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通用5篇)

最新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通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9 19:30:44
最新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通用5篇)
时间:2023-05-19 19:30:44     小编:xiejingc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篇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下面就简单的谈一谈我的做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再创造的基础。

古代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的。”由此可见,质疑精神对创造力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而且阅读兴趣也很广泛。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的阅读也只能算是简单的阅读,兴趣也只是停留在看文中的热闹的兴趣之上,而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在学生阅读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保持必要的怀疑精神,培养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强学生自己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找资料,查书籍,去求证自己的怀疑和判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例如:我在讲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什么?而当时,我没有直接按照教参上的答案告诉他们。我就在班中提出问题,谁知道这里的三军是指什么?有的同学说,海陆空三军,因为现在我国解放军的三军就是指这三军。有的同学说,不对,当时红军没有海军和空军……当时的辩论很激烈,我首先肯定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的质疑精神,然后让学生自己课下去找资料,寻答案。过了一天后,学生们不仅自己找出了答案,而且还了解了不少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自己人格塑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我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的,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去学习。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依靠众多有关事物的启发、触发和联想,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古人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学生的知识,并从阅读中去体会古今中外的伟人所具有的伟大人格,让他们去塑造自己的人格,培养自身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在想像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想像力是创造的源泉,是创造力培养的平台。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神七”飞天的成功;从神行太保“日行千里”的传说,到铁路铺到西藏的实现;从庄子“化蝶”梦想,到飞机上天的成真……

“只有想不出的,没有做不到的”。

无论是神话,是传说,还是梦想,首先都代表了人类那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有了这些神话,传说,梦想,人们才会有创造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让学生去运用想像甚至是幻想的方法,去续写故事,去编写作文。如:学习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之后,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力,去想像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这些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总之,未来的世界是创造的世界,未来的社会是飞跃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培养一批批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就要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问题,用创新的精神去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篇二

《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鉴赏

蔡元培是我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上海爱国女学校是他于1902年与章炳麟一起创办的一所学校,《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是蔡元培于1917年在该校做的一次十分精彩的演讲。

这篇演讲条理清晰,结构严密。在演讲的主体部分,蔡元培分别从体育、智育、德育三方面做论证,层次井然。每段开头,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整段观点,作为全篇的分论点,既增强说服力,又使演讲眉目清楚。“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蔡元培以体育为完全人格之首,这在当时颇有振聋发聩之感。如此鲜明、如此有力地强调体育的重要,显示了蔡元培的远见卓识。蔡元培不单从女子健康的角度,还从养成“完全之人格”的首要条件来论述,依次列举了克服对男子的依赖性、增强在战争中抵抗敌人的自卫能力与胆量等种种重要作用,这是对妇女解放的呐喊。

接着,蔡元培指出:完全人格“次在智育。智育则属精神方面”。对此,蔡元培并不偏重于讲知识的积累,而是重点阐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半个多世纪前,能有如此教育观,殊属不易。

在分析了体育、智育的作用之后,蔡元培集中谈了德育。他把德育提到“完全人格之本”的高度来认识,非常精辟。在具体分析德育的内涵时,蔡元培先论反面的情况:“有依赖男子之性质,不求自立”“惟有衣服必求鲜艳,装饰必求美丽”,这是德育不够之表现。从章法上讲,蔡先生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先批评几种“依赖人”“虚荣心”的表现,然后正面阐明德育的要求:“非使其除依赖性质有自立性质不可。”这一见解说到了妇女解放的一个根本问题。

演讲的结尾,蔡先生指明了学校教育中培养完全人格的途径:“寓学问于操作中。”当然,作为一个旧民主主义战士,蔡元培仍有种种局限,演讲中的某些观点,如“女子入校求学,固非脱离家庭间固有之天职”“徒知读书,放弃家事,为不合于理矣”等,仍有不足之处。但从总体上看,整篇演讲的中心论点,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选自《世界演讲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是蔡元培1917年1月15日在上海爱国女校所做的演讲。爱国女校是他参与倡导与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最初目的是以教育为良方,为反清革命培养后继人才。可以说,对这个学校他是寄予了深切厚望的。这篇演讲词就是他的教育理想,特别是人格理想的一个具体展现。

作为一篇成功的演讲词,本文在论点的提出与论证的严密方面都有着突出的特点,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学习。与一般的文体不同,演讲是借助于语言、声音等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传递给在场的听众,时间有限,一听而过,即时性较强,听众缺乏仔细品味、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演讲者要观点鲜明、中心明确、论题集中,如此才能很快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本文在这方面就很成功。演讲起始,演讲者就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追根溯源,谈及爱国女校创办之初的主旨──以教育救国。但是在当时,爱国的含义与现在不同。当时整个国家还在满清的统治之下,爱国就意味着以实际行动参加到革命运动中去。而爱国女校在这方面也确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辛亥革命时,本校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不可谓非教育之成效也。”而今辛亥革命成功,爱国的含义也应该随形势的发展产生变化。在这历史转折时刻,在社会、学校、个人面临路往何处走的困惑的时候,蔡元培从一个教育家、思想家的角度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现在的爱国就意味着要培养完全的人格的观点,指出这才是国家兴隆昌盛的根本。这也正是他本次演讲的中心论点。这一观点既富有针对性又具有现实意义,思想深刻,振聋发聩,激发了听众倾听演讲的兴趣。

在提出论点之后,就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使广大听众心服口服的问题。作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又是爱国女校的创始人,蔡元培站在师长的立场,对广大师生特别是女学生提出了厚望。针对当时女性的局限,他从三个方面──体育、智育、德育──提出了具体如何培养完全的人格的问题。在他看来,体育是基础,因为旧时女子缠足,体质羸弱,久而久之,养成懦弱依赖的性格,因此,通过锻炼得到一个好的体质,是女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智育则是精神方面的积累与历练,增进知识,增长智慧,是一个健全的国民所必备的。第三点是德育,在作者看来,这一点尤为重要,是女子人格独立的根本。从结构上来看,三个段落分别代表三个方面,中心突出,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既高屋建瓴又循循善诱,所选择的材料也都围绕着这几点来组织,听众很容易抓住中心,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最后一段,则在上文的基础上,对女子人格独立与家政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二者不应该对立,而是要兼修并顾,在女子固有的责任与入学后的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学校学得的新知识可以使家务劳动更加科学,日常的家务劳动中也同样可以学习新知识。

语言上,本文属于浅近的文言文。作者是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旧学功底非常深厚。演讲发表之时,也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本文一方面多用文言单音词,读来言简意赅;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的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富有口语的简洁明快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时仔细体味。

可借鉴的技巧:

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演讲者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如在论述体育的重要性时,演讲者就首先论及旧时女性的弱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倡导德育的时候,也是先有针对性地指出中国女性固有的依赖性强、好虚荣、生活圈子狭隘等弱点,然后有的放矢地指出女子要自立自强的主张。这种先从反面现象入手,再提出正面主张的方式,使人接受起来较为容易。

关于欣赏借鉴

一、这篇演讲词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试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参考答案:

这篇演讲词的中心论点是: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体育、智育、德育。全书提纲如下: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现在的爱国就是要养成完全的人格)结尾:补充观点(新学与家政并行不悖)

二、这篇演讲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来阐述观点和主张,请找出来,仔细品味其好处。

参考答案:

第2段在论述体育的重要性时,作者就首先论及旧时女性的弱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4段在倡导德育的时候,也是先有针对性地指出中国女性固有的依赖性强、好虚荣、生活圈子狭隘等弱点,然后有的放矢地指出女子要自立自强的主张。这种先从反面现象入手,再提出正面主张的方式,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使人比较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关于应用尝试

女子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在社会中生存?不同的社会和时代,答案大相径庭。有人说,女子只有在社会上工作才能算是自强自立;有人说,家庭是女子的天地,在相夫教子中一样能实现自我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做一次即兴演说。

(建议略)提示: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出路只有一条──遵从三从四德,在家相夫教子。而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五四以后,女子的生活天地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她们中的一部分也能够像男子一样进学校读书,在社会上能获得一席之地。到了当代,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更成为有法律做保障的制度。这无疑标志着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有一种质疑也一直存在,那就是女子的自立自强是否一定意味着到社会上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是否就没有地位?男女同工同酬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男子的劳动力为代价?而周边一些国家,例如韩国、日本,女性婚后大多还是回归家庭。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在这篇演讲词中,蔡元培先生在鼓励女子自立自强、发展健全人格的同时,也并未将女子的独立与家政对立起来。可见,判断女子是否独立自主,是否出外工作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对此,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有关资料

一、关于蔡元培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清季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他忧民族危难,愤清王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10月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等职。1902年4月,与蒋观云、叶瀚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会长。开始倡言反清革命,并与教育会同人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培养革命人才。1904年11月,在上海发起创立光复会,任会长。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起,留学德国,旋入莱比锡大学,并从事译著。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之专使。7月因不满袁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一度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后转赴法国从事译著。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被推举为中方会长,推动了影响深远的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1920年底,赴欧美各国考察高等教育,并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文学博士与法学博士荣誉学位。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秋间转赴欧洲,从事研究和著述,并参与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二全大会后,一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初回国。在上海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配合北伐战争,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1932年底,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这前后,参与营救被捕的胡也频、杨开慧、陈独秀、许德珩、廖承志、史良、陈赓、丁玲、牛兰夫妇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养病,继续领导迁移后方的中研院工作,并任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用《满江红》词牌为中国分会制作激励抗战的会歌一首。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节选自《蔡元培全集·前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鉴赏(沈宝良)

蔡元培是我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上海爱国女学校是他于1902年与章炳麟一起创办的一所学校,《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是蔡元培于1917年在该校做的一次十分精彩的演讲。

这篇演讲条理清晰,结构严密。在演讲的主体部分,蔡元培分别从体育、智育、德育三方面做论证,层次井然。每段开头,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整段观点,作为全篇的分论点,既增强说服力,又使演讲眉目清楚。

“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蔡元培以体育为完全人格之首,这在当时颇有振聋发聩之感。如此鲜明、如此有力地强调体育的重要,显示了蔡元培的远见卓识。蔡元培不单从女子健康的角度,还从养成“完全之人格”的首要条件来论述,依次列举了克服对男子的依赖性、增强在战争中抵抗敌人的自卫能力与胆量等种种重要作用,这是对妇女解放的呐喊。

接着,蔡元培指出:完全人格“次在智育。智育则属精神方面”。对此,蔡元培并不偏重于讲知识的积累,而是重点阐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半个多世纪前,能有如此教育观,殊属不易。

在分析了体育、智育的作用之后,蔡元培集中谈了德育。他把德育提到“完全人格之本”的高度来认识,非常精辟。在具体分析德育的内涵时,蔡元培先论反面的情况:“有依赖男子之性质,不求自立”“惟有衣服必求鲜艳,装饰必求美丽”,这是德育不够之表现。从章法上讲,蔡先生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先批评几种“依赖人”“虚荣心”的表现,然后正面阐明德育的要求:“非使其除依赖性质有自立性质不可。”这一见解说到了妇女解放的一个根本问题。

演讲的结尾,蔡先生指明了学校教育中培养完全人格的途径:“寓学问于操作中。”当然,作为一个旧民主主义战士,蔡元培仍有种种局限,演讲中的某些观点,如“女子入校求学,固非脱离家庭间固有之天职”“徒知读书,放弃家事,为不合于理矣”等,仍有不足之处。但从总体上看,整篇演讲的中心论点,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选自《世界演讲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三、蔡元培“养成完全人格”的女子教育方针(金林祥)

蔡元培不仅主张要重视女子教育,而且还提出了培养“完全人格”的女子教育方针。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肇始于晚清。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主张设立女学,其教育宗旨是“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的贤妻良母主义。很显然,这种女子教育思想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否定,在那个时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并不是彻底解放妇女的口号,实行的仍然是“男子治外,女子治内”,目的是把妇女紧紧束缚在小家庭的圈子里,做丈夫的“高级奴隶”。当时这种教育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到五四运动前后,它仍继续在流行并起着作用,一些进步舆论也一方面宣传男女教育平等,另一方面又赞成贤妻良母主义。

蔡元培并不完全反对贤妻良母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对此持不同看法。在辛亥革命斗争中,他认为当时女子教育主要是在于提倡革命精神,培养革命人才,所以在创办爱国女学校时,他明确表示:“不取贤母良妻主义,乃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然而辛亥革命后,他认为民国已经成立,革命目的已经达到,女子教育不再是提倡革命,所以这时他认为贤妻良母也是重要的,但女子教育不应局限于贤妻良母主义。1913年6月,他在上海城东女学所作的题为《养成优美高尚思想》的演说词中,对此作了较为集中的阐述。他说:

女子教育,有主张养成贤母良妻者,有不主张养成贤母良妻者。以余论之,贤母良妻,亦甚紧要。有良妻则可令丈夫成好丈夫,有贤母可令子女成贤子女,是贤母良妻亦大有益于世界。若谓贤母良妻为不善,岂不贤不良反为善乎?然必谓女子之事,但以贤母良妻为限,是又不通之论也。

应该说蔡元培的这一见解是公允的,颇有见地的。

既然女子教育不能以贤妻良母主义为限,那么它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呢?蔡元培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是,他站在男女平权的立场上,明确提出女子教育与男子一样,其目标是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1917年1月15日,他在《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中指出:

至民国成立,改革之目的已达,如病已医愈,不再有死亡之忧。则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完全人格,男女一也。

我们知道,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养成完全之人格”为目标,这是辛亥革命后蔡元培的一贯思想,关于“完全人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他的表述不尽相同。在上述这篇演说中,他“特就女子方面”而言,认为“完全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体育。蔡元培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他认为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才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为了发展女子的智力、精神,不得不注重体育。这可视为第一种理由。其次,从人类繁衍生息、遗传的角度看,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女子也应重视体育,以养成健康强壮的体魄。他说:“羸弱父母,那能生产康强的儿女!”再次,体育还是女子形体解放、增强自卫能力、获得身体自由的重要手段。过去女子由于缠足,不许擅自出门行走,终日幽居,不使运动,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懦弱,胆小怕事,而且养成对男子的依赖,一旦无男子可依赖时,一点小事也会望而生畏。倘若不幸遇上战争,敌兵还未到,因恐惧而自杀者已比比皆是,那能还指望她们去抵抗?这些都是由于不运动,体质不发达的缘故。所以,“完全人格”的女子教育必须重视体育,只有练就了良好的体魄,具备了自卫能力后,即使遇上凶悍的坏人,也不足惧;碰上战争之事,女子还可从军抗敌。

蔡元培还提出,体育最重要的方法在于运动,他提醒男女青年,体育运动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他说:“体力的增进,并非一蹴而企。”在学校时要坚持锻炼,“切勿间断”,毕业之后,“亦当时时练习”,因为“此等技术,不练则荒,久练益熟,获益非浅鲜也”。第二,智育。智育属精神方面。蔡元培指出,女子只有重视和运用精神,才能使精神发达,使心思细密,脑筋灵敏。“而习练此心思使之细密,则有赖于科学。”蔡元培在这里所说的科学,主要是指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他认为学校中男女所学的科目应该是一致的,从前的人以为男女所学科目不必相同,分为有女子须学而男子不应学者,有男子须学而女子不应学者。现在看来,这种划分不足取。因为现在社会情形和家庭情形都已改变,从前只有男子在社会上做事,女子毫不负责任,现在女子常常代替男子做许多社会事业。譬如欧战发生以后,男子都从军去了,女子乃不得不在社会上做事,塞尔维亚的女子还有从军的。所以,蔡元培的意见是:“男女都要受教育,并且所受的教育都要一样的。”

同时,蔡元培又认为,女子求学时,必须要专诚。“如专诚学教育,专诚学科学、美术、实业均可。”由于男女身心有差异,所以女子在求学时,应注意选择与自己性格特点相适宜的科目。在他看来,“哲学、文学、美术学最相宜,女子偏重此各科,故此中颇产名人。”但女子“不宜为裁判官,因女子感情易动,近于慈爱,故遇应受罚责之人,亦或以其可怜而赦之。算学、伦理学亦不宜。”蔡元培的上述看法,在今天看来虽不尽科学,但他认为男女在平等的基础上,女子应该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相应的科目学习,做到学有专门、学有所长的观点,是颇有道理的。

第三,德育。蔡元培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则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我国女子由于缺乏教育,所以在品德上存在许多缺点。如前文所述依赖男子,不求自由,“心中思虑毫无他途。惟有衣服必求鲜艳,装饰必求美丽”;女子的虚荣心也特别强,有时甚至极端势利,“喜闻家中之人做官,喜与有势力的人往还”;旧时之习惯,女子总是死守家庭,活动范围极其有限,所知道的也仅仅是家中琐细之事,她们不知社会情状,更不知世界情状,造成许多女子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女子之处家庭者,大凡姑媳妯娌间,总是不和,甚至诟谇”。所以德育对于女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改造女子的上述这些陋习,而且还能引发女子的许多优点,如恻隐之心,仁慈之心,培养女子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等。

蔡元培认为,女子接受了体育、智育、德育之后,成为具有“完全人格”之人,她们在人格上与男子平等,不再只是贤妻良母。在成为丈夫的好妻子、子女的好母亲的同时,也追求自己的事业,关心国家政事。

具备“完全人格”的女子,获取了自谋生活的知识技能,便可以从事各种职业。蔡元培认为,在选择职业上,男女也应该是平等的,“凡男子所能做的,女子也都能做”,“不论何等工作,只要于生理上心理上相宜的,都可以自由选择,都可以让他们共同操作”。

同时,蔡元培还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同系国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在选用人才时,要选才识通达之人,而不应以男女区分。他积极主张女子参政,并参加了当时社会各界人士争取女子参政权的斗争。1922年10月14日,当黎元洪提出所谓“女子此时程度尚低,似不足以语参政”时,他当面进行了反驳,指出:“女子参政问题,不宜问程度够不够,宜问此时该不该。如果女子应参政,自当予以参政权,即使程度有不足,则教育未始不足以补救之,万不能因今日女子的程度不够,而此权利即可靳而不予也。”明确表示女子应该享有参政权,而教育是她们获得这一权利的重要途径。

当女子在人格、经济、政治等方面都获得了独立平等的地位,女子也就真正得到了解放,而这正是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女子教育方针的目的所在。

四、想得好,才能说得好(孙海燕)

在口语表达中,有的人说话语无伦次,有的人说话有条有理;有的人说话如蜻蜓点水,有的人说话却入木三分;有的人说话机械呆板,有的人说话灵活机智;有的人只能人云亦云,而有的人却能言人之不能言。之所以有这些不同,除了技巧问题,最主要的是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的不同,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口语表达的质量。也就是说,想得好,才能说得好。

(一)思维与语言

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势态语言等)来表述、传达。反过来思维能力又决定语言运用的优劣成败。无语言的思维不能存在,同样,没有思维的言语也不能存在。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语言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时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语言的语法结构有民族性,而思维是有全人类性的。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思维都是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思维在人的表达过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思维和语言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必须不断地完善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

口语表达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而想得好才能说得好。怎样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有逻辑性地安排自己的语言结构,怎样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境选择自然、理智的节奏和风格,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清晰的思维上。思维是人的智慧中枢。完美的语体取决于表达者的心灵美。而影响语言美的主要心灵特点,首先就是智慧,其次是想象和热情。智慧产生思想,想象美化思想,热情鼓舞思想。以语言点燃人的心灵火花的才干,人人是可以获得的,但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其中,思维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二)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一个人缺乏想象,说话就跳不出事实的圈子,也谈不上有新意。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借助于想象,人们不仅能认识有限的现实世界,而且能够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之中,不但可以回首过去,而且可以展望将来。

当然,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是发展想象力的基础。经验愈丰富,知识越渊博,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当然也并不意味着想象力的丰富程度与知识经验的多少成正比。缺乏独立思考,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人云亦云,因循守旧,将会压抑想象力,成为创造思维的绊脚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认为: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通常的情况下,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百分之十五。因此,重视开发想象力至关重要,想象力能展翅高飞,其创造力必将更充分展现。

(三)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对社会或对思维者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很复杂,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它既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又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最巧妙的结合,更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活跃,我们都知道,高斯定律就是高斯在学生时代提出来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酝酿期也在中学阶段。青年是一个最少保守思想、最富于想象的群体。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能进行理论思维,并喜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这是思维活跃的标志。在演讲辩论中中学生也往往能提出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

在演讲、辩论中,无论是从思路还是内容;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无论是从开场的称呼,还是结束的形式;无论是从语言的修饰,还是势态的运用;都有很大的创造空间,都有可出新意的招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新异的事物刺激度强,而“喜新厌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正常倾向,我们要发扬大路拥挤走小路、小路人多爬山坡的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四)发散思维与综合思维 发散思维

1.什么是发散思维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找几个被试者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红砖的用途,说出的用途越多、越新鲜,证明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结果有的说红砖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铺路、搭灶头。答案是对的,但可以看出,它只把红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只在这个范围去考虑它的用途。这是一般的常规性思维。也有的人不仅能说出红砖作为建筑材料的作用,还想到了其他的用途,如做锤子、打狗、掷人、压纸、代替直尺画线,用它刹住停在斜坡上的车辆„„看得出后一个人比前一个发散思维的能力强。他突破了常规思维。还有的人比前者更略高一筹,他从分析红砖的特性和要素入手,然后再由各个特性或要素分别扩散开去。如:砖有重量,有体积,有一定的形状,有长、宽、高,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边是直的,色是红的„„于是他就先从重量方面去考虑它的用途。刮风下雨时,用它压住盖在谷堆上的塑料薄膜,肩背着重物太吃力可用另一头悬挂几块砖的办法改成挑,用来压船舱,使船行走平稳,用作敲击工具、攻击武器„„同样再从体积、形状、硬度、颜色等一路路地辐射出去,就越来越多。

由于这些思维朝着不同的方向,所以便能通过“转移作用”由已知导向未知,探索到未知的东西。这就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等。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陈规,不囿于传统方法,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领域。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面、想象力,尤其是转移的能力。鲁班从一种能划破手的带齿的草得到启示,发明了锯,这就是转移能力(也叫旁通思维或侧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理论家的新观点和新创见,主要是发散思维的成果。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使说话者思路流畅、长于联想发挥、善于应急变通。

2.发散思维的几种思考方法

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是提高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散思维的方法很多,如立体思维、多路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

(1)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思考问题时,跳出老框框,不受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

国外某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人用六根火柴搭出四个三角形,结果多数人搭不出来。这些人拿到火柴,就急于在桌上摆来摆去,就是搭不出四个三角形来,原因是思维受到了平面的限制。如果他们能跳出“平面”的限制扩展到“空间”,想到“立体”,很快就可以搭成一个三角锥体,而排出四个三角形来。

再例如:用十个铜板,把它们组成“正十字形”。只能搬动其中任意两个铜板,如何搬弄铜板?如果能想到“空间”,利用“立体”的概念,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把多出来的铜板叠到中点的上面,就是正十字形,又对称。如果想不到重叠,不从“利用空间”去思考问题,那你就始终找不到答案。

(2)多路思维

如果说立体思维要求思考者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想开去,那么多路思维则要求思考要善于一路又一路地想问题。这里试举例演示如下(a是思维中心点,b1、b2„„是遐想点):

“手”的随想

a──“手”

b1,手的最基本的动作是弯曲和伸展指头,这样简单的动作却让我们领悟到一种人生谋略。处于逆境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妨退一步让危机形势缓和一下,待时机成熟了,便可以大步前进。勾践败兵之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有雪耻之日。适时进退,能屈能伸,非大丈夫不能为也。b2,手的五根指头长短不一,可从没有人想过要把它们削成一般齐。什么道理呢?天既之,必有其用。正如五个指头虽长短不同却各具作用一样,我们之间,虽有学识、见识、素质等诸方面的差异,但也同样是各有所长,在社会上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都有可能大有作为。即使眼下身处困境,或尚未被社会所认识,也应当坚定地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b3,手又如一个集体,当五个指头攥成一个拳头时,便可击倒强大的对手。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无不事同此理。全班同学共同努力,会使这个班级充满活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会将我们祖国建设成为富强之邦。五个指头握成拳头,就可以印证一句至理名言──团结就是力量。

b4,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是一种平等的意识。漂亮健壮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丑陋孱弱的孩子不也是祖国的花朵吗?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私营企业也同样有资格参与市场竞争。今天,平等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要求,无论是人权、法制,还是市场竞争,都在呼唤平等,平等的意识终将深入人心,而中国则将会因此而更加充满希望。这个环节的训练中,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思维的辐射面要宽(思维宽度),二是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思维深度)。从思维宽度而言,即b1、b2„„bn之间虽然位置毗邻相接,但是内容上应有一定的跳跃性,每一个辐射点都应是可以独立展开论述的分话题。

又如有这样一篇以《爬山虎》为题的多向思维演讲,其表述要点如下: a──爬山虎

b1,我喜欢爬山虎(描绘其形态美的语言文字,此处略)。b2,我赞美爬山虎(赞美其生命顽强的语言文字,此处略)。b3,有一次,我在大楼一处永远照不到太阳的背阴处发现了茁壮成长的爬山虎,它顽强地延伸到楼顶,终于见到了阳光。

b4,人生途中也常会遇到难见阳光的曲折和阴暗,每个人都应像爬山虎那样,不屈不挠地超越曲折和阴暗,直至重见阳光。

b5,我看不起那些因一时困难便畏缩不前者,更鄙视那些因“命运不公正”“生不逢时”而自暴自弃的人。

b6,我赞美那些生活中的强者,更钦佩那些击败厄运,取得人生与事业成功的“硬汉子”。

这篇讲演虽然也洋洋洒洒地讲了好几分钟,其主题也不能说没有新意和深度,但是,从辐射性思维训练的要求而言,其思维运动的轨迹却不理想,准确地说,全篇只是从“爬山虎”过渡到“人”的时候出现了一次“思维跳跃”,与训练要求不少于四次跳跃相距较大。

(3)旁通思维(也叫侧向思维、类比思维、相似思维或转移思维)从其他领域离得很远的事物中获得启示,从而产生出新设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像前面提到的鲁班由一种可以划破手的草想到锯的制造。美国的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开始时远距离传输信号衰减的问题无法解决,后来他由驿站换马联想到信号传输,他想如果沿线设立若干个信号放大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由于这一创造性设想的实验,有线电报不久就成了远距离传输信息的通信工具。

当一个人对某个研究目标孜孜以求,一直悬念在心,他的大脑皮层里会建立起一种优势灶,一旦这种思维受到某个偶然事件的启发,就容易产生与优势灶相联系的反应,这叫做融类旁通。

(4)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即“反过来想一想”,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司马光破缸救人就是采用的逆向思维。如果按常规思维,就是想办法把人从缸里拖出来,但司马光却用的是反常的办法──“砸缸”,缸破水流,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在对一个人优点和缺点的看法上,利用这种思维,就可以发现很多有用的人才,一个人的缺点、毛病,换一个角度看或反过来看,却成了优点,可以利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缺点逆用法”。“这山望着那山高”常被人否定,看成贪心不足的表现。如果逆向思维一下,变否定为肯定,做人就是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反而出了新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如果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他就不会有其他的发明;运动员如果满足于一次的夺冠就不会有二连冠、三连冠。

旁通思维和逆向思维,概括地说就是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不仅是科学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的重要武器。

综合思维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许多人在一起激烈地谈论一个问题,但是却丝毫没有进展。这时有一个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使人们一扫原先的困惑,对问题有了透彻的、全面的认识。这便是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综合思维,就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客观(每一步分析都有充足的依据,而不是凭着个人的喜好随意加以判断)、全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每种选择带来的结果)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集中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很显然,这种全面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在演讲、辩论中,还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

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分析是认识整体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没有对问题的分析,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不会深入,对整体的认识就不会全面。

综合就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综合起来。没有综合,人们的分析就无从着手,更不能掌握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对整体性的事物综合得越好,就会对事物各部分的分析越深入、越细致。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分析—综合”的道路而不断前进的。

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篇三

教育要培养良好的人格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清华大学2000年录取的50名各省市高考状元,在影响人了们成绩的20个因素中,考前及考后心态、主观察力、自信心等智力因素居前几位。这也为爱因斯坦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观察和

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即使智力水平平常但性格良好的学生,则可能有较大的成功;而一个智力水平较高但性格较差的学生,则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前者即使一时失败了,他们也会重新站起来,以崭新的姿态去争取目标的实现;而后乾一旦失败,便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由此可见,性格对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学习性格主要指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及其总和。一般说来,优良的学习性格是指能够对学习起重要作用的勤奋、自信、严谨、创新等要素。重视学习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学阶段可塑性强,尤其初中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这是学生智力发展和性格完善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将终身受益,否则会影响他们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性格呢?

一、培养勤奋学习的性格

首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勤奋的意义。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勤奋刻苦,才能阳得好的学习效果。“逆向英语学习法”的创造者钟道隆教授在谈到英语的学习时说,有些人只想速成、走捷径,而不想下功夫,流汗水,跟这样的人“没什么可谈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诗中写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寸。”我们教师也应象两位教授那样,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告诉学生:要想取得任何事业的成功,离开勤奋只能是幻想。我们不能一提素质教育、寓教于乐,就心存顾虑。其实,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学习的真正快乐,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应该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谈话、读书活动、征文大赛等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勤奋的意义。产生培养勤奋性格的内在动力。

第二,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事业心,培养顽强毅力。“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的越快。”一个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的人,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在战胜懒惰中培养出勤奋的性格。教师应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读名人传记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受训练越少,衰老越快。由此可见,懒惰对学生学习和健康都没有好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培养勤奋性格的根本保证。

第三,把培养勤奋的性格同培养良好的习惯相结合。勤奋学习要体现在学习全过程中,渗透于宏观和微观的各种学习方法中。各种学习不方法是否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关键是能不能将具体学法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偶尔使用,可能毫无作用,而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后,则会长期对学生产生影响。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学生性格的一部分。

第四,树立勤奋学习的典型,营造勤奋学习的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易受感染,选择“笨鸟先飞”,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做典型,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营造勤奋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学生就会逐步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内部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勤奋性格的目的。

二、自信性格的培养

一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基础上的,没有自知的处信只能是妄自尊大。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学生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两眼只盯在自己的短处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微小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尽量多鼓励,少批评。二是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摒弃自卑感。特别是在学习中,能力低、成绩差或受到中嘲笑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会导致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严重者会造成心理疾病,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情绪。三是为学生创造经常获得成功的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各项集体活动中,不断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尤其自卑的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积少胜为大”、“从成功走向成功”,对下一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三、培养严谨的性格

各学科知识本身就具有严密的完整性。作为学生,若不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些知识,就只能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无从进入知识的殿堂。中学生热情活泼、求知欲强,但往往表现浮躁、急于求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秩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打好知识基础。在理解教材、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和练习等学习五一节上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反复指导,不断强化,使学生养成习惯。同时,采取优秀作业、经验交流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受到启

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篇四

人格智能的培养

1、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培养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除了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外,在游戏中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从中学到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人格智能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参与、分享,扮演各种角色,协商游戏情节的发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用动作、体语和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协调不同角色的地位等,这些都是人格智能中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的表现。因此,让幼儿参加游戏对其人格智能的发展十分有益。

2、让幼儿学习接受挫折

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说“不行”、“不可以”。当幼儿情绪激动时,可用“忽视、不理会”、“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让其平息怒气,之后再说明道理。另外,必须鼓励孩子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当他失败时,要支持鼓励他或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变挫折为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与内省智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关心别人

人格智能更多地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及他人的存在的认识,它与情感、个性特征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发展孩子的人格智能,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情感的缺陷,让他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同伴;学习关心别人、尊重别人,使他们在爱和关心的互动过程中健康成长。

我是通过经常的交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我担心我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不喜欢讲话,上课回答问题不主动,因此,生活中有意安排其多与外界接触,多讲话,多让她主动提问题。通过努力,现在我觉得孩子还是比较活泼、好动,但我又担心新的问题,怕上课不该讲话的时候,主动与邻居同学讲话。哎,教子真难!

首先,每天晚饭之后,基本上做到与孩子一道上街逛逛,在安全的前提下,她想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并适时融入她的活动,通过其所作所为,观察她,了解她,对其正确的行为给予赞誉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其不正确的行为,给予爱心教育,规范其行为。其次,每逢双休日,只要天气允许,尽量带孩子去城区或城外看看,给孩子创造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家庭等有限空间,开阔孩子的眼界,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感情。尊重孩子,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你只有尊重她,她才会学会尊重你,尊重别人。这样她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多与孩子为伴,多与孩子一起学习。我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分的要求。一是注重孩子在兴趣中学习,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孩子还小,经常强制性的学习会适得其反,有可能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我觉得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会学得比较快,而且也会有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但孩子的兴趣波动较大,她可能此时想学写字,可能一会儿就要看动画片等,作为父母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要根据她的兴趣转移而转移,要不厌其烦。二是注重寓教于平时活动之中。在户外活动时,经常针对遇到的事或物,有意提出问题让其动脑筋回答。比如她参加幼儿园兴趣班认识了“小、红、黄、骨、狗、吃”等一些常用字,有一次我带她去图书城的厕所,她把墙上的“小心地滑”读成“小狗吃骨头”我就把“小狗吃骨头”几个字写出来,让她自己看出这几个字的不同,从中获得知识。至于小孩在生活中提出的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更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有些可能对大人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点点滴滴的知识。

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是孩子学习的题材,只要多一份耐心,再加上一份恒心,我想都会有收获的。希望大家能给我多多提意见,一起探讨教子心得。

爱国要培养什么责任感篇五

家长学校教案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