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四篇)

最新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0 10:02:04
最新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四篇)
时间:2023-05-20 10:02:04     小编:zx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篇一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

好象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样 „„是 成了„„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

(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

(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七、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7、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三)

(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的、地、得”的用法和练习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理解方法一: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但是小学生未必懂得什么事副词,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模糊说法。

【1】“的”——用在名词前,就是用在一个“事物的名称”前面(的+名词)

【2】“地”——用在动词前,动作、表情、状态的词前 (地+动词)

【3】“得”——用在动词后面,其后往往还有个形容词(动词+得)

理解方法三:

如果孩子连动词、名词也不能理解,我想或许编个口诀一样的句式来帮助记忆区分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1】“的”字口诀——“什么样的东西”

【2】“地”字口诀——“怎样地动”

【3】“得”字口诀——“动得怎么样”

理解方法四:

真的没有办法,也可以按照典型句子去套词的方法。如:

编个典型句子:我的闹钟叮叮呤呤地叫,叫得我睡不着。

可以让孩子按这样的格式不断模仿造句:我的小狗飞快地跑,我追它追得累坏了。

如:我看着他慢慢( )向前方走去。

缩成关键部分:慢慢( )走;从而判断用“地”

反之,可以用扩句的方式,理解一些句子,

如:我要( )菜来了,你要( )呢?

扩成:我要的菜来了,你要的菜呢?【把省略的部分补充进去】

如:“不由得”、“顾不得”、“怪不得”等。

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篇二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篇三

语句

1、 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 复句:

(1) 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三)

1、 四大古典名著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2、 匹诺曹是世界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

3、 倒挂起来睡觉的动物是 蝙蝠 ,合不拢眼睛睡觉的是 鱼 。

4、 填反义词:

a、聪明一世,(糊涂)一时。b、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奖赏不论冤仇,(惩罚)不论骨肉。

5、历史人物与哪个成语有关:

孙膑—(围魏救赵) 蔺相如—(完璧归赵) 曹操—(望梅止渴) 苻坚—(草木皆兵)

5、 中国有和“四”不解之缘,你了解以下这些“四”吗?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3)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4)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5)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6)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古诗词中诗人总喜欢题花吟月,使诗词或香艳醉人,或清新脱俗,你知道含有下列事物的诗句吗?

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篇四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三)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三、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 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 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