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话中秋念师恩(4篇)

2023年话中秋念师恩(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06:31:07
2023年话中秋念师恩(4篇)
时间:2023-05-26 06:31:07     小编:一叶知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话中秋念师恩篇一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八日,一年有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所以中秋节也叫作“仲秋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盛景。中秋之月,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月亮变得滚圆滚圆,所以中秋节也便被称为团圆节。现在每到中秋节,民间有赏月,燃灯,吃月饼,饮桂花酒,观潮,玩花灯猜谜,吃鸭吃芋头等民俗活动。

今年的中秋,妈妈带我去了滩涂玩。一路上看到了好多农作物,公路旁有几丛野菊花,飘着芳香,稻田里长着大片大片水稻,从远处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阵风拂过水稻摇摆起来就像漾起了波纹,好看的很!一路七弯八拐,绕了好久也没有发现滩涂的影子,我们只好悻悻而归。

晚上,大家一起吃了团圆饭,我还吃掉了一个比我脸还大的月饼呢!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人齐聚阳台上赏月。月亮好似一盏灯,漆黑的夜空因为它而亮了。月光那么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就好像给大地蒙上了一层面纱,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

话中秋念师恩篇二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亮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家都熟悉嫦娥奔月的故事,我给大家讲讲朱元璋与月饼起义:元代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为了传达消息,便在饼子里写上:八月十五起义。那天夜里,各路人马一同响应,不久起义便成功了。于是,为了纪念今日,朱元璋让大家在中秋节吃月饼。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传开了。

中秋的习俗可多了,除了吃月饼、赏月,还有赏桂花、烧塔、猜谜……说也说不完。

话中秋念师恩篇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我想起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诗,我就想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早晨,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爸爸开着车带我们去姥姥家过中秋。

一路上,我们兴冲冲的。

到了姥姥家,一股股炖羊肉的香味扑面而来。我赶快进了家里,看见姥爷正在做饭,姥姥和妈妈在搬桌子,爸爸也把西瓜切成花蓝形,一家子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太阳西斜了。最后一抹晚霞抚摸着大地,也烧起了火烧云。可是,让人扫兴的是天上黑黑一大片。我准备回到家里和同学打游戏,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月亮出来了!”我赶快到了外面。

啊,月亮出来了,起初,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女子一纵一纵地出来了,它一半躲在云里,一半露出来,好像和我们躲猫猫。月光柔柔的,暖暖的洒到大地上,洒到了我们的饭桌上,洒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中秋节啊!

我们拿出早已准备的西瓜,葡萄和烙好的月饼边吃边聊。这时,爸爸妈妈也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

这时,常常来到姥姥家大树上的两只鸟也飞过来了,它们不像以前叽叽喳喳的叫着。他们站到枝头上好像和我们一起在赏月呢。

天色已晚,我回去睡了觉,梦到了我在和嫦娥、玉兔一起玩耍了起来。

话中秋念师恩篇四

印象中秋,是一阴一阳,“清”一“浊”,“清”是清亮,是月。但光有月,虚了中秋,还有桂的厚重。

今年的桂却是睡了——它们不愿早一天醒来,而今年的中秋,对它们来说甚早了。有厚重的被盖着,它们做着香甜的梦,暂不管它们了。那山,那树,那草,自然也不想早一天黄。

在诗的国度里,没有月,就什么也没有了。月是清亮的,它只有蓝天相伴;月是温情的,它披了一层白纱。月中可以无物,它就轻了,空灵而高邈;月中可以“只缺家乡”,只见月影江中,独不闻团聚阖欢声。究竟是谁先将感情给了它?究竟是谁先将家装在里面?究竟是哪条河映了月影?

我们的中秋文明,如小溪。溶了桂香,溶了月光,溶了情思,溶了古老的传说。流过汉,流过唐、宋、明、清而来,虽流过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海,但究竟有谁被滋润?多是淡化了,但有谁好好品了这口溪水?渴了的人。欲赏月,不是月的清辉,而是竹的昏黄;欲品中秋之诗,不是情思荡漾,而是疑惑与不解。从种种迹象中表明,少数民族们的支柱就是汉文化。而真正了解汉文化的,是学者,他们将传统文化之种播撒心中。文化之河,已有冰封之象,我们要让它解冻,继续让它流淌,交融华夏大地。

我们不必尊传统文化于至高无上,但我们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这个时代不可能抛弃它,因为它也在进步中。就说中秋月饼,以前都是呼之以别名,到元代及以后才有“月饼”之说,“月饼”无疑是最为形象的.,所以我们选择叫它“月饼”,如月团圆。从蛋黄到肉松、莲蓉、豆沙、水果,各种各样的月饼出现在中华大地的天涯海角。月饼统治了我们的胃口,统治了中秋。这种文化,即是带地域特色,又是带统一性质。正是我国各地风景各异,风俗各异的象征,没有一个华夏儿女不喜欢月饼中的一种,甚至多种。月饼亦是我们经济进步的象征。

难得一度中秋节,好好赏月,品品中秋的节日文化,让它与你心海相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