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篇一
活动设计也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的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的主要特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共安排了44个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安排了32个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研讨、交流汇报、方案评议、资源整理、量表修订、作品设计、成果提交、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从辽宁、江苏、四川等9个首批实施地区国家级骨干培训者培训实践看,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主讲教师都很重视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协作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活动设计。
一、案例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求被培训的教师完成一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在完成这项真实培训任务过程中,被培训教师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比如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资源选择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因此,主讲教师有必要提供大量的、来自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和研究工具,分析揭示隐藏在教学案例表面情境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策略,促进被培训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的认识。
在活动过程中,主讲教师要善于运用“引、议、评”等综合手段,调节和控制活动进程。“引”就是通过创设案例情境,激励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议”就是让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分发表看法,分析技术手段运用是否恰当,怎样改进技术呈现方式等;
“评”就是主讲教师从理论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度,对学习者的经验性总结进行升华,帮助他们体会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设计功效上,案例教学不仅要支持学习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所示案例(或所搜集案例)进行研究,而且要支持教师运用教学案例研究工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考察分析,促进教师的反思。
二、问题探究活动设计
问题探究是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在一定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者主动探寻问题解决的行为。作为中小学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信息甄别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主讲教师首先要从问题设置入手,帮助学习者分析问题,使他们进入问题探究前的最佳状态,然后引导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专业理论,组织他们有目标的学习。最后,主讲教师要组织学习者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形成最后意见。
问题探究活动设计要从问题情境及目标出发,通过系统化的问题设计框架为探究活动提供操作手段。培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习者传授前需知识,借助教育技术手段为学习过程的合作交流提供支持。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应该扮演观察员和指导者的角色。一方面观察学习者的探究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偏离方向,哪些方法有创造,哪些方法存在典型性错误。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偏离探究轨道的学习者要及时加以指导。
三、
小组协作活动设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既要注重学员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小组协作学习。通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各个任务,让学习者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
小组协作活动设计要注意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用,让每个学习者的价值相互依存。小组成员的选配上采用异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效果。比如将技术水平较好的、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曾经接受过教学设计培训的人员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并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保证培训效果。
在协作学习中,一般以4—6名学习者一组为宜,而且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培训质量监测,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建议每组成员相对固定。
四、过程性评价活动设计
为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根据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在本次培训中增加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4个一级指标(学习态度、教学设计能力、合作学习情况、最后的作品展示)和10个二级指标。经专家审定,确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套统编教材过程性评价时段。
过程性评价强调诊断、监测和激励的作用。学习者的教学设计成果情况由作品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组成,通过小组成员互评和学习者自评两部分评价成绩加权组成。学习者可以根据培训进程查看自己在不同模块的教学设计成绩,为他在改进后续学习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合作学习侧重评价学习者对小组的贡献(包括为小组创造学习氛围、代表小组交流展示、为解决问题出主意等)和学习者与小组成员间沟通交流情况(包括在小组中的亲和力、对他人观点的态度等),较全面地反映学习者的“情商”。最后主讲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习者学习态度做出综合评价。
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活动设计时,主讲教师首先要明确该项评价对于保证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向接受培训的教师讲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主讲教师要说明评价的关键点,确保学员对评价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篇二
本期培训是今年我区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第二期,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发展,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任务,乐居乡中心校利用暑假时间,集中了乐居示范小学和乐居中河美泰苗圃希望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将我班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概况
我班自7月19日开班,7月20日至31日进行培训,为期12天,培训由昭阳区教育教育局电教中心精心策划,乐居乡中心校积极组织开展的。全班共有63位教师参加了为期12天的培训,其中有62位学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兼学员)各1位。地点设在乐居示范小学,由于计算机有限,我班采取集中培训分时段上机操作的方法进行培训。重点学习了“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授导型教案及课堂电子讲稿、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计划、教学信息处理、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等内容。经审核,参加培训学员全部完成了学习任务,培训成绩合格,合格率100%。
二、培训过程方面
(一)领导重视,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自我区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提高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区电教中心精心策划,乐居乡中心校积极组织开展,同时拨出专项经费,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为保证培训任务落实,区电教中心部署安排培训工作,将培训名额分配中心校,中心校将参加培训教师安排下属学校,并督促教师按时参加培训。责任层层落实;
同时制订了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进行具体安排;
加强了培训的教学管理和纪律管理,抽选工作负责、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培训班辅导教师。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责任层层落实,班主任和辅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本期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强化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本期我班培训的教师年龄结构相差比较大,有刚分配的年轻教师,也有部分年龄在50至56岁的老教师,这部分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差。针对这一实际,辅导教师在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等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一是突出了基础性和理论性,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在教学中融入了windows基础、word和excel操作等;
加强了理论学习,让参训教师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系统深入地学习媒体选择、资源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相关理论内容;
二是实行分类编组,因材施教。按照学员年龄和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分类编组,设快组、普通组、慢组三个层次,由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选组学习,实行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与辅导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制定相关的课件和讲义,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三)完善培训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严格培训合格审核。在培训过程中,做到跟班管理,学员上课签到,每天公布学员出勤情况,有效地杜绝了学员缺勤、旷课现象。为了确保培训落到实处,使每位学员真正学有所获,我班按照培训管理平台的有关项目、内容,加强了过程性评价,从学员培训学时、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和作业、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提高了学员的自觉性,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四)积极参训勤学苦练,培训期间,正是酷暑时节,天气炎热,加上培训任务重,每天上午、下午、都安排了培训,学员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每次上课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
虽然学员的计算机基础不一样,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劲头却是相同的,都做到了认真听讲、作好笔记、积极主动、勤学好问、刻苦操练,学习劲头足。这种学习精神感染了辅导教师,促使辅导教师更加用心、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导。使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所有参训教师经过努力都顺利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本期的培训工作虽然顺利结束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教学内容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家住农村的教师基本都没有电脑、更无法联网,老教师基础差,完成培训比较困难;
2、部分学员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错误观念。3、年龄稍大的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
本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能够顺利结束,得益于中心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得益于辅导教师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得益于全体学员的大力配合和认真投入。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发扬严谨的培训作风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完成我区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全员培训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