人厌恶,评头论足在所难免。极端的人还会付诸行动——喇叭裤刚流行时候,就有反对者剪别人的裤腿。
“评价他人的生活”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公序良俗,这些规范要贯彻到生活中,社会评价必不可少。它能使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得到褒扬,不道德、不文明的思想言行受到贬抑,进而激浊扬清、匡扶世风。
但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对什么人、什么事都品头论足,那不是健康的社会评价,而是庸俗八卦。评价他人的“度”在哪里?一般认为,可以评价他人生活中具有公共属性的部分,不应评价属于私人属性的部分。比如在公共场合是否排队上车、随地吐痰,这些行为具有公共性,属于公共道德,就应该纳入到社会评价的范畴。但是那些私密生活、个人隐私,比如情感婚恋、个人偏好,只要不违反法律、不妨碍他人,个人就可以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别人不应过多窥探,过多评价。
评价他人的生活还有“政治正确”问题。对一些生来注定,又容易引发争议的事项,不应过多评价。在欧美国家,最典型的就是种族肤色。在我们国家,当一个人的出生地域、身高相貌、阶层属性偏于负面,最好也不要评价。喋喋不休评论别人的出身和长相,不但“政治不正确”,还显得缺乏教养。
当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评价、如何评价他人生活时,最好的原则是“慎言”。因为,理解和宽容是珍贵的美德。
评价他人不足之处篇二
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我们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越发紧密,生活也逐渐“曝光”于大众视野之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无论这一“曝光”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在评价他人生活时都应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遵守规则,承担责任。
社会媒体的兴盛带动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交流与沟通,人们更愿意主动地“晒”出自己的生活,或是平常与友人的亲密小聚,或是人生之路上里程碑式的一个进步。这种进入大众视野的生活,更多带有“秀”——即展示的意味。人们希望的或许是与人共享此刻的快乐,或许是借此寻找有共同感受的知心人。因此,这类主动进入大众视野的生活往往是欢迎人们评价的——但并不代表任何形式的评价。评价这类“他人的生活”需要一种客观的理性,更需要一种设身处地着想的“共情力”。
“主动”进人大众视野的他人生活需要这种共情而客观的评价,而“被动”进入大众视野的生活,则更需要我们体察生活背景,以谨慎的态度对待。
一类是官方发布的“他人的生活”,例如不文明行为的曝光、犯罪违法案件内容的公示等。对于这类来源较为可信、事实较为清晰的事件,我们可以积极参与评价讨论,扩大其社会影响,传递“正能量”。
另一类是媒体个人所曝光的社会见闻或现象。网络自媒体的繁荣使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社会透明度随之加高。但这种自媒体并非完全自由,而应受到社会规则、法律制度的约束;同样,在对这类“他人的生活”发表评价时,我们应仔细辨别真伪,探求背后的真相,而不能人云亦云,否则网络时代将迎来新一轮的“多数人的暴政”。此前,爱狗人士大肆曝光因保护孩子而无意间伤狗的父母的个人信息,这种行为便是恶例,它不仅妨碍了个人的生活与隐私,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还有一类是娱乐八卦新闻类的曝光。这种“他人的生活”大多与我们常人无关,加之亦真亦假、变幻莫测,无价值无意义,不值得评价。
由此,无论是主动抑或被动进入大众视野的他人的生活,我们都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明辨真伪,在保持理性、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应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为他人、为社会考虑。
我们在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也不妨扪心自问:我是否也受益于这样的评价?当社会的发展能促使大众共同进步的时候,人类文明将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评价他人不足之处篇三
我们都有自己的事,都有自己的经历,我们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要做一些事时,总会有别人的干预。他们说的是为了我们,不想让我们受伤,怕我们失败,是为我们好。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我们应该怎样。没错,他们是为我们着想,为了我们好,怕我们失败。可是,这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来思考问题。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呢?
试想,如果我们听了他们的,按他们说的来做,我们也许是可以避免失败,可是我们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不都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吗?我们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吗?我们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吗?我们又怎么会有自己的生活呢?那么社会又怎么进步呢?创新又怎么出现呢?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自己的想法,没错,也许我们的看法是没有父母或者朋友的正确,也许没有他们看生活看得更深,但我们不经历怎么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怎么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他们那时失败了,或者怎样,是否说明我们一定会失败呢?是否一定会错呢?是否一定会对自己不利呢?我们能用60岁的人们的思想,来对待我们20岁的生活吗?我们有的是热情,有的是勇气。我们应该去大胆的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不应该失去自己的路,走他人的路。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对待别人呢?
我们都是他人的朋友,将来我们也会成为父母成为长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做的就是只要我们给了我们的朋友或我们的晚辈建议,然后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就行了。这是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有些事,必须自己经历后,才能明白的。是朋友就应该为他们祈祷,给他们敞开大门,万一他们失败了,就应该安慰他们给他们帮助,这是我们该做的。也许这样更好,更能帮助他们。人总是在失败和挫折中长大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别人没权利干涉的。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这种事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父母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为孩子考虑,经常自己做主,而不管孩子的意见,虽然有的父母问孩子的看法,可是大多数是没用的。因为父母经常以为孩子好为由,让孩子没有办法。毕竟父母掌握着孩子的“经济命脉”,孩子别无选择。所以,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观点,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大胆的尝试吧!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长大。温室里的小草是不行的,孩子应该经历风雨的吹打。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他们的后方,他们的后盾,支持他们;是他们的港湾,是他们的归宿。当孩子们失败或者受到挫折后,父母开导他们,给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从中学到东西。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这比管制孩子的行为和打骂孩子要好的多。
评价他人不足之处篇四
当时开博客的时候是为了写一些自己的心情,不为他人所知,已经记不清是因为什么写过一篇之后就草草的放弃了。现在想重新把它捡回来,不是写一些心情,而是想写自己对日常所发生的事情的一些不成熟的简介。
今天久未联系的朋友打来电话,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吧,说不出快乐也说不出厌恶。但却是我想重新整理博客的引子。
我们虽说从初中就一直是朋友,但初中上了一半他孤身一人去了大一些的城市学习,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大概最多两年吧,再加上初高中他每个假期回来后两个人零星的几次见面,大学之后就更不用讲了,见面的次数就更少了。但从大学起我就发现了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其实确切的讲应该是我们本来开始就不曾熟知,何况两个人性格的成熟期都不在彼此的身旁,各自经历的很多事我们都只是个事后的见证人,参与者那是无从谈起的。我慢慢发觉了两个人的不同,所以大部分时间两个人见面对于他的所言但凡觉得有歧义我多数是沉默,对于他对我的及家人的很多偏见,我多数也是听听而已,因为觉得多年以来,两个人仿佛渐行渐远,早已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也许这一点两个人早已心照不宣。
但是很多次的交谈,我觉得他都在用他的视角轻视(或者用我所理解的可以说是蔑视)我及我家人的所做所为,譬如今天的谈话中,我善意的把它当做是一个新年的问候,可是在对话的过程中我却越发觉得那也许是无意的讽刺或者批判。“我怎么觉得你一点都不想家呢”“你怎么一点都不关心家人”“你呆在哪里有什么意义”“你妈妈真的是个很挑剔的人”,也许这些评论在他人眼中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实属侮辱。我困难的时候你不曾在我的身旁,你不知道我曾经历过些什么,我的家庭和你的家庭文化氛围很多都是异同的,我们之后又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你不曾知道我在梦里梦到家人,担心他们的身体,有时一天要打几个电话给家里,你不曾处在我现在的处境你自然不知道我自己的打算,你不曾经历过我妈妈那个年代所经历的苦痛,你也许生活的顺风顺水,但是他曾经历的那些残酷造就了他现在的性格,办事方法,他已年过半百,我想你对他更多的应该是尊敬和理解,天下的妈妈都是伟大的,不光只有你自己的妈妈伟大。你是在是个不礼貌的年轻人,很是轻狂。也许我在你的眼里亦是如此吧。呵呵........
请别用自己的视角轻易评价任何人,大部分人都是有思想有头脑的,尤其处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不曾经历他人所经历的一切,甚至连一个参与者或是旁观者都不曾是。不要每天批判他人看不惯他人,每天多反省自己就足够了,因为我们不是名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去改变别人,人无完人,就连自己本身也是不完美的,别人的不完美自是必然的,我们匆匆走来家里的环境以及我们所经历的造就了我们的弱点和缺点,不是违法犯罪杀人放火就可以。我自认为对于那些无法接受的人你有两种方法去应对他,不然你就去深入接触他了解他,去了解他的难处,你自然会发现自己曾经对人的那些偏见会烟消云散;不然就干脆不要接触,那样烦恼自然也会少很多。
实在闲的无聊,就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不要东加长西家短的搞些八卦谈论,一则你已经过了八卦的年龄,二则你还不至于成为一个东家场西家短的毫无文化的妇人。不曾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过问题就请闭上你的嘴巴。这样就算无益也不会有害的。
评价他人不足之处篇五
人,是一种渴求认同感的动物,自被命运抛上路途,我们向来渴望得到赞同;而人,恰恰又是一种怀有优越感的动物,我们乐于也善于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给我们培养了适于评价的湿润的胚土。评价,日趋简单。
随手点开的微信、微博,遍布着他人生活的足迹。从亲友、明星到政治家,我们将口舌眼鼻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信手一个“赞”一句“好”,你已然对他人的生活给予了评价。诚然,如此便利的科技确实能让我们引以为鉴抑或树立标榜,千百万的公众舆论对于良好风气的传播亦有裨益,但这土中埋下的种子究竟是夜来香还是霸王花,恐怕还有待商榷!
在当今时代,人们乐于将自己的生活上传至网络,只求得到他人的评价。晒幸福、秀恩爱固然是好的,但倘若只为博得一次艳羡、一种嫉妒,恐怕便会陷于病态的寻同求赞。再说说那些整日评价他人生活的人,你诚心道贺、衷心学习当然也是值得推崇的,怕只怕一时被欲望蒙蔽,到时难免心浮气躁,整个社会也会因此浮在金钱名利虚伪之上。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股“评价之风”似乎愈演愈烈。白杨绛先生病终,网络上对其人生评价便层出不穷。那篇《百岁感言》更是成了此次闹剧的高潮。钱锺书曾言:“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只怕钱先生没有料到,时人评价之潮已如此凶猛。在这个人心聒噪的世界,活着的人还可以关上窗户隔绝噪声,而睡着的人却难以让那些在身边喧嚣的人闭嘴。杨先生只想安静地“我们仨”相聚,结果只要是听过这个名字的人似乎都能插上一脚、说上几句,她又如何安眠?真亦假来假亦真。可悲!可笑!
评价他人,是源于对自我的肯定,是以之为鉴、取长补短的一种方法,但在评价之前,那种学习进取的心态、那份不人云亦云的坚持、那颗看清自己的心尤为重要,否则只会散播伪真善美,自然也免谈那份浩然正气了。
愿评价之风,如夜来香,客观积极,弥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