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可打印篇一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5、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6、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8、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1、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肽键总数+氨基总数 ≥ 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 ≥ 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m);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④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可打印篇二
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语(画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等专业术语,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氧化分解和水解等等。命题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和名词等专业术语理解的深刻程度。
2.明确限制条件,缩小答案范围(圈出)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
限定条件包括:①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③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④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还是分泌等。
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
4.排除干扰信息,找准命题意图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信息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
5.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1、灵活解题
死学活用生物知识,试题贴近生活,灵活多变,不想课本死板模式化。
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
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
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3、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
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4、关注社会热点
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5、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
1、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4.找出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理和判断做出答案