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让课堂更生动篇一
摘 要:通过“说”,使学生动起来,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教师静下来,积极反思课堂,构建更加有活力、有创造性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说”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45-01 温故知新――“说”让导入更实在
信息技术课一周一节,是这门学科固有的特点,学生遗忘性较大,常常是学习了新课,上一节课的内容就忘记了。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在已学习的操作、技能得以巩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继续学习新操作、新技能。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一方面回顾了上节课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教师从中得以了解到学生的真正水平是什么样子,从而有的放矢。尤其是有些内容,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学第二课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唤起学生的记忆,再教学新知,效果会非常好。这样,每节课都能根据具体情况,回顾学过的知识、操作,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兼顾到不同班级,不同情况。平时的家常课,这样导入最简单,却是最有效,最直接,好的导入是上课成功一半,“温故知新”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循序渐进――“说”让教学更实效
2.1 “鹦鹉学舌”――重复述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信息技术学科用到了计算机专业语言比较多,从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来讲,要一下子描述到位,有些困难。在教学中,让学生的“说”,笔者遵循时循序渐进原则,先模仿,后创造,先简单,后复杂,逐步提高孩子们“说”的能力。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针对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笔者有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讲完操作方法,让学生重复;涉及到重要的知识点或计算机专业名词,让学生重复。在学生发言时,时刻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用词要精准。经过一段时间,效果很明显,即便涉及到计算机专业语言,孩子们也能说的有模有样了,再了不会存在把 “菜单栏”上的“命令”,说成是“按钮”的现象了。
2.2 “众说纷纭”――多形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有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积极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想说、爱说、会说。形式多样,可以大声跟着老师讲,也可以在下面小声嘀沽,更可以小组内互相说,可以转换角色说;内容多样,可是说思路,说疑惑,说想法,甚至是说心情……尽量使人人都有机会,能体验到“说”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说”的欲望。特别是在“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时,笔者尽量不发表意见,让孩子们互评,引导他们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点,学会肯定别人,学习给别人提诚恳的建议。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自己学习进行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善于学习别人,最终达到鼓励孩子做出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的作品。
2.3 “七嘴八舌”――展精彩
孩子们想说、会说后,课堂总是展示出别样的精彩。例如,笔者鼓励孩子们在操作时,尽量找出别的方法,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教学新课时已形成习惯,不需要特别要求,就会有同学告诉大家另一种方法。记得在教学《插入剪贴画》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怎样把插入的剪贴画删除,有同学说,可以有“撤消”健,还有同学说,可以键盘上的“del”和退格健,还有的可以选中右击用剪贴命令。有一个同学让笔者印象深刻,他说:“可以选中那样不要的图片,然后再直接插入别的图片,即可以删除了,又可以让别插入别的图片。这样最快!”笔者随机肯定了他的做法。学生七嘴八舌在说,证明他在动脑筋,在思考,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更是体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后来,还有学生在课堂上兴冲冲的告诉笔者:“老师,我掌握规律了。不管在word里,还是在做幻灯片,都有好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不是用菜单,就是用工具栏上的命令,要不然就是右击运用快捷菜单,或者使用快捷健……”学生学会了归纳与整理,这比他具体学习到什么知识,要有用的多了。这就是坚持让孩子“说”的结果啊。
2.4 “脱口而出”――细思量
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说,教师也很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他们不经思索,脱口而出的话语。记得有一次教学《课程表》,在教学第二课时,笔者让学生去找他们第一课时所做内容。但是有些学生找不到自己保存作品了,正在着急时,听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电脑里现成其他班的作品,偷过来不成了吗?”底下还有孩子跟着附喝:“我的这张课程表,就是用别人的。”他们说“偷”字不但没有丝毫的愧意,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样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是孩子们脱口而出,所以是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有时是学生思想认识有所偏颇,还有时是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理解有误解,当然也不乏让教师惊喜的“闪光点”,教师要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及时进行德育教育,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不轻易放过这些教学中的再生资源,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欲语还休――“说”让小结意味深长
去年市里信息技术学科基本功比赛,笔者有幸观摩,参赛选手上的都是同一课――《图形的修改》,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结尾处理。为了总结“橡皮”、“选定”、“任意裁剪”和“放大镜”四种工具不同作用,不同的选手做法不同。有选手播放录音进行总结,有选手用flash 动画呈现四种工具,有选手创设情境用讲故事方法小结,而一位选手的做法最简单,却被评委一致认为最好:他请每位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各种工具的用法,并把自己想成是其中的一种工具,把自己的主要用途介绍给大家。让学生充当某一种工具,并把这种工具的作用向别人介绍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学生的思维缘于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只有积极投入总结思考并组织语言,才能演好自己要充当的“工具角色”。而不是被动地“听故事”、“看动画”、或“听老师讲”。他这样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小结课上所学知识,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课前预设好的教师的话,体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这样的小结,有趣,简单,让人回味。
如何让课堂更生动篇二
ppt让课堂更精彩
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接触计算机已有十几个年头了,而且在学校刚刚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缺乏计算机教师,我同时兼任了全校信息课的教学任务。这一段经历,也让我奠定雄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到ppt,我利用闲余时间,把高中必修课三本书及高考复习课所有课程做成了课件。同时,对全校教师也进行了ppt制作培训,提高了教师的ppt制作能力和水平。
在应用ppt的过程中,我觉得利用ppt教学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ppt教学能通过声像、文字、图表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生物课堂中一些微观的结构等,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便于理解掌握。
2、运用ppt教学,也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特别是对于高三复习课来说,课堂容量增大更加明显。
3、一些难以理解的生理过程,可能通过动态的ppt来进行演示,学生理解轻松自如。
4、一些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或难以完成的实验,也可通过ppt课件进行展示,弥补不足。并且效果、现象明显。
5、交互较强,ppt课件交互性较强,可以制作一些交互性的练习题,巩固效果明显。
缺点:
1、需要学校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否则无法全面应用。
2、对教师要求相应提高。
3、用不好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又有选择地制作ppt课件,杨长避短,让课堂更加精彩精纷呈!
如何让课堂更生动篇三
多媒体让课堂更精彩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电教媒体,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就课堂而言,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多媒体只是被当作了哗众取宠的一种道具,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时机,诱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很重要。电教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视可听,可静可动,它以其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感受认知。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利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画面:a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b旋转着的地球从宇宙深处飘出来了,慢慢清晰。(说明地球相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的)c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d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准确把握时机,关注课堂生成。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中描绘大榕树茂盛的语句,学生没有看到那种情景,有些学生甚至于都没有看到过榕树,尽管教师用语句来畅讲榕树之大、之生机勃勃,书上也有相关的语句,但学生终究不能体会大榕树的盛况。这时如果让学生看一看大榕树,从远景的一大丛一大簇碧绿到近处的枝枝叶叶进行感知,那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些形容词、感叹句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甚至都不要教师再多加引导。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三、合理捕捉时机,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障碍。利用了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阀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句话中的“张望”一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这名话,并质疑“张望”这词有没有问题?安静是个盲童,她怎么会张望?你觉得安静望到了什么?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会描绘出许多情景:七彩的阳光、五彩斑斓的蝴蝶、郁郁葱葱的树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画面,她张望到的美丽的弧线及那条曲线又会是什么?学生的思维会被又一次激活,出示更美的生活画面,学生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种种不同的画面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张望”的真正内涵,进而揭示文章的主题:对生活的热爱。
四、巧妙运用时机,增强学生“美感”。
有的课文融文学、艺术为一体,增强了美的感受。如《触摸春天》一文,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符号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触摸春天》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沉浸在安静的体验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 3
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并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音乐美与情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内在的语言美与外在的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如何让课堂更生动篇四
如何让课堂更精彩
我们上课通常会依据教案规划,教学教案是一种预设,但人的活动性,还有特别是小学生天生的好动性、以及他们因人而异的个性,加之现在社会影响学生的因素与日俱增,学生想说就说的烂漫活泼,稍有发展教育常识的人都不忍心将其生生掐死磨灭,所以在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发生与教案相悖的实际情况发生,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就是生成。课堂精彩不精彩是对生成的一种结果评价。可能就算你的预设准备得再充分、再精彩,没有预设到课堂实际,没有顾忌学生和内容需要,没有实际的处理课堂突发及一般状况,再好的预设只能变为假想。精彩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了解现在一般影响课堂的因素,才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提升精进。
个人风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脑子中天生被灌输着老师是绝对权威的概念,稍微注重师道尊严风貌的教师得到的敬畏和服从必定比随意温和的教师多,但在亲和力上面就会稍逊一筹了。能做到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的老师难,不多,但不是不能。而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小孩子一旦知道你在实际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认定并固定你的个人形象。一旦这个老师身上有什么变化就会引起他的注意,认为你变了,多少就不会再将完整的注意放在你的身上,转而再去寻查其他能吸引他又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受骗了得东西。
教学内容,教学科目上十科,各科内容变化不定,学习要求成度多数不同,不可能每一科每一课都做到精彩纷呈,总有一些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强化练习,这就可以放宽要求面。适时恰当的笑话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但不可时间过长,影响课堂大致方向。笑话故事的应用应该做到适时适当,最好能和内容有关,这样能将知识和娱乐和而为一,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轻松,课堂的主题氛围就会轻松得多,欢笑和知识的结合自然就是精彩课堂的体现之一。幽默起伏的语言和适当配合的肢体动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视神经,稍微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太过啰嗦和繁杂晦涩艰深的语言,太多的口头禅和无关语言,以及不恰当幅度夸张或过于微小的肢体动作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举动,多繁杂的语言动作只会将课堂定位到枯燥无趣,或造作卖秀的个人舞台,谈不上教学效益。
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情景设置,练习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在内容的接收程度上再进一步。并且这也是更加课堂精彩程度的重要媒介,课堂精彩的发源地,如果在在这个上面能够多下功夫,将教学和娱乐,探讨,活动结合,教与学都会轻松很多,效率也会增长许多。但这方面的精彩设计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需要大量的精力设计,大量的时间消耗,对于我的现在的速食课堂来说,很多只是用来做示范课的。
教师的灵动机变,智慧处理。一直以来,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课堂事先设计,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而当课堂上突起波澜超出了“预设”,我们不是含糊其词就是不予理睬,或者强压政策,严厉打击,将课堂空气至于窒息状态。即便这堂课的内容多少能被吸收部分,但破坏了课堂的轻松,顺其自然的发展状态。如果教师及时有策略的处理这些事情,用教学的智慧转变课堂的一些不定因素,因势利导,说不定又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个人的智慧策略,也是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各有办法。魏书生就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他的教育的智慧中列举了许多这种案例处理。我们虽说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
除了影响教学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增进课堂精彩的可用方法。
学生汲取知识好比乌鸦喝水,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作为讨论:
第一种方法:灌输式
a老师特别负责任,对乌鸦渴还是不渴不作任何了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拿起瓶子,另
一手捏住乌鸦的脑袋,开始灌水,而且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地灌水。可怜的乌鸦,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都是水。最可气的是,这种老师不仅灌输,还不断地反馈,看到乌鸦喝得慢、喝不下,他一边灌,还一边说:“看你这么慢,不多喝喝怎么行。”结果乌鸦得了“喝水恐惧症”,一见到水就害怕。
第二种方法:诱导式
b老师会循循善诱地诱导乌鸦:“乌鸦,快喝水吧,不喝你会口渴的。这种水很好喝,喝了这种水,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飞进美丽的清华园。。。”等到乌鸦真的感觉到顺口渴了,老师终于撕开面具,说:“乌鸦,来吧,我来喂你喝水。”
第三种方法:启发式
c老师往往身先士卒,先做战前动员:“乌鸦,今天你的任务就是喝到眼前这个瓶子里的水,当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你的潜力无限,你一定能喝到水的。下面开始喝《喝水歌》,喝了咱的水,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这个水,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这个水,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这个水,见了皇帝不磕头。。。”这样一唱,乌鸦更是口干舌燥,说“老师,老师,能不能不唱了,我口渴,想喝水。”但老师的火候拿捏得很到位,这时他还不出手。一直等到乌鸦口渴得奄奄一息时,老师终于跑出来说:“乌鸦,看好了,老师是怎么做的。”于是,老师很优雅地把一个一个小石子丢入瓶子里去。中间老师还要停下来,问:“同学们,现在你们看看,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果我们再投石子,结果还会怎么样呢?”后来,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后来的后来,老师把瓶子里的石子全部倒掉,又弄来了半瓶水,说:“同学们,你们自己再试试看?”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往瓶里丢,丢到最后,水终于漫出来了,可乌鸦对喝水已经兴味索然。
第四种方法:体验法
d老师一般不动手,只做智力上的提供者。通常会说:“乌鸦,你把那些小石子投入瓶子里,看看会怎么样?”乌鸦开始投了,一个又一个,水渐渐地涨起来,乌鸦的脸上有了笑容,终于喝到水了。可乌鸦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伟大,只觉得什么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第五种方法:探究法
e老师先帮乌鸦界定了他现在确实很渴,但又实在够不着。然后,老师让乌鸦先弄清喝水的障碍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一步步解决。乌鸦开始思考,之所以喝不到水,是因为瓶口太小,自己的脑袋太大,头伸不进去。乌鸦开始探究,能不能把瓶子的口弄大:用石头砸,不大可能,危险性太高。能不能把自己的脑袋弄小,这个成本也太大。能不能把瓶子抱着喝,咱乌鸦又没有手。能不能把水倒出来喝,也不行,水会渗到沙子里。最后,只剩下一个问题,能不能把水平面抬高。于是乌鸦先向瓶子里投羽毛,丢树叶,发现它们全浮起来了,原来它们都太轻了。乌鸦想到投重一点的,于是选中一块大石子,好不容易搬过去才发现,它像自己的脑袋一样大,投不进去。后来乌鸦明白了,只投小石子,一个接一个地投,水面终于抬高了,乌鸦通过自己的探究解决了喝水问题。乌鸦喝到水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还发现自己喝到的水是甜的。第六种方法:合作探究法
f老师前面的预热和第五种老师一样,只是让乌鸦们合作探究。当乌鸦找到方法之后,你丢一颗小石头,我丢一颗小石头,一会儿工夫就满了。然后,一起喝到了水,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探究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谋划了性格和人生,就算失败了,也会收获友谊和眼泪。人就是这样慢慢地成长起来的,而教育的本意不就是成长吗?
我最崇尚的是古希腊教育大家苏格拉底发助产术,也就是《学记》里说的“启发诱导,不悱不发不愤不启”的教育原则,让学生自己努力寻求答案,体验学习过程,或个人完成或小组合作,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我也相信小孩子只要得到实际利益就会期望得到更多的奖赏,会朝着一个地方用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期望效应,希望成真。陶行知的激励教育法在小学生身上的作用倒是更加的明显一些。我认为激励孩子自主的探究学习,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看起来没有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多少,大部分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更能锻炼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锻炼,能够长久的帮助她自己个人的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办法。但个别孩子也会因为奖励而自大自利,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课堂采取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原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