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教师资格试讲教案篇一
试讲人:
试讲内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1 工作单位:
试讲时间:
第五章 声调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调的相关内容 2.准确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和声调的辨正
3.不同方言区学生进一步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区别 【
教学
重点】:1.了解声调的作用和调值、调类 2.五度标记法 【教学难点】: 1.声调的辨正
2.方言区学生准确掌握调值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示范,互动练习。【讲授课时】: 15分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互动提问:
2 问题1:您来自哪里?
问题2:掌握几门外语(发音)?这些语言固定字或词有固定字调吗?
世界上许多语言是没有声调的,目前明确的只有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声调。在中古汉语就有四个声调,隋代《切韵》(qiē yùn)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完整而确切的资料。至于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如果有的话,有几个声调,由于文献不足,比较难以确定。声调这也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征。
汉语普通话讲究的是声、韵、调的完美结合和灵活掌握,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掌握普通话不仅要会说,还要说得准确、说得清晰、说得动听。声调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我们今天要一起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过程
(一)声调的定义和作用 1.什么是声调
声调就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要注意的是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相对音高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上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也就是说声调高低升降的比例关系则是固定的。
2、声调的作用
(1)一个音节或同样的两个音节,由于声调不同就完全可以表示两种甚至更多的意思。普通话中音节大概是400多个,声调在区别语意方面尤显重要。
3(2)汉字因为有了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汉语的音韵美才得以体现和发挥,才能充分地用来表达情感。(众里寻她千百度,幕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
(3)声调还可以用来调节气息,纯正字音。可以通过对两字词及四字词的夸张练习来体会气息的运动,使字音准确、响亮。(王菲改名)
(实例2)电台工作中的实际事例
(二)调类和调值(五度标记法)
调类:即声调的分类。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当前最公认的七大方言区是: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粤语区,闽语区、客家话区。
北方方言一般以 4个声调为多,少数5个声调,西北有的地方少至3个。长江以南保持 4个声调,其余各方言的声调都在5个以上:湘方言5~6个,吴方言一般7~8 个(只有上海是 5个),客家方言、赣方言都是 6个,闽方言7~8个,粤方言8~10 个。
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准确规范的掌握普通话四个调类,是讲好普通话的重要基础。以四川话为例,除了调类不同,各方言区之间调值也有很大区别。
问题3:您觉得外国人说中国话最难的是什么?(请学生模仿)
4(实例1)大部分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最难掌握的就是声调。这不是说外国话就没有调子,主要因为他们的语音系统中不太会出现用声调区别语意的现象。所以在外国友人的眼里有时候“同窗”和“同床”也许没什么区别,“答辩”和“大便”也许是一回事。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调值有五度:低(1度)-半低(2度)-中(3度)-半高(4度)-高(5度)。一般采用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图解)
如果以12345来表示相对音高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那么阴平是一个高平调,调形为[55];阳平是一个高升调,调形为[35];上声是一个降升调,调形为[214];去声是一个全降调,调形为[51]。发高音时,声带相对紧张;发低音时,声带相对松弛。其中上声的音长在四个声调中最长,去声则是最短。
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例如:
青春光辉 春天花开 公司通知 新屋出租
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例如:
人民银行 连年和平农民犁田 圆形循环
3、上(shǎng)声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例如:
彼此理解 理想美满 永远友好 管理很好
4、去声 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例如:
下次注意 世界教育 报告胜利 创造利润
总之,普通话的声调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较大,不易混淆
课后练习: 1.绕口令
2.试用同声调字词造句
小学教师资格试讲教案篇二
等差数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前一章《函数》内容的延伸,体现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节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本节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
(2)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3)从学生素质层面看:我从高一年级新生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活跃中,课堂参与意识较浓,且高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鉴于上述分析原因,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2)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2)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情感目标:(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二.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三.教学程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更好地使不同层次学生形成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结合本教材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三)应用例解
(四)练习反馈 强化目标
(五)归纳小结 提炼精华
(六)课后作业 运用巩固,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复习回顾: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
2.利用粉笔如图堆放,共放7层,自上而下分别有
4、5、6、7、8、9、10根粉笔。 写成数列:4,5,6,7,8,9,10
①
3.某电影院第一排座位号是:
48、46、44、42、40、38、36、34、32、30。 写成数列:48,46,44,42,40,38,36,34,32,30
②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板书课题)(教学设想: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学会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它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从第2项起)必须是同一个常数。②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所以上面的①、②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
1、-2。
[练习一]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a1和公差d,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1,3,5,7,……
(2)9,6,3,0,-3,……(3)-8,-6,-4,-2,0,……
(4)3,3,3,3,3,……(5)1,,,……
(6)15,12,10,8,6,……(教学设想: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等差数列数学表达式: 如果等差数列{an}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a2-a1 =d,a3-a2 =d,a4-a3 =d …… an+1a1 =d a3-a2=d a4 –a3 =d ……
an –an-1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a1 =(n-1)d 即 an = a1 +(n-1)d
(ⅰ)当n=1时,(ⅰ)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ⅰ)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三).应用例解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1)由a1=8,d=5-8=-3,n=20得
∴ a20=8+(20-1)×(-3)=-49
(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 =-401成立。
解:由a1=-5,d=-9-(-5)=-4,得
∴ an=-5+(n-1)×(-4)=-4n-1 令-4n-1=-401,解得n= 100 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 =-401成立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项a1与公差d。(指导学生看书上的解题过程)
[说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
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说明]让学生会用所学数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练习反馈 强化目标
1.p113练习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上述题目,教师提问)。目的: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若数列{an} 是等差数列,若 bn= an +c,试证明:数列{bn }是等差数列.证明: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bn-bn-1 =(an+c)-(an-1+c)= an-an-1 = d(常数)∴{bn }是等差数列
目的: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
(教学设想:练习1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练习2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
(五).归纳小结 提炼精华 [老师作适当引导(问题:⑴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⑵要注意什么?⑶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
总结
。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an-a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本课时的重点是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知道an,a1,d,n中任意三个,应用方程的思想,可以求出另外一个。(六).课后作业 运用巩固 必做题:课本p114习题3.2第1,2,6 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2,第10项是第一个大于1的项。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教学设想: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板书设计 §3.2等差数列
1、定义
2、数学表达式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略)
例2(略)例3(略)
本节课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与应用,因此把强调的问题放在较醒目的位置,突出了重点,同时还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面看上去自然、清晰、美观,还能充分表现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